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样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

新大风歌


我们这农村老人去世后,没有“三七”这一说法,倒有“烧头七”、“烧五七”“烧百天”、“烧周年”的说法,意思是:

从老人去世这天算起,第7天、第35天、第100天、一周年都要去给老人上坟烧纸。之后每年老人去世的日子(祭日)也都要去上坟“烧纸”。除了这些习俗,当老人去世后,还有以下习俗。

准备棺材。之后会给老人准备一口棺材,我们这城为“成敛”,棺材就是死者的“房子”,会把老人的骨灰盒、生前衣物放在里面。棺材从里到外都要刷漆,(以红色为主)棺材的前面还要雕或贴一个“夀”字。

成敛。把老人成敛到棺材时,子女和一众亲人在一旁候着,在所有亲人的哭声中,进行钉棺。

成殓后。棺材前挂幕幔,幕布前摆放祭桌,祭桌上摆祭品,桌两边摆烛台,中间还要放香炉。祭桌上还要摆放遗像。棺材两边大都要铺一些麦秸秆或是地毯。老人的儿子、儿媳、女儿要日夜守候在棺材两侧,直到出殡那一天。(作为死者儿子的儿子,在这期间是不能坐凳子的,对死者不好。)

披麻戴孝。老人去世后,所有亲人按照与死者的远近“关系”要穿孝衣、戴孝帽,就是“丧服”。在我们这,只要不出“五服”的近门,都要穿孝衣,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拄哀杖。死者的儿子、儿媳、女儿手里都要拿着哀杖,大都数是杨、柳木的。在砍哀杖时,不管死者有多少儿子、儿媳、女儿,所需要的哀杖都要从一个树枝上砍下来,表示近门近支,意思就是“一支子”人家。另外,死者大儿子的哀杖是最粗的,都不可以比他的粗,其余的,按年龄逐渐变细。

除此之外,在死者刚去世不久,村里的亲朋好友会到死者家里“哭”和适当的抚慰:(带着哭腔)怎么这么突然啊,俺✘✘多好的一个人,你说说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你们也别太难过,哎……。俗称“哭丧”。


鲁南小邵


我来说说关中渭北一带

七七数数与百日如何过

家乡老人去世后,一般家庭都在家里停丧四五天,过去困难年代停丧三天,那是因为吃粮紧张原因。现在还有极少数家庭停丧三天和一个礼拜。这些时间多少都有特殊原因。

人们通常说的“七”,是从逝者“咽气”那天算起,每七天算一七,十四天二七……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七七也叫“尽七”,就是说七个七过完了。从逝者“咽气”算到一百天,人们叫”百日”。百日过后就一直到一周年了。


一般过“七”的时候,各地风俗都大同小异,家乡人过七七数数时是这样的,凡是死者的亲生儿女,在每个七的前一天下午(第六天),天黑前必须要来到逝者停丧设灵堂的家里,晚上在灵堂前要烧纸祭奠。第二天上午12点必须到达逝者的坟前烧纸祭奠,并奉献做好的菜、饭。出嫁的女儿每个七都得来,都是同样程序。其他七大姑八大姨一类的各种亲戚,前面六个七就马虎随便了,但“尽七”这一天必须来。到了一百天俗称“百日”这天,所有亲戚都得来,前一天晚上在灵堂前烧纸祭奠,第二天(百日)上午去坟地献饭、菜、水果。

“百日”过后,一直就等到过一周年了。

过去人们对这些七七数数很讲究,现在由于人都忙事情多,把七七数甚至百日,都随便了,诸多亲戚都不来了,唯独亲生女儿们尽量都要来。


风雨人生3293


提问想知道这方面的民间习俗,我谈的观肯定与众不同,也许教我的老师有特殊的理论,老人去世后说到七,不是每个老人去世后都要做什么三七,五七,七七之事,要做什么七这是有规的,要老人去世日逢七才做七,说到做七是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有老人去世称逢头七,要超度亡灵四十九天,七月初七为正七如有老人这天去死要超度亡灵四十九天,还有二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等要遇见七在超度,不是只要老人去世后就要超度七,遇七是去世当日起数每七天算,做帖烧袱包,每晚上灯,敬香化钱,根据七规做,如遇三七就要上灯,敬香化钱二十一天,做三次帖烧三次袱包。还有谈到七天有的称回殃,有的称回刹,不是每个人去世后都是七天后阴魂回家,而是根据人去世的当日庚甲来算多少天阴魂回家,根据去世的时辰来定回到家中什么地方,什么时辰回来,如丙子日人去世计算阴魂回家,丙字为七天,子字为九天,七加九等于十六天,从去世当时算起第十六才有阴魂回家,如辰时去世,阴魂回到家生前常住的房间,要逢冲即来,还要知来的时候是高矮,按老祖师说要牵街后的弟子才能知道这些内容,因为我看了很多朋友的文章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雨过天晴10474


