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这个村,素有“惠来菠萝第一村”的美誉

圆墩村位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地处位于广东省惠来县西北部,毗邻大南山麓下,是红色革命老苏区。家庭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是全县菠萝的主产地之一,素有“惠来菠萝第一村”的美誉。圆墩村的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讲潮汕话。

基本概况

惠来这个村,素有“惠来菠萝第一村”的美誉


圆墩村位于广东省惠来县西北部,犁头岽南麓,惠来与普宁的交界处。距县城22公里。据《惠来县地名志》载:圆墩村,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张、谢等姓在此定居,因村前平地有一圆土墩,故名“圆墩”。圆墩村的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讲潮汕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惠来县志》载:圆墩村暗控口有瓷土资源,明成化七年(1472)创建碗窑,曾扩建到七条窑。明嘉靖年间,黄姓从福建盐坑派分居迁移至此。逐步扩建村居,形成“黄”姓一族,仍称旧名。圆墩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建筑为平房式土、石、木结构。圆墩村有古窑址,古围墙,宗祠、庙宇数座,古巷、古井等。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主体及石雕、木刻、画栋,屋脊嵌瓷等基本完好。圆墩村是全县菠萝的主产地之一。圆墩村水果、菠萝种植由来已久,乃远近闻名“惠来菠萝第一村”。由于菠萝的适应性,抗旱性强,效益高,成为了村民发展山区农业经济的首选。每年秋收时节,村民们采摘来的菠萝,堆积如山,有的装成一筐筐,圆墩村一派欢乐繁忙的景象。

古村建筑

惠来这个村,素有“惠来菠萝第一村”的美誉


圆墩村的方言以客家话为主,也讲潮汕话,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惠来县志》载:圆墩村暗控口有瓷土资源,明成化七年(1472)创建碗窑,曾扩建到七条窑。明嘉靖年间,黄姓从福建盐坑派分居迁移至此。逐步扩建村居,形成“黄”姓一族,仍称旧名。圆墩村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建筑为平房式土、石、木结构。圆墩村有古窑址,古围墙,宗祠、庙宇数座,古巷、古井等。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主体及石雕、木刻、画栋,屋脊嵌瓷等基本完好。在圆墩村的中心位置有一座祠堂,是始建于清代的“成德公祠”,是一座结构完美,建筑精湛的大祠堂,面积约300平方米。门口的二个石鼓像忠诚卫士般守护着。祠里雕梁画栋,花卉、虫鸟、走兽、戏剧人物等石刻木雕图案,清晰可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圆墩村有几座客家大院,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其建筑风格称“宗制龙头凤尾”。中间对照,内有九厅,八天井。在最兴旺的时代,曾居住17户人家,100多丁口。大院大门口左侧立着二副旗杆夹,是旧时用来树旗的族座,也正是主人显赫及尊贵地位的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