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王夫人赠银100两,凤姐只给8两,王夫人为什么会如此慷慨?

晨风和畅


王夫人在第一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时候,并没有突出表示,只是说她来走动一趟是她的好意思,让王熙凤裁度就可以了,所以王熙凤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也算是没让她白跑一趟。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就不一样了,不但带来了新鲜的野菜瓜果,而且还住了两三天,陪着贾母等人表演,完全满足了这些大家族女性的玩乐需要,也可以说是让众人产生了好感。所以凤姐、鸳鸯、平儿等人赠银赠衣,既是建立在感谢她的积极配合的基础上的怜悯。因为本来这些人就都有一些怜悯心的,鸳鸯、平儿就不用说了,本身是奴婢,自然能够体谅刘姥姥的艰难。而凤姐此人,虽然说属于上层阶级,但是如果是在她眼力范围内的,她自己看得上的人,她也是很愿意施舍的(比如凤姐对刑岫烟即是如此),她之所以让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即是为此。其实这些人做这些事情,就跟我们现在一些稍微吃穿不愁的人想办法捐赠一样,善心存焉,幸而遇到了刘姥姥。

王夫人之所以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除了以上原因(毕竟《红楼梦》中说到王夫人怜贫恤老不止一次,所以刘姥姥才找上她来,可见她非常注重这种名声,对于刘姥姥给予施舍,再正常不过。)之外,还有一个原因:王板儿毕竟是跟她王家连过宗的人,自己面子上不好看,第一次给了二十两治标不治本的话,那这次给一百两,可以算是“绝后”之计了,所以平儿跟刘姥姥说:“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 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意思是以后不要再来丢人显眼了。话糙理不糙。刘姥姥也不是傻子,自然听得明白。所以我们看到,前八十回中,刘姥姥这次之后就再没有来过。那么,下一次她来的时候,就是贾府败落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刘姥姥的来,恐怕就不是“求亲靠友”的性子了,而是作为恩人的角色出现。也可以说,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承担了这么一个角色——“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 ”她是整个贾府悲剧的见证人。

如果你说为啥凤姐只给八两银子而王夫人第一次给二十两第二次给一百两?因为王夫人使用的是官中的银子啊!王夫人是整个贾府的总经理啊!她当然有权处置贾府的财政,王熙凤就不行了,她没这个权力。后面探春当家的时候之所以对赵姨娘抠,就是因为没有王夫人的示下啊!

嗯,就是这么个道理。


半瓣花上阅乾坤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是为了打秋风,是为了报答去年凤姐赠银子的恩情。她家里平安过冬,今年的收成好,就摘了些新鲜的瓜果,装了满满两袋子,刘姥姥扛着两袋子瓜果,领着外孙子板儿,从乡下一路走到荣国府。

王熙凤体谅一个老婆婆大老远扛着东西来不容易,所以就留她住一天。没成想贾母听见了,想和刘姥姥说说话解闷。刘姥姥这回来,没打算寻求帮助,所以也没有了第一次求凤姐时的忍耻之心,说话也不再吞吞吐吐,而是随口说起乡下的趣闻,投了贾母的缘。贾母留刘姥姥住几天,见识一下大观园。

刘姥姥见凤姐陪着老太太说笑,所以自己也帮了凤姐一把,替凤姐逗贾母和少爷小姐们开怀大笑。事后凤姐让刘姥姥别多心,鸳鸯也给刘姥姥赔不是:“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陪个不是。”刘姥姥马上就笑了:“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临走,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凤姐给了八两银子。不是王夫人大方,凤姐小气。原因如下:

一,王夫人给刘姥姥银子的同时,让平儿告诉刘姥姥别再求亲靠友!这就是堵死了刘姥姥再来贾府的路。王夫人給银子的目的是让刘姥姥别再到贾府丢人现眼了,也别再来求告了。刘姥姥是一个智慧的老人,她当然知道王夫人的言外之意,以后刘姥姥再也没来贾府寻求帮助。

二,凤姐的礼物更有人情味。

凤姐给八两银子外,因为刘姥姥要了青纱一匹,所以凤姐贴心的送她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其余的是以公中名义送的。

