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的“貧窮”,導致貪腐成風,為清朝覆滅埋下隱患

如果說乾隆帝沒錢、貧窮,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先不說他身處整個封建社會最鼎盛的時期,他更是一位皇帝,天下都是他一人的,按理說富有四海才對,他怎麼能沒錢,把國庫拿過來花不就行了嗎?然而,以前朝代這樣做可能還行,但是清朝不行,所以,乾隆帝還真的是沒錢。

乾隆晚年的“貧窮”,導致貪腐成風,為清朝覆滅埋下隱患

封建社會發展到清王朝經歷了上千年,在中國古代,清王朝的治理水平是最高的,皇帝的整體節儉程度是最高的,各個帝王的自制力也是比較強的。比如明代的太監,最高的時候多達10萬人,清代最多的時候也不過3000人,反差很大。所以到了清朝,財政制度和以前也多少有點不一樣。順治年間清王朝設立了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的機構,叫內務府,這個機構直接服務於皇帝的個人生活,也就是相當於皇室的大管家,國家的財政收入由戶部,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來管理,皇帝的個人收入就由內務府來管理,所以兩者井水不犯河水。

乾隆晚年的“貧窮”,導致貪腐成風,為清朝覆滅埋下隱患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皇帝的收入就固定化了,你不能隨便把國庫的錢拿來給自己花,那麼皇帝的個人收入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王室擁有大量的皇家莊園。清代的皇莊主要分佈在北京周圍以及東北,相當於清代的特供農場,提供大量的優質無公害的雞鴨牛羊、瓜果梨桃、新鮮蔬菜,供皇室日常消費。但是,皇帝家也不能只吃飯,也需要錢花。所以第二部分就是內務府可以通過經商、放貸、壟斷特許經營權的方式來給皇帝創收,賺零花錢。

清朝時人參和貂皮的貿易就由內務府來壟斷。有時皇帝會以個人身份,介入到生意和貿易當中來。乾隆皇帝對這個錢就比較在意,想讓內務府多創收,就命令內務府的官員,前後11次到恰克圖地區採購大量的俄羅斯皮貨。回來後,一部分派人到南方去販賣,另一部分在北京設了幾個皮貨鋪,準備大賺一筆。結果內務府的官員對這個行情不太瞭解,他們採購的品種不太符合消費者的需要,而且一下子買的太多了,供大於求,導致皮貨價格大幅下滑,最後賠了一筆。

乾隆晚年的“貧窮”,導致貪腐成風,為清朝覆滅埋下隱患

在這個背景之下,各地大臣的進貢也就成了皇帝個人收入的第三個部分。以前朝代,大臣們進貢多少對皇帝的生活可能不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是在清代,貢品的質量就決定了皇帝生活的質量,所以乾隆皇帝大肆的收受貢品,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但乾隆帝仍然感覺錢不夠花,因為晚年的他,不再像青中年那時一樣,一心撲在朝政上。開始喜歡收藏古玩,而這些東西不能光靠進貢,因為好多好東西是藏在民間,藏在老百姓手裡,乾隆雖然是皇帝,但也不能強行拿走啊,得花錢買。除此之外,晚年的乾隆大修宮殿,得花錢。過年過節給後宮的妃子、孩子們每個人一點壓歲錢,總之哪都需要錢。所以越到晚年,乾隆越感覺錢不夠花。

乾隆晚年的“貧窮”,導致貪腐成風,為清朝覆滅埋下隱患

最終,導致了和珅這種專為乾隆帝斂財的官員的出現,和珅提出了議罪銀製度,也就是官員犯了法,根據情節輕重,交不等數量的銀子來免罪。這個制度使得乾隆個人有了錢,但同時,加劇了官員的斂財速度,犯了罪就交錢,回來變本加厲的對百姓進行搜刮。整個清王朝陷入貪腐的泥沼,為其覆滅埋下了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