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远门

今天的事情真多,忙完手头的事情一看时间,数字刚好显示下午五点。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仁寿的同学邀我去龙镇吃晚饭。不知道有什么喜事,也许是好久不见相邀一聚叙旧吧。好在现在的交通极为发达,出行非常方便,丹棱到龙镇顶多半个小时。不过,这事要是放到三四十年前的话,少说也要半天时间,有时一天也未必能到达。这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出远门的难忘经历。

恢复高考之后的八零年,我们学校有七人考上了中专,很幸运的是我被乐山农校录取。能考上中专或者大学,这是当时许许多多人奋斗不已、梦寐以求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件。对于农村人来说,想要获得非农户口,获得一份在城镇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实现。我们农村地区,说不上什么交通条件,能有一条宽敞一点的大路就已经很好了。信息闭塞,人才短缺,资讯严重缺乏,更是让农村十分落后。绝大部分的人没出过远门,好多人县城都没去过,没见过多大的世面,更不知道电视为何物。家家户户虽然有广播,但广播的时候我们还在山上割猪草,回家时还要点着煤油灯做作业。也没有报纸杂志可看,只有政府机关等单位才有。我的见识除了在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以及由此而凭空想象到的一些东西之外,能见到的知道的也就只有家乡周围十数里地的世界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不知道乐山农校朝东朝西。还是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多方了解之后才知道学校在哪里。

由于年龄尚小,又没出过远门,猜想到峨眉的学校肯定是很遥远的。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此遥远的路途,出行安全尤为重要。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家,听哥哥说起过一件事,我初中的同学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的大学,由于同学的父亲爱好喝酒,家人怕途中喝酒误事,都不同意同学的父亲陪同去学校。但是,同学的父亲向家人保证这期间不再喝酒之后,一家人这才同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同学的父亲途中没有喝酒,结果还是出了问题。在途经徐州的时候,恰逢在全国范围开展严打整治活动。火车上,他们父子被当地一帮黑社会的人发现有钱,于是诬陷同学父子偷了这帮人的钱。他们人多势众,威胁恫吓并把他们父子一顿暴打,身上的钱物和入学的通知书被搜去一空。然后再把他们父子俩送到当地的派出所,向警察谎称他们抓到了两个偷东西的人。派出所的人也不问明什么原由,又是一顿暴打之后关进小黑屋。可怜的父子俩啊,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没有证明的材料,更没有证明的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被关了几天小黑屋,挨了几顿好打之后,没有得到个说法,入学的钱没有要回来,录取通知书也没有找回来,更可恨的事情是我的同学被打得精神失常了,至今未好。没有出过远门的人,乡下的人都很纯朴、善良、单纯,哪知道外面竟有如此险恶之人会做出如此险恶之事。为了安全起见,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商量由姐夫陪我去学校报到。姐夫是公社畜牧站的防疫员,而且久跑世外,见多识广,做事稳重。由姐夫陪我去学校显得更为稳妥。

自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一家人都很开心,欢声笑语装满了我们家所有的房屋和周围的空间。高兴之余,爸爸妈妈却时有难色。面对的严峻问题就是入学的学费钱。读书三年,每学期要交七元钱的书学费,还有寒暑假往返的车船费,读书期间购买洗漱用品的杂费,合计起来至少有四五十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对于边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凭劳动挣工分获得一点微薄的收益,每学期爸爸妈妈都要为筹足这笔钱煞费苦心。读书的这三年时间,为了每学期的费用,爸爸妈妈还有哥哥,辛勤劳作发展副业,尽心尽力种好庄稼,精打细算能省则省。有时实在没办法就变买一些家中的物品,或者找亲戚朋友借钱渡过难关。为了供我读书,一家人省吃俭用;为了供我读书,一家人历尽辛劳。三年的读书生涯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对于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来说,却是漫长而又艰难的时光。

