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吴佩孚?

_我就是我_81933307


一提起曹锟,人们都知道他贿选当上的大总统。看过蔡东藩《民国演义》的人,若问他曹锟的外号,他就会说“曹三傻子”。不过,那只是演义小说,不可当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再怎么混乱,也不会弄个傻子做总统。可以这么说吧,他简直比猴都精。

至于他如何能够当上总统,就不能不说一个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吴佩孚了。

曹锟当师长的时候,吴佩孚来到他的手下做营弁。曹锟对他十分信任,胜过了其他的旧僚属。从此以后,吴佩孚也同样对他忠心不二,始终如一。

曹锟下马,吴佩孚败走麦城

一九二三年,曹锟已经成了直系的龙头老大。要过把“总统瘾”的想法萦绕于心,挥之不去。吴佩孚劝他要先用武力统一全国,然后再当总统。曹锟不愿意,执意要当。吴大帅无奈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于十月十日扶“老帅”上位。

曹锟上台后,全国反对之声四起。由于“反直三角同盟”都忙于自身事物。没有发动战争。曹锟也就相对稳定地干了几个月。一九二四年九月,首先是张作霖的奉军,兵分二路杀进关来,声明讨曹。这时曹锟一下子推给吴佩孚,他握着吴佩孚的手说“老弟我己经老了,辛苦你摄行陆海军大元帅职权,一切便宜行事”。

吴佩孚真是忠心事主,秣兵历马,砥砺前行。上前线拼杀去了。而同为曹三手下的将领冯玉祥,孙岳等联合胡景翼,窝里反回头将曹锟逼着下了台。

曹锟被软禁在延庆楼,眼巴巴盼着吴子玉回来“救驾”,逢人便问“子玉现在哪里”。十一月二十九日,曹锟,曹锐兄弟二人正在“执手相看泪眼”之际,一个团长带着十几个军官走进门来,要将曹锐带去问话。这曹锟哪里放得手,死拽着他弟弟不让带走。站在旁边的刘夫人,看那团长脸色不对劲。连拉带劝的将曹锟的手分开,把曹锟推进屋里将门都锁上了。时间不长,曹锐的死信传来,是吞下了生鸦片膏子。

此时吴佩孚的日子也不好过,战争打不下去了,只能选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时冯玉祥又开价“悬赏十万元购买吴的活口,”并后加一个括弧,“提头来献者减半”。

吴佩孚辗转又逢生

这吴佩孚确是厉害,经过一番碾转腾挪,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到郑州,一九二五年一月三日到汉口。此时萧耀南尚不敢纳。十月吴佩孚勾结鄂军将领陈嘉谟,寇英杰,刘玉春等基本控制了湖北。十月十一日萧耀南等鄂军将领通电,拥吴“出山共定国难”,二十日吴佩孚在汉口,又成为十四省联军总司令了(也许是自封的)。

十二月三十一日,冯玉祥也又要与吴“精诚合作,始终不渝”了,冯系大将张之江,欢迎吴“入京主政”。且言“追随我帅(吴),勉效驰驱”。

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张作霖也致电吴佩孚关外事由他应付,关内事由吴全权主持。张作霖一再催促吴来京共商大计,五月二十六日吴决计由汉口启程北上,在动身的时候,吴电请张作霖约定同到北京的时间。六月六日曹锟知道张作霖要进京,心里不痛快不愿与他见面,回到了保定。

有消息说二位大帅二十四日进京,北京的军警出动,在二帅的沿途黄土铺路。北京市民诧异,以为又出了啥大乱子呢。结果人没有来,原来吴佩孚的手下张其锽算了一卦“二十八日入京大吉。

吴佩孚最终被民团逐出

二十八日上午九时张到吴的行馆拜访,谈话二十分钟告别。十二时吴到张府拜访。两人同赴杜内阁在居仁堂设的筵。正吃酒间,怱听“嘡”的一声响,张吴两方的卫兵,同时将手枪拔出指向对方。原来是顾维钧的大礼帽,由衣架上掉下来的声响,大家才十分尴尬地坐下来。

他们会谈的议题这次主要是“讨冯”。从四月份打到八月底前后打了好几仗,总算把冯玉祥暂时赶到甘肃去了。

吴佩孚注定是一个忙碌的人,北方的战争刚刚结束,他电请张作霖主持北京政局,八月二十五月就马不停蹄地到达汉口,对付北伐军了。张作霖表示派兵相助,这位吃足了“同盟”者苦头的吴大帅,婉言谢绝了。岂知北伐军来势凶猛,把吴佩孚打的一败塗地,他手下爱将孙传芳却按兵不动。不得己逃回郑州。把兵力集中郑州武胜关一带。

