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吴佩孚有哪些事是值得我们后人称道的?

枫叶永刀


北洋军阀吴佩孚虽然干过坏事,但他的爱国思想和个人品德不得不令人们佩服!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山东蓬莱人,字子玉,人称玉帅,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14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秀才出生的吴佩孚是北洋集团的后起之秀,直系军阀统帅,他这个人品德非常高,讲究五伦八德,奉行三不主义(即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并且对此一生不违。值得表彰的是,华北沦陷后,吴佩孚拒绝同日本人合作,因此最终在病重期间被日本医生杀害。

和其他军阀不同,吴佩孚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又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他的军事才华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兵锋所至,无不披靡,所以有“常胜将军”之称。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分裂,当时各派在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问题上争执不下。吴佩孚赞同冯国章的和平统一政策,可是他当时是主张武力统一的直系首领段祺瑞手下曹琨的部下。


段祺瑞派遣吴佩孚为先锋打到湖南,但是却把都军一职给了张敬尧,只给吴佩孚发了个奖章。吴佩孚一怒之下撤出了湖南,然后占据洛阳京汉线沿线,宣布和平统一,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把段祺瑞赶下了台。这时期的吴佩孚曾经提出过由农、工、商、学四界组成国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积极民主想法,可惜他的这一想法没有被实现。

后来,吴佩孚打败张作霖,把张作霖赶回东北后,成为北洋政府的操纵者,这时他又主张武力统一全国。这时吴佩孚数十万大军虎踞中原,势力影响大半个中国,被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是当时最具实力和有机会统一全国的中国最强军阀。1926年,吴佩孚和张作霖合作共同操纵北洋政府,两人准备南北平分天下。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叶挺独立团攻克武汉三镇,吴佩孚兵败下野,由张学良出钱供养。吴佩孚过上养花、遛鸟研究学问的寓公生活。


吴佩孚办过一件大事。

1923年5月,北京民国政府想要修建国会的办公场所,并且最后决定拆除故宫内的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然后重新修建国会办公大楼。远在洛阳的吴佩孚得知此事后,立即在5月20日发电报给北京政府,表示极力反对。

吴佩孚在电报中说:

“尝闻之欧西游归者,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欧美各国无不银银以保护古物为重,有此号为文明,反之则号为野蛮,其余……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电报的大意是:

谁都没有拆除三大殿的资格,谁如果拆了三大殿,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就这样,吴佩孚凭着当时自己的影响力阻止了这场拆毁行为,保护了故宫三大殿。


华北沦陷后,日本人其余要在占领区建立傀儡政权,于是把目标锁定在汪精卫和吴佩孚两个人身上。汪精卫很快被收买,吴佩孚气得破口大骂,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事实上吴佩孚也答应过日本,但是他要求日军撤出包括东北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这使得日本人恨得他咬牙切齿。 总之,吴佩孚有错也有对。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吴佩孚非常注重过去的礼教。

他从北洋武堂毕业,从初级军官做到了师长,大部分的时候都是曹锟手下。曹锟当了总统后,他在公开场合就喊大总统,私下就喊总统。一次经过某办公室,从你传出讲话的声音,曹锟怎么怎么,吴佩孚就对这人教导,之后给他撤职,记过处分。


吴佩孚不爱财

湖北督军萧耀南送吴佩孚50岁生日礼物,知道他不喜欢钱,就选择了牡丹,杏花书画,一对三四十斤重的彩烛。这里礼物价值千金。吴佩孚看了之后给萧督军回信,一首诗,交官西汉两司马,计定中原一子房,读圣贤书志何事? 休将富贵拟芬阳。从这以后再没有人提及牡丹。

吴佩孚不记仇

吴佩孚做营长的时候,碰到了当年在登州烟馆踢他的人,他没有反击,挽着他去吃饭,让他帮着带信件回去。还给他买了火车票。此人回去后说吴佩孚非常大度。


跋故事



我觉得现在吹捧吴佩孚这种北洋军阀的风气很不好。

不可否认,吴佩孚确实有一定的人格魅力,确实不能说他所作所为就是完全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他也有要“救国”的情怀在。

但是,吴佩孚本质上是一个自私自利,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顾民众死活的军阀,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很多吹捧吴佩孚的人都忘记了。