为了不耽误入学通知书上规定的报到时间,出发前,全家人都动手做准备。把棉絮叠成豆腐方方,先用塑料薄膜包好,再用绳子捆扎,出发时背在背上。到集市上买了一张竹编的凉席,老家盛产各式各样、各种用途的精美的竹制品和艺术品,其中就有竹席。读书期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一口行李箱,为了节约钱,妈妈把她的陪嫁木箱滕出来把灰尘打理干净给我装东西。可别小看这口木箱,柏木的质地,精巧的做工,考究的工艺,大红的朱漆,美丽的图案,在我心中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妈妈心中更是具有非凡的分量。那时妹妹还小,看着我们忙这忙那,知道我们家有喜事,整天拍着小手围着我们跑来跑去,开心的不得了。出发时,装衣服用品的木箱姐夫背着,棉被和竹席哥哥背着,我是最轻松的,只是提着用塑料网兜装的瓷盆等一些小物件。这能看出来,凡事家里人都疼着我,这也不要我拿,那也不要我拿,这时的我就像是炎炎夏日里在大树下乘凉的那个人,享受着一家人的和煦清风。

没有手表和时钟,我们全家人一大早就起来作准备,吃过爸爸妈妈做的早饭我们就出发了。姐夫背着木箱走在最后,我提着瓷盆等物品走在中间,哥哥背着棉被和竹席,就打着麦草做的火把走在前面。这时天还没有大亮,山路弯弯、上坡下坎不好走,为预防摔跤用火把照明很有必要。这种照明方式在农村很普遍,这种方法也最有效。走夜路照明也是有讲究的,用火把照明是“前照十后照一”,用手电筒照明是“前照一后照十”,所以哥哥打着火把走在最前面。如果家里能有一只手电筒的话,也是一种奢侈,没有手电筒,只能用这个原始的方法照明。借着火把的光亮,走了七八里崎岖小路,向着中农的车站紧赶慢赶,去坐那趟早班的客车。我们公社边远偏僻,没有公路。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也是若干年后才修建的,而且仍然不通客车,偶尔有货车运送货物来,走在这条公路上都特别的费劲。老家的公社所在地没有集市,除了供销社、卫生院、信用社,还有一所含小学的中学这些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而外,老百姓的农副产品交易也只有到中农或其它地方去才能完成。我们出发的时候,爸爸妈妈和妹妹把我们送到对面的大路上,看见我们背着行礼走远了,还在不断地叮嘱我们一路上要小心一点,千万要注意安全,嘱咐我到了学校,以后要记得给家里写信。看着我们走远了,小妹妹一脸凝重的表情向我们不停地挥着小手,直到看不见我们的身影,爸爸妈妈他们都还不肯回去。我们走了好久之后,感觉爸爸妈妈还在那里望着我们的方向,还在叮嘱我们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千万要注意安全,妹妹还在不停地向我们挥着小手。

早上起来的早,因为没有手表或者时钟看时间,就没有准确的时间可掌握,只能和平时一样,凭经验估摸着早一点起来做准备工作。为防止耽误事情,一般只会提前,不会缩后。想着今天就要坐羡慕已久的客车,而且要坐好久好远,特别激动、特别开心、特别幸福。以前只有去姐姐家的时候,带着姐姐的三个孩子去北斗到富加的大公路上看汽车。大公路连接的地方多,来来往往的车辆才多,才会有各式各样的车辆经过。想要一饱眼福,去这条大公路看汽车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货车来了,我们会坐在路边上,看着货车一路走来,目送而去。要是有客车来的话,我们一定要跑出去好远追着看,虽然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但是满足了好奇心,所以很开心。每次追着看了以后,心想着长大以后无论如何都要坐一回客车。

我们坐客车都是在中农的汽车站。这个汽车站与其说是汽车站,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对宽一点的开阔地,仅此而已。这时候已经有一辆大客车停在开阔地上,在那里等着乘车的客人们的到来。按照规矩,所有的行礼都必须放在车顶的行李架上,再用绳网盖好拴牢,防止行车途中行李掉落,车上只允许少量的小件物品可以随身带上车,不然会影响客车的有效载荷空间。这时候来乘车的人还不是很多,售票员已在向大家宣布着政策,大件的物品放在车顶,先上到仁寿的,到其它地方的旅客暂时在路边等一等。机智的哥哥很快爬到车顶,我和姐夫逐一把箱子、棉被、凉席递给哥哥放好,哥哥又检查了一遍,再次确认我们的行李不会掉落之后才从车顶上下来。我们是到达终点站的,能得以优先上车。我和姐夫找了一个座位靠窗的位置坐下来,因为这里买票没有现在这样的地方,上车后才买,而且只讲先来后到,也不需要填写座位号。我们坐下来之后,打开窗子探出头来找哥哥,这时的人已经很多了。哥哥在车外不知道我们的座位那一边,围着车子转了好几圈才找到我们。哥哥赶忙挤过来,在嘈杂的人群中和我们大声的说着话,人多嘈杂声音小了我们听不见。末了,仍然是重复着爸爸妈妈早上对我们说过的那些叮嘱的话,要我们一路上多加小心,千万要注意安全,要记得给家里写信。