这时候闲不住的曹锟来到郑州,他首先告诚吴“你虽然善于将兵,但不善于将将”。又声泪俱下的告诚薪云鹗,寇英杰,田维勤等。“子玉脾气不好,但心是好的“。这些似乎表达着曹锟对吴的真情实意。

其实并非如此,曹银在保定与彭寿莘,张廷谔,方表等密谈,彭等告诉他“现在非把剩下的这点本钱收回来自己当家不可”,并告诉他,总统到郑州劳军,他到车站迎接时趁机把他吹(枪毙)了。曹锟听后,高兴得了不得,兴奋地说“对!咱们就这么办”。

在这以后不久,吴军在河南也败下阵来,吴佩孚被民团逐出再无起色。

结语

北洋军阀这些人,可谓个个怀奸,人人施诈。吴佩孚对曹锟那真是如“王伯当保李密忠心耿耿”。至于他的功过是非且不论,一生跟错了老板也吃亏不小呢。


钱君史话


老吴,我作镇北京,南方依然平定,各路豪杰,无不俯首称臣,就差东北张胡子了,老张敢瞧不起我,我亲自上阵,让他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万万没想到啊!哥已离开北京,冯基督胆儿就壮了,然后就是鼓破众人锤了,最惨时,差点让四川的袍哥要我命,后来我领导14省讨贼联军,专门就收拾冯基督,无奈,英雄垂暮啊!十年奋斗,就落个这么个结果,哥死不瞑目啊!


用户54590015070


吴佩孚,生于1874年4月22日,卒于1939年12月4日,山东蓬莱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人物的经历,综合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对吴佩孚,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他是一个大军阀。他是秀才出身,有思想,会带兵,在北洋军阀中,善战骁将,被誉为常胜将军。是直系首领,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他曾经是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领袖,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尽管如此,他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封建、地主、军阀,尤其是他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进行血腥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著名“二七惨案”,暴露出他大军阀的本性。

第二,他是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对岳飞的“精忠报国”非常推崇,在民族大义上有气节,有中国人的骨气。在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之时,他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他下野后,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但他拒而不受。他坚决不当汉奸,不为日本人卖命。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川本等采取拉拢、威逼等各种手段都未能让他放弃民族气节。

第三,洁身自好,廉洁自守。吴佩孚做官数十年,始终坚守不贪、不占,他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南征北战,却从没有私蓄,也没有置办田产,和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贯相比,总算难能可贵,他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民国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





zj史海拾贝



秀才将军吴佩孚,是北洋军阀直系曹锟得力干将,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早年毕业于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曾任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作为一员儒将吴佩孚,不爱女色不爱财,重义气讲信用,尊重儒道思想,重孝道。他重谋略善用兵,在军阀混战时期,作战常取胜,有“常胜将军”的美誉。作为北洋军阀的风云人物,吴佩孚在民国十三年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可见他在当时的中国影响力有多大,被许多外国人看好,认为是中国当时最有能力称霸的人。面对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皖系军阀徐树铮的收买和挑拨,不为所动,即便老大曹锟无能,也绝不背叛这充分体现了他为人本分。抗日战争时期,吴佩孚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拉拢和收买,绝不妥协,坚决不做汉奸,最终被日本军医谋杀了。吴佩孚用自己的死悍卫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蒋介石在吴佩孚追悼大会致祭并送挽联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后来国民政府为吴佩孚举行国葬。


吴佩孚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子嗣。吴佩孚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镇压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屠杀了共产党员施洋,林祥谦等,和许多工人。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军阀的吴佩孚虽然制造了著名的“二七惨案”,但他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古道西风378


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确实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他做的那些事,我想必大家都知道,你们如何评价,我也不管。今天,我来说说在吴佩孚下野之后的事,或许你对他的评价会有所改变,文章实事求是,不添加任何感人色彩,敬请阅读。

在1926年,被革命军打败,逃到四川,五年之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吴佩孚说要抗日,回到北京。当时的吴佩孚算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自己的部队早已死的死,逃的逃,身边只有自己老婆和少量的卫队。在北京也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迎接,当时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张学良也在北京,吴佩孚曾就他不抵抗的事情,严厉训斥。张学良不敢得罪与他,一直好吃好住的招待他。

但是后来张学良做的那件事后,没有了招待,吴佩孚成了一个无权无势的空头将军。在1937年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军急需一些有名望的名人来替自己管控地方,吴佩孚理所当然的出现在了日军的视野里,并迅速组织说客前来邀请吴佩孚前去为日本办事。当时的吴佩孚可以说已经穷困潦倒,举债过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手底下的人也需要吃饭啊。日军更是看重这点,以为吴佩孚会轻而易举的被拿下,岂料碰了一个大钉子,吴拒不合作!

