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自己的情緒。但多數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總是掉以輕心,甚至選擇無視。即便在孩子大哭時,我們心裡想著也是,一會兒就過去了;要麼第一反應就是想辦法停止他的哭聲。所以就出現了以下幾種場景:

“不許哭,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

“你看看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哭呢?丟不丟人?”

把孩子撂在一邊,讓孩子哭個夠。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但事實上,6歲以下的孩子都缺乏自我調控和管理能力,如果一直讓孩子把悲傷的情緒壓下來,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閉、膽小的性格。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悲傷情緒時,不僅要重視,還要讓孩子掌握自我調控的方法,學會如何管理情緒。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只會說“不許哭”,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很多父母都受不了孩子哭,或者不允許孩子哭。當孩子大哭時,都是想盡辦法把孩子的情緒壓下去。稍微聰明一點的家長,還會安慰孩子,試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這些做法雖然阻止了孩子大哭,但沒有讓孩子把悲傷的情緒發洩出來,這些情緒就會一直塞在心中。當孩子以後遇到障礙時,下意識反應就是將所有的情緒都藏在心裡。孩子的壓力不僅會越來越大,也會變得不相信父母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莎在書中指出,表面上不再有情緒的孩子,需要有人幫助他們從那個殼中走出來,勇敢地讓自我得到重生。他越否認自己的痛苦,就越說明他內心的痛苦非常強烈。

對於孩子來說大哭是一個發洩口,可以將內心所有的不良情緒都發洩出來,有助於維持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平衡。如果讓孩子將這種情緒憋在心裡,那麼他的心情會非常的糟糕。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在讓孩子把眼淚憋回去時,孩子反而哭得更厲害。

因此在孩子大哭時不要盲目的指責,而是要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並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如何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

  • 讓孩子學會“釋放”

在孩子出現很明顯的消極情緒時,家長不要急於詢問

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安慰,這時才會減緩孩子的消極情緒並平靜下來。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在引導孩子傾訴,傾訴的對象不僅僅是父母,也可以是玩具、家裡的寵物、以及孩子身邊的朋友等等。

讓孩子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不全都憋在心裡。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 不做情緒綁架

總是能聽到一些父母對孩子說:“你這樣做,媽媽很不開心”、“那樣做讓媽媽很生氣”。

這些大人的正常情緒可以不必掩飾,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但如果總用我們的情緒去管教孩子,他會認為他需要對我們的情緒負責,而不是對他的行為負責,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價值觀。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他的消極情緒會帶來怎樣的結果,讓他給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讓孩子學會在情緒不好的時候,自己先冷靜一下,他會逐漸開始知道管理情緒的意義。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 給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是指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

比如準備一個筆記本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並寫下這些事對自己的情緒影響。而這個用來記錄情緒的筆記本就是孩子的心理玩具。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套情緒管理的繪本,6歲以下的孩子還處於抽象思維,相比於他人所講的道理,更容易接受本中的故事,但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可以看一看繪本中的內容,從而找到控制情緒的方法。楠哥推薦2套情緒控制的繪本——《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一共12冊,用主人公浣熊一家的故事,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教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6冊,教孩子學會分享、道歉、勇於承擔錯誤等品質,讓孩子正面認識情緒。


面對孩子大哭時,“3步走”代替“不許哭”,輕鬆搞定愛哭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