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夫也疯狂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结束后的第一天,农历四月初一,看天气预报在今天国内很多地方都下起了小雨。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早上起来到处湿漉漉一片,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过不停。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

这是古人总结的一句天气方面的农谚,其完整的句子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估计大家听了完整的俗语,对其意思也猜到了五六分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就担心在四月初一的时候下雨。而在三月初七不下雨和四月初一下雨,这些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天气,如果在农历四月十二的时候下雨了,那就表示这个四月份的雨水非常充足,在后期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一直将要持续到小麦收割时,这样显然对于小麦收割是不利的。对于种植过小麦的农民来说,在后期的时候是最怕雨水的。在农历的四月份,冬小麦的生长也处于关键时候了,正是需要阳光的时候,如果雨水太多了,那小麦的授粉、成熟都会受到影响,而麦子长得不好,那么百姓自然就不容易吃饱饭了。

在农历的三月份的时候,是很多的农作物播种的关键时期,而初七、十七和二十七,这三天正好贯穿了整个三月份,春播农作物正是需要水分的,这样才能发芽、生长。如果这三天不下雨,那就表示整个三月份的雨水很少,而这对于春播农作物的生长不利,尤其是对麦子返青也不利。老话常说,春雨贵如油,就凸显了农历三月份降雨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到了农历四月份的时候,农民不用担心出现干旱了,反而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因为在农历四月份的时候,正好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了。立夏节气一到,温度升高了,雷雨天气也增多了。而这个时候如今降雨过多,那很容易就发生洪灾害。而这样不仅夏收农作物会受到影响,春播的农作物也最怕水淹了。毕竟在过去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天气好收成就好,而天气不好,那收成就会受到影响。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了,如果农历四月初一降雨了,那后面的雨水比较充足。尤其是在农历四月十二日下大雨了,就表示后期的天气雨水多,这样对于夏收的麦子来说,确实是很不利的。

古人所总结的这句农谚,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这也是古人在过去长期农耕经验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听村里的一些老人常说,在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就是依靠这些来预测天气的,准确性还是蛮高的。农夫认为,虽然今天的气候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农民也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了,但是古人传下来的这些农谚,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明天就是立夏节气了,你家乡的天气如何呢?


农夫也疯狂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来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在三月份的时候,农民就担心三月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这三天不下雨,而四月份的时候,农民就担心在四月初一这一天下雨,那么整个四月份都将处于雨季。


我觉得这句俗语还是有道理的,我们想想以前的种植技术,那个时候真的是靠天吃饭,没有现在那么多温室大棚,变季蔬菜。那个时候,农民种植顺不顺利都要看老天爷的脸。在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下雨,那么整个三月份有可能出现干旱。而大家都知道,三月份,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很多粮食作物都是在三月份种植,如果没有足够的雨水,那么作物生长会比较困难,对作物的收获造成影响。而在四月份的时候,如果初一下雨,那么有可能四月份是处于雨季的。而在四月份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作物是要进行开花授粉。如果处于雨季,不仅会影响作物授粉受精,而且还会使作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积累足够的养分,不能给开花结果期提供足量的养分来使作物正常发育生长。而作物收获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计问题,所以农民对此格外重视。所以这句俗语还是挺有道理的。


你们觉得有没有道理呢?快来下面评论一下吧,谢谢大家。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牧豆人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是农村人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有时候,觉得农谚老话很神奇,短短的几句话、几个字,却可以精准地预测几个月的天气、知晓一年的收成。题目中的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类似的还有“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三月初一下一阵,多半黄篾打谷囤”、“四月初一雨,农家要受苦”,表达的意思就是三月要下雨,四月要天晴。

三月为什么怕三七?

句子的表面意思是,如果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下雨的话,那么这个月干旱的可能性就较大,这三天恰巧将农历三月分成四个部分,深刻含义就是农历三月怕干旱,要适当下雨才能保证收成。农谚“三月初一下一阵,多半黄篾打谷囤”也是表达的这个意思,三月初一下点小雨,那么这一年的粮食收成就会很好,要提前置办秋收的谷仓。由此可见,三月下雨还是蛮重要的。

为什么三月要下雨呢?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性,谷雨前后正是庄稼茁壮成长之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如果在快速成长的关键期缺水,那么可能影响其出苗和长大,导致收获时粮食减产,影响一年的收成。与三月相关的就是谷雨了,农谚也有相关的说法,“谷雨不下雨,农人要受苦”、“谷雨若无雨,粮仓里无谷”、“谷雨洒一点,叫花捧大碗”。

四月为什么怕初一?