日军也并没有气馁,发动已经投靠日本的中国人前来劝说,众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拯救中国水生火热之名劝说吴佩孚,吴佩孚依然无动于衷,这让日本头疼不已。没有人有吴佩孚这样的人选了,如果吴佩孚站出来支持日军,日本对东北以及和北京地区的控制程度将大大加深。于是,日军派出了日本特务土肥原亲自前来劝说,最终也失败了,对待日本方面的不断请求,吴佩孚均不加理睬。

1939年,汪精卫已经倾向于日本,并亲自发电给吴佩孚,让他识大体。吴佩孚对他的言辞,大肆辱骂,立刻回电臭骂汪精卫,汪精卫并不死心,登门拜访,但也以不便见客为由,拒绝见面。日方最终妥协到将湖南,湖北,江西,山东,河北,河南六省均给吴佩孚管辖,思考良久后,还是拒绝了,吴佩孚不愿于日本合作,他想找到一个完美的决策,能让全国能接受的方案。

但是不久,吴佩孚牙痛,第一个给看病的是日本的牙医,此人和吴佩孚认识,同意了拔牙,拔完之后,牙病变重,脸肿了起来,后来又请中国医生,但因为一些事情,并没有吃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又请了德国牙医,德国牙医表示需要去德国医院,但被吴佩孚也拒绝了。第二天,日本方面强行对吴佩孚进行了所谓的治病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日本医生刺破了吴佩孚的喉咙,一代枭雄,就此没落。死后,北京市民为吴佩孚的精神感动,自愿为他送行。


历史深度揭秘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红为了制造热点爆得大名,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目的就是一个,炒出一个名气来。在北洋时代,最会炒作引人注目的高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吴佩孚。那个时代没有微博,没有电脑,没有头条,吴佩孚靠一张嘴名满天下,变成了民国的明星军阀。吴佩孚的秘密武器不是枪不是炮,而是通电。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发生。6月9日,吴佩孚致电北京政府及全国各界,表示“此次外交失败,学生开会力争,全国一致,不约而同。民心民气,概同想见……如必谓民气可抑,众口可缄,窃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犬狱之兴,定招大乱。其祸当不止于罢学、罢市已也”。

7月1日,吴佩孚领衔致电北京政府,力言如签字和约,“誓难承认”,“与其一日纵敌,不若铤而走险。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围,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制后盾,愿效前驱。…以民意为从违,以军心为依据,坚持到底,万勿签字”。

7月13日,吴佩孚又与第三师三旅长通电:反对补签合约,痛言:“吾同数百万军人,数百员将领,岂尽皆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敌,优于对内,而绌于对外耶?帅长等上年以全胜之师,遽尔罢战主和,休养兵力者,正为今日。”

吴佩孚作为一个军阀站在了学生立场大众的立场反对卖国,高调表现名扬天下,被当时的报纸誉为“爱国将军”“民族救星”。你不能说吴佩孚不爱国,吴佩孚的表态对支持“五四运动”也是一种声援和支持。

但是“爱国”一直都是吴佩孚的口头禅,秀的成分也不少。“报端几无日不有吴氏之通电,且语语爱国,字字为民,吴氏之大名,遂无人不知”。(中国国史编辑社:《吴佩孚正传》)

吴佩孚在北洋军阀里边是个后起之秀,他的最大特点就是秀才出身,在军阀里边独树一帜。吴佩孚的文化对他起了很大作用,深切懂得占领道德高地和舆论战的价值。吴佩孚像个愤青一样,什么口号激进,什么口号时髦,就喊什么,顺应民意顺应潮流,振臂一呼四方相应,胜过千军万马。

吴佩孚从一个曹锟手下的师长变成一个叱咤风云的军阀,有人嘲讽他的地位不是靠打仗夺来的,而是靠骂人换来的,是通电打出来的。

吴佩孚的嘴炮到底有多厉害呢?

