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五花八門”這個成語人們耳熟能詳,並且應用廣泛,可這五花說的是哪五花,八門又指的是哪八門呢?

傳是古時克敵制勝的陣法排布,五花陣與八門陣。後來不知何年演化成了江湖上的行當門類,五花便是金菊花、水仙花、火棘花、木棉花、土牛花;分別代表不同的行業,金菊花代表賣花的女人,木棉花代表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水仙花代表酒樓、飯店、茶館的歌妓、歌女,火棘花代表玩雜技、舞弄雜耍江湖藝人,土牛花代表轎伕、挑夫、腳伕。

八門分別指的是一門巾,二門皮,三門彩,四門掛,五門平,六門團,七門調,八門聊。八門的每一門也代表一種行當。一門巾包括算命測字、八卦相面、看陰陽宅基、風水先生等行當;行醫治病、賣藥郎中等諸行屬“皮門”;變戲法、玩魔術、耍把戲、敲鐋鑼的都屬於“彩門”凡是舞槍弄棒,拉弓射箭、百米穿楊、打把式賣藝的屬於“掛門”;說評書、大鼓、相聲、單絃、彈唱吹拉的,屬於“平門”;街頭賣唱的和串巷的乞丐、瞎子、歌女屬於“團門”;凡是搭棚、扎紙活的畫匠、吹手房、扛房等統屬於“調門”;凡是在梨園、高臺唱戲演出的人,就是戲班劇團,屬於“聊門”。

由於社會的發展變遷,這五花八門所涵蓋的行當有的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有的瀕臨絕跡,而記憶裡總有些散不去的東西。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七門調中有搭棚、扎紙活的畫匠,也有籠統一塊叫做扎彩匠的,這個行當在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早已看不到作坊與鋪面了。若是追溯,恐怕要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我在上初小,每日上下學時都會路過十字路口附近那家店鋪,門前總吊著個彩紙做的花環,屋裡有紮好的紙人、紙牛、紙馬還有紙紮的大公雞與紙做的花盆及正在忙碌趕製的半成品。

最好奇不過童心,若時間允許時總會扒窗賣會呆,心裡還在分辨、比較,這裡做的小紙人比鄰居家為老奶奶辦白事時的兩個小紙人要好看些。無論這個行當是封建迷信還是傳統,幾千年來它始終在民間存在,喪事中紙人、紙馬等這些物件也始終在應用中傳承。人故去怎能等同其他生靈,總要祭奠一下,總要表示一下對故舊的哀思,於是百姓便學著官家的樣式,在祭奠的場合擺上若干紙製的花圈,即聊以慰藉之情又烘托悲哀的氣氛。

荏苒光陰,幾十年匆匆過去,隨著行業的改革,製作花圈的店鋪已在都市裡悄然消逝,民間紅白事情基本已赤裸裸的貨幣作為禮尚往來。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店鋪雖然不存在了,而扎彩匠的工作並沒有停止,在人生終點站處仍然會見到那些紙製的物件,而且不僅僅只有傳統的,還有現代的,如電視機、手機、轎車、別墅應有盡有,惟妙惟肖。更有甚者,還有異性服務的“小姐”等。總之,凡塵有的那個世界就要有。

其實我們所知的扎彩匠所做的工作是片面的,扎彩匠並非只製作白事情中的應用品,舊時的年節廟會上的彩牌、戲棚及民間紙紮工藝品均在行當之內,時至今日南方仍有紙紮工藝的存在,在網絡就可搜到,雲南劍川縣新華書店退休工人歐永康,今年73歲了,是“白族紙紮”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大理州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我們少有人知道,就是這些扎彩匠在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末期曾製造一個舉世無雙的驚天工程。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公元1889年1月16日(光緒十四年臘月十五)紫禁城裡著了場大火,火勢兇猛在近兩日的七千人撲救後還是將太和門及西側相鄰的貞度門,東側的昭德門以及多間相鄰的庫房燒成一片廢墟。大火是由貞度門簷柱上掛的油燈引起,油燈經年已久,燒燬了燈壁,點燃了室內的易燃品。恰趕上寒冬夜裡狂風呼嘯,風助火勢,當帝師翁同龢與慶親王奕劻率先趕到火場時,貞度門已火上屋頂。

滅火得用水,而時逢北方的臘月天,門前金水河早已封凍,需鑿冰取水,救火隊尚未趕到,少數兵勇正全力撲火,幾缸防火用水杯水車薪……

其實皇宮失火併非第一次,明清以來太和殿就遭遇四次火災,燒燬了再建唄。可這次燒燬了太和門可不同以往失火,因為光緒皇帝要在1889年的2月26日(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大婚。皇帝要娶媳婦大院門卻被燒燬了,確實有些不吉利。不過燒就燒了唄,皇家有錢,抓緊時間再建一座也就是了。

這話說得有點太輕巧了,這可並非是老百姓家蓋個磚門樓那麼簡單。太和門是進入皇宮內院的大門,它建立在3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視覺恢弘壯觀,以古代宮殿的結構來說,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4間,建築總面積1300平方米,上覆重簷歇山頂,施以和璽彩畫。別說建,僅清理工作,在那個人工與畜力車運輸時代需要多少時日?又何況是在北方最寒冷的臘月天。

重建,時間是絕對不允許的。那麼就推遲婚期,不行!一國之君的婚姻大事,早已昭告天下,怎可出爾反爾,豈不有辱國格,貽笑大方。那麼皇宮方城那麼多門,換個門迎娶就得了唄,不行!大清祖制,皇后貴為一國之母,大婚時的花轎必須經由五門——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的中門抬進宮。

重建來不及,婚期不能改,走其他門違背祖制,怎麼辦?慈禧太后做了個驚人的決定,令內務府以綵棚方式造一座太和門。於是京城扎彩匠高手雲聚午門內,日夜兼程,果真以竹、綢緞、彩紙奇蹟般地造出座太和門來,就連常在宮中行走的官員與太監也難辨真偽。

根據震鈞《天咫偶聞》載:“……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為之。高卑廣狹無少差。至榱桷(椽)之花紋,鴟吻之雕鏤,瓦溝之廣狹,無不克肖。雖久執事內廷者,不能辨其真偽。而且高逾十丈,慄冽之風,不少動搖,技至此神也!”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到了大婚吉日,葉赫那拉·靜芬(隆裕皇后)在鼓樂喧天中從扎彩匠趕製的太和門中門被抬進內宮,這是大清朝最後一位通過五座門被抬進宮的皇后。只可惜是從一座臨時的假太和門抬進來的。

後來,人們都說皇帝結婚竟燒了皇宮內院的大門,多虧有扎彩匠這個行當方救了駕,可這畢竟是個紙紮的假大門,儘管仍是氣派風光地舉辦了大婚慶典,民間認為還是不吉利,所以才有日後的諸多不順乃至大清衰亡。

一個延續了二百六十八年的大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在由盛到衰的十三朝的運作中,各皇帝與執政的太后各有不同的理念,而家天下殘酷的專制統治才是它必亡的根本原因。

在五花八門的行當中,扎彩匠的風光正在慢慢消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