觸類旁通,快速瞭解事情的真相!生動有趣解讀鬼谷子.反應第二

本文只是個人的理解記錄,考生不要參考哈。

正規的翻譯自己上網搜哈,就不多做複製粘貼了,(……)括號裡為個人白話文翻譯哈

鬼谷子 反應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自古變化看似無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以史為鑑 )

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溫故而知新)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事有反常即為妖。多注意一下就能發現原因)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根據表達內容,瞭解目的)

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這個就是小心自己的意圖被別人發現。不要多說自己的信息。對於對方的信息要多方面詢問核實,減少誤差)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你配合一下,他放下防備就自然說出自己的目的)

常持其網驅之,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套路用多了就不管用了,要改變方式)

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用相關的事物相試探,可以瞭解他的內心變化,知道在意事物,然後就可以利用這個控制他)

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聖人為什麼總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呢,因為他了解真相呀,掌控全局。在溝通中瞭解對方的目的,驗證一下,確定了就可以預測他的行動了。隨著聖人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就更容易判斷虛實了)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解語花就像肚子裡的蛔蟲一樣,聽出了別人話中的含義。發現反常的時候及時檢驗)

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反常的時候,肯定有目的,不認真檢驗。事情就會出乎意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擒故縱)

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披著羊皮的狼)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對方表情比言語行動更顯真實)

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靜下心來聆聽對方的內容,根據瞭解的內容猜測)

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八九不離十了)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如舌之取燔骨。(瞭解自己才能瞭解別人,不然就會被別人帶跑)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就是要小心,不要跟著別人的思路走了,心裡要有譜)

總結:通過各種套路讓對方說出真話,瞭解真相。要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心裡有譜,不要自暴家底,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空再碼文繼續吧!

O(≧▽≦)O 歡迎親指教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