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下場怎麼樣?

鐵錘文史


僧格林沁是晚清數一數二的名將,一生殺伐四方,是捻軍和太平軍的死對頭,在剿滅捻軍的過程中卻被一個十六歲的捻童殺死,那麼這個少年後來結局如何呢?


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僧格林沁這個人,他是晚清名將,被清廷稱之為“國之柱石”。



僧格林沁,孛爾只斤氏,這個姓氏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家族姓氏。據《蒙古世系》記載,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也就是說,僧格林沁是正兒八經的“黃金家族”後代。道光五年(1825年),年僅14歲的僧格林沁襲爵扎薩克多羅郡王,旋即入京,為御前行走。在道光年間,僧格林沁的官職不斷提升,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輔佐新君咸豐帝。


咸豐帝即位後,僧格林沁開始馬上殺敵,報效國家。咸豐三年(1853年),席捲江南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並以林鳳祥、李開芳為主將,率領2萬太平天國將士誓師北伐。咸豐帝親以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賜與僧格林沁,命其率軍進剿北伐軍。在與太平天國兩年的交鋒中,僧格林沁連破北伐軍,在天津連鎮將其團圍,生擒北伐軍主將林鳳祥。在山東馮官屯大破太平天國李開芳部,並生擒李開芳。太平天國曆時三年的北伐宣告失敗,林鳳祥、李開芳皆是太平天國驍勇善戰的名將,卻遇上僧格林沁這個苦主,北伐全軍覆滅,僧格林沁的威名因此傳遍海內。

咸豐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到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同年6月,英法聯軍捲土重來,爆發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戰。面對來犯的英法聯軍,僧格林沁沉著冷靜,積極佈防,奮起反擊痛擊英法聯軍。第二次大沽口之戰是清朝自鴉片戰爭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共擊沉敵艦四艘、重創敵艦六艘、擊斃擊傷英法聯軍484人,重傷英軍海軍司令賀布。


這一戰沉重的打擊了英法聯軍的囂張氣焰,但僧格林沁也同樣沒能守住天京。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僧格林沁一敗再敗,結果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燒燬,主和派大臣埋怨僧格林沁觸怒了洋人。結果僧格林沁的職位幾乎削除殆盡,僅僅保留了欽差大臣爵,連郡王爵也被削去。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於熱河行宮,遺命顧命八大臣共同輔佐幼君載淳,僧格林沁被排除顧命之列。

咸豐十年(1860年),清廷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並再次起用他圍剿肆虐山東、直隸一帶的捻軍起義。至同治元年(1862年),賞還博多勒噶臺親王爵,不久詔世襲罔替。僧格林沁節制調遣直、魯、豫、皖、鄂五省兵力,以慘重代價,迫使捻軍勢力收縮,被分割成幾塊不相連的根據地。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冒敵輕進,在山東曹州高樓寨寨陷入捻軍包圍。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率少數人冒死突圍,僧格林沁不幸受傷墜馬,潛伏於麥田之中。捻童張皮綆持刀搜索殘敵,發現一黃馬褂清軍軍官,上前殺之,後經辨認,正是捻軍的苦主,死對頭僧格林沁。當時張皮綆年僅16歲。僧格林沁死時55歲,一代名將的隕落震驚了整個滿清王朝,無數人都為痛失這位“國之柱石”扼腕嘆息。


殺死僧格林沁的捻童張皮綆沒有因此在捻軍加官進爵,而是很快就回到老家。此時他的母親已經亡故,父親和胞兄都戰死軍中,家裡只剩下一個寡嫂,生活難以為繼。張皮綆回到老家後,用帶回來的賞銀(殺僧格林沁有功)在當地置地辦產,改名為凌雲娶妻生子。後又兼營造酒、推油,在新興集開設糧坊,生活還算過得去。

直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老家隱姓埋名多年的張皮綆,因酒後失言,被山東巡撫丁寶禎派出的三名暗探偵知張皮綆的身份,並在其家裡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張皮綆被奉旨押解回濟南後,在濟南就地凌遲處死。