在我们上海郊区,这是过去的老习惯.以前家里老人死了,搁三朝请人做道场请亲戚,邻居吃素饭然后火化回到家里搭个灵台,再烧七个七,六十日,百日,还有清明,冬至,正月半,八月半,除夕夜都要祭祀烧纸钱,其中五七还要穿鞋子女穿白转孙辈,姪外甥一辈穿兰鞋子,过年亲戚上门拜年,一直到一周年灵台拿掉请邻居亲戚吃一顿算完事,以后每年这天农历都要纪念,称做烧 更饭。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没有这种做法二天火化就安葬亲戚邻居也吃二天,但是吃的都挺好的也只是在正月半清明冬至除夕上坟祭拜。一周年吋也烧总台更饭,请亲戚朋友吃一顿就好了,以后每年忌日都/要烧更饭,请不请人自己定


糖糖的奶奶6


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风俗,当地都有当地风俗各村有各村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都不一样,我们这里的风俗是,男人6天为一期,30天为五期,60天为拾期,百天有死者去世那天起,到百天为指是祭奠日,周年也是从死者去世那天起到第二年去世的那天为周年祭奠日连烧纸三年就结束祭奠日。

在过去谁家老人去世,办丧世的时候要看死者有几个儿子,死者三个儿子三期就不能办丧事,一般都提前办丧事,比如说死者是男的6天为一期,6天后就可以办丧事,二期的头一天办丧事,要是两个儿子就到一期的第五天六天都可以,办完丧事后就议论烧期纸,三,四期都不烧,烧五期,拾期,百天和周年祭奠日,周年连烧三年,三年内烧节纸是新坟纸,清明节农历的拾月初一,要在节期头一天烧,过三年后灰复正常节期的那一天烧。。

妇女死了是7天为一期,在封年时代女人都是小脚走起路比较慢,没男爷们走的快,所以比男的多一天,妇女死了就是7天为一期也是从去世的那天起算时间,按农历月份算还有大小襟按实天数计算,比如说妇女死的那天是当月的初三,到当月初九为一期,当月十六为二期,以次类推35天是五期70天为拾期以直到百天祭奠日,也连续烧三年都是提前一天祭奠烧纸,提前一天的意事是怕去世的人缺钱花,所以就提前一天给死者送纸钱,还有妇女去世办完丧事的第二天一早去老娘家(就是外婆家)有舅爷择帽子,择的帽子是发丧带的孝服,如果舅舅去世啦,有大表哥代替舅舅择帽子。现在随着行势的发展也在改尽不管男女去世后三天办完丧事,丧事过去第二天过五期,十期百天周年祭奠日还是按原归定时间做没有更改。


以起来


关于农村老人去世的风俗,农村各地也因地而异。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如果老人去世,要在长子家停尸三天(死亡当天就算一天),第三天的大清早就可以出殡了。没有儿子的另当别论了。出完殡,亲朋散去。接下来的连续三天晚上儿孙要在老人停棺地方睡觉,称为“暖地”。到了出殡后的第七天,也就是“头七”,家人要去坟地烧纸上坟,因为民间传说死者在头七天之内还是不愿上黄泉路的,对亲人的不舍,使‘他’的亡魂迟迟不愿归去。所以家人在头七时要去给‘他’烧些纸钱,给‘他’备足盘缠,‘他’才肯离去。

过了头七,有的地方风俗还要过二七,三七,四七,五七。我们这里二三四七是不需要去祭奠的,只是五七的时候要大办一下,死者的至亲属和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都会再次来聚集祭奠一次。过了五七,基本上就没有特别需要祭奠的日子了,直至第二年的清明节以及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鬼节”,再行祭奠大礼。一年以后,只需清明、和春节各上坟祭奠一次就行了。

民间祭奠是家人行孝的一种方式,虽有点表面化,但这也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中国人最讲究孝道,上行下效,对下一辈还是有教育意义的。