下面,我就说说吴佩孚作为军阀残忍的一面。

吴佩孚丧心病狂决堤放水,导致湖南十几万人受灾

大家现在一说起北洋军阀,很多人认为北洋军阀很有人情味,打仗输了,通电下野就可以了,不会赶尽杀绝。

这话不算错,但是吴佩孚这样的军阀,他们的人情味只给同样是军阀的人,至于普通老百姓,对不起,在吴佩孚看来,无足轻重。

“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三国演义》罗贯中给董卓杜撰的这句话,用在吴佩孚身上真的非常贴切。

1921年吴佩孚率军与湖南军阀作战,吴佩孚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也为了减少自己嫡系部队的伤亡,竟然丧心病狂的派人去金口上游掘堤引水,“南军死者数百人,辎重损失尤巨”。

这还不算完,吴佩孚尝到了“决堤”的甜头,在之后的军事行动中,又派人将“将蒲、咸间之拦江堤挖断,溃口至四百余丈。湘军防线被水冲动,遂向后退”,吴佩孚靠决堤虽然获得了战争的优势,但是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周边四个县被淹,十几万人流落在中南一带。


后来张作霖与吴佩孚发生矛盾,通电大骂吴佩孚决堤放水,淹死了几十万湖南人。吴佩孚当然绝口否认,而且淹死几十万湖南人当然也是夸张。

可根据吴佩孚贴身幕僚白坚武显示,吴佩孚确实下令决堤,也确实导致四个县被淹,十几万人流离失所,吴佩孚就算没有淹死数十万人,但确实有几千人因为吴佩孚决堤而被淹死。

九一八之后吴佩孚确确实实拿过日本人的钱

吹捧吴佩孚的人,经常说吴佩孚面临日本人威逼利诱,保持了作为一个国家军人的气节。

这话只能说对了三分之一,吴佩孚确实没有公开做汉奸,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要说吴佩孚拒绝日本人的利诱,则是不对的。

九一八之后,吴佩孚确实收过日本人的钱。

吴佩孚下野后,全靠张学良接济,张学良下野后,吴佩孚一下子生计出了问题。

这个时候日本人找到了吴佩孚的秘书陈廷杰,希望吴佩孚能出面联络奉系、土匪、旧部,一切费用由日方买单。


(吴佩孚与张学良)

后来这件事被破获,相关人等被抓,而供认十几万日元的经费里有八万被吴佩孚太太直接拿走了。

之后,日本方面在华北扶持“伪政府”,而日本人所扶持的这些势力对吴佩孚尊敬的很,吴佩孚三节两寿都送厚礼,甚至还请吴佩孚做顾问,每个月给4000大洋顾问费。

这些钱,吴佩孚可是毫不犹豫的笑纳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常凯申以为吴佩孚会投靠日本,并不是空穴来风。

综上所述,吴佩孚再好,也只是一个军阀,军阀该有的残忍、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吴佩孚一点儿也不缺。


兰台


刚写了一篇“玉帅”吴佩孚的文章,意犹未尽,借这个问题再来补充一些玉帅的历史轶事。

《登州吴氏族谱》中的吴佩孚

吴佩孚,父吴若天,字子玉,行二,邑庠生(秀才之意),武修学堂毕业生,嵩武后军营务处,尽先都司,补用游击,直隶陆军第三镇第十一标第一营营长、直隶陆军第三师第一旅旅长、第三师师长,陆军上将,勋一位,孚威将军,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章、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七狮头军刀,直鲁豫巡阅副使、两湖巡阅使。


蓬莱县太爷的一席话,吴佩孚铭记了一辈子

二十二岁那年,吴佩孚一鸣惊人,考取了登州府院试的第三名,中了秀才。知县王绍勋很赏识他,对他说了一番勉励的话:“过去范文正为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然后名垂青史。你不一定有他那样的遭逢,但不可以没有他的志向。”

吴佩孚两写《满江红》

五四运动期间,吴佩孚在与段祺瑞政权叫板的同时,写下了一首无论意境还是气魄都属上乘的《满江红》——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权弱。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东三省沦陷后,吴佩孚怒发冲冠,再写《满江红》,上阙原封不动,下阙改为更加激扬之辞——

甲午耻,犹未雪,

国民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扶桑魔窟。

壮志饥餐岛夷肉,笑谈渴饮倭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初登政坛,提出的政治主张曾赢得满堂喝彩