这句谚语的字面含义就是,如果农历四月初一下雨的话,那么一整个月都处于连绵阴雨之中。如果初一下雨都不怕的话,就怕四月十二下雨。那么为什么,四月那么怕下雨呢?因为正是小麦抽穗、授粉的时节,也正是需要天气晴朗,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如果这段时间经常下雨的话,那么可能导致小麦不能完全授粉成功,而且会导致小麦倒伏,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对于以前将庄稼看成是生存之本的年代,粮食的收成直接关乎今年一家是否会挨饿,家人是否能活下来,所以预测天气还是非常重要的。

农谚中的天气预测,虽然并非科学制定,而是经验的总结,各个地方也有所差异,但是能够流传下来,说明可靠性还是非常高的,虽然现在技术发达了,有天气预报了,也有灌溉技术了,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就是指尖三农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发表你的评论。


指尖三农


在以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都是通过观测天气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在以前还没有现在先进的天气预报设备,因此在长期的劳动中,人们总结了很多的生活生产经验,并通过俗语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很好表达了在当时的农村农业生产当中,农民的思想以及对于气候观测所带来的影响。



三月怕三七

在三月份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都开始进行新的一年的耕种了。而三月份是粮食春播的关键时节,人们普遍认为在三月份当中,如果在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带有“七”的日子里都不下雨的话,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春播中种子的发芽,最终影响今年的收成。而初七、十七、二十七其实就是代表整个三月份的时间短。人们都说春雨贵如油,每年的三月也是农忙时节,如果能在期间下一场雨那将是对农作物帮助更大,也是农民更愿意看到的。



四月怕初一

在进入四月份的时候,一般也是雨季高发期。这时候人们不会担心没有下雨,而且恰恰相反,如果在四月初一就下大雨的话,根据以往农民对于气候观测的经验判断,那么这整个四月将会持续阴雨绵绵,甚至大暴雨。这对于粮食、庄稼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粮食颗粒无收,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将是沉重的打击。因此才有了“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这也说明了四月雨水多对于小麦生长影响很大。



这是一句农谚,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在农业生产当中要做好提前应对天气的思想准备。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发达的年代,但是这样的农村谚语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只能说这些谚语都是农村人民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总结,唉,现在看来,人人是值得学习的。


乡村波比


我们是古达的农耕社会,虽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我们劳动人民,通过自身的经验总结,总结出了很多具有指导意义的农村俗语,指导着生产发展。

今天阿宁给大家介绍的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句农村俗语就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句话完整的应该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当然这里的月份,三月和四月都是指的是农历的三四月份。

意思就是在说,如果三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不下雨的话,那么,这个月份有很大的可能会干旱,农历三月左右正式谷雨前后,谷雨是庄稼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北方的小麦和南方的水稻正处于拔节育穗期,如果干旱很容易造成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的还会影响后期的收成,造成粮食的减产。而且,不只是粮食作物,其他作物也在生长的关键时期。

谷雨下雨对于农作物真的至关重要,有类似的俗语:“谷雨不下雨,农人要受苦”、“谷雨若无雨,粮仓里无谷”、“谷雨洒一点,叫花捧大碗”。

四月怕初一,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入股农历四月初一下雨的话,那么一整个月都处于连绵阴雨之中。

四月那么怕下雨呢?因为正是小麦抽穗、授粉的时期,如果阴雨绵绵,小麦将无法授粉,而且会导致小麦倒伏,这还是次要的。如果小麦授粉不成果,小麦将导致小麦不结穗或者是结穗之后空穗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小麦的减产。

类似的俗语还有“四月十二淋鸦毛,大小二麦水里捞。”、“三月初一下一阵,多半黄篾打谷囤”、“四月初一雨,农家要受苦”,就说说,表达的意思就是三月的时候要下雨,四月要天晴。


女王朱琼


在过去的农村有很多俗语都是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经验,也许在这个时代我们感觉不靠谱,但在古老的农村种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这些经验必须遵守。今天题主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讲的三月种大小麦时农民对天气的预测。


寓意就是:农历的三月是播种的月份,如果7号,17号,27号都没有下雨,表示这个月都不会下雨,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春季耕种的季节影响颇深,因为那时并没有什么灌溉技术。到了农历四月刚好相反,寓意则是:进入农历四月,如果1号下雨,则预示整个四月降雨量增多,易出现涝害,寓意着天灾较多,不是一个丰收年。

题主的俗语仅仅是前半句,后面还有: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淋鸭毛,大小二麦水里捞。

寓意是农历的三月3号,7号不下雨的话,农历的四月份初一会下小雨,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最怕农历四月十二下大雨,一经出现未来将是持续性降雨,严重到乌鸦毛都泡湿了,降雨将持续到大小麦收时期,属于灾害年,古人用夸张的语气,麦收要在水里捞。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这句俗语似乎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这也许就是种心理的寄托。经过询问老家种过地的老人,仍然对这几句俗语深信不疑,但是稍微年轻的种植户表示,那纯属无稽之谈。可能这就是年代之间的代沟。也许再过几十年,这些老话将永远消失在老农村那个年代。