大國布衣


殺死僧格林沁的少年名字叫張皮綆。

張皮綆生於1849年,安徽渦陽北張樓村人。

1865年4月,清軍與捻軍在曹州展開大戰。捻軍張宗禹將僧格林沁引進捻軍的包圍圈。

捻軍從不同位置突然襲擊清軍,將清軍分割成幾段。對於每一段的清軍,捻軍逐一消滅。

僧格林沁在突圍時,被捻軍射中一箭,從馬背上跌落下來。因為人單勢薄,僧格林沁悄悄鑽進麥田裡躲藏起來。

捻軍將領命令所有士兵到麥田裡搜索,防止有漏網之魚。張皮綆手中拿著一把鋒利的長柄鐮刀,在麥田裡仔細搜索,看看有沒有殘餘的清軍。

在麥田深處,張皮綆發現了一個清軍軍官。這名軍官穿著黃色的馬褂,躺在麥叢中。

張皮綆只有16歲,他發現清軍軍官時,既興奮又害怕。當看見有一條血跡照直延續到這名清軍軍官身邊時,他知道軍官受傷不輕。

張皮綆儘量放輕腳步走到軍官身邊,舉起手中的鐮刀對著軍官就是一頓胡亂猛砍。清軍軍官還沒來得及逃跑,就被砍得鮮血四濺,無法動彈,很快一命嗚呼。

張皮綆報告捻軍首領。首領過來仔細辨認,被砍死的就是僧格林沁。

捻軍首領獎勵張皮綆一筆銀子。時間不長,張皮綆得到母親病故的消息。

張皮綆父親和哥哥都在捻軍軍隊中戰死了,家中只有嫂子一人,生活十分艱難。張皮綆帶上銀子離開捻軍、回到家鄉。

張皮綆回到家鄉之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凌雲,娶了一個老婆,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張武。凌雲在家鄉同時造酒、磨油,又在新興集上開了一家糧坊,生活過得還不錯。

1873年,清朝山東巡撫丁寶楨一直想徹底剿滅捻軍,同時也想為僧格林沁報仇。

丁寶楨安排3名暗探,化裝成做生意的商販,來到渦陽。3名暗探在永城裴橋一帶四處打聽了十幾天,沒有找到張皮綆。

3名暗探回到渦陽新興集上,住宿在一家糧坊中。非常巧合,這家糧坊店主正是張皮綆。

3名暗探住下來之後,約請店主喝酒。幾個人邊喝酒、邊聊天。3名暗探都勸張皮綆喝酒。不知不覺中,張皮綆已經喝醉了。

暗探見他喝醉了,就開始試探性地詢問:當年這一代捻軍非常勇敢,將僧格林沁打得大敗,而且還殺死了僧格林沁。

已經醉了的張皮綆聽見他們這樣一說,頓時興奮不已。

他對暗探說:殺死僧格林沁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張皮綆。

暗探故意說:你吹牛吧,你有什麼證據嗎?

張皮綆還真不服輸,他走進房中,拿出當年從僧格林沁身上取下來的朝珠、給暗探觀看。

3名暗探確認無誤:這家店主就是殺死僧格林沁的張皮綆。暗探們秘密逮捕了張皮綆,將他帶到渦陽衙門。

後來,按照聖旨,他們把張皮綆押解到山東濟南。在濟南,丁寶楨審訊張皮綆。

張皮綆情緒激昂,毫不掩飾。他把殺死僧格林沁的經過重新描述一遍。整個經過清楚生動,猶如繪畫一般。

丁寶楨審訊完畢,命令劊子手用刀子將張皮綆割成一個個碎片。

張皮綆被凌遲處死的時候,年僅24歲。

因為喝酒多了,講錯了話,竟然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張皮綆之死虧不虧心?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答:殺死僧格林沁的少年是捻軍小士兵,名叫張皮綆,他的下場很慘,被施予剮刑,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原本,他是完全可以躲過這一劫的。

要知道,他斬殺僧格林沁時,是同治四年(1865年),是在退隱江湖、淹沒於民間之後,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即隔了長達八年時間,因為貪杯醉酒,嘴快失言,洩露了身份,終於招致剮刑加身、死無全屍,悲哉!

