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手机用户421123


历史上的杨家将主要是指北宋名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忠烈,所谓的天波杨府就是杨业归宋之后,迁居首都的府邸,这座府邸包含着宋廷对杨家保卫国家的褒奖,但更多的是对塞外掌兵大将的约束。由于北宋首都开封常年受黄河改道影响,东京梦华早已成地下城,现存于世的北宋古迹并不多,故而天波杨府属于后世仿建,算不上物质文化遗产。



杨业归宋

杨家将的流传应当始于杨继业,杨继业的本名叫杨重贵,太原豪族出身,却未在家里踏踏实实的做一位公子哥,而是随父亲杨信投身军旅。杨信凭借家族势力,武力割据地方,并以麟州刺史自诩,由于时逢五代乱世,杨信便归附后汉寻求政治支持,并将儿子杨重贵留于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身边,以表诚意。

随后杨信叛附后周,并很快去世,刘崇并未因杨信叛变而恼怒,反而对杨重贵很是喜欢,将其收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在北汉人称刘无敌,据说是因为战场上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可在史料中的记载确是败迹居多,宋将党进攻打太原时,刘继业通过在战壕里装死逃过一劫。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北汉时期,一直致力于对抗辽敌,积累了丰富的对辽作战经验,为其归宋奠定了基础。


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此时的杨业手里还有后汉军队,于是宋廷授他右领军大将军。带军入东京受编,这其实是宋廷收编杨业军队的一个措施,杨业入东京以后虽担任了郑州防御使,但后汉军队实际上已混编至禁军,算是解除了杨业“拥兵自重”的威胁。

宋廷知杨业抗辽经验丰富,故而不久后便派往代州担任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从这个时候起,杨业就成为潘美的下属,也就是评书里大奸臣潘仁美的人物原型。二人起初的合作收效不错,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二人合作取得雁门关大捷,杨业斩杀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一战成名,至此“辽冦闻杨业旌旗不战而走”,杨业也因功升云州观察使,潘美作为总指挥,亦获得代国公的封赏。


“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宋史》

也就是在事业上升期时,各路眼红者上疏弹劾杨业,宋太宗明白这是嫉妒心使然,于是将这些弹劾信件原封不动的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评书小说中借此将诽谤恶名加在了潘美头上,其实不符合逻辑,潘美是杨业军功背后的受益者,且位高权重,在太宗眼里二人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完全没有必要嫉妒这个得力干将。但从此可以看出宋太宗的驭人权术还是非常高明的,他的信任恰巧就建立在东京城内的天波杨府,杨业的一家老小全都掌控在太宗手里,又何必要顾虑一个塞外小将呢,可谓是得了便宜卖乖,此举只会让后世评价为圣人君主之度量。


天波杨府的历史探索

雍熙三年(986年),杨业以潘美副将的身份参加了对辽北伐,由于监军王侁的陷害,加之潘美指挥失当,致使杨业孤军战死,造就了一段忠烈佳话,宋太宗为了表彰杨业保家卫国的忠烈精神,追赠杨业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由上可知,杨业是在去世以后才被追封了一品太尉虚称,“三公”之称于宋初本就是虚位,杨业入东京时尚且只是右领军大将军,这是宋初延唐制十六卫所设官职,其中上将军为首,大将军次之,大将军官阶只是从五品。所以杨业入京安置家人的府邸不太可能是天波杨府,因为后建的天波杨府是按照宋初正一品武官级别防建,这存在本末倒置的嫌疑,至少这在杨业刚入东京时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其东至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城濠曰护龙河,浚濠水深三丈,东侧景龙门桥,西侧天波门桥”。——《东京梦华录》

开封所建天波杨府是据《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等资料倒推,位于东京城内西北偶、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而取名“天波杨府”。而根据史料也可见,“天波门”确实是在宋都东京西边,但很明显天波门桥和天波门皆是“大内”要地,属于宋朝皇城的核心门防,属性与“朝阳门”等不同,说白了是皇宫大内的最后一道屏障。



