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你瞭解嗎?

《漫談傳統綜合文化》第2回

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包括文化傳統、文化習俗、民風民情、琴棋書畫等等,在傳統文化中我們古人還對各行各業、各個階層人群進行了劃分,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社會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的詞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

“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五行八作”,何為三教?何為九流?五花、五行怎麼說?八門、八作怎麼講?實際上是古代社會傳統文化中對各個階層的歸納和統稱。


古代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你瞭解嗎?

三教九流:

在古代最早的時候,“三教九流”指的是指宗教的流派和學術的派別,後來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現在依然有這樣的意思。所不同的是,古代是把人按照地位和行業劃分成不平等的等級。

九流的話最早是在東漢時期班固《漢書》中所描寫,他把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共同稱呼為十家,後來因小說家沒有實際的貢獻,便被移除,將其他九家並稱為九流。

“九流”隨著時代的發展,分為上中下三個九流的說法,歷朝歷代稍微有所不同,古代的分法是明顯帶有等級地位性的,什麼人高貴,什麼人低賤,一看便知。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的)、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稱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到元代,為了更好的安定秩序,將整個社會劃分為十流。

十流:一流官、二流吏、三流僧、四流道、五流醫、六流工、七流獵、八流民、九流儒、十流乞

古代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你瞭解嗎?

“三教”分別是儒教,以“仁”為最高信仰,提倡禮樂文明作為宗旨,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把得道成仙,長生不老,追求自然和諧,社會安定,家庭和睦作為目標。佛教,是由印度傳入我國的的外來宗教,以“覺悟”為最高信仰,把加強自身修行,進行心靈的憚悟,拋棄一切煩惱作為教義。

“五花八門”:

“五花八門”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在古代,“五花八門”也被具體指定為幾種特定的行業。

“五花”:金菊花-賣茶的女人、木棉花-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街上雜耍的人、土牛花-挑夫。

“八門”:一門金(巾)-相面算卦的、二門皮-賣藥的、三門彩-變戲法的、四門掛-練把式賣藝的、五門評-說評書的、六門團-說相聲的、七門調-搭篷扎紙的、八門柳-唱大鼓的。

“五花”、“八門”一度被用來代指“士農工商”等主流職業外的市井底層職業從業者,這些職業從事者多被社會所輕視,所以五花八門也就有了貶義。如今,它已成為常用的中性詞。

古代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五花八門,你瞭解嗎?

“五行八作”

“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業,源起南宋,當時市肆各種行業分別稱為“團”、“行”、“市”、“作“等多為商業。

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衙(牙)行。老話說:“車船店腳衙,沒罪也該殺”,說的就是這些行業比較方便謀財害命。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 錫匠, 木匠, 瓦匠, 石匠。在古代這就是靠本事吃飯的手藝人。

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社會在飛速發展和進步、宗教自由,人人生平等,所以,無論幹哪一行職業,都是謀生手段,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