瞳影简生


不知不觉人间最美四月天就要来到,农历的四月也是一年之中最为舒适的季节,冷暖适宜,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农作物也是到了最为关键的生长时期,农村有很多关于三月四月的谚语,大都是跟农业生产、以及天气有关系,这样很容易理解,天气关乎着农业生产的收成,能够有一个好年景,好收成,一个好的天气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俗语之中所说: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月怕三七,和四月怕初一,其实是两个正好相反的“怕”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也是天气对于庄稼的不同时期应该有的气象,三月是怕没有雨,而四月初是怕下雨,为啥相隔不久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三月怕三七:说的是农历三月之中的三月初七、三月十七、三月二十七,这三天的天气状况,是怕在这三个阶段的天气,如果没有下雨,那么整个三月就会干旱无雨,三月关乎的节气是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前后的降雨,对于播种是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一场透雨,才利于在这个阶段种植一些蔬菜、瓜果、作物,除了种植之外,大田里面也是迫切需要降雨,来缓解春季的干旱,三月谷雨节气前后无雨被叫做:谷雨不下雨,农人要受苦”、“谷雨若无雨,粮仓里无谷”都是关乎着以后的天气走向,和庄稼的收成。

按照民间的说法,在农历三月逢七的日子,最怕不下雨,三个逢七的日子都无雨,那么这个三月基本上是很难再有一场充沛的降雨,而如果逢七下雨,那么必定是一场透雨,三月的雨水也比较充沛,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有利的,这里担心的“怕”,是三月谷雨前后无雨。

四月怕初一:农历的四月初,也是立夏的节气到来之际,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七个,因为立夏经常出现在四月,也被叫做四月节,是气温正式回升,暑气来临之际,立夏过后暴雨也会随之的增多起来,农村有句老话,叫做立夏旱十天,农民吃饱饭,为啥这样比喻立夏之后的天气呢,这句老话还真的很有道理,为什么盼望着“旱”,而不是期盼下雨?

立夏前后的时间里,是小麦主产区麦子的扬花季节,在短短的时间里,小麦就要扬花授粉完成,这期间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天气最为的适宜,如果在立夏期间一直是连续的下雨,或者是阴雨天气,那么在这种环境之下,对于小麦的扬花,是有很负面的作用,小麦扬花不顺利,自然也就无法有很好的收成,粮食没有丰收也就会出现吃不饱饭的现象,所以按照农谚来说,这里说的怕四月初一,怕的是四月初在立夏来临之际,天上一直的下雨,这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不利的。

农村的很多种植、气息、节气谚语,都是很多年的经验累积,由于是节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确实是有很关键的作用,对于这句农村老话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古代流传下来很多关于日常生活和实践生产劳动中创造出的通俗简练的语句。世代民间百姓口口相传,就形成了俗语。

古代人们以农业为主,所以特别注重天气的预报,因为天气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一年的收成。俗语虽然语句非常简练,但是表达的含义却很丰富,就像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一句关于天气预测和雨水影响庄稼生长的农谚俗语。

三月怕三七:是指三月里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这句俗语的起源是在淮河流域,所以这个地区的3月份,农民正是忙着春播的季节,这个季节农民是不希望下雨的,因为此时候下雨常常会造成气温较低,影响刚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


为什么是怕三七这三天呢?一方面是用这三天来代表整个三月份,还有就是古人认为初七是龙王出巡的日子,带七的日子容易下雨。所以古代的求雨过程也采用“七女祭祀求雨”的仪式,很多求雨水的习俗都和七这个数字有关。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怕三月份雨水过多影响庄稼种子的出芽。

四月怕初一,是说明如果在4月份的初一要是下雨的话,那么整个月份都会阴雨连绵,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影响庄稼的生产。


所以两句俗语都是说明了庄家刚种植生长的季节,农民怕雨水过多,而耽误了庄稼的生长。其实后面还有两句话,连起来就更能说明这个道理,那就是“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

大家怎么理解“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两句话,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欢迎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响水大米


身为一个农村人,老张对于很多的农村种植方面的俗语还是非常了解的。眼看今天已经到了农历三月三十,距离农历四月初一还有一天,而这个时候,又是农业生产关键时期,因为家里面的油菜和小麦都到了灌浆中后期,可以说这个时候天气,对于接下来一个月粮食的产量影响非常明显。但是古代咱们又没有非常先进的天气预报,所以咱们的古人就根据一些天气变化对于后续的粮食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一个大概的统计,将这些统计的结果编成了一些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俗语。