“太祖建隆二年春(961年),左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奉命率水工凿渠,引水入都,抵达城西,共百余里,命名金水河,向东汇于五丈河。”——《宋史》

而金水河并不是普通的护城河,而是东京城内的水源保障,更是于乾德三年(965年)修缮引入皇城内苑,开宝九年(976年),引入赵光义的府第,此时金水河尚只是皇城宫内水源,民间无法取用,只是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才由谢德权整治,引金水河至天波门经皇城到乾元门,并经过北宋太庙,此时的杨业已去世二十余年,若说杨业时期就有天波门处金水河畔的天波杨府,实属造谣杜撰了。



《宋史》中关于皇帝给大臣赐宅院的记载并不少见,郭进、慕容延钊、赵保吉、刘继元皆受赐宅院,但也皆有明文记载,如郭进受赐“京城道德坊第一区”,这是东京城内高档住宅区,尚且距离皇宫大内有些距离,而杨业受赐天波杨府一事不仅地址含糊,且无明确记载。反倒是数百年之后清人写下了杨家府宅的记载,这种记载的可靠性无法考证。

“唐世贵臣皆有庙,五代荡析,庙制遂绝,宋代久而未讲”——《资治通鉴》

乾隆时期的《宋东京考》是将杨业的家庙定义为天波杨府,这个看上去没有争议,家庙位于府邸内的例子并不少见,可问题出在宋初的家庙制度是否存在。家庙制度兴盛于唐,到五代时已完全消亡,宋初没有恢复,直到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才有人提议恢复家庙制度,且到了皇祐二年(1050年),官方才正式出台解禁家庙的政策,五年之后的宰相文彦博才成为北宋史料中记载的第一个修家庙的人,故而杨业时期的杨家家庙是如何存在的也已经无法考证。


“业死节朔方,其子彦昭,请改建为寺,追荐其父,太宗赐名为孝严寺。”——《如梦录》

据传杨家家庙是在杨业去世以后,由其子杨延昭奏请朝廷改庙立寺的,杨延昭是卒于1014年的,此时尚未解禁家庙,还能够奏请太宗改庙立寺,不知是杨延昭胆量太大,还是宋太宗恩宠过重呢。至少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北宋重文轻武之风不可逆转,杨家作为武臣,于皇宫大内之旁立庙建府,规格庞大,配有练兵场、兵器库,这样的行为与当时历史特征明显有背。

天波杨府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杨家忠烈在保家卫国战争中的奉献与牺牲,故而这可能就成为天波杨府发展的民间动力,为何说民间动力,因为官方的表彰不足以推动这个忠烈象征的发展。



杨家将的故事在评书以及演义小说中不断流传,这使杨家将的民间形象远胜于历史真相。庞大的官僚体系下,杨家只是塞外武将的一个缩影,放在大的历史舞台上,澶渊之盟前夕杨文广所上抗辽政见甚至无法得到军界大佬的回应,若非文学作品的渲染,想必杨家将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杨业,太原之降将也,父子握兵,死士为用,威震于契丹;谤书迭至,且任以边圉而亡猜。”——王夫之

杨家府邸的发展亦是如此,杨业入京所住府邸不管是否为皇帝所赐,他都带有浓厚的政治意义,即宋廷对杨业的控制。杨业本就是降将,且掌兵在外,杨家于山西势力雄厚,宋廷有所戒备也属正常。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杨业于东京府邸理当低调简约,带兵时就有弹劾奏章不断,太宗原封不动的将弹劾信件交给杨业,一方面是表达信任,另一方面不排除有敲打之意,此时的杨家府邸倘若还以家庙立之,乃自取灭亡之路。


“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岢岚州志.卷九.人物.节妇》

另一方面,后世流传的杨家佘太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经历代流传,给杨业之妻改了姓氏,这位佘太君实则姓折,是西北羌族豪门之女,当时西北有“折家军”名号,据《五代史》记载,折氏一门“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以此来看,杨业之妻的背景甚至要超过杨家一族,在杨业归宋以后,折太君一同入东京,是为宋廷控制杨、折二族的有力支撑,故而两家在历史上的作用便是“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


