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的育儿经:以孩子为骄傲

其实,倪萍是在一个普遍意义上并不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她的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就离异了,她自小就与姥姥生活在一起。

倪萍的姥姥虽然没读过书,却是一个很有科学育儿方法的人。正是姥姥如此朴素的教育方式,给了倪萍健康的人格与优秀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育儿观。

倪萍的儿子虎子患先天性白内障,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得虎子的视力一直不好,从小就必须戴眼镜,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孩子的成长也会受到影响。但倪萍同天下父母一样,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棒。

倪萍的育儿经:以孩子为骄傲

其实,这不是母亲护犊子,而是虎子真的很优秀。他没受到视力的局限,不仅在足球、游泳等体育运动上表现很好,而且学习成绩很不错,尤其是数学和化学。这一切归功于倪萍良好的教育。

虽然是名人的孩子,但虎子从来不娇生惯养。在学校里,倪萍每一餐为他定制25元的饭费标准,日常出行也是地铁、公交车,没特殊情况是不允许坐出租车的。

倪萍的育儿经:以孩子为骄傲

倪萍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希望孩子体验平凡的生活,即使长大后,没收获成功,也能保持心态的平衡;同时,希望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也是倪萍姥姥一直以来的理念: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靠的只有自己。其实,这点对平常人来说,并没多重要,但对从小生活在名人光环下的"二代"来说,是最需要名人父母把关的一点。

倪萍的育儿经:以孩子为骄傲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在父母的名和利中,迷失自己,形成了依赖,脱离父母后,却一事无成。当然,虎子也会有反抗与不满,但倪萍仍是坚持。在她看来,正是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要对他严厉。

从小生长在质朴的环境中的倪萍,一直都感恩身边帮助过她的每一个人,所以格外留恋那种单纯的环境。因此,在2009年,儿子刚满10岁时,倪萍就把他送到山东老家,让他近距离接触有山有海的农村。

倪萍的育儿经:以孩子为骄傲

在那里,西瓜是需要放在井水里镇着,面条是纯素的,晚上可以带着手电筒去田里捉知了,白天能去海里拽海带……刚开始,倪萍还担心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儿子会不适应。

然而,暑假结束后,虎子就真心喜欢上了那个村子,在家里也会惦记村口的老奶奶下雨天会不会被雨淋着,会为收到自己浇灌后的花生而自豪,会想着第二年暑假还能去一次。这些点滴的变化,正是倪萍想教给儿子的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收获,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