但是我认为,尽孝需及早,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遗憾。


文一多


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也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先来说说我们湖南这边的习俗吧

我们这边也是七个七,至于二七三七这些一般是不怎么注重的,就是后人去死者生前所住的地方,供个饭烧个香,最主要的就是头七、倒七(七七四十九天)和周年祭日。

头七

老人常说的“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必须回避,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觉,睡不著也应该要躲入被窝;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也有人认为死者会在“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趟“天梯”到天上。这个很重要。

倒七

倒七就是七七四十九的的日子,这一天一些近亲家属全都会过来纪念一下。我们这边的习俗会在这一天给死者烧生前的衣服,让死者在下面的时候不至于没衣服穿,更重要的是会在这一天给死者烧一座纸做的房子,让死者在下面安家。这些都是老传统,但是现在这些都有点变了味了,会有人给死者烧手机,烧电视,居然还会烧手机充电器,感觉有点胡闹。

周年

这一天当然是死者去世一年的时间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后人都会选择去祭拜,不单单是周年,每年都会如此。如果每天的这一天后人不去祭拜的话,会被村里的人认为是不孝子,也会替死者感到悲哀,前三年尤为重要!

不知道你们哪里的习俗跟我们是不是一样的呢,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阳阳的农村事


我们老农村老人去世,我们运城的风速是?一七、三七、五七、是大七数,儿女们都要身穿孝衣到坟上烧纸钱,哭坟。二七、四七、六七是小七数,儿孙们去坟上烧烧纸就可以了。七期是四十九天,因为第二天就是五十天,七期不用过,要过五十天,而且要大过,儿女们都得到。而且在大七的时候,女儿们都要头一天晚上哭着回来,还要烧夜纸,第二天才上坟。五天天过完以后,还有头周年,也要稍微大过一下,除此就是三周年,亲戚朋友都要到,像过一次大事一样,还要好好的热闹一番。老人去世后三年。这些大事都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每年的上坟节日了。





五子龙女


说道习俗 “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哪怕是在丧葬这方面也是这样,(其实很多丧葬习俗严格来说是一种陋习,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各个地区的文化和习惯)


烧七

“烧七”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从逝者离世的当天开始算起,每隔七天为“一七”作为一个祭日,要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分别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其中“头七”、“三七”、“五七”、“末七”四个祭日是比较重要的。

周年

除了“烧七”之外,还有周年,我们这边讲究“头年”、“三年”和“十年”,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年”,“十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缅怀一些逝者,表达一下子孙孝意。之所以“烧七”和“三周年”在丧葬文化中比较重要,是老辈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虽说人死如灯灭,但魂魄依然存在,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消散。其中七魄每隔七天去一魄,“七期”过完则魄尽,而三魂则需要每隔一年才能消散一个,所以三周年的时候则魂尽。


百天

至于“百天”在我们这边更多指的是孩子新生的一种风俗,指孩子出生一百天之后,主家会请亲朋好友来吃饭,给孩子祝福,希望新生孩子能平平安安。


除了上述职位,我再给大家说一说丧葬的流程习俗


在老人将过世的时候。儿女亲人能回来的都会赶回来见最后一面。当确定老人去世以后,会由儿子在家门跪着前点一把火。算是祭告上天,老人已经离世,也是在为去世老人灵魂驱路。然后会有媳妇,女儿几个妇女,帮老人换上寿衣。让老人死后,可以体面上路。寿衣一般黑色,新的,薄绸布。


下来,就会请来冰棺,架设灵堂。架设灵堂都是用纸扎的花圈之类架设上,堂前会摆放列祖照片,家谱。会在中间摆放死者照片,照片下首放上香炉。在这时候,家里会请来主事人,主事人会安排孝子去各个本家跪请本家的过世叔伯的照片。请来以后,会放在死者照片两侧。

然后会请人,选好适合下葬的日期,分派人去通知亲属朋友。

在家里面设灵堂的时候,会请人在墓地或者自己家地头起墓。以前农村都是村人帮忙挖,现在都有挖掘机。挖掘机负责挖出三米的深坑,然后有帮忙的村人和泥水匠修好墓穴通道,做好墓室。