“ 周灵甫有家兵部曲,熙先以六十万钱与之,使於广州合兵。”——《宋书.范晔传》

历史上的折太君也是将门虎女,并无大家闺秀之态,据说折太君在杨府内不事内务,专职于训练新丁武艺,这就是杨门女将故事的由来。其实宋朝的家兵制度有过史料记载,但宋廷却未有明文规定编制与数量,但如果杨府真的位于大内之旁,家兵的训练与招募不可能明目张胆,故而当时的杨府是否真的位于天波门后亦待考证。

据说杨延昭奏请的孝严寺于北宋末年就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得到重建,于明末,再毁于水患;于清康熙年间再得重建,道光二十一年,黄河泛滥,开封受灾严重,孝严寺部分建筑被拆掉用于护城;民国初期,孝严寺已经沦为一座破败的孤寺,围墙尽遭拆除,抗战期间全部毁于日寇之手。直到1995年,由龙亭区地名办公室和市地名办公室向开封市政府申报,经批准,以严孝寺故地命名为现在的孝严寺街。

现今的天波杨府位于龙亭北路,是1994年异地仿建。这是极具商业性质的仿古开发,整个龙庭景区皆为仿古修建,其中天波杨府是在杨家湖与潘家湖中间,设计时以活水注入杨家湖,故而清澈见底,开封老百姓常于湖里游泳;而潘家湖为死水,混浊不堪,百姓从不粘一滴潘家湖的水,以此来证明民之所向,忠奸善恶自有分辨。这便是民间的力量,殊不知潘美乃北宋开国功臣,杨业也实非潘美所害,不知这种商业开发的意义到底是为了弘扬传统美德,还是刻意勾画商业卖点。




综上,天波杨府的真实性本就有待考证,讨论之存在与否意义不大,但杨业入京必定会有栖身之所,换言之,杨折两家入京的“人质”必定有府邸安排,否则难安塞外征战的将心。而现如今的天波杨府属于商业开发的一部分,是仿古建筑,历史意义并不大,故而算不上物质文化遗产,但民间对于杨家将忠烈爱国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与发扬的。

参考史料:《宋史》、《五代史》、《资治通鉴》、《东京梦华录》、《宋东京考》


棍哥观史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现如今位于河南开封亭区龙亭北路14号,因为在北宋都城东京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称为“天波杨府”。但是现在这里并不是属于文化遗产,只算是一个3A级的旅游景点。

当然,现在的天波杨府,是为了纪念北宋名将杨业而建筑的景点,原本的天波杨府,早已被北宋末年战火所焚毁。

杨家满门忠烈,宋太宗赵光义赏赐黄金五百万两,为其建筑了这座杨家府邸,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在建成之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据历史记载,无论是当朝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经过天波杨府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以此表示对杨家的敬重。

而现在的开封,是一座旅游城市,自然要打造游客喜欢的人文景观。由于开封地处平原,没有什么名山大川、自然风景,历史上屡次被淹也鲜有古迹保存,所以只能依据历史或文学作品打造人文景区,而“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包公祠”等。


广东阿俊


对于杨家将的认识,很多人都是从小说和电视剧中获得。但不论是从艺术的美化,还是从电视剧的渲染中,杨家满门在历史上皆是忠义之辈,不仅被当时的敌人所敬佩,也被后世的人们所尊崇。

杨业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在北宋、在历史上才有了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天波府便是杨业的府邸。他的父亲是曾经的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他也在长大后成为了北汉之臣。但是在北宋成立后,太宗非常敬仰他的能力,于是便费经心思的将他纳入账下,拜郑州刺史;正是如此,他便效忠于北宋政权,逐渐成为了北宋朝的一代名将。

