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今天这篇文章,芽芽妈是来当“反面教材的”……

芽芽从小就是个“妈霸”!不管干什么,总不能离开芽芽妈,而芽芽妈当初也乐得享受这种“被需要”。

甚至曾经以表面看似无奈实则蕴含自豪的口吻暗戳戳的炫耀:“哎,只要稍微离开芽芽,芽芽就疯狂寻找我,这小东西好像一块膏药哦!”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但随着芽芽渐渐长大,某些端倪就渐渐显现出来。

比如:芽芽对我毫无“敬畏”,每次他做错事,如果是爸爸管教,就会一脸委屈的找我哭诉,有时候心真的软啊,就会自然的站在芽芽这边,说一些“孩子还小,慢慢找办法教育吧” “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对他这么凶”之类的话。

直到有一次,芽芽和小朋友玩推了小朋友一把,我让他道歉,他却笑嘻嘻的凑上来“mia”的亲了我一口,却拒不道歉。

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深深的检讨了自己过往与芽芽的相处方式,再这样下去,对芽芽未来的教育没有好处,于是痛下决心,让自己与芽芽保持适当的“感情距离”。如此,才不至于出现“慈母多败儿”的情况。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我最先做的事情是:建立威严感。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狡黠”,非常能感受气氛及看眼色,这是真的!

母亲过于宽宥最容易失去原则,让孩子掌握了免于责任的“窍门”。甚至渐渐产生:“在妈妈面前可以无法无天”、“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心态。芽芽妈懂得了这一点,就决定从这点入手决定渐渐立威。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刚开始真的有点难,但只要找对了方式,就不怕艰难。比方以前芽芽玩过玩具我也会催促他收拾起来,但芽芽总会爬上膝盖抱着我的脸,用还不利落的语言表达“妈妈收,妈妈收”,一般这个时候我就已经败下阵了,哎,我收就我收吧,大点再让他自己收。

而决定立下规矩绝不心软以后,当他再想耍赖的时候,我会沉下脸来看着他,并看着他把玩具收好再做其他的事情,慢慢的,只要我说“芽芽把你自己的玩具收收好”时,芽芽也许不情愿,但只要我一个眼神,他就乖乖的去收拾了。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在小朋友成长过程中,虽然应该提倡给他们充足的爱与适当的自由,但凡事有度,原则与规矩切不可丢弃。而在我和芽芽“对峙”的那段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和孩子的亲密也应有限度。

因为当父母与孩子过于亲密,往往容易造成:

01

立规矩容易执行难

很多父母也是会给孩子立规矩的,例如:不可以抢小朋友的玩具、不可以乱发脾气、认真做完手中的事情再去做下一件事情...但,规矩确实没少立,但破坏规矩也是分分秒秒的事。孩子撒个娇、假哭一下、告个状,得这规矩就算破了。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02

破坏了规矩惩罚的时候,自己先笑场

这一点芽芽妈深有体会,那时候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时芽芽做了错事把我惹怒,我气势汹汹的摆出姿态时,芽芽就蒙住眼睛藏起来,从指缝里看着我笑嘻嘻的,那一刻,真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最后终于失掉最佳的严肃教育时机,反而变成母子之间的游戏。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03

导致没有原则

邻居家有个和芽芽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妈妈带着去亲戚家串门,禁不住长辈的“硬疼爱”,给孩子喝了可乐。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这之后,孩子每天都哭闹着要喝可乐,每次妈妈问孩子喝牛奶还是鲜榨果汁的时候,孩子都哭闹着要喝可乐,妈妈妥协了,想着先哄过去再说,以后慢慢矫正,谁知道这一退让助长了孩子的“气势”,顿顿都要喝不喝不吃饭,最终不但越喝越凶,甚至有以可乐代水的趋势。

04

导致孩子骄纵失礼

小时候的策策非常可爱,又是家中三代单传,自然备受宠爱,家中所有人都把孩子视若珍宝。去医院看病,因为孩子哭闹太凶导致医生找不到血管,结果家长当面凶哭了护士。甚至,孩子们的玩闹中,策策也不可以吃半点亏。

你问后来怎样了?后来,这个孩子不但没朋友,还在六七岁的时候,因为妈妈想要管教他,用拳头打了妈妈两下。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所以说不要等局面失控了才想起立规矩才是正理!

现在的父母大多遵循爱的教育对孩子不粗暴不打骂和风细雨温润如玉,但这个度,真的很难把控,稍不注意就成了放纵!

那么,应该如何在给孩子充足的爱和自由的同时,也立好规矩呢?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适度的自由

界限感,是孩子应该上的第一课。让孩子知道一件事的界限在哪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公共场合遵守规矩,不野蛮、懂礼貌才是正确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遇见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怎么办?

芽芽妈当初用的办法是:抱到无人或人少的地方进行说服教育,如果说服不管用就放任他哭一会。此时最是不能心软,不可以孩子一哭一闹就妥协了或假装看不到。更要让孩子懂得,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现不尊重师长、为所欲为的情况,父母必须及时制止。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不同年龄段立不同的规则

由于每个年龄心智发育的关键点有所不同,也应针对年龄逐渐确立不同的规则。

比如0-3岁是建立明确安全的界限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其实还没有规则意识,所有的规则都是父母逐步建立的。

一旦有些事情不被允许,常常会大哭大闹,此时父母应该选择先共情再建立规则的方式,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宝宝很难过,你可以抱着妈妈哭一阵把委屈哭出来,但这件事确实不可以这样做。以渗透式为主的规则教育才是较为高明的。

而3-6岁的孩子,要建立与身边人和谐的规则。比如打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有人帮助自己,要说谢谢;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不能随意说脏话,不能攻击别人等。

6岁以上的孩子,各种公共场合的规则和家里长幼之间的礼貌与尊重规则都该让孩子清楚。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态度要坚决

在遇到孩子犯错必须教育时要坚决,不论当时的孩子是在哭闹还是“嬉皮笑脸”甚至刻意讨好以“免责”,都要以坚决的态度来应对,不可以自己先放弃。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一个成功的人不一定有超越常人的聪慧,但一定是有规则意识的人,这里说的规则意识,说的就是从小就应建立的“规则”“纪律”意识。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没错,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懂得:给予孩子爱与自由的同时,规矩意识不可忽视!


妈妈和孩子的过度亲密,正在“废掉”孩子,特别是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