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芩种植经济效益好,如何防治病虫害?

黄晓红果果


刚好前两天写了一篇高于中药材黄芩人工栽培的图文《中药材黄芩价格稳中有升,种植2年可采收,亩产效益高》,有很多朋友对这种中药材的种植特别感兴趣,有人咨询种子的,也有人咨询销售的,关心最多的就是人工种植黄芩会不会发生病虫害,以及怎样防治,今天就在这里来给大家说说中药材黄芩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会发生哪些病虫害,已及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

黄芩叶枯病

1、症状

叶枯病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容易发病,刚开始的时候,从黄芩叶片的尖端或者是边缘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的病斑,逐渐向叶片的中间延伸,导致黄芩发病叶片干枯,严重时会蔓延呈一定面积的发病。

2、发病规律

黄芩叶枯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小菌核属真菌感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次感染源。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越冬的病菌开始生长蔓延,侵入到黄芩植株体内引起发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滋生,发病最适宜温度为30——40℃。菌核和菌丝可以随雨水传播,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危害程度严重。多雨年份危害程度严重,7——8月是发病盛期。

3、黄芩叶枯病的防治措施

(1)秋后清理田园:秋后黄芩植株枯萎,及时把枯萎的植株、残叶进行清理,在空地焚烧或者远离种植田地,使越冬菌消除。

(2)药物防治:对于发病地块,在发病初期,喷施1:1:120波尔多液,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

黄芩根腐病

1、发病症状

种植2年以上的植株容易发生根腐病,土壤中的病菌侵染黄芩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部腐烂。严重时会在茎基部造成腐烂,形成水渍状或是环绕茎基部的病斑,黄芩植株的茎、叶无法吸收营养和水分而发生下垂、枯死,感染的病株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现象;如果植株组织已经木质化,地上部分表现为失绿、矮化和顶部枯萎,以至于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

黄芩根腐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孢属真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菌核在土壤中或依附于病残组织越冬,产生分生孢子或游动孢子进行繁殖,在条件适宜时侵入黄芩植株伤口形成感染,通过水流或土壤进行扩散传播,造成再次感染。天气时晴时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害虫活动频繁、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入未腐熟农家肥等,都可以加重病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黄芩不能进行连作,一般要间隔3——5年进行一次轮作,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雨季注意排水,进行除草中耕,加强田间通风、透光管理。

(3)发病前喷施或灌根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4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或灌根1次,连续使用2——3次,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4)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硫酸亚铁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病株。

黄芩的根结线虫病

1、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衰弱,矮小、色泽失常,叶片萎黄,类似于缺肥营养不良的现象,以侧根和须根受害较为严重,在侧根和须根上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物,也就是虫瘿,严重时蜘植株根部停止生长,形成肿瘤,根结,根部组织,坏死和腐烂。

2、发病规律

黄芩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5——30厘米深的土层中,病苗调运可使线虫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病土、病苗、灌水和农事操作传播。低温20——30℃,土壤相对湿度40——70%有利于线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地温超过40℃和低于5℃根结线虫的侵染活动都很少,55℃以上,经过10分钟幼虫即可死亡,连作地块发病严重。

3、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或以上,切忌与易感病的药材或其他作物轮作。

(2)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育苗或种植。

(3)出苗后5——7天开始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间隔10——15天一次,连续灌三次,可控制当年线虫的危害,第二年4月中下旬继续连续灌根三次;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每隔10天灌根一次,每年连续灌3到——次。

黄芩舞蛾

1、症状和发生规律

是黄芩的注意害虫,以幼虫在植株叶片背面做薄丝巢,虫体在丝巢内啃食叶片组织,是叶片只留下上表皮,在北方地区1年发生4代以上,10月份以蛹在残叶上越冬,第二年羽化成蛾,经过交配,然后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黄芩植株。

2、防治措施

(1)清理田园,处理枯枝落叶等残株,消除越冬虫体。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地老虎

1、症状

比幼虫危害黄芩苗,咬断或咬伤黄芩根颈处,形成缺苗断垄,造成减产,可以在土壤中找到虫体。

2、防治措施

(1)发现断株后,立即在根系周围挖出害虫,把将其杀死。

(2)危害严重,时用50%辛硫磷乳油700——1000千倍液灌洗土壤,成虫可在夜间用灯光诱杀。

黄翅菜叶蜂

1、症状

以幼虫蝉食嫩叶、蛀荚,以蛀荚为主,叶片被害后成缺刻状。初孵幼虫多从果荚背面的夹缝处钻入果荚内部,蛀食黄芩种子,高龄幼虫从果荚正面注入取食种子,受害果荚逐渐变黑,一般正面留有圆孔。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幼虫在黄芩陆续开花,结荚的6——9月份可蛀荚危害,黄翅菜叶蜂有转荚危害的习性,一只幼虫可蛀害果荚6——10个,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有利于其发生。

3、 防治措施

用4.2%高氯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在黄芩果荚上喷雾,每隔10天再喷一次。

苜蓿夜蛾

1、症状

以幼虫取食,危害黄芩嫩头,而后危害叶片,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吃光。

2、发生规律

黄芩栽植过密,管理粗放,田边杂草丛生的地块受害较重,反之较轻,多年生的重于一年生的,苜蓿叶蛾的天敌种类多,主要有螳螂,猎蝽、蜘蛛、白僵虫、绿僵菌等。

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

(2)物理防治,虫量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着黄芩植株顶部扫集,或利用幼虫假死性,用手振动植株,使虫落地就低消灭。

(3)药物防治,抓紧在幼虫3龄以前喷药,喷施2.5%,敌百虫粉剂,用药量1.5——3公斤/平方千米,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4)生物防治,人工培育绿僵菌,制成绿僵菌孢子菌悬液,适当稀释后喷雾防治,还可以保护和利用其他天敌进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