据说他在少年的时候便酷爱骑射和舞刀弄剑,特别喜欢父亲带他去打猎,所以他便养成了豪放和乐观的性格。为了让他有勇有谋,父亲还非常注重杨业的文化教育,慢慢便培育出了他智勇双全的性格。在他长大成人后,便在北汉朝中做事,是刘崇的保卫指挥室,由此我们就能够看出北汉政权对于他的信任。因为在作战上屡立奇功,所以他便在北汉时期成为了建雄节度使,号为“无敌”。

在北汉政权被宋太宗消灭后,他便在赵室的主动争取下成为了宋将,官至右领军卫大将军、云州观察使、以及代州刺史等位置。

宋朝在那个时候面临的外敌十分强大,满朝文武的神经都处于紧绷状态;在九百八十年的时候,杨业率领着宋军在雁门关大破辽军,从此他的威名便在契丹传开了。后来因为宋廷不信文人,在军中安置监军,所以杨业在九百八十六年的时候,他便因为一些原因被监军逼迫出战,最终导致了杨业战死。

天波府还存在吗?

其实在历史上是存在“天波府”的,但该府邸本身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所以已经荡然无存了。如今的“杨家天波府”是后人相继在1992年和1994年的时候建造而成,该府的位置是在开封市内。虽然这座建筑是后来建造的,但是整体所模仿的还是宋代的建筑风格。

据说在历史上,北宋皇帝念及杨业守护大宋江山的功劳,所以在都城内建造了一处占地面积庞大的府邸。因为该府邸就在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便将这座宅院的名字命名为了“天波杨府”。在这座宅院建造完成后,宋太宗便对满朝的官员下命,凡是经过“天波杨府”的朝廷命官,文官必须要落轿,武官必须要下马,目的便是以此来表达对杨家的尊敬。

天波府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现在的“天波杨府”因为是后人仿造的,所以算不上是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虽算不上是物质遗产,但该建筑群却是实打实的国家三A级的景区。

整个天波府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东院、西院和中院,一共占地三点三公顷;除此之外,若是将其进行细分,它还分为杨家府衙、杨家花园以及演兵场三部分组成。

小结

现在尚存的“天波府”虽然不是以前的古建筑,是人工后来仿造的,但是就整体而言,依然能够感受和体会到古色古香的味道,以及杨家满门豪杰忠军报国的荡气回肠。除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外,该府邸的设计风格为“古宋”风,能够帮助大家在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宋朝时期的建筑魅力。

除此之外,该地还非常适合开展“爱国主题教育”,通过杨家将的故事,让同胞们明白家国之间的细微联系。


木剑温不胜


说到天波府,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评书和历史中的杨家将有什么区别,在评书中,杨家将满门忠烈,一心只为抵御外虏,各种各样的故事串联起来,无不让人钦佩着杨家将的一腔报国热情。

不过现实与历史却总是有所不同的,在现实历史中,确实有着杨家将的存在,只不过现实历史中的杨家将和我们经常从评书、演义中了解到的杨家将是有着不小出入的。

历史中的杨家将杨烁

历史中杨家将第一代传人名字叫做杨业,当然他也有另一个叫做杨继业的名字,这点倒是和评书中差不多。

杨业是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崛起的将领,在五代十国的北汉中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在投靠宋朝之后,他凭借着自己多年和辽国作战积攒下来的经验,受到了宋朝的重用,为宋朝守卫起了北方的疆土。

在那一场场和外敌的作战中,杨业建立下了巨大的功勋,一度成为了辽国军队最为恐惧的宋国将领。


而杨业也通过自己令人振奋的战绩成为了百姓们眼中的英雄,只不过他最终却因为一个小人丢掉了性命。

这个在现实历史中导致杨业丢掉性命的人并不是潘仁美,而是一个在历史中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个小人物的名字叫做王侁,他是当时宋国军队中的监军,就是皇帝派到军队中监视将领们,以防止他们造反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杨业原本和当时的主帅潘美商定好了自己去吸引辽兵过来,然后由潘美率领伏军一举击杀这些被引来的辽兵。