不一会儿,车外面的人越来越多,到仁寿的客车一天只有两个班次,这是最早的一个班次,另外上午十点还有一个班次。因为班次太少,要乘车的人就显得很多。不一会儿车上已经是人满为患,原本二十七八个座位的客车,已经挤上了五六十人。尽管挤得不得了,但凡能挤上车来的人却并无怨言,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惬意的满足和开心的微笑,能挤上车来就是幸运。能享受到这有限的资源的确不易,高兴都还来不及,那还有什么怨言和怨气可言呢。如果说有什么怨言和怨气的话,是那些来迟了未挤上车的人。走亲访友,上学赶集基本都是靠走,能坐一回客车,那怕很旧、很挤、很闷热,心情都是飞扬的。

弯弯拐拐的公路,碎石的路面,只要一下雨,大货一轧,到处都变得坑坑洼洼,一路颠簸。坐在车上,我们双手抓住前排的扶手,同时还要观察前路路况,才能跟上车轮遇上石头或泥坑颠簸产生的跳跃节奏,不然容易损伤腰椎,碰伤头手。这个“现代化”载具,看上去就是一辆大蓬车,车顶的货物好多,堆得好高。幸亏没有什么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再高也不用担心会碰着、刮着这样线那样线的情况发生。当我的好奇心慢慢退却的时候,也在想一个问题,这辆看上去有些头重脚轻的客车,在山路十八弯的行进中会不会有倾覆翻车的危险呢。也许是想多了,也许是杞人忧天,因为我还没有听说过有翻车的事故发生。客车行驶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左右摇摆,晃来晃去,胆子小的人肯定已被恐惧害怕笼罩。凭借多次去大公路看车的经验,发现新车少有,多为旧车,跑边远山村的客车普遍都很破旧,车况也不怎么样,人多了肯定很拥挤,也很热。

在家时,天热了就用竹子编的扇子获得凉风。每年夏天之时,就去自家的竹林里选竹材,一般两年生的最好。选好后就开始取料、下料、起料,自己动手编几把竹扇来供家里人在盛夏季节获取凉风,这就是很好的事情了。编竹扇绝对是个技术活,技术好的就编些精品竹扇拿到集市去卖,会有不小的收益,也是农村挣钱的一个门道。我的二叔和五叔就是这样的能手,可以编出很多的花样和美丽的图案,加上采用不同的颜色的材料,看上去真是美妙之极,非常羡慕他们的这项技艺。我也曾经试着学习过这技术,希望自己也有这手艺,能为家里换得一些钱来补贴家用。可是我始终未能突破选材和起料这些核心技术,只有恨自己的愚笨,不能为家里减轻哪怕一点点的经济负担。

客车在路上一会儿停,一会儿走,一路上走走婷停,不知停了多少次才到达了目的地。走走停停是为了方便乘客,因为每停一次都是因为要下一些乘客,又会上一些乘客,乡村客运短途旅客居多,毕竟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的人是少数。尽管车子在行进中较为颠簸,但第一次坐客车还是觉得很新鲜很兴奋很激动,一点都不觉得累,也没有出现晕车的情况。

在车上适应了前进的节奏之后,就轻松了许多,双手不再紧紧抓住前面的扶手。于是我从人缝中观察开车的司机,那姿势那动作那做派,感觉好威武好潇洒好神气。不知过了多久,客车终于到达仁寿汽车站。这里有三个汽车站,都相隔不远,要乘车的话可以任意选择,很是方便,这是后来才知道的。有时候为了省钱,去学校时就步行到姐姐家,姐夫有个亲戚是县搬运公司的,搭他们的便车去县城。这个亲戚开的不是客车,也不是汽车,是用马拉货物的马拉车。即使是坐马拉车也是乐意的,有免费车可以坐,这是多大的利好。还有马拉车的速度很慢,可以在车上仔细观看沿途的山川景物,这种体味也是别有情趣的。