直皖大战,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段祺瑞后,吴佩孚曾提出一套政治设计——今后所有国事,悉由国民大会定夺。国民大会的代表由农、工、商、学四界组成,自下而上推选,由省至中央,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在当时,此番政治主张赢得了在野政治势力的热烈赞同,从大总统黎元洪到南方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都公开表示拥护“国民大会”的召开。

能提出,愿实行这样的政治主张,可见吴佩孚的公心理想。

权势如日中天时,吴佩孚保住了故宫三大殿

中华民国曾有一议,改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西式议会大厦,吴佩孚得知后,掷地有声地发出了一封反对电报——


“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唯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

那时的吴佩孚,一句顶一万句,今日的故宫应该感念昔日吴玉帅拳拳护佑之心。

有一统江山之势时,坚决不投靠结交、投靠外国人;失意下野后,誓不接受叛将效忠,亦不落水当汉奸,以换取重新崛起的机会

作为登上《时代周刊》的第一位风云中国人,吴佩孚在兵强马壮之时如果选择行苟且之事,他极有可能一统中国,但他没有做这样的人,拒绝了苏俄的拉拢与利用。

第二次直奉大战,因冯玉祥临阵倒戈大败之后,吴佩孚宁愿漂泊,坚决不进租界避难。

冯玉祥发动第二次北京政变,将段祺瑞驱逐后,为对抗奉系张作霖,曾提出全军投靠吴玉帅,并表示:“此后动定进止,唯吴玉帅马首是瞻。”

但骨子里尽是春秋大义的吴佩孚却不买账,坚决要求冯玉祥的国民军必须先“全体缴械”。

时人有评价,吴玉帅至少晚生了两千年,他是真正的春秋大义人物。

吴佩孚飘零白帝城时,日寇以为有隙可乘,曾派第一遣外舰队总司令荒城二郎和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佐藤秀乘快艇逆水而上,专程登上白帝城拜访吴大帅,表示愿供私人借款一百万元,无偿赠予十万条步枪、五百门钢炮、两千挺机关枪连同弹药,支援他东山再起。

吴大帅语气坚定地回答日寇:“过去我曾有枪何止十万,有钱何止百万,可见成败并非枪炮与金钱。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债,何必待到今日!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了。”

汪精卫也曾找吴大帅,想拉他一起下水,吴大帅怼这汉奸亦精彩,大意等你“滚”回重庆,才有资格跟我说话。

吴大帅困居北平的最后一段时光,日寇依旧来频繁纠缠,吴大帅坚决提出三个先决条件:

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

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

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

如此拒绝日寇,吴大帅自知凶多吉少,为此,他写下了忧愤的绝笔诗——

欲将诗酒遣良时,

遥望南天泪已垂。

一语寄君应努力,

满盘棋局仗谁支?

对自家人的绝情,让世人敬佩不已

吴大帅最得势时,曾下令族人:凡吴家近亲,上至父辈,下至自己之后三代,即天、孚、道、运、隆五世,永不叙用。

试问在那个以国为家,以血缘为纽带的乱世,谁有吴大帅这等公心?

袁世凯没有,张作霖没有,后来的老蒋也没有——

只可惜,吴佩孚曾镇压过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这个污点彻底覆盖了他的光辉。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


黑句本


虽然吴佩孚的一生并不缺乏污点,但吴佩孚却在民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众所周知,身为军阀,不管是势力强弱,大多被百姓所抨击,能够受到世人称赞的很少,吴佩孚恰是其中之一。


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直系军阀集团的首脑,吴佩孚,为何能够赢得世人赞誉?

吴佩孚的成绩,首屈一指的,必然便是击垮曾经势大的皖系军阀,并且击败奉系军阀。

直皖战争中,吴佩孚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将皖系军阀集团彻底打垮,一时间吴佩孚声势无两,后来更是击败了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吴佩孚的名气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打响,若是没有后来冯玉祥的倒戈,或许吴佩孚也不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铩羽而归。

吴佩孚的为人也令人肃然起敬,虽说吴佩孚是个军阀,但吴佩孚却很少欺压百姓,其为人重视义气,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有文化的军官,吴佩孚面对美色也是十分坚定,不好色,不贪财,这些性格组成了吴佩孚,吴佩孚在任时尚且如此,下野之后,同样有一大批直系将领跟随吴佩孚去过那颠沛流离的生活,能够得到部下如此拥戴的军阀不多,吴佩孚便是一个,彼时的吴佩孚在去往四川以后,一向不服任何人的四川军阀也将吴佩孚奉为座上宾,由此可见,吴佩孚的人格魅力令人惊艳。


