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何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呢?

品玉斋刘智华


中国书法千百年流传,远古时期,古代象形文字,无时不刻体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近代王羲之更有兰亭序,传递着书法之美!当代书法家更是举不胜收,传承着中国文化,世界为之震撼!

如何去评判书法之美,什么是好的书法呢,千百年来破有争议,鄙人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书法历史悠久,日本和世界各地都有流行。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书法呢,因为它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呢?这就要谈谈汉字了,汉字都是象形文它是来源与远古生活中,是把生活中的美提炼组合形成了文字,例如“美”字他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看结构有两个犄角辫、有手有脚,人字在中间,平衡对称之美!个人理解上下正八和反八,中间四横,有四平八稳之意!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决定了对书法的评判标准,书法好与坏美不美,就要看你的字离生活有多近,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把美好的事物提炼出来,其中包括结构比划的粗与细,和阴阳顿挫等集中表现“精气神”才是最好的书法!

个人对书法的评判好与坏要看他的生活、学历和对艺术的理解,有的人看书法就是横平竖直没啥好坏,有的人却不同,能看出其中的艺术之美,像龙、像风、又像雨,像蝉鸣像鸟叫、像小溪流水,像高山云朵……

总之无论写书法,评书吧能力是不同的,如何提高自己呢?我们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审美能力,去发现、去理解、去实践,美好的等着你……


美评天下


就拿我自己来说,最开始练字超级喜欢《灵飞经》,后来练的久了,越来越欣赏钟繇的小楷了!要知道我一开始练字时,根本无法接受《宣示表》。尽管有业内好友强烈推荐。

我曾经试过,把我和老师的作品放在一起发个朋友圈,竟然一些没练过字的好友说我写得更好。要知道我就是练过三年小楷的新手,根本入门都不算呢!所以我估计他们是在恭维我(害羞)因为他们反正不认识我老师,这算不算一个评价作品的理由呢?

普通人对于字的评价标准一般就是美不美,而专业人士看得就深远了,要追根溯源,流派、风格特色,章法笔墨包括印章等等都是要研究品评一番的,当然得出的结论会有不同。这也是一幅优秀作品带给人的乐趣所在。

所以即使同一件作品也是众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个人所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性格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看法也不相同。

附上我老师和我的字,给大家评论一下谁写的更好吧😄(抱歉为了保护隐私就不放全图了)


墨淡花开


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以我自己为例,我一直欣赏不了康有为书法,认为康有为书法有点“丑”。其实我也知道,是自己的鉴赏能力有限,书法修为不够。

对于康有为的书法,书法界也一直有正反二种声音。

有人认为看过康有为的字,“终于找回自信了”。有人认为康有为的字“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

而北大教授陈玉龙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其实,审美水平是可以慢慢提高的。一般来讲,高书难入俗眼。

康友为的书法风格一生三变,早年为馆阁体帖学风格,中年成碑帖融合之势,晚年形成独立风貌——“康体”。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书坛中一位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碑学巨擘。

所以说书法作品好与不好的评判,不是好看难看这么简单定义的。

懂书法的人会从作品的笔法、章法、墨法、字法等去分析,是不是合乎法度,是不是有所传承,是不是格调高雅等等。而欣赏者的群体不同,审美观点就会千姿百态。没有法度的随意挥洒才是江湖书法,哪怕技法最好也是俗书。

就像康有评论自己的字,“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是我的字不好,我的境界可高着呢。所以要懂得欣赏作品好坏,就得提高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青溪散人


要问同样一幅书法作品,为什么不同的人评价不一样?是的,同样一幅书法作品,不同的人会给出不一样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审美不同取向造成的,而大部分人的审美取向来自于日常的经验,看的某一类作品多了,自然就会喜欢这一类的作品。

这个就像我们味蕾,它是有记忆的,我们小时候一直吃某一样食物,味蕾就会产生记忆,长大了就会觉得这样的饭菜是美味,所以才有妈妈做的饭是最好吃的说法。

所谓的众口难调也是这个意思,每一个的口味都不一样,一顿饭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口味的。

欣赏书法作品也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看到的书法作品不一样,对于书法的认识也不同。

我高中刚学习书法的时候,把写的字拿回宿舍给舍友看,被一位舍友狠狠的批了一顿,他认为我写的太细了,根本不叫书法,他经常跑去老年大学书法班玩,见到的都是那些大爷写的粗重的颜体,他就认为那样的才是好的,楷书就要写粗一点,写胖一点。

但是,由于他接触的书法作品也不多,只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不知道其实不管是粗还是细,并不是评价书法的标准,无论粗还是细,都有好的书法作品,颜体可以厚重,瘦金体可以瘦硬。