不过在杨业把敌方军队引过来后,潘美却早已在王侁的劝说下,率兵提前一步离开了,最终导致杨业在辽兵的包围下无处可逃,只能无奈地成为了辽国的俘虏。

面对着这么一位能力强悍的将领,辽国是有心招降的,不过在被辽国俘虏之后,杨业却并没有打算向辽国妥协。

杨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他采用节食的方式来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历史中杨家将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在杨业去世后,他的儿子杨延昭延续了他的一世英名。

杨延昭从小就具备着高超的军事天赋,从稍微长大一点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在杨业身边参与对辽国的作战,由此培养出了强悍的能力。

在那保卫疆土的战争中,杨延昭所建立下来的名声是一点都不比自己父亲差的。

杨延昭和他的父亲就是现实历史中杨家将的两号重要人物,杨家将的主要名声就是由他们二人构建的。

在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的功绩、他们的事迹仿佛成为了黑夜中的灯塔,开始广被百姓们传唱了起来。

艺术加工过后的杨家将故事是从北宋时期就开始流传的,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也一直不停地对杨家将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着,直至如今,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杨家将故事。

而除了他们二人之外,他们的第三代中并没有我们经常能在评书中看到的杨宗保。

他们第三代中最出名的是杨文广,只不过杨文广并没有他父亲、他祖父那么巨大名声的,实在担当不上名将的称号。

如今的天波府是新修建的

以上就是现实历史中的杨家将,和被虚构出来的杨宗保与穆桂英一样,现实历史中同样是没有天波府的。

杨家原本是有专门府邸,这府邸就在现如今的开封,只不过历史记载中,杨家府邸根本就没有天波府这种说法。

天波府这种说法只存在于艺术加工过后的故事中,是一种为了衬托出杨家将地位,而被人们艺术加工出来的一座府邸,在历史中它从未出现过,更谈不上现如今还存不存在的问题了。



不过在近些年,开封当地却自行修建了一座天波府,这座天府虽然号称是根据历史事实建造出来的,但实际上历史中并没有这座府邸的真实原型,他们完全是按照评书小说的记载建造出这座府邸的。

从1994年修建开始,开封天波府修建到如今时间不超过30年。

我感觉这座府邸就如同现在的很多公园一样,大家如果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公园或者景区去看待,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个历史遗迹去看的话,我就觉得有些不必要了,因为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丝岁月的痕迹。



所以说这座开封天波府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文化物质遗产资格的,作为一个凭空修建出来不到30年的建筑,又哪来的底气去获取文化物质遗产资格?或许再过几百年就有这个机会了。


孤客生


天波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现如今位于河南开封亭区龙亭北路14号,因为在北宋都城东京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也被称为“天波杨府”。杨家满门忠烈,宋太宗赵光义赏赐黄金五百万两,为其建筑了这座杨家府邸,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天波杨府在建成之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威望,据历史记载,无论是当朝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是经过天波杨府的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以此表示对杨家的敬重。

现如今还不算是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个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的一座大型府邸,常年四季供游客观赏,每天7:30-18:00开放,里面有很多景点,比如孝严祠、演兵场、兵器殿等,属于AAA级景区。

天波杨府布局

天波杨府整体是由三个院落组成,分别是东、西、中,主体就是杨家府邸、杨家花园以及演兵场构成,当时所花费的银两非常多,都是按照一品官员的级别修建的,东边是六朝皇宫龙亭旅游景区,西边又是清明上河园,是一座仿宋代古典园林建筑。

天波杨府的中院是杨家府邸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门、照壁、钟鼓楼、过厅、天波楼、东西配殿、后殿、回廊,殿内还有群雕和孝严祠,主体建筑是天波楼,也就是“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 ”,据说一楼是当年杨业处理军事的地方,二楼是佘太君杨门选将的地方。东西配殿也雕塑了很多杨家将的人物故事,比如七郎闯幽州、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东院则是校场,是杨家将平时操练的场所,里面也有很多景点,比如点将台、练兵场,还设有养马的地方,俨然一支私人军队。