張皮綆是安徽省亳州市渦陽北張樓村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家境貧寒。

咸豐二年(1852年),皖北鬧饑荒,民不聊生,同縣人張樂行發動捻軍起義,張皮綆全家參軍。

簡單說一個張樂行其人。

張樂行家境殷實,按照階級分,是個大地主,屬統治階層的一部分,但天下烏鴉並不是一樣黑,張樂行悲天憫人,見不得別人挨餓受凍,更見不得別人落淚,喜歡扶危救困,愛打抱不平,嫉惡如仇。

在災荒之年,張樂行散盡家財賑災仍無濟於事,一怒之下,帶領貧苦百姓起義,只為替窮人掙一條活路。

但是,好人沒有好報,起義軍隊伍裡出現了叛徒,張樂行慘遭出賣,落到了僧格林沁手裡。

僧格林沁和曾國藩齊名,是清朝鎮壓農民起義最得力的鷹犬,時有“南有曾帥,北有僧王”之稱。

這兩人對待戰俘的手段兇狠、殘暴,滅絕人性,一個被稱為“僧屠夫”,另一個被稱為“曾剃頭”。

僧格林沁不但殺戰俘,還殺降兵,剝皮、摘心、凌遲,無所不用其極。

以張樂行為例。

僧格林沁當著張樂行的面,先活剮了張樂行的兒子張喜、義子王宛兒,還讓人將張喜的肉塞到張樂行的嘴裡。

張樂行虎眼瞪裂,牙齒咬碎,痛罵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惱羞成怒,喝令劊子手用利鉤把張樂行的舌頭勾出,撕爛。

劊子手剮斃了張喜、王宛兒,對張樂行改變了施刑手法,先不動刀,用鐵鉤捅入張樂行的肛門,把裡面的腸子勾出,拴在馬樁上,然後掰開張樂行的雙眼,要他觀看自己的腸子,再用小刀寸寸切割,還擔心張樂行的痛苦程度不夠,每割一刀,都澆上鹽水……

張樂行也真是世間罕有的奇男子,被剮了一千多刀,始終沒有叫喊求饒。

可以說,張樂行受到的慘刑,受曠古未有。

張樂行遇難後,張皮綆改投於張樂行堂弟張宗禹部下,跟隨張宗禹轉戰山東。

張宗禹採取“打圍戰術”,將把僧格林沁大軍引至曹州(今山東菏澤市)城西北20公里處的高樓寨,發大軍圍殲。

該戰,捻軍大獲全勝。

只有十六歲的張皮綆在一片被兵馬糟蹋得七歪八倒的麥田裡發現了身穿黃馬褂、頭戴三眼花翎的妖王僧格林沁,二話不說,一個箭步衝上,刷就是一刀,將之砍翻在地。

當初張樂行被害,渦河兩岸的人民悲傷無限地唱:“看看義門好心傷,想起沃王(指張樂行)淚汪汪,看著地在人不在,太陽從此失了光……”

此日沃王張樂行的大仇得報,捻軍上下無不加額相慶,全軍傳唱“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的歌謠。

僧格林沁死,已經平滅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國藩奉命北上,於同治七年(1868年)剿滅捻軍。

張皮綆的父、母、哥哥均死於軍中,捻軍失敗後,他退隱山林,在龍山置地,改名為張凌雲,娶妻生子,後到新興集開設糧坊做點生意,日子過得還不錯。

但“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的歌謠流傳很廣,殺僧王者有名有姓,清廷一直在尋找張皮綆的下落。

同治十二年(1873年)這年,改名為張凌雲的張皮綆和糧店夥計喝酒,酒後吐真言,說出了當年斬殺僧格林沁的往事,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耳目偵知,結果全家被誅,他本人受到了凌遲酷刑。

值得稱讚的是,張皮綆以沃王張樂行為榜樣,受刑時,神色自若,不失英雄本色。


覃仕勇說史


咱們先還原一下這個少年後來被抓的場景吧……

同治十二年的一天傍晚,三個客商模樣的人來到了渦陽新興集,投宿到了一家糧坊。這三人身份可不簡單,他們是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密探,多日以來一直在渦陽地界內秘密巡查,要尋找一個名震大清的年輕人。

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已經改名換姓的人,談何容易。三名密探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糧坊,希望弄點吃的,借宿一晚。糧坊老闆是個爽朗的年輕人,自稱名叫張凌雲,自己家有酒有菜,經常有行商在此落腳。