刘姥姥感谢时,凤姐儿道:“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

凤姐更重要的是给刘姥姥足够的尊重与友谊。她和刘姥姥唠家常,说了贾母和大姐生病的事,又把自己的烦恼说给了刘姥姥。女儿的生日不好,还经常生病。还让刘姥姥给女儿起名,而且用了这个名字。

刘姥姥再进荣国府时,贾府已经落败,贾府的亲友故旧,同僚朋友,好多人受过贾府的大恩惠,可是这些人不是恩将仇报,落井下石,就是躲得远远的,任贾府自生自灭。就连巧姐的亲伯母李纨都见死不救。这时刘姥姥来了,她不怕连累,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她花重金救出巧姐,让巧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润杨阆苑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她虽然只是农村的一个老太太,但是她的见识长远和胸襟开阔,第一次到贾家虽比较尴尬,但是第二次之后却颇受欢迎,后来甚至还成了巧姐的救命恩人,刘姥姥和贾家有着很深的缘分。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在临走时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平儿和鸳鸯都有礼物相赠,其中王夫人尤为大方,凤姐只给8两银子,王夫人却给了100两,为什么王夫人会如此慷慨呢!

第一,刘姥姥是王夫人的娘家亲戚,做给众人看的表面功夫




刘姥姥能于贾家产生关联,最大的原因在于她的王夫人的亲戚,虽然并非实打实的,只是偶然两家老人在任上联了宗的,但是在外人眼里看来刘姥姥就是王夫人的亲戚。

刘姥姥作为王夫人的亲戚带着地里第一季新摘的瓜果蔬菜上门来感谢王夫人前次的慷慨赠银,那么走的时候王夫人定然不能够不回礼。

王夫人是出了名的大善人,最是惜老怜贫爱助人,第一次刘姥姥无名无姓的前来打秋风王夫人都给了20两银子,此次认了亲有了关联,那么王夫人给100两也在情理之中。

100两对于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小钱财,可是对于王夫人来说也不过就那么着。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是帮助刘姥姥,也是在增长自己的脸面。不管家人还是外人知道了,都会称赞王夫人的良善。

第二,刘姥姥的在贾家表演让王夫人不好意思,给刘姥姥的辛苦费




刘姥姥这一次到贾家来住了三四天,但是她基本上都在带给大家欢乐,王夫人这样不苟言笑的人都乐得不行,就不要论了其他人了。

贾母这边说声" 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是明白人,刘姥姥不是真笨到由着王熙凤和鸳鸯摆布,她只是在配合她们的演出罢了。刘姥姥不是看你穿她们二人的小把戏,只是放下身段为搏大观园的众人一笑罢了。这也才有了事后鸳鸯和王熙凤的道歉。

王夫人自然也把刘姥姥的所作所为看到眼里,对于戏弄刘姥姥为乐她心中也会不好意思,所以赠银100两也是给刘姥姥的辛苦费。

第三,希望以后刘姥姥不再“打秋风”,建议自给自足


如果刘姥姥没有在贾府逗留这几天,没有和王熙凤、李纨等关系较好,没有在贾家有很强大的存在感,那么王夫人绝对不可能会给刘姥姥100两,顶不过随便意思一下也就罢了。

平儿说:“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可是刘姥姥此次是真的成了王夫人的亲戚,那么如果刘姥姥还因为家中困难去别家求助,那么王夫人就会被打脸,所以赠银100两也是希望不要再去求亲靠友了,或者做点小买卖,或者购置几亩田地,总要自给自足的才好。

王夫人的一番话看似稀疏平常却也意义深远,刘姥姥那么世事通透的人如何听不懂,自此次回去后刘姥姥也少去贾家了,至少很少再被当作正紧事回过。

王夫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给100两银子,想要收下也要完成她给予的条件。不过给了也是好的,至少对刘姥姥一家也是帮助。王夫人的100两真是寓意深远!