吴佩孚曾经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学生们在组织五四运动时,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也积极支持学门们的爱国运动。下野以后的吴佩孚也并未进入租界或是漂洋国外,而是留在了北平。即使日本人对吴佩孚威逼利诱,但吴佩孚却始终不做让步,最终吴佩孚死在了日本人的暗杀之下。

吴佩孚死后,北平百姓更是自发的聚集起来为其送行,吴佩孚虽然是被日本人暗杀的,但不论是国统区,亦或是伪军占有区,尽皆为吴佩孚下半旗纪念他。

无论是在为人,处事,亦或是国家的角度,吴佩孚都有值得称赞之处,特别是在吴佩孚去世以后,自发组织起来纪念吴佩孚的队伍更是如此,若非吴佩孚真的有值得他人纪念之处,万不会如此。

当然,军阀毕竟还是军阀,即使吴佩孚在为人处世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吴佩孚一生也并非没有污点,这也是民国时期所有军阀的通病,但在军阀之中,吴佩孚已经可以算做一个不错的军阀。


魏青衣


在我的家乡广安,有一幅吴佩孚的题字“夷险从心”。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从”夷险从心“说起。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看到不同的吴佩孚。

吴佩孚作为一个军阀来说,是有他参与军阀混战致生灵涂炭,以及镇压工人运动这些原罪的,但同时,他在国难当头时,不顾个人夷险安危,誓死不为汉奸的行为又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我们先来看看,助他青云直上的人生信条:夷险从心

“夷险从心“,这四个字是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逃到四川来投靠四川军阀杨森时,在杨森的家乡广安花园所题。

这四字是从唐代文学家孙过庭的《书谱》当中化用而来的。

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一个人,五十岁才能懂得天命,七十岁开始可以从心所欲。也就是说,人到了老年,就能很好的掌握平安与凶险的情势,把握其中变化的道理。凡事考虑周全后行动才不至于失当,把握好时机再说话,才能切中实理。

在一个混乱的时代,吴佩孚能从一个无名小兵成长为权重一方的大军阀,说明他是很好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并且能好的掌握到平安与凶险的情势,通过适当的”权变之道“,”谋而后动,动不失宜“,为他自己谋取了最大化的利益。

吴佩孚,其字子玉,出身于山东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名和字来源于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他的父亲在他母亲怀上他时,梦到了戚继光,待他出生后,就将戚继光的字”佩玉“分拆在他的名和字当中了。

吴佩孚很小就知道了自己名字的来历,仰慕戚继光应该是他人生的最初情愫,也应是他日后拒当汉奸的思想根源。

少年的吴佩孚生活并不顺利,14岁时,其父亲就因病过世。但他并未放弃学业,22岁时考中进士。只是彼时的国家已经陷入西方列强的欺压当中,吴佩孚遂于1898年投笔从戎,成为了天津武卫军中一个管带的勤务兵,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

(曹锟)

因为其本身的才华,很快就得到了军中文案师爷郭绪栋的推崇,郭遂极力向其上司曹锟举荐。吴佩孚得以被保送至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提升为曹锟军中的管带。

1907年,曹锟在吉林驻防,却找不到东北地图。吴佩孚抓住机会,自己绘制了一幅地图呈给曹锟,此举更让曹锟对其刮目相看。

1911年,曹锟被袁世凯派遣攻打山西的革命军,其部下密谋准备起事反曹,获知情况的吴佩孚报告了曹锟,算是帮助曹锟躲过了一劫。事后,吴佩孚被提拔为标统(相当于团长)。

这之后,吴佩孚跟着曹锟参与各种战斗,并在护国战争期间再次救了曹锟一命,深得曹锟重用,成了直系军阀的实力人物。在直系主导北洋政府时期,吴佩孚的声望甚至远超老上司曹锟,成为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与曹锟一起把持着中央政权。

从吴佩孚的发迹史,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时势的准确把握。审时度势,夷险从心,是他青云直上的秘诀。

