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印度,在面对巴基斯坦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呢?

幸福地带2


印度是世界第四军事强国,这个要么是外界吹的,要么就是自封的,但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客观的。现在是和平年代,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穷兵黩武并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军事强国的排名带有很大的水分,因为,我们不能像踢足球那样,举办个世界杯,大家互相比赛一下,最后真正排出个名次来。现在各国之间尤其是各个军事强国之前没有进行过战争,究竟谁能打过谁,我们并不清楚。因此,这个排名也就是个噱头。

印度之所以会有第四军事强国的说法,无非就是从军事装备层面说的。现在的印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同时拥有航空母舰、核潜艇和核武器的国家,印度2019年的军费预算高达7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因此光从数字上看,印度的军事确实不弱。

但打仗打得不是阿拉伯数字,谁的数字高谁就能打赢,这简直比纸上谈兵还不靠谱。印度的军事水平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印度的军事是外强中干。

首先,印度的军工水平太差。众所周知,印度的产业比较畸形,软件很硬,硬件很软。长年以来,印度的重工业一直在低层次徘徊,这导致印度的军工业水平非常低下。印度没有办法才只能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俄罗斯,这包括印度的航母和核潜艇(租借)。一个在武器装备上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是谈不上战斗力的。未来一旦开战,几个武器出口大国对印度实施武器禁运,印度的高新武器就只能是打一个少一个了,后续武器弹药跟不上,将会给战争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其次,印度的战斗力水平低下。打仗靠武器装备,但更靠的是人。所谓的战斗力就是人与武器结合后产