从老家到县城的路,崎岖不平,车虽然旧一点,坐车的人虽多拥挤一点,但地势总体还算平顺。到眉山的路就大不同了,一出县城,就要翻越一个叫高店的地方。从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地势是怎样的险要了。

这段路有多崎岖,在我看过的电影《奇袭》中的那种山区公路地势特别的相像。车在翻越的过程中,要慢慢地一轮一轮的盘绕上去,不知要经过多少个360度的螺旋状攀爬,才会到达山顶。不断的缠绕前行,好多人都出现了晕车呕吐。一时间车内弥漫着各种污浊的气味。不知为何,我一直都不晕车,不管有多颠簸,不管怎样的绕行山路,也不管海拔有多高。为此,我感到很庆幸。

快要进入龙镇的时候,地势变得平坦了许多,见惯了家乡的山势地理,没有一处是平坦的地形。来到这里感觉进入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平原地带。这时才发现世上竟还真有如此平坦的地方存在,以前书本上说的以为是夸大的说辞。真是孤陋寡闻,其实是少见多怪,说来汗颜。经过好长一段平坦的路程之后,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原来这就是岷江。哦,真是开了眼界了,见着了这么大的河流,原以为老家的那条大河就已经很大了,今天见着的这条岷江不知要比老家的那条大河大好多好多的体量。自己真是井底之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河啊。

四处张望,没见有过河的桥。没有桥怎么过去啊,正在猜想之际,客车减速停车。刚停稳当,售票员就通知大家抓紧时间下车,准备坐船过江。坐船过江是几个意思呢,只是我们坐船过江吗?那我们坐的车怎么办?难道车也要坐船过江吗?如果人和车都坐船过江的话,这船能载多重的货物啊。我的天啊,这不可能吧?我想问售票员要不要把行礼搬下来,过了江又需不需要换其它的车的时候,售票员先说话了:自己的小件物品请自己随身带好,记住坐的车的车牌号是多少,过了江下船后再上自己原来坐的车。我对这船的运载能力感到震惊,要载这么多人,还要载上好多的汽车一起过江,太神奇,不得了。以前去姐姐家也是要经过一条河,坐的是木船,后来用水泥做了一条大的船,那船满载也只能是十多二十人,能载汽车的船更是没有听说过,也不敢想象,今天算是亲眼见证了。更让我吃惊的是,这船一次能载两辆大货车、两辆大客车、好几辆小型拖拉机,还有好多的自行车和行人。正在惊叹遐想之际,忽然听见“嘟、嘟、嘟”三声大吼过后,渡船很轻松地便将我们这么多人和车平稳的运到了岷江河的对岸。今天才真正理解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函。坐了这么久的客车已经很过瘾了,没想到还坐了这么大的轮船,一会儿还要坐火车,心想,要是没能考上这学校的话,窝在边远的小山村里,也许一辈子也很难有这样的见识和享受了,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的精彩。

中午时分,我们乘坐的客车才来到眉山县客车站,就是三苏祠大门对面的车站,但是现在这里早已不是什么车站了。我和姐夫一道取下行李,在车站里找了一个便于存放行李,又好去乘车的小吃店,为了节约我们一人吃了一碗面条。虽然平时在家也经常吃自家煮的面条,可是这里的面条要好吃多了,不是因为爸爸妈妈在家里做的不好,是因为这里的面条多了好多种调料,还有猪肉或牛肉做的绍子,那香味闻起来很诱人,简直太好吃了,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我边吃边想,等我参加工作了,我也要让家里人吃上这么好吃的面条。姐夫没有被这香喷喷的美味分心,而是利用吃饭的机会打听清楚了去火车站坐什么车、怎么走,因为下午我们还要继续赶路,如果不把时间计算好会耽误行程。耽误行程事小,要多花吃住的费用才是大事情。爸爸妈妈叫姐夫陪我来学校报道,果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爸爸妈妈和哥哥他们也是没有去过这样远的地方的。