从这个也可以知道,个人的经验未必是对的,这决定于你看到的作品的质量的好坏和数量。不管我们每一个人的口味是否相同,但是书法总是有标准的,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的审美才是好的,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口味,真正的美食有它的共同的标准。

书法的标准是什么呢?书法的标准就是古代留下进来的经典的书法碑帖,如果你没有看过这些,仅仅在生活中看到一些现代人的书法作品,那么你的审美的经验就未必是对的,做出来的好坏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

真正要懂得书法,懂得书法的欣赏,还是要去临帖,去练习,去看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


渺渺无蒍


汉字,现在几乎人人都认识,对字体的结构、笔画位置的排列、顺序等都熟悉。所以,只要书写者没有把握好,大家就会认为不好看,都不会认可。但如花鸟画,山水画,少一棵树枝,少一朵花卉,枝干少一笔,花瓣少一叶,大部分人是看不懂,容易混过去。书法就过不去这一关。











当代书法名家李立相


答: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什么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呢。

回答这个问的前提是我们面对的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

书法。按照普通的思路认为一定是中国毛笔字了,(这里硬笔,美术字不在探讨之列)

首先,我们拜读拜读作品本身是否写出了一定的书法特色,

如柳公权柳体的骨骼清奇,结构谨严,铁划银钩力透纸背。

颜真卿颜体的威仪大气,沉郁厚重,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欧阳询欧体的端庄妩媚,平易近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贵气。

石门颂,石门铭的外松内紧,大戟长枪,豪气干云的不可一世,

草书是否写出了李白笔下描绘的: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笔势的起伏跌宕,飞扬换转,变化莫测的出尘之境界。

这是从书法形式层面而言的。

其次,是书法作品的内容,豪放的如

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婉约的如柳永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再有,就是看看书法作品的作者是谁,所谓忠臣孝子人人敬,奸賊骂名千载留恶名。

因此,喜欢柳体的可能对《玄秘塔》偏爱,热衷于颜真卿的对《争坐位》多情

温和的青睐《九成宫》豪放的亲近《石门铭》

多愁善感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放浪形骸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舞枪弄棒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时难以尽述。

这也就是同一件书法作品,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的原因了。

宫春虎记


宫春虎画马


这也是文无第一的原因。即便是大家的作品也有存在争议的。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说来也巧,我是做葫芦工艺品的,葫芦天然生长,各种形状色调都有。但同一件作品,说好与不好的人都有。但并不影响我的销售。这因为每个人审美不同。





古镇宝葫芦工艺礼品


这是很正常的事。手绘书法作品好与不好是以是否遵循了书谱来创作?另外受章法布局,用墨丰枯等因素影响。欣赏者水平高低不一。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别人的批评,有道理的要听,没道理的也要听。说的有道理对自己艺术创作是促进。说的没道理,就当给外行人一个发言机会。谢谢大家指导!









王寿传书法


您好,我来尝试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古代四艺:琴棋书画,书法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绵延至今。纵观古今,不乏大量的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那么对于同一作品,为何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呢?我来粗浅分析一二,以供大家指正。

第一、作为书法作品本身,我们很难以单纯的好与不好来笼统归结。不要简单定性好不好,否定了书法艺术本身所倡导的精髓主旨。书法既然是艺术,就有其自身的包容性与延展性。既要看到书法作品表观上的布局、架构之美,也要看到笔势、气韵之魂,从中窥出书法者的底蕴与功力。

第二、书法艺术包罗万象,书法的种类繁多,各有所长,各有各自的追求者与欣赏者。书法分为金书、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等,每一种书法形式都有其独特魅力与内涵,而且背后都有历史的沿革与文化的传承。每种书法作品都能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第三、欣赏者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底蕴不同,看待问题的标准不同。外行人主要看美观,略懂者看架构与笔势,谙熟者看气韵与灵魂。但,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着眼于不同层次观者的感受,从表至里,从美观到内涵,具有欣赏性,才会流传。

总之,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我们很难以一句好或不好去评价一幅作品。当我们站在一幅书法作品面前,无论古人亦或今人的作品,让我们细细观察,在艺术的氛围中陶冶自我,以平静的内心去感悟与体会,才能不断提高自我的欣赏水平。


维摩居主人


您好:这就要看个人的见解了,每个人的认识审美都不一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看重字的结构,有的看重笔墨,有的看重气韵,但总体都还是要书写正确,多读书,就像王羲之、王献之、苏轼、董其昌等大师写的草稿都是经典;加油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个人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