西院则是偏向于休闲游玩的场所,里面的风景宜人,很符合江南园林建筑特色,青山绿水,亭台楼阁应有尽有。

天波杨府并非当年的天波杨府

如今的天波杨府是为了纪念北宋名将杨业而建筑的,先前的天波杨府早已遭到北宋末年战火的焚毁,公元1389年,明朝时期重建孝严寺(即原来的天波杨府),后来又遭遇水患,黄河水泛滥,孝严寺大多建筑被拆除,于清朝康熙年间再次重建。

到了民国时期,孝严寺成了一座孤寺,只剩下门前一对石狮,周围没有居民居住,抗日战争时期,直接被日军拆除,后来只有街道,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天波杨府都是后人根据杨家将的传说故事修建而成,如果真像现在那样,杨家将在里面设有练兵场、点将台、马厩等如此规格,怕杨家将早就被定为谋反罪名了。

现如今的这些景点大多也只用来观赏,直白一点就是挣钱的,利用人们对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敬重,就和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地一样的效果。


猫眼观史


杨家将的天波府是否还存在?属于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

可以确定的是,北宋忠烈杨家将的天波府如今仍然完好无损、府邸尚存,而且天波府也是如假包换的AAA级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通过有关演绎杨家将的忠烈报国的影视剧作品当中素来有一句“文武大臣凡事路过、途径天波杨家府之际,定要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由此可见,杨家将在当时北宋之环境之下,的确是十分有排面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此行为猜的出杨家将的确是对北宋有其难以取代的作用的。


有关演绎杨家将的影视剧作品当中,基本上都是以“杨业有七子”来进行描述的,不过现实当中的杨家将的确是和历史上所描述的杨家将还是有不小出入的。我们姑且先来讨论一下杨家将中的“老将杨继业”。(杨业)杨业其实最初并不是北宋的大将,而是当时居于五代十国有其一的北汉大将,在五代十国覆没之后,赵匡胤建立北宋,此时此刻的杨业无奈为了杀敌报国只能接受北宋的接纳,故杨业由此成为了北宋一代抗辽名将。在杨业投靠北宋之后,其凭借了自身多年的抗辽经验和教训,一度肩负起了保卫北宋北方边境的重任,而杨业凭借着骁勇善战和杨家军的气势汹汹,也曾屡屡受到朝廷的赞扬和辽军的闻风丧胆。


“老将”杨业去世之后,其子杨延昭便顺势承担起了北宋抗辽的重任,杨延昭比起父亲杨业来,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杨延昭昔日在父亲杨业麾下便就具备着极高的军事天赋和政治谋略,其父杨业撒手人寰后,杨延昭更才是将这种军事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曾令辽军闻风丧胆。

天波府之所以威名远扬,其实都是父亲杨业和儿子杨延昭二人凭借其出色的统军能力和一度击溃辽军的伟大事迹所奠基起来的。不过我们还是得要运用一些笔墨来谈一谈杨家将第三代中的杨文广,杨文广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但是他和杨业、杨延昭相比起来,也的确是差的十万八千里了,不可相提并论。


北宋当初曾立足于三国鼎立的环境之下,一度将其最为屈辱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在面对欺侮宋朝的辽军时,杨业和杨延昭二人毫不犹豫地举起抗辽大旗,将辽军以无地自容所击溃。如今的天波府我们可以看到,都是由后世人所精美修缮过的,但是却并不影响历史上天波府的真实模样。更有一种说法说是天波府其实并不存在,是后人为了凸现和赞扬杨家将崇高地位的现实衬托。

现在位于开封的天波杨府并不是历史上真实遗留下来的天波府,而是1994年政府新修建的天波府新址。我想大概这是人们为了给历史上忠烈杨家将所留下的一个美好念想吧,毕竟杨家将在北宋之际,曾经一度保卫了北宋边境,使得天下百姓在当初有了一个生活相对和平的环境吧!