信奉”夷险从心“,善于把握平安与凶险情势的吴佩孚,国难当头,选择拒当汉奸,迎险而去,终为日寇所杀

吴佩孚虽然擅于把握时势,顺势而上,但大势变化终是他无法把握的。1926年秋,直奉战争中,由于冯玉祥等发动政变,直系战败。随之,南方革命军北伐,吴佩孚军再败。走投无路之际,他投靠四川军阀杨森,入川躲避。1931年5-6月,到访杨森老家广安,在渠江边花园山崖,刻下”夷险从心“四字。

其后,吴佩孚离开四川,心灰意冷,应张学良之邀定居北平,每月接受张学良馈赠的4000元维持生活。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意欲拉拢吴佩孚加入汪伪傀儡政权,提出了”汪主政,吴主军“的方略。日军川本少将到吴佩孚家邀请其出山,大力称赞吴的功绩,并假意恳求拜他为师。

在这个过程中,川本少将还以孝敬师母的名义给吴家送上了一大笔钱。吴佩孚拒绝了川本少将的拜师请求,并连夜退回川本所送钱款。

后来,川本又通过各种途径来规劝,甚至以死相逼,均被吴佩孚严词拒绝。吴佩孚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在家里摆放了一口已刻上自己名字的棺材。

1939年6月,已投敌的汪精卫亲到北平,邀请吴佩孚会面,面对上门邀请的人,吴佩孚拍着桌子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个人一定下贱。

吴佩孚不肯屈服的民族气节,终让日本人决定要杀了他。1939年冬天,得知吴佩孚因牙缝中扎了一根骨渣而牙龈肿痛,川本和日本军医石田带一队日本宪兵来到吴家。

川本以给其牙龈动手术的名义,让宪兵撬开吴佩孚的嘴,用手术刀刺破了吴佩孚的喉咙,致其死亡。

明知拒绝日寇的要求,会招来杀身之祸,吴佩孚未选择审时度势,从夷避险,不失其爱国之心。从这方面来说,颇值得称道。

是非功过,自有评说

吴佩孚一生,曾以他军阀本性维护北洋统治,与其他军阀抢夺地盘的军阀混战中,也使到国家生灵涂炭;后又参与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这些是他最大的罪恶,也遭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严厉谴责。

这些过错,也使得他在近代史上的名声并不好。然而,在面对外敌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他又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又是其值得称道的方面。

1919年,帝国主义操纵的巴黎和会损伤中国利益,引发了国内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就坚决反对。吴佩孚曾致电时任大总统徐世昌:

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

并表示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同时向北洋当局提出释放爱国学生的要求。

吴佩孚失势后居北平时,全靠张学良接济生活。但张学良不抵抗丢了东三省后,他依然不留情面的大骂张学良,使得张学良不敢去见他,只是派人按时把接济款送过去。

(吴佩孚故居)

直到其拒绝日寇的拉拢而遭杀害,吴佩孚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最终将个人的利益直至生死都置之度外,保住了民族气节。

吴佩孚的行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极大的稳定了人心,也给那些不原做亡国奴的国人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这是颇值得称道的。

您觉得我分析得有道理吗?期待听到您的意见!

我是挚守静笃,一个专注历史领域的答者,欢迎关注。

挚守静笃


吴佩孚在北洋军阀中绝对算是一个另类,他熟读《春秋》、《易经》,22岁就中了秀才,被史家誉为“秀才将军”或“学者军阀”。各地的大小军阀都是抢占地盘、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但吴佩孚却秉持着儒家思想,以自身的言行树立了与军阀这个词相斥的清名。

吴佩孚有著名的“三不主义”,一不爱财,二不好色,三不怕死。吴佩孚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大片的地盘,手下有几十万士兵,但他没有私蓄,也不置办田产,与他同台的那些军阀都是腰缠万贯,但吴佩孚决不。吴佩孚一生从不沾花惹草,从始至终只与结发妻子张佩兰相伴,他年轻时就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

五四通电

1918年一战结束,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拒绝将青岛归还中国,北京的大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拒绝签署《巴黎和约》,并引发了“火烧赵家楼”事件,遭到军警逮捕,进而激起了全国抗议。

几天后,远在湖南衡山的吴佩孚得到消息,他立刻越过多级首脑,率先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布通电。他在通电中说:

“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民草击中,经卵投石,既非争权利热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可原!”