其中一名密探一聽到張凌雲這個名字,瞬間楞了一下,他們三人苦苦追蹤的人名叫張皮綆,這兩人會不會有關係?不過,天下同姓之人太多了,哪有這麼巧合。

但是,處於密探的敏感,三人還是決定留意一下這個老闆。


當晚,三名密探坐在一桌喝酒吃菜,老闆張凌雲和夥計,則在另外一桌喝酒閒聊。

喝著喝著,張凌雲就喝多了,一喝多話匣子就打開了。

他嚷嚷著自己曾經砍死了一個清軍的大官,繪聲繪色的講述了當時的情況。

這邊的三名密探早已放下的酒杯,豎起耳朵仔細聽著。當這個張凌雲自稱原名張皮綆的時候,三人條件反射一樣蹭的站了起來,迅速把張凌雲團團圍住了。

“你是張皮綆?”其中一名密探問。

“當然了,”醉醺醺的張皮綆還有點得意,“你們也聽說過我的事情?”

“那太好了,跟我們走吧!”

就這樣,三名密探成功的抓住了這個夢寐以求的罪犯,殺死僧格林沁的張皮綆。


當然,上面的內容有點演繹,大家不要介意,大概意思就是這樣的。

僧格林沁,大清最後的神話。作為戰功顯赫的鐵帽子王,他擊敗太平天國北伐軍,並且生擒其將領林鳳祥、李開芳;大沽口海戰打敗英法聯軍,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後來又奉命剿滅捻軍,殺人無數。

但是,同治四年的曹州戰役,僧格林沁中了捻軍的計策,被埋伏導致損失慘重。

僧格林沁突圍之後,已經受傷。騎馬奔逃之時,墜落馬下。此時捻軍追兵已經到了,僧格林沁沒辦法,只好躲在旁邊的麥田當中。

此時,年僅16歲的張皮綆持刀搜索麥田,發現了身穿黃馬褂的僧格林沁。當時的張皮綆肯定不知道面前的是什麼人,所以毫不猶豫的揮刀就砍,殺了僧格林沁。

之後,他興高采烈的把僧格林沁的官帽等物件戴在身上把玩,回到軍營就被別人辨認出來,這是個大官。

於是,張皮綆火了,到處流傳著“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的歌謠……

沒多久張皮綆就因為母親去世,直接回到老家,改名換姓,隱居了起來。這麼多年來,張皮綆娶妻生子,過上了平淡的日子。

雖然清廷一直派人追查張皮綆的下落,但是8年過去了,毫無線索。

這一次,就這麼巧合,張皮綆酒後失言,終於被抓了。

至於張皮綆的結局,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七追風


大清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可以說是滿清鎮壓太平軍和捻軍的一把利器了,可是最終這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去被一個小小的捻軍士兵張皮綆給殺死了,不過張皮綆脫離捻軍後因為酒後失言最終被滿清官員發現給凌遲處死了。


僧格林沁原本是一個破落的蒙古族臺吉靠給人放牧為生,後來被無子的科爾沁一位郡王收為繼子繼承爵位,而這位郡王的妻子還是道光皇帝的姐姐,這樣僧格林沁可以說是一飛沖天不僅成為了王爺還變成了皇親國戚,於是受到重用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屢立戰功,尤其是生擒了太平軍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和李開芳,最終僧格林沁因為戰功卓著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

雖然僧格林沁也因為在八里橋之戰中慘敗於英法聯軍被貶,但是總得來說其打內戰確實是一把好手因此長期受到重用,只是最終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去因為自己的驕傲輕敵最終在山東被太平軍和捻軍誘如埋伏圈,最終幾乎全軍覆沒自己也在逃跑途中被一名捻軍少年張皮綆給殺死於麥田中,後來張皮綆脫離了捻軍並隱姓埋名讓滿清政府遲遲無法抓住他。



本來張皮綆已經用殺死僧格林沁的賞金買地置產日子過得不錯,可是一次酒後失言吹噓自己當初殺僧格林沁的經過,終於讓滿清的密探們發現了於是就把他逮捕了,最終張皮綆被殘暴的滿清政府處以凌遲處死的酷刑,我想當時張皮綆大概是悔不當初了,所以說酒真不是一個好東西很容易讓人犯錯特別是現在就更是如此了!


