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說到天地會,經常出現在金庸的小說中,在《鹿鼎記》裡面也多次出現。而在歷史上,天地會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還是大名鼎鼎的組織,專門反清復明。要說天地會的作為,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事,雖然天地會沒有成功的反清復明,但這個來自民間的組織,作為可不小。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天地會的由來

傳說在康熙年間,西藏極為不太平,康熙帝便在民間徵召高手,還真徵召到了一些來自南少林的高手。這些高手遵從皇命帶兵遠征西藏,最後不負眾望,凱旋而歸。奈何有人趁機誣陷,將這些高手狀告成意圖造反,於是清廷派人剷除造反之徒,火燒南少林寺。其中有五位南少林寺的額高手大難不死,從此恨透了清廷。他們尊明末鄭成功為開山老祖,以一位叫萬雲龍的人做首領,陳近南倡導。大家心懷故國明代,以求反清復明為己任,將明太祖年號洪武,建立洪門,故稱天地會。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自天地會建立之後,在民間不斷地壯大自己的組織,乃至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人。入會的人大多是窮苦百姓,他們以反清復明為口號,不斷對清廷示威和反抗。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前,天地會也起到不少作用,在福建和廣東地區多次發動反清的起義。

天地會的轉變

由於清廷的強烈鎮壓,使得太平天國起義失敗。而天地會也因此受到影響,但心中反清復明的心願仍然不滅。天地會依然堅持不懈,雖大家四分五散,發展成各個組織,甚至到了海外,但其實是換了種形式存在於民間。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在清朝初期,沿海一帶的人們特別窮苦,因為人多地少,再加上戰亂,使得老百姓不得不下南洋,另謀生路。據說有將近700多萬的老百姓漂洋過海,一批接著一批地去到南洋謀生。而“下海”謀生的就有天地會分支的成員。誰也沒想到,這次“下海”謀生的契機,卻建立了2個國家出來。其中一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蘭芳大總統制共和國

羅芳伯是天地會分支下,三合會的成員。此人飽讀詩書但卻在鄉試中屢次失敗,後來只能當了教書先生。當時正逢清初,大量的難民和不願意效命清廷的明朝遺民,掀起了去東南亞生活的高潮。羅芳伯便駕船啟程,一路下南洋,最後到達“婆羅洲”。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婆羅洲地方偏僻,當地人的生活十分艱難。但羅芳伯看準了這塊兒寶地,建立了“採金公司”,也就是“蘭芳公司”。羅芳伯帶領大家致富,逐漸地獲取了當地人的信服,他自身的聲望也越發強大。最終在1777年,羅芳伯將“蘭芳公司”改為“蘭芳大總統制共和國”,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管轄下有上百萬的民眾,都尊稱羅芳伯為“坤甸王”。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在位十九年的時間裡,羅芳伯曾經派人去到紫禁城拜見乾隆帝,以想成為藩屬國的心願,請求乾隆帝認可。可是乾隆拒絕了,最終公園1795年羅芳伯病逝,也沒有完成這個心願。享年58歲。此後“蘭芳大總統制共和國”有7人擔任元首職位,可惜的是,在1886年,這個由華人建立的亞洲第一共和國,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進攻。由於當地人的裝備太差,不幸滅亡。而“蘭芳大總統制共和國”只在歷史中存在了110年。

戴燕王國

1783年,位於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國王十分殘暴,導致百姓積怨成恨。後來一位來自廣東的吳元盛前去刺殺戴燕王國的國王,後來登上王位。

吳元盛是何許人也呢?多多少少也跟建立了“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有點關係。據說這個吳元盛是個習武之人,性格豁達,因為參與了天地會的反清起義,所以遭到了清廷的鎮壓,吳元盛為了保命逃去婆羅洲。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起初,吳元盛在當地建立聚盛公司,當時羅芳伯是吳元盛的下屬。可是羅芳伯後來者居上,自己建了公司成為領頭者,而吳元盛則成為了他的下屬。後來羅芳伯將公司改為蘭芳共和國之後,吳元盛被派去東部駐守,而戴燕王國就在附近。就是在此期間,吳元盛聽說了戴燕王國的國王因殘暴引發百姓怨恨,所以才讓吳元盛有了稱王的機會。

不過戴燕王國曆經4代國王,也只是存在了70餘年。到了19世紀中期,也淪為了荷蘭的殖民地,從而戴燕王國就此滅亡。

結語

雖然天地會反清復明的心願並未完成。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這也算是在某種意義上以另一種形式完成。

反清復明失敗後,天地會在海外建立2個國家,成為亞洲第一共和國

在清朝走向滅亡之前,漢族人反抗滿族人的壓迫中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就連孫中山等人也曾受到過天地會的幫助。可想而知,天地會的組織有多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