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1930年代,蘇聯僱傭當地婦女,往齧齒動物洞道里投毒。圖源:N. D. Mitrofanov,NATURAL NIDALITY OF TRANSMISSIBLE DISEASES / 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


鼠疫的故鄉,臭名昭著的歐洲黑死病源頭,似乎一直是在更遠的東方,中亞。齧齒動物聚居在此,土撥鼠就在廣袤的大草原上挖洞道。數千年來,咬過齧齒動物的跳蚤也咬人類,細菌便如此傳播開來。此地區出土的5000年前青銅時代的屍骨中,就有引發鼠疫的細菌的蹤跡。

然而,二十世紀的短短几十年間,蘇聯相信他們可以根除鼠疫。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動員千萬人來滅鼠疫,他們噴灑殺蟲劑,焚燒任何存活的動物會啃咬的草。這是一場真正的燎原戰役,據官方宣稱,計劃「奏效了」。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1931年,現土庫曼斯坦境內的野外帳篷,圖示為睡眠臺,旨在減少蚊蟲叮咬。軍事醫學博物館,聖彼得堡,俄羅斯。


蘇聯鼠疫防疫系統源自沙皇年代的鼠疫防疫設施網絡,彼時的鼠疫造成過小範圍的影響,但從未災難性爆發。(直至今日,科學家們仍在研究,為何黑死病細菌致死率如此之高。)後來,該系統也用來預防其他地域性傳染病如炭疽,並最終為開發生化武器效力。

2002年,蘇聯的幾個前哨戰,仍作為研究機構運行。CNS(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The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生物防禦研究人員前去拜訪,發現了一系列非官方書籍,名為《蘇俄鼠疫防疫趣聞》(Interessting Stories of the Activities and People of the AP System of 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AP」為「鼠疫防疫」簡稱,許多防疫工作的細節、照片都僅存於這12卷書中——人物生平、詩歌、草圖,因政治罪名被清洗的科學家名單,及對「社會主義或公正社會」的思索稿——系列科學手稿和始料未及的歷史細節展現在他們眼前。


前 AP 科學家,莫伊賽·約瑟夫維奇·列維(Moisey Iosifovich Levi)是系列書的編輯。蘇聯解體後,他開始編纂這套書目。他在第五卷的前言中寫道:「願此卷將鼠疫防疫人的工作留存於歷史長河,讓我們的故事不至命途多舛如亞特蘭蒂斯王國——僅能從古希臘歷史學家的記敘中一瞥舊日光輝。」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趣聞》第一卷。圖源:CNS


2002年,《趣聞》末卷還未發行,編輯列維就已去世。但如其所願,隨著書目發行,防疫人的故事免遭消隕。CNS 研究者更是將其翻譯為英文,並向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贈予俄稿復件。此書為我們揭開了蘇聯抗疫往事的面紗,與當年國家所說的版本大相徑庭。

蘇聯為改善北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經濟,採取了一些列行動。根除鼠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30年代拉開序幕。他們決定消滅鼠疫桿菌的天然宿主——齧齒動物,武器則是混合磷化鋅、黑氰化物和氟乙酸鋇毒藥的穀物。

明尼蘇達大學科學歷史學家蘇珊·瓊斯(Susan D. Jones)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文章,書寫蘇聯鼠疫防疫系統往事:「成千上萬的人被僱來往地洞裡投毒」。他們中許多都是當地人的婦女、年輕男孩和失業者。《趣聞》中,科學家偶爾會因這些僱員不靠譜而抱怨。

除了滅鼠,蘇聯還嘗試消滅傳播鼠疫的跳蚤。工人把殺蟲劑和滅鼠藥混合,倒進跳蚤猖獗的地洞中。瓊斯說,二戰後的幾年間,剩餘下的軍用卡車及飛機也在草原上空噴灑過殺蟲劑。最後,他們焚燒植被、犁毀地洞,讓存活的齧齒動物無食可覓、無處可棲。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投毒的工人。圖源:《趣聞》/CNS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蘇聯鼠疫防疫系統的員工中有多位婦女

1960年,蘇聯科學家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報》(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上揚言,1928年之後的蘇聯再無鼠疫。但「成功」只存在於新聞裡。實際上,科學家們一直在應對鼠疫的爆發。

由於除疫命令由中央下達,地方上對承認行動失敗的恐懼無以復加而又合情合理,無人願意上報真相。

索尼婭·本·瓦格拉姆-戈姆利(Sonia Ben Ouagrham-Gormley)如此說道:「當地政府會說,『鼠疫已被消滅』,或是『我們這兒沒有疫情爆發』。因為他們不在意疫情,而疫情會蔓延到蘇聯其餘大地上。」

她曾參與蘇聯鼠疫防疫系統報告的編纂,現任喬治梅森大學生物防禦研究院。當鼠疫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邊境爆發時,哈薩克科學家會聯繫邊境另一邊的俄方,因為他們總被矇在鼓裡。但戈姆利還說:「如果哈方被告知俄方正在休假,十有八九意味著,俄方正在野外應對疫情。」

1998年,俄國報紙《絕密》(Sovershenno Sekretno)爆出了一系列曾真實爆發的鼠疫。而這只是冰山一角——「莫斯科,1939年;南伏爾加—烏拉爾地區,1945年;中亞,1945年;裡海地區-土庫曼尼亞,1946年;哈薩克斯坦阿斯特拉罕省,1947-1948年;土庫曼尼亞,1949年;中亞,1953年、1955年、1958年;厄爾布魯士山地區,1970年;卡爾梅克,1979年;裡海地區,1980年;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1981年。」

《趣聞》中,科學家寫下他們應對這些疫情的經歷。瓊斯說道:「我們是在過去的十年間才修復了數據,弄清了真實的鼠疫患者人數。」

鼠疫之所以未被消滅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此片區域實在太大,人工投放或飛機噴灑的都不能覆蓋。蘇聯鼠疫防疫系統有超過100個研究所,覆蓋11個共和國,但仍然無法完全覆蓋這片區域。

瓊斯指出,若是蘇聯成功消滅境內攜帶鼠疫桿菌的齧齒動物,這裡的生態系統將全面崩潰。因為許多物種都以齧齒動物為食,以其地道棲身。謝天謝地這一切並未發生。齧齒動物只在有限的區域被短暫消滅,之後它們則攜著鼠疫重回故土。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1948年,蒙古國帳篷醫院,為鼠疫患者設立。圖源:《趣聞》/CNS

60年代初期,蘇聯鼠疫防疫系統如夢初醒,不再妄想根除,而是控制鼠疫。

科學家發現,人群中的鼠疫爆發,總是在地區性齧齒動物間鼠疫爆發之後。所以它們展開了系統性的動物監測,以此來監控鼠疫。若某地監測結果顯示齧齒動物患病,他們就將全部的精力投放此地。

政府告誡當地人避免接觸患病的齧齒動物,對鼠疫患者施以抗生素並隔離,併為高危人群提供疫苗。人類必須學會如何與鼠疫危機共處,正如他們中亞大地上數千年來的先輩。



翻譯 | 犬火

原文<when>

作者 Sarah Zhang 首發於雜誌《大西洋》


蘇聯人滅鼠疫失敗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