小说红楼


王夫人赠给刘姥姥一百两也是情非得已。

我之前讲过很多次为何王夫人会慷慨的给刘姥姥一百两因子。这绝对是大手笔了。原因有三个。

第一,王夫人怜悯刘姥姥大观园卖力演出。

刘姥姥在大观园中被王熙凤和鸳鸯捉弄,完全没有任何影像,本质是为了哄贾母高兴。而那两天,贾母也确实非常开心。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补偿。毕竟刘姥姥是逗了你婆婆开心,于情于理都要给个说法。而且我们看后面刘姥姥走,贾母并没有给钱,只是给了衣服。我觉得,就是因为贾母相信王夫人一定会补偿刘姥姥的。自己就没有出手。王夫人当然了解其中的含义,提早给了一百两也是将贾母的那一份一起给了。



第二,王夫人觉得刘姥姥在大观园出丑丢了自己的脸。

我之前分析过这一点。刘姥姥来荣国府就是投靠王夫人的。王夫人第一次虽然没见,但是也让周瑞家的带话叫凤姐不要慢待了她。可见王夫人还是认可刘姥姥的。但没想到刘姥姥第二次又来了。而且还被带到了贾母面前大观园当中被众人各种取笑出丑。我觉得无论如何,王夫人都是没面子。所以王夫人干脆给出了100两,而且让平儿带话“回去卖地或者做小生意,不要再投亲靠友了”。这是很明显的杜绝刘姥姥,下次再这么明目张胆的来了。虽然我们知道刘姥姥绝不止三进荣国府,但下次来一定不会这样大张旗鼓了。悄悄来,悄悄去。送些瓜果干菜表示感谢而已。



第三,彰显贾府的气势。

其实这是贾府已经在衰败了,谈不上有何气势而言,但是刘姥姥毕竟来投靠,而且这次也见了王夫人,见了贾母。用周瑞家的话说,也是见了真佛了。自然不能像上次王熙凤一般对待只给二十两。加之后期刘姥姥的受辱出丑的补偿因素。王夫人出手一百两并不过分。

综上三个因素,王夫人出手就给了刘姥姥一百两两,这一百两几乎是她半年的月例。对于刘姥姥来说,更是一笔巨款,可以不劳作而生活五六年。而刘姥姥也可以凭借这笔巨款,做小生意买地。后期刘姥姥仗义出手,营救王熙凤女儿巧姐使用的也多是这笔钱所带来的经营所得。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任何线索都有目的,王夫人这次出手一百两,刘姥姥后期营救巧姐儿就绝不可能是一百两。只能付出的更多,当然那也都是从贾家所得。这是后话了,我们后面再说。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吐槽!


君笺雅侃红楼


王夫人给100两,凤姐给8两,并不是说明王夫人慷慨而凤姐小气。

刘姥姥为什么会去荣国府打秋风?那是因为她和王家有关系,是王家的亲戚,和贾府是没有关系的。

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王夫人却避着她,还说“原不是一家子”,让凤姐“裁度着就是了”,可见王夫人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刘姥姥的,看不起这门穷亲戚。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是送瓜果蔬菜的,是感恩来的,还碰巧让贾母知道了。众所周知,贾母就是老祖宗,整个荣国府都要看她的脸色行事,更何况是作为儿媳妇又没什么主见的王夫人,因此王夫人只能慷慨些。再者,刘姥姥临走时,王夫人托人带话说这100两银子拿去做生意或置田地,以后别再求亲靠友了,这明显说的是以后别再来荣国府逗乐了。可见王夫人还是觉着丢脸,即便刘姥姥是来感恩送东西的。她这100两银子就是说一次性给足你,以后别再来了。



而凤姐则不同,她还让刘姥姥给巧姐改名,古时候大户人家起名都是有讲究的,可不是随便改名的。可见凤姐第二次对刘姥姥是颇有几分真情实意的,加强刘姥姥走的时候得到了不少其他赠品,比如吃的、布料等,凤姐给的8两其实也不少了。

因此说王夫人并非慷慨而是做做面子,凤姐却是真情实意的。


史是古代的史


王夫人给了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够刘姥姥全家四年的生活费,而王夫人月例银子也只有二十两,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不得不说,王夫人出手阔绰大方啊。