数日后,吴佩孚又致电当时南北合议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签约:

“顷接京电,惊悉青岛主持签字噩耗,五衷摧裂,誓难承认!……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

吴佩孚敢于军阀先,表现出他的爱国热忱和绝不出卖主权的态度,事后,徐世昌说:“吴子玉一言一行,可以动天下之视听,天南海北,到处呼应,他的种种意见,我们倒是必须注意留心。”

在吴佩孚和其他将领的联名抗议下,最终迫使北洋政府做出让步。

提倡建立国民大会

1920年8月1日,吴佩孚以直系师长的名义通电全国,推出《国民大会大纲》,举行国民大会。“今后所有国事,悉由国民大会定夺!国民大会的代表由农、工、商、学四界组成,自下而上推选,由省至中央,这便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不过由于吴佩孚的地位不高,其声音遭到很多非议。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接受采访时谈到吴佩孚的主张就轻蔑的说:“我所合作的是曹经略使,吴佩孚小小一个师长,全国就有几十个师长,而我手下也有好几个。”

虽然吴佩孚的主张落了空,但国民大会无意是当时合乎世界的最进步的立法主义和民治主义。在吴佩孚的心中,全体国民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像他一样手里有枪的军阀。

誓死不入租界

吴佩孚一生不入租界,哪怕是在他失势后,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他也不同意。在当时军阀失势逃入租界太正常了,张勋复辟后,大总统黎元洪逃入外国使馆;张勋复辟失败后逃入荷兰使馆;段祺瑞兵败后把家搬到了天津日租界;曹锟失败后到了天津英租界;孙传芳在九一八事变逃到天津英租界。

而吴佩孚却义正言辞道:“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

后来吴佩孚到了汉口,日本人探询他是否愿游日本,吴佩孚回答:“我连租界都不住,谈何去日本!”

1939年底,吴佩孚吃水饺时一根骨渣插进了牙缝,疼痛难忍,几日后肿的越来越重,眼看就危及生命。家人请来德国医生到家诊断,医生认为病人必须住院手术,并让其家人赶快送往东交民巷德国意愿。但吴佩孚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家人着急,吴佩孚却对夫人说,如果你趁我昏迷把我送到东交民巷,那我们就不是夫妻了!

家人没办法,只能继续寻求医生,最后找到一个可以上门医治的日本医生,可是在手术中吴佩孚就死了。至于是日本医生故意为之还是手术失败,并没有一个确切说法。

下面是一段吴佩孚孙子吴运乾对爷爷的评价:

先祖父的晚年生活绝不同于其他失败下野的军阀政客。他念念不忘的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认为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负有责任,尤其不能容忍外族的侵辱。他一生自诩为关羽、岳飞和戚继光,当时社会上有“关岳吴”的赞许,我家的大门洞还悬有谢觉哉书写的大幅金匾“元敬再生”。以先祖父这样的为人和心志,后来却身陷日寇侵占下的北平,其心境和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邯郸醉


吴佩孚这个人完全当得起“旧道德的楷模”这个评语。(旧道德在这里非贬义词)

民国还有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旧道德楷模”标兵——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的这个称号是蒋介石亲口封过的,蒋介石说胡适是: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尽管吴佩孚武功赫赫,甚至差一点拿到了全国政权。

但是,在胡适面前,他还是差了很多,吴佩孚的作为只有胡适的一半,吴佩孚当不起新思想的师表。

吴佩孚于新思想来说,是一名落后分子,一个守旧的“道德君子”。

他有多守旧呢?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吴佩孚高中秀才之后,于社会事务有发言权之后,办的第一个“公益之事”就是维护“男女大防”之旧道德。

这一年,吴佩孚还只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就开始看不惯那些“有碍风化分子”了。

因为他瞧不惯街上“男女同台演戏”,就砸了人家的戏场子。

恩,吴佩孚肯定是反对妇女解放的人。

在他的意识中,“三纲五常”很重要。

他的一生是遵循“三纲五常”的一生。

因为他乱砸人家的游戏场,结果被革去了秀才功名,穷极无聊,才一横心去当了兵,一不小心飞黄腾达了。

然而,发达了的吴佩孚永远是二十二岁的哪个吴佩孚。

“三纲五常”在他灵魂中。

首先他一生忠于曹锟,忠于国家民族,对于一个军阀来说,这很不容易。

对于一个失败下野的军阀来说,保持住国家民族的气节更不容易。

尽管也有很多其他北洋军阀也保持住了民族气节,但是所有人都比不过吴佩孚一人。

  • 第一,他下野后,既不出洋,也不住租界。在几百个大小军阀中,这是唯一。

  • 第二,做官数十年,带兵近百万,统治过数个省,无私蓄,无田产。

  • 第三,他一生的作为,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爱国者,他是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利益奋斗的人。