小镇月明


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民间英雄故事,在这千年的岁月中,杨家将大放光彩。北宋杨家满门忠烈,誉满华夏,是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他们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块民族丰碑,忠勇报国,守护百姓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千年。

只可惜,杨家将的故事,仅有三分实事,其余七分皆为虚构,甚至在历史中能叫得上名来的真实杨家将仅有三位。想必很多人就会心生疑惑,既然杨家将的故事虚构成分居多,那么,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天波府,是否也是虚构的呢?

重建的天波府

北宋的首都为东京,也就是今日的开封,如若杨家将的府邸真的存在,那么杨府也一定是在开封城里的。果不其然,在开封市的龙亭湖风景区,就有这样一座“天波杨府”。

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府邸是在1994年修建而成的,并不是杨家将真正的府邸旧址,它只是一座仿照宋朝的大型建筑群,是由现代人打造的一座旅游胜地,并不具备真正的历史价值。

重建的天波府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天波杨府不存在,北宋年间的《宋东京考》、《祥符县志》中有过记载,天波府原来的位置,就在东京城的西北面,于天波门的金水河旁建立,“天波府”也是因此而得名。

旧时杨府的府邸之所以会选址在这里建立,是因为当时的宋太宗十分欣赏老令公杨业的清正刚直,所以专门给杨业修建了这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赏赐给杨家居住。以前“天波杨府”这块牌匾,据说都是宋太宗亲笔写下的。在民间故事里,凡是经过天波府的文武百官,都需要落轿下纳,表示对杨家的尊重。

天波府里的兵器库

现在修建而成了这座天波杨府,并非后人胡乱搭建而成。虽然是一座仿古建筑,但是在修建这里时,这座建筑的规格完全按照当时正一品的武官级别打造而成。在这座建筑门口,修建有评书中提到的“下马石”,杨府大门的两侧分布着钟、鼓楼,东院设有演兵场,西院是一座花园,颇具江南园林的风情。

在天波楼后面,矗立着一座杨家家庙,名为孝严祠,里面设有杨家将的塑像和神位。为了让游人更直观的感受到杨家将的精神,这座天波杨府甚至每天还会上映实景演出。

天波府实景演出

虽然真正的天波府早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座仿建的旅游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杨家将的精神,更寄托着后人对于这些英雄的喜爱之情。去这里游玩,更多的是感受这些忠烈将军的英雄之气。

那么这座天波杨府,现在属于国家所保护的文化遗产吗?

按照“天波府”的修建时间,它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并不是保留千年的古老文物,自然算不上文化遗产,更何况这里只是一个3A级景区,确实与真正的文化遗产相差甚远。不过杨家将慷慨就义、忠于民族、忠于百姓的精神,却是一份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精神值得后人继续传承,继续锻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杨家将”。


鸢飞九天2018


“天波杨府”在河南省开封市,完全是现代为了旅游业而建造的,当然不是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上从无“天波杨府”之说,就连《杨家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的。其中只有杨业为了抵抗辽国战死和儿子杨六郎曾任过边关主将是真的,包括害死杨家多人的潘仁美也完全是作者的摸黑。

历史上的潘美是比杨业更出色的将领,一直是军中主帅,死后不但陪葬帝陵,而且还入忠良祠。反到是杨业原为北汉将领,后投降大宋,最后在征辽失败后为掩护百姓撤退而战死,最后青史留名!若论古代的忠君爱国思想,杨业还是有污点的。

只不过后来因一部小说《杨家将》把杨家树立成了“忠君爱国”的典范,自然无论对于官方或民间都有宣传的现实因素。而“天波杨府”正是小说中虚构的杨家居住府邸,因为是虚构的,自然也不可能存在!

而现在的开封是一座旅游城市,自然要打造游客喜欢的人文景观。由于开封地处平原,没有什么名山大川、自然风景,历史上屡次被淹也鲜有古迹保存,所以只能依据历史或文学作品打造人文景区,而“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包公祠”等均在此列!