執斧談史說事


僧格林沁是個牛人啊,可以說是我大清最後一位能拿得出手的八旗名將了。他死之後,滿清就徹底只能靠漢人領軍了。

在參與討伐太平天國的戰爭當中,僧格林沁戰功卓著。求王林鳳祥、請王李開芳都是折在他手上。他也因功被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從大沽口登陸,攻入了天津,他奉命進攻英法聯軍。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指揮兩萬多滿蒙鐵騎進攻八千多人的英法聯軍。沒錯,就是傳說中的那場我方死了幾萬騎兵,敵方只有幾個人崴了腳的那場戰役。

時代不一樣了,僧格林沁打仗還是老一套,所以這一仗他一敗塗地。傳說或許有所誇大,但他真的是輸得很慘。他敗亡以後,英法聯軍再也無可阻擋,攻入北京,燒燬了圓明園。

後來他被複起剿滅捻軍,或許是在那場一邊倒的戰役中他失去了所有的勇氣。在山東曹州高樓寨,他被捻軍團團包圍。突圍時重傷墜馬,被捻軍一個叫張皮綆的16歲小兵撿了便宜,斬殺在麥田之中,時年五十五歲。

這個小兵並沒有因此而飛黃騰達。不久之後,他得知家中老母病故,老爹和兄長也戰死軍中。於是拿著賞錢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做起了富家翁,並改名張凌雲。

本以為從此能過上幸福生活的他,哪知道滿清的狠辣。比如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還是被揪出來凌遲處死。

十多年過去了,山東巡撫丁寶楨都還在尋找他的蹤跡,沒放棄過把殺害僧格林沁的這個兇手找出來。

一次酒後失言,張皮綆暴露了行跡,於是被捕。後來被送到濟南,等待他的是最殘忍的刑罰——凌遲處死。

張皮綆雖然被殺了,但直到今天,山東一些地方都還流傳著他的故事: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


歷史小跟班


安徽渦陽人,名叫張皮綆,活了二十四歲。

1855年,張皮綆六歲時,捻軍首領安徽渦陽人張樂行在渦陽整編各路捻軍並招兵買馬,張皮綆的父親和哥哥參加了捻軍抗清。

1864年,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軍攻破渦陽縣城,張樂行被俘就義,隨後清軍對渦陽進行了清洗,渦陽被清軍焚成一片廢墟,無家可歸的的張皮綆和母親逃離後參加了渦陽老鄉、西捻軍統帥張宗禹的隊伍,此時的張皮綆年僅十五歲。



1865年初,僧格林沁率清軍圍剿盤踞在山東的西捻軍主力,五月,僧格林沁被張宗禹誘至曹州(今山東菏澤)而陷入捻軍重圍,僧格林沁戰敗腿部受重傷爬進一片麥田躲藏,被搜尋而至的張皮綆發現後用短刀殺死,此時張皮綆剛剛十六歲。

1867年,西捻軍遭清軍重兵圍攻而全軍覆沒,張宗禹下落不明。已成孤兒的不到十八歲的張皮綆無處可去,便回到老家渦陽,用軍餉買了一小塊薄田隱姓埋名艱難度日,之後還娶了妻生了子,日子雖拮据倒也過得去。



日子長了,張皮綆放鬆了警惕,一日醉酒後對人吐露出參加捻軍以及殺死僧格林沁之事,被散佈在此的清廷密探逮捕押至濟南府,後凌遲處死,時年二十四歲。


野釣魚倌


僧格林沁是晚期時期的重要將領,是八旗當中的最後一杆大旗,一生參與了無數戰爭,戰功卓著,是清廷中不可或缺的大將,他狂妄自大使得他在一次征討捻軍的戰鬥中丟掉了性命,然而特別窩囊的是他竟然是在麥田裡被一個叫張皮綆的16歲少年殺死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殺死僧格林沁的張皮綆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張皮綆生於1849年,是安徽渦陽張老家北張樓村人,家境貧寒,他父親和哥哥都參加了太平天國運動,追隨捻軍首領張樂行,張樂行後來被僧格林沁抓到被凌遲而死,張樂行死後,他的侄子張宗禹成為捻軍首領,到處招兵買馬,張皮綆便投奔到張宗禹的部下。