那个年代要想炒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通电,就和现在发微博发朋友圈发头条一样。“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通电就是民国的一个舆论战场。这不是老百姓的玩得起地方,一封全国通电要2万银元,是军阀豪强的战场。最擅长运用通电、通电也写得最具特色的就是吴佩孚,堪称民国第一炒作高手。

1918年吴佩孚不过是一个师长,第一次打通电战就旗开得胜。吴佩孚于8月7日发表通电(阳电),大肆抨击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乃是“亡国政策”,说兵连祸结大战经年致使“同种残杀,生灵涂炭”,指责段祺瑞“直视西南为敌国,竟以和议为逆谋”,“以借款杀同胞,何异饮鸩止渴”,痛斥安福国会“伪造民意,酿成全国叛乱”。

吴佩孚的打的是“和平”的旗号,顺应了百姓讨厌军阀混战,人心思定的情绪。一时间纷纷响应,谭浩明、谭延闿通电说“奉读马电,大义凛然,同深赞服”,岑春煊更是通电称吴佩孚“霹雳一声,阴霾豁散”。

在五四运动时期,吴佩孚是高举“爱国”的口号,左一个通电右一个通电。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吴佩孚“首先通电,请罢免曹、陆、章,惩办国贼”,又联合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此后如再有勾串外人,仍请签字割地者,以卖国论”!

吴佩孚俨然成了这一时期名震全国的意见领袖,民国大V。

吴佩孚打仗有个特点,先文后武,先在舆论上骂倒对方。吴佩孚笔杆子厉害,有《讨武则天檄》的风格,“国人目吴电为《新古文观止》,都说读此妙文,可作过为范本而不愁文思之不畅,文笔之不雄健”。

直皖大战,吴佩孚讨伐段祺瑞,先通电全国痛骂段祺瑞是“敌国之忠臣,民国之汉奸也”,自己是“为讨贼救国而战,为中国民族而战”。段祺瑞亲日卖国,在道义先输一着,吴佩孚抓住民意,出兵讨伐,棋高一着。

第一次直奉大战,吴佩孚等人联名发表的《张作霖十大罪状》声称:“作霖不死,大盗不止。佩孚等既负剿匪之责,应尽锄奸之义。”

吴佩孚很懂得师出有名,军阀混战硬是被自己描绘成自己是正义之师,别的军阀不是汉奸就是土匪,一副天下为公的面孔。

公开的通电,就是表演,给媒体和舆论看的表演,像现在的网红直播一样,看着是国色天香,实际上是丑陋不堪。

吴佩孚的形象相当高大全,“今生今世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还倡导“文官不贪污卖国,武官不争地盘”。

吴佩孚“不要地盘,要的是两省地盘;不做督军,做的是两省巡阅使”。

“不结交外国人",英国人莫立斯(HE. Mooris)和格林(O.M. Green)做他的政治顾问,还有日本顾问冈野增次郎。一九二三年,美国曾一次供给了三百万美元的军火。

“不举外债”,英国的英福公司曾和吴佩孚订立了道济借款一百五十万镑。

吴佩孚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骂段祺瑞是“同种残杀,生灵涂炭”。可是他自己在洛阳练兵十万,提出了“武力统一”中国的主张,并狂妄地表示要“龙泉剑斩血汪洋,千里直趋黄河黄”。

1924年,吴佩孚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八方风雨会中州”显赫一时。

吴佩孚以“中国最强者”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对于吴佩孚的炒作手段,当时《民国日报》就发过文章批判过。在《揭破吴佩孚奸谋公电》一文中说:“吴佩孚素以责人卖国为钓名之伎俩,然吴氏十年来之军饷,何一非卖国之外债乎?须知吴佩孚前日之讨安福,非为同人讨也;今日反对‘梁氏外交失败,亦非为祖国存亡反对也。讨安福为个人之发展,反对梁氏为挽回决堤杀人已去之民心。”在另一篇《国民勿为吴佩孚所蒙》文章中痛斥吴佩孚是“反复小人,难与共事,一得权利,顿改初衷”。

吴佩孚喜欢说大话,有时候会闪了舌头。吴佩孚赶时髦高唱“保护劳工”论调,连苏俄都以为他是左倾。“二七惨案”的发生,证明吴佩孚本质还是军阀,不管说什么,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利用民意,打着爱国的旗号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是军阀的本质。吴佩孚喜欢说什么“为民请命,敢效前驱”,“誓死杀尽,以除国奸”,开口闭口都是爱国大义,唱高调可以,真正在实处的时候就露馅了。张作霖就发表通电揭露吴佩孚在战争中决堤放水,淹死湘民数十万,损失财产数千万。但是吴佩孚矢口否认。而吴佩孚的贴身幕僚白坚武的日记却记载着:吴佩孚和湘军激战,掘开湘堤,淹没四县!

著名记者邵飘萍讽刺吴佩孚是“除了通电之外,一事无成”。

晚年张学良瞧不起吴佩孚,说过,“这个好吹的人就是言过其实。吴佩孚就是这个好吹的人。”

吴佩孚好吹,也吹来一个“民族救星”,这也是民国的一大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