王夫人为什么这么大方?给一个根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八竿子亲戚这么多的银两。很多人会说是刘姥姥投了贾母的缘,成了贾母的座上宾,所以王夫人,凤姐,平儿,鸳鸯等都见风使舵,对刘姥姥出手不凡。当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些原因。但是大家可以看看除了王夫人外,凤姐,平儿,鸳鸯贾母送的都是衣物。而这些衣物虽然贵重鲜亮,可是对刚脱离贫困线上的庄户人家刘姥姥来说,其实是不实用的,最终可能还是要变卖折现。



相比之下,王夫人的这一百两银子,虽称不上“雪中送炭”,却是锦上添花,也提现了王夫人“会待人,不拿大”“最惜老怜贫”。所以不要因为在刘姥姥临走前,王夫人说了一句“不要在投亲靠友”就腹黑王夫人要杜绝刘姥姥与荣国府的往来,心里可以阳光一点么?难道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的贵妇人,只是因为内心空虚寂寞冷,而不是由于信仰?她大方地施舍一次,也被怀疑另有目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果轮回,刘姥姥或许就是拿着王夫人的这一百两,振大了家业,将来巧姐流落烟花巷时,刘姥姥有经济能力搭救,敢说没有王夫人之前种的因才得来巧姐这个果?



《留余庆》这支曲子,就是要规劝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为什么大家可以接受凤姐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是善心,结下了善缘,就不能肯定王夫人这100两也是信佛之人的慈悲呢?


小郭襄


相对于第一次打秋风时王夫人的寥寥数语让凤姐随便打发刘姥姥,第二次逛完大观园的100两实在慷慨。毕竟,100两是一个贵族大太太五个月的月例,赵姨娘之辈起码要熬四年才有这么多钱!王夫人为何此次出手会如此阔绰呢?无非几个缘故。

第一、刘姥姥的故事直击王夫人痛点。

刘姥姥在众人前讲故事,第一个“雪下抽柴”讲到一半,便因贾府南院走水而夭折。刘姥姥脑子一转,开始投其所好讲起善有善报,老来得子的故事来。

原来有个老奶奶九十多岁了,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本来命里不再有孙子的。因为吃斋念佛感动了菩萨,菩萨念她心虔。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很难说这不是刘姥姥根据现有题材绉来的故事,十七八岁死的儿子便是贾珠,雪团一般的儿子就是宝玉,而那个老奶奶,即是行善的贾母又是吃斋念佛的王夫人。所以两人听了这夕话,都呆住了。



王夫人吃斋念佛,想来就是在贾珠死后才开始,可能为了自我救赎,自我审问,也可能试图以此感动菩萨,以佑小儿子宝玉别重蹈覆辙。在这期间她是不安的,对神明报有怀疑的态度的。但此时听到刘姥姥一番善有善报,神明有灵的言论,给予她莫大的安慰和信心。

所以,在这点上,王夫人是感激刘姥姥的。

第二、刘姥姥卖丑让王夫人很同情

刘姥姥逛大观园,为了博取众姑娘公子一笑,不惜花样百出,丑态毕露。刘姥姥说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众人揉肚子的揉肚子,趴桌子的趴桌子,王夫人也笑着说不出话来,但她用手指着凤姐。显然她知道这是凤姐的主意,有点嗔怪“怎么这么拿别人取笑”的意思。后来凤姐又给刘姥姥拿来一打竹雕杯要给其喝酒。刘姥姥犯难,王夫人在旁说道:“玩是玩,笑归笑,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

所以,刘姥姥一个村媪极力卖丑为博侯门太太小姐一笑,在王夫人看来是值得同情怜惜的。



第三、王夫人与刘姥姥的关系比他人更近

王家以前与刘姥姥女婿家连过宗,虽没血缘关系,但在以前也算很正式的。而王夫人在做姑娘时就曾见过刘姥姥,刘姥姥曾道:“他们家的二小姐倒不拿大,着实爽快”。所以刘姥姥进贾府,由头就是找王夫人。贾家其他人不过都是为王夫人待客而已。就凭这层关系,王夫人岂能不接济接济?