僧格林沁是是蒙古族,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1811年出生在科爾沁的一個普通家庭。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將,他崛起於太平天國時期,誅滅了太平天國北伐軍林鳳祥、李開芳部,解了北京之圍,戰功顯赫,受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和南方的湘軍曾國藩並稱為南曾帥被僧王,僧格林沁是晚清最後一個敢於提刀上馬的八旗貴族。


1865年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奉命率領7000精兵圍剿張宗禹的捻軍,張宗禹採取打圍戰術,忽南忽北,忽東忽西,日夜兼程百餘公里,把僧格林沁搞得莫明其妙、人困馬乏,僧格林沁性格暴躁,他率領清軍孤軍深入,對捻軍窮追不捨,就這樣一步步被張宗禹引誘到山東曹州,在這裡張宗禹集結重兵,設下北、西、東三面埋伏,以小部分兵力誘敵入甕,僧格林沁果然中計,中了捻軍的埋伏損兵折將,只帶了少許人逃出了包圍圈。

張宗禹要為叔父張樂行報仇,發現僧格林沁不見了,就派兵四處搜尋,張皮綆到處搜查得特別仔細,在戰場旁邊的麥田裡,看到有個受傷的清軍軍官,正伏在麥地裡,雖然他不認識僧格林沁,但只見這個軍官穿戴華麗,估摸來頭不小,所以他就補上一刀,結束了這個軍官的性命,然後剝下軍帽和官服拿著去報功了。 經過熟悉的人辨認,張皮綆手上拿著的正是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的衣服。


僧格林沁戰死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紫禁城,慈禧聽到後發誓一定要替僧格林沁報仇,要把張皮綆抓回來償命;

張皮綆殺了僧格林沁後便辭去了軍中事務,在龍山安頓了下來,並改名為凌雲,在那裡娶妻生子,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一切都風平浪靜,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1874年,有一天夜晚,張皮綆和幾個人一起喝酒,張皮綆幾杯酒下肚就有點暈乎乎的,正好有人說起和清軍作戰的舊事來,張皮綆很得意,便把當年殺僧格林沁的事吹噓了一番,恰巧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密探聽到,第二天就被清軍把他給逮捕了,並且在他家裡還搜到了一顆僧格林沁的朝珠,慈禧得到消息後命人一定要從嚴懲處,在一番審問後對張皮綆的身份確認無誤,於是施以極刑,凌遲處死。

據說張皮綆在行刑前毫無懼色,他不光歷數僧格林沁的種種罪行,還把自己如何殺死他的過程詳細的說了出來,百姓們都來看殺了僧格林沁的張皮綆,紛紛為唐代義行讚歎不已。


張皮綆殺死僧格林沁的時候只有16歲,自己死的時候是24歲,他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一杯酒而葬送了自己,真是喝酒誤事、吹牛要命啊。








遺產君


捻軍小兵張皮綆的故事值得一說。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因黃河氾濫,販賣私鹽和生計困難等原因,就形成了許多小股土匪,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捻軍,在華北幾乎與太平軍分庭抗禮,構成了清代中後期最大規模的叛亂。有一名山東農村少年,本來應該湮沒於歷史的無情長河之內,卻因殺死蒙古八旗名將僧格林沁,名留史冊。他就是張皮綆,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捻軍成員,被西捻統帥張宗禹收為捻童,隸黃旗隨營,誰也沒想到一代名將會命喪他手。

僧格林沁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阻止太平軍北伐,也屢立功勳。太平之亂結束後,奉命清剿捻匪,成為蒙古僧王最後的人生軌跡。捻軍分佈於山間鄉野,分散不定,可以說是一支機動性很強的武裝力量。1865年4月,曹州戰役爆發,捻軍將領張宗禹採取誘敵深入之計,使得僧格林沁進入埋伏圈,打算分割包圍從而殲滅清軍。僧王中計,突圍之際落馬受傷,只能潛伏麥田等待救援。不料16歲的張皮綆持刀進行搜索,清理殘敵,發現了身穿黃馬褂的僧格林沁。