好郝问情


我现在在河南开封,昨天下午的时候,我就去了天波杨府,不知道这个天波杨府和你说的天波府是不是一个地方啊,如果是的话,那天波府就是存在的啊。

景区的门前还有天波府的简介呢,说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在北宋首都东京城内西北隅,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所以叫做天波杨府。因为杨业忠心报国且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爱其清正风直,刚直不阿的性格,就在天波门的金水河旁建了无佞府一座,还赏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还亲自写下了天波杨府的匾额,并下旨,说凡经过天波府门前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敬仰。

所以看到这些简介,我觉得天波府是存在的,另外我听戏的时候,也知道有天波府啊,好像是穆桂英挂帅中,里面不就有一句嘛,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去云,斗大的穆字镇乾坤,哈哈,我还唱了出来。

现在的天波杨府,是要门票的,40块钱,现在正在搞一个灯会,上元节灯会吧,快过年了,显得很喜庆。






小雷雷穷游中国


一部《杨家将》把老令公杨业(书中和戏中写为杨继业)一门忠烈抗击辽国保卫朝廷的故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小说中杨家的府邸天波杨府里发生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那么天波杨府真是存在吗?作为承载这么重要历史印记的府邸是国家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吗?关于这些笔者一一为您揭开。

首先,历史上确实存在天波杨府,而且在《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等作品中均有记载,府邸大体的位置在今开封市城西北,因临近天波门旁的金水河而得名天波府。

其次,现在位于开封的天波杨府并不是宋代的天波府,宋代的杨府因年代过于久远,历经战火而最终毁坏。于是现代人追寻杨家将的足迹,在1994年参照史籍和演义小说新建了天波杨府,现在它属于极具特色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关于天波杨府的故事演义小说和历史真实相差较远,比如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这个本身就与史实冲突很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宋代因皇帝武将出身,篡夺前朝皇位。为了避免以后出现武将黄袍加身的情况下,重用文官,提防和轻视武将。造成武将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不会存在府邸内如此特殊的待遇。

二是皇权不允许蔑视,杨府如此布置不符合规矩。古代非常重视帝王和皇族特殊的尊贵地位,其他人不能僭越,倘若杨府有这样的待遇与皇族无疑,明显的僭越,估计早满门抄斩了。

三是府邸主人的特殊经历,注定杨府只能低调行事。老令公杨业本来是效忠于北汉,并且被赐名刘继业。杨业拼尽全力效忠北汉政权,多次进退北伐的宋军。

直到宋军攻破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国亡,杨业完成一个臣子的忠心后,才在众人劝说下,效忠宋朝。作为一个降将出身的家族(虽然是忠诚到底)必须不敢如此高调张扬。小心谨慎都难免有人告密打小报告。

那么为什么诸如《杨家将》这类演义小说要如此夸张的虚构这样的一个天波杨府呢?

原来类似于《杨家将》这类的“家将小说”大都产生于明代,作者整理了元曲故事的一些篇章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演义小说,而元曲因当时的汉民处在异族统治中,为了更好的抒发爱国情怀,激起民众热爱本民族的忠烈,激发反抗元朝统治者暴政的热情。

创作者结合史实和民间传说,整理加工出反映本民族英雄的作品,通过戏曲化反映恢复汉族天下的诉求。而经过艺术处理的戏曲人物形象完全理想化,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超现实人物。

虽然对于天波杨府的许多传说都被考证为子虚乌有,天波杨府也已经不存在了,更谈不上属于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但一千多年以来,杨家将忠于国家、抵御外辱的精神,激励着处于危难时候的国人。

尤其在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战争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杨家将”,为了民族的独立,毁家纾难,以身殉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今天“杨家将”深受读者喜爱。套用评书里的一句话,忠臣孝子人人爱,奸臣逆子人人恨。

有机会还是亲自去开封天波府看一下吧,感染一下杨家将的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