  • 第四,从他失势下野后,旧部下对他的待遇来看,他显然是极为民主的,他的手下对他既尊敬又爱戴。

所以说,吴佩孚一生以关公、岳飞、戚继光自诩,他完全有资格。

有人说他镇压过京汉铁路工人的“二七大罢工”。

这正是吴佩孚的本色呀!他是“旧道德”的维护人嘛!看不得“反贼”扰乱政局。

所以说,吴佩孚尽管道德高尚,公心为国,不谋私利,反日抗日。

但是,就因为他理解不了“二七大罢工”。

他也必须失败!他不失败,国家何处?


葭明通半瓶历史


……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时代。吴佩孚做为“贿选总统”“贪财总统”曹锟、冯国璋的亲信将领。我认为说他清正廉洁是没有有力证据证明的!就像说吴佩孚“扶老太太过马路、给寡妇挑水”谁也不能说他没干过,但那又如何呢?我们是看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还是选道德楷模?如果说他爱国,起码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什么令“友邦人士”惊诧愤怒的事。可镇压工人大罢工的事却证据确凿。否则蒋介石先生的北伐军征讨他岂不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了吗?


HUIxinlin


吴佩孚,是我国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直系军阀集团的掌舵人。作为一名旧军阀,吴佩孚却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赞誉,被称为旧时代中国军人的典范。那么吴佩孚为何会被称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其一,为人。吴佩孚秀才出身,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人称“秀才军阀”,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更是直接称其为“学者军阀”。吴佩孚一生清廉自爱,恪守传统,讲求忠义,常以岳飞、关羽自比。其不贪财、不好色、不纵欲,德国公使的千金主动投怀送抱都能拒绝,堪比苦行僧一般,其人格魅力也不是一般人可比。举个例子。吴佩孚下野后,很多部下不愿意离去,自愿组成卫队追随吴佩孚颠沛流离。吴佩孚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各路人物纷纷设宴接纳,四川军阀更是热情的不得了,当时能镇得住桀骜不驯的四川军阀的也只有吴佩孚。吴佩孚被害后,其手下一位师长剃发出家,甘心为其守墓,吴佩孚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其二,为官。吴佩孚为官清廉,不蓄私财、禁裙带、公正廉明。他平时粗茶淡饭,布衣布鞋,把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惊得目瞪口呆,两人就坐在一起吃红薯谈人生和哲学。吴佩孚虽然为官,但心怀百姓,曾下了一道手谕堵塞了亲戚朋友攀附之路,用他的话来说:百姓有何罪过,要让你们来祸害他们。其为官之道让很多人汗颜。1924年,时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联合富商刘子山等人筹办青岛大学,他们看中了北洋五师驻扎的俾斯麦兵营,双方为校址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闹到吴佩孚那,吴佩孚当机立断,把兵营让给了高恩洪,就这样私立青岛大学成立了。私立青岛大学就是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源头。

其三,为将。吴佩孚戎马一生,有“常胜将军”之称。吴佩孚先败皖系段祺瑞,再败奉系张作霖,在洛阳练兵二十万,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投效,声威一时无两。两湖巡阅使王占元到郑州看望吴佩孚,吴佩孚带着新编的学生军在车站迎接,学生军在磅礴大雨中纹丝不动,让王占元赞叹不已。不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戈,吴佩孚未必不能统一中国。

其四,为国。吴佩孚虽然是一名旧军阀,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一点不含糊。五四运动中,吴佩孚声援学生运动,通电反对巴黎和约签字,直言要与日本决一死战。吴佩孚下野后,不出洋,不走租界,充满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吴佩孚定居北平期间,日伪多次拉拢其下水,吴佩孚拒当汉奸,最终被日军害死。在大是大非面前,吴佩孚绝对称得上一位爱国军阀。

虽然吴佩孚在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等问题上存在污点,但其在做人、爱国等方面还是值得称道的,其有功也有过。吴佩孚死后,北京城数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其送行,送行队伍一直走到了天黑。国内外各界都给予了吴佩孚高度评价,连日伪军政要员都纷纷参加其葬礼,不管是国统区还是沦陷区全都降半旗,向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大军阀致敬。各大报纸称赞其为“中国军人的典范”,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