手起刀落,僧格林沁就此殞命,馬革裹屍,死的很不光彩。張皮綆也知道他應該是一個大官,把僧格林沁的官帽、珠、紅頂和花翎,拿到了捻軍總部,才確認了僧格林沁被殺。


殺死僧格林沁之後,年少的張皮綆並不知道這件事的影響有多大。因為家中母親病故,張皮綆辭別捻軍從良,回到山東老家改名張凌雲,繼續謀生養家,經營起了造酒糧坊等生意,開了店面,日子越來越好,娶了妻子,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張武。有時候人生就是禍從口出,不得不慎,本來相安無事的張皮綆,蹤跡不被旁人所知,或許可以過一個平淡的生活。但是,有一次他酒後失言,說出了殺死僧格林沁英勇往事,洋洋得意,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的民間探子得知,並在家裡搜出僧格林沁遺物,於是身份暴露,張皮綆被押赴濟南審問。

此事上報朝廷得知,自然不會輕饒,張皮綆被判處凌遲處死,24歲的他終究沒有逃脫此劫。


秦右史


僧格林沁出生蒙古貴族,深得道光、咸豐的信任,是著名的晚清軍事將領。他參與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抗過太平天國,因功被封為親王。

然而,這麼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在奔赴山東與捻軍作戰時,卻死在一無名小卒手裡。這個殺死僧格林沁的小人物叫張皮綆,當時年僅16歲,就因此事而被歷史記住。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軍牽引到山東曹州高樓寨,隨後被重兵包圍。五月十九日,僧格林沁率領少數隨從突圍,在逃跑途中受傷墜馬,潛入麥田。

捻軍到處搜索。僧格林沁畢竟是統帥又是親王,在穿著上與眾不同,很快就被張皮綆發現。但張皮綆並不知道對方就是僧格林沁,只能從服裝上判定是一位軍官。

立功心切的張皮綆直接幹掉了僧格林沁,然後將親王的頂戴花翎穿到自己身上,還大搖大擺地回到捻軍營中。經過對頂戴花翎的辨認,才確認張皮綆殺掉的就是僧格林沁。

後來,張皮綆的父親、哥哥在與清軍的戰鬥中犧牲,母親又病故,嫂子在家守寡,生活拮据,他只好退伍回家。

因為當過“反賊”,還是一名通緝犯,回家後的張皮綆改名為凌雲,用退伍的補貼購置幾畝地,然後娶妻生子。又過了幾年,張皮綆開始經營商業,在新興集開設糧坊,當起了小老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就在張皮綆事業小成,甚至快忘記自己殺了僧格林沁的時候,清廷也在到處搜尋他。因為僧格林沁不僅僅只是親王,他是大清國柱,是唯一能統領八旗的將領。

他的犧牲,意味著大清權力格局出現洗牌,漢族官僚將會把持軍務,大清將會出現滿漢失衡。所以,清廷對這位刺殺僧格林沁的少年,可謂深惡痛絕。

同治十二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派了三名便衣警察,潛入張皮綆老家,到處搜捕張皮綆。搜捕人員來到張皮綆的糧坊,當時張皮綆喝得酩酊大醉,酒後失言,大肆吹噓當年的殺死僧格林沁的英勇事蹟。

張皮綆還沒清醒,就被抓捕,家中收藏的僧格林沁朝珠也被一併搜出。丁寶楨面對這位殺死僧格林沁的少年,不敢擅自處理,請示朝廷。結果可想而知,慈禧得到消息後下令嚴懲。張皮綆被押往濟南,審訊後就遭到凌遲處死,時年24歲。

臨刑前,張皮綆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痛罵大清王朝與僧格林沁,還將殺死僧格林沁的經過描述得繪聲繪色。張皮綆就義後,山東還出現一首民謠:“張皮綆,真正強,麥稞地裡殺僧王”。

僧格林沁是舊王朝、舊制度、舊思想的守墓人,頑固的保守派,盲目地排外,拒絕新世界。他的去世,標誌著冷兵器時代的落幕,與其說他是被張皮綆殺死,倒不如說他是被時代淘汰。

張皮綆本該是有為青年,是晚清亂世的洪流將這位少年挾裹到風口,某種程度上說,他的行為給了冷兵器時代臨門一腳,為漢族官僚清理了進階路上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