在农民,一般是大儿子顶盆。如果没有儿子,有可能是本家侄子,或者女婿。但如果不是上门女婿的话,得和人家商量好,不然容易有矛盾。顶盆的是主孝子,不光负责老人的入土事宜,还会负责老人遗产的处理。如果老去的老人是女的,那么娘舅是最重要的亲戚。娘舅家来人的时候是要跪迎,要请娘舅祭奠老人,以及列祖的。在下葬前一天,亲戚朋友会陆续来吊丧。一般小辈不论亲疏,都会在死者灵前跪拜。主家会有女人孩子,跪坐在灵前回礼。每个亲戚会根据自己亲属关系,辈分等选择所带的礼品。除了花圈,还会有干果,鲜果,猪头肉等。也会有纸衣纸马等。不同的亲戚所带都有讲究。


男孝子们,首先会迎亲。每次来亲戚,会有乐队带着去迎接。碰见娘舅,过世老人女婿等重要亲戚。会迎接到献台前,以前撒酒跪拜天地等。到傍晚,孝子们会在乐队带领下。去各个本家过世叔伯辈墓前请灵,就是去了祭奠下。下葬前一天晚上,一般会请乐队,歌舞团表演。有些有钱的,或者事过的大的,会放烟火等。一般这个是女儿掏钱请的,当天夜里,女儿还会守灵。

到第二天,早晨,男孝子们就开始辞灵,又是各家叔伯墓地再祭拜一次。而女儿们和重要亲属,会辞殡。首先,围绕棺材转一圈,都看一眼死者。大家都看完以后,女人们会围上去哭,然后会把铜钱,麻布,纸衣等放进棺材。还会塞很多卫生纸在老人身体周围。等这些结束,就会盖棺。


在出殡前,男女都会在抬棺轿子前面跪下。有主持演讲,然后,歌舞团会有个唱点煽动情绪的歌曲,或者哭丧。渲染哀痛情绪,大家都会跟着一起哭拜。这些结束以后,轿子左边一条十几米长的白布,男孝子排队拉着。右边一条,女孝子们拉着。这就起轿子出殡了。


到了墓地,众人会抬棺下墓地。会由顶盆的孝子,祭拜天地,祭拜亡灵,撒酒以后。放起鞭炮,烧掉所带的花圈,纸衣纸钱等。众人跪拜哭泣。会有同村人不用叫,只要见到出殡,都会自带铁锨过来帮忙填土掩埋。等到坟起,众人哭停。会在坟头立墓碑或者纸马,纸鹿等。设上香炉,焚香三柱,礼成。


(其实很多丧葬习俗严格来说是一种“)




闰成居士


农村老人去世有什么样的习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吗?全国农村都有习俗。在我们沿江江南一带,农村老人去世,必须放在家中停丧三天,然后找地理先生择吉日出殡,以示对自己亲人的尊重。农村老人去世共有六七,从去世那天算起,一个星期七天为一七,六个七共四十二天,在这四十二天里,儿女早晚为逝去的老人守灵,这四十二天要日夜点香,在老人遗像面前摆放果糖茶饭敬奉自己的亲人,让亲人在家中住上六七四十二天后,烧灵屋让亲人英灵离开世间进入天堂。
在农村老人去世,由道士拟定七单,用红纸书写摆放在灵堂,一七就是头七要披麻戴孝一家人带着祭品,上坟烧香祭祀,二七也要上坟摆放祭品,披麻戴孝祭祀,三七灵屋进家,不用上坟,可在家中灵屋前摆放祭品燃放鞭炮烧纸祭祀,四七、五七都可以在家中灵屋前烧纸敬奉老人。
在农村烧六七是最讲究的,这天在逝者的坟地选好场地,放好灵纸制灵屋,用竹竿支撑着,烧着后全家亲人,手持桃树枝,围着灵屋转,儿子咬破公鸡,划破手指淋血洒在灵屋上,以驱妖魔鬼怪,让自己亲人安全住进自己的屋中。七七是最后一个七,穿着白衣披麻带孝上坟祭祀,七七过了就没有七了,老人阴灵已离开凡尘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农村老人去世还有百日上坟祭祀的习俗,百日从老人去世日算起,满一百天就是百日,也要披麻戴孝全家人带着祭品上坟祭祀,百日过后还有周年也要上坟察祀。在农村老人去世,当年的春社、秋社也要上坟,春秋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秧分前后,一年一个春社、秋社,两年春社、秋社都要上坟,过了两个春社、秋社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上元节、冬至节、春节上坟祭祀亲人就行了。农村老人去世习俗各地风俗不相同,大同小异,这些习俗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