至于王熙凤,到了他们这一辈更没有关系可言了。给八两银子加上许多物件已然够大方了。


微影悼红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本是抱着报恩的心态来送些乡下种的有机蔬果的,没成想被贾母知道了,好好的招待了一番,其在大观园表现如何,书中已经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多说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王夫人为什么送给刘姥姥100两银子,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刘姥姥这次算是大讨贾母欢心,又逗得小姐少爷们的开怀大笑,上上下下无不开心,也算有些功劳。王夫人见贾母喜欢,又怜她是个老人,平时本就吃斋念佛的,布施些钱粮,这有个现成的亲戚需要接济,当然要慷慨一回了。

第二个原因,刘姥姥算是王夫人娘家那边的亲戚,这次在大观园中虽然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但也出尽了丑,王夫人心里肯定不自在,敢情王家的亲戚是给你们贾家取乐子的小丑啊。虽说谁家没个穷亲戚,但如果亲戚给自己丢了脸,谁心里都不乐意。王夫人只得给她100两银子,让她做个小本买卖,不要再依靠人了,免得再来丢人现眼的,若人笑话。



至于凤姐为什么只给了8两,一来是王夫人已经给了,公中的钱没必要再给一次。二来,这8两是凤姐自己的钱,不是公家的,比第一次给的那二十两公家的钱更有份量。


史子牙揭秘红楼梦


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过,二十两银子够庄上一家人吃一年的了,而王夫人的月例银子也才二十两一个月,王夫人能慷慨增予刘姥姥的100两相当于她小半年的月薪了,也是处于一种情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



第一:王夫人是金陵大家族王家的女儿,贵族最看重的事情就是颜面,刘姥姥和王家本是祖上认了亲多年不往来的“亲戚”这样一个穷亲戚第一次上门来打秋风的时候,王夫人让王熙凤去打发她,自己则不愿意露面,王熙凤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及一吊钱,这让刘姥姥非常感激,第二次刘姥姥本着报恩的心态来到贾府,给贾府送自己家种的新鲜瓜果,王熙凤好意留刘姥姥住一晚,正巧被贾母听见,见了刘姥姥非常投缘,带她参观了大观园,王熙凤一众作弄了刘姥姥,逗得大家开心不已,但王夫人再怎么样事后也绝对不想刘姥姥再来了,这等于告诉了大家,我王夫人这个当家夫人有这么一个穷亲戚。


第二:本着做人的基本原则,刘姥姥一个老人家第二次来贾府带了这么多东西,过来一趟不容易,刘姥姥搜刮肚肠说故事,讲笑话逗得大家开心了一整天,极大的满足了公子小姐们的好奇心和贾府一干人的虚荣心。于感情和道义上都应该给予刘姥姥,刘姥姥的身后还有一帮亲戚,如果给少了还不如不给,传出去坏了名声,王夫人正是这几个原因的考虑,才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这么多,王熙凤加上之前给的也有二十八两,这些银子在刘姥姥的经营下后为救巧姐起了很大的作用。


Fairy穿搭女王


刘姥姥在整个红楼梦中算是一个丑角了

整个红楼梦名著中,刘姥姥一共进贾府三次,也算是贯穿整场的人物了。具体三次就不一一介绍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刘姥姥因为女婿王狗儿不争气,来贾府攀亲,因为王狗儿和王夫人两家上辈是宗亲,王狗儿家现在没落了。就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回事,想寻求救济。第一次王夫人根本就没露面,说到底就是不想认这穷亲戚。

第二次再来呢,有报恩的心思,弄了很多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给贾府的人吃。被贾母碰上,当个丑角逗大家开心,刘姥姥也是个情商高的,逗的大家都很开心。



王夫人也是没办法,觉得这亲戚太上不得台面。所以临走时,托人给刘姥姥带银子100两,同时有话嘱咐,大体就是让她回去做个小生意,不必靠亲友。这就是明摆着赶人了。意思就是,多给你点钱,以后别来了。

刘姥姥也是个通透的,贾府败落前还真没来,只是听闻贾府被抄家,出于报恩的心才来的。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巧姐,从卖唱的那弄出来带回了乡下。称得上良心典范刘姥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