按照面馆老板的指点,去火车站没有专门的客车,有公交车和马拉车,坐马拉车过去更为方便,因为从这里到火车站还有六七里地。见过仁寿的马拉车是货运的,而这里的专门载人。这载人的马拉车就像一个敞篷车,车顶用帆布盖着,四周通明。顺着车箱两边放有一排木板凳,用泡沫垫底塑料包面,坐着比硬板凳软和多了。中间横放了五六排木板凳,从板凳的数量就可以看出这车不是很大。驾车的是两个人,一个人负责收钱,管理乘客上下车安全,一个人负责专职驾车,就像客车的司机一样开车。拉车的是四匹高头大马,看上去精神抖擞、威武雄壮。有一匹是黑色的,有一匹是褐色的,还有一匹是棕色的,旁边一辆马车还有一匹白色的。不管什么颜色的马,比妈妈替生产队养的牛要好看得多。四匹马拉着满满一车人,在石子路上轻松的奔跑着,发出清脆的踢嗒踢嗒声,节奏感很强,听上去有如美妙的乐音,伴随着四周丰收的辽阔稻田,宛如一幅很美很美的音乐画面。这时正是水稻收割的季节,已收割的水稻,那些稻草如稻草人一般,在稻田里犹如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样排列布阵,坐在马拉车上,有一种检阅部队的感觉。那些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金色的稻穗忽左忽右的点着头,这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吗,还是在为我们欢呼呢,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其实这些我还不是很在乎,我最为关心的是这些稻田的神奇。老家的稻田一年四季都有很深的水,脱粒后的谷草需要人力挑或者背到田埂上、空地上晾晒。因为这些干谷草是冬季牛的食料,人家户盖房扎屋脊的原料,可宝贝了。而这里的稻田收了水稻,田却是干的,小春还要种小麦或者油菜,不像老家的稻田,到了冬季常常是碧波荡漾。我在想这里的稻田,到了明年种水稻的时候,又哪里来这么多水灌溉这些稻田呢,还有这些稻田难道不会漏水吗?这些稻田的泥土还能软化栽秧苗吗?

火车是慢车,速度也只有四五十公里,而且每个车站都要停靠几分钟,是名符其实的慢车。火车上也有很多人,我们是短程买了票只能站着,好在眉山到峨眉算不上很远。坐火车虽然是站着,但非常平稳,而且还可以取开水喝,还可以上厕所,非常的方便,长途的买了卧铺票可以在上面睡觉呢。好在不是逢年过节,要不然只能坐闷罐车。没想到火车这样大,设施这样齐全。如果能在睡觉的卧铺上,坐多久也不会觉得疲倦和厌烦的。在等火车的时候,我趴在栅栏上看过往的火车,有客运的,有货运的,有的二十多节车厢,有的三十多节车厢,有一列货车我数到三十多节车厢的时候,一列客运火车来了,挡着了我的视线,没有数清楚,我想应该有四十多节车厢吧,真是难以想象火车所具有的强大的运载能力。一节火车车厢就比一辆汽车大许多长许多,三四十节的一列火车的长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不敢想象。伴随着火车“咣当咣当”的音乐声,我想总有一天会买一张卧铺票,好好感受一下那种不一样的味道。

还好,我们一路平安,按时到达峨眉火车站的指定地点,学校的校车早已在此等候着新生的到来。也许是早上起得太早,也许是一路的颠簸劳累,也许是太过兴奋,睡在床上,刚才还和姐夫说着话呢,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夜里,我做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梦见到处都是水泥路,修到了边远山区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公共汽车全都焕然一新,宽敞舒适有空调,不再拥挤闷热,每一辆都特别漂亮。回家时自己开着车行驶在四通八达、通往四面八方的高速公路上,感觉像在飞。火车早已蜕变,取而代之的是和谐号、复兴号动车或高铁,更快捷、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更漂亮。坐飞机,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成行,飞机早已经已不再是达官显贵和有钱人的专利。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尽知天下大事小情,智能手机把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亲人朋友虽然远隔千山万水,犹在面前对话交流一般,有声音有图像。一座座大桥飞跨岷江两岸,每次路过岷江大桥的时候,总要找寻那曾经的渡口和渡船,只是早已没有了踪影,淹没在了美丽的都市之中。

(2018年6月1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