三月怕三七

在咱们老祖宗的认识里面,农历的三月份,有三个日子对于后续的生产非常重要,这三个日子分别是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这三天。因为咱们老祖宗认为,如果三月的这三天出现下雨的话,那么意味着今年,接下来一个月的天气也会降雨比较多,而农历的三四月份,是小麦,油菜等粮食作物重要的灌浆期,这个时候农作物对于阳光的需求量特别大,因为只有足够的日照才会满足农作物淀粉的累积,而且降雨较多的话农作物容易发生病害,比如说赤霉病什么的,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影响非常巨大。



但是为什么说三月这几天下雨的话,意味着接下来一个月降雨量会比较多呢?或许很多朋友不太理解,这是因为咱们很多古代的民俗谚语都是针对中原地区,毕竟以前中原地区是整个文化的聚集地,相较于整个沿海地区更具有代表性。而我们的中原地区大多是河北河南一带,这个地区的气候收到冷气流和热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咱们中原地区的冷气流主要来源于西伯利亚,而热气流来源于太平洋海洋湿润的暖气流,咱们知道热气流一般会携带大量的水分,在遇到冷空气的时候,热气流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雨滴,这样一来就形成降雨。而三月这三天分别是上、中、下旬的后三天,这几天,如果天气出现降雨或者寒冷的话,那么有很大的概率都说明最近这几天天气都是这种情况。而三月份一般来说是倒春寒频发的一个月,这个时候如果这几天降雨偏多,意味着今年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比较强势,那么后续冷空气退缩的就比较慢,所以今年的降雨量比较多,气温也比较低,农作物产量不会太高。

四月怕初一



其实四月份不是怕的初一,相信了解农村老黄历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后有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个节气就是立夏。立夏的到来代表着夏天的来临,可以说立夏之后再无倒春寒,因此各位农民朋友,不用再担心四月以后会出现倒春寒。但是四月以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而且马上面临着收小麦,继而要播种玉米和水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立夏这天天气还是阴冷下雨的话,就代表今年的冷空气特别强势,可能后续整个北方地区都会出现干旱少雨,因为海洋性的热气流难以快速的击退北方的冷空气,因此立夏这一天如果天气特别好的话,意味着今年的北方降雨比较多,比较风调雨顺。

当然了,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些农村俗语,都满不在乎,且很多认为这些农村俗语是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干扰到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变化,因此气候越来越发变的无常,没有规律可循。但是这些老俗语毕竟是老祖宗根据几千年的生活规律总结出来的,老张认为有时候还可以给我们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老张谈三农


俗语里面蕴含了人们为人处事的很多智慧,它可以告诉人们很多的道理,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轻松。笔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些俗语比较了解,这些俗语让笔者了解到了人们智慧的高深。在我们的种植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俗语因此衍生出来,这些俗语用浅显的语言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能够种好庄稼,比较常见的就有“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告诉人们种植庄稼的过程中施肥和追肥的重要性。在古代的农业生产中,人们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很多时候就只能依靠俗语来进行指导,时间久了,人们也会有意识的把这些俗语总结流传下来。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农历三月的时候怕在3月7日、3月17日、3月27日下雨,同样的四月初一的时候也怕下雨,这里的四月初一主要指的是立夏。笔者是在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起这句俗语的,但对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不是很明白,家里的老人只是告诉我,如果在这些日子下雨的话,可能收成就不会太好,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会很大。

在农历三月份的时候,这是很多重要的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这些农作物需要大量的阳光补充养分,但是如果连着出现下雨天气的话,那农作物就有可能感染上各种各样的病菌,减产有很大可能性。在3月份的时候,只有农作物获得足够多的阳光,才能够方便农作物淀粉等的积累,所以到了农历3月以后,很多人都会比较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根据这3天的天气预测农作物产量。从另一个层面来看,3月份的天气正处于天气回暖的季节,容易受到湿冷气流的影响,形成倒春寒,倒春寒对农作物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几乎老农每年都会关注。


在四月初一的前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那就是立夏,立夏以后证明天气的彻底回暖,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倒春寒的天气发生了。但是如果在立夏前后下雨的话,那就证明今年的冷空气可能会比较厉害,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农历四月的天气。四月这个季节,正是一些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有的农作物已经慢慢进入收获季节了,如果真的受到频繁下雨天的影响,那粮食减少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笔者小时候就知道有一年立夏的时候一直在下雨,结果雨持续了有小半个月,农作物错过了最好的生长发育季节,所以那年的农作物就减产了。

当然了,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已经不用依靠这些俗语来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了,因为我们掌握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预测更加长久的天气变化情况。俗语只能对我们有一定的指导而已,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天气预报,但是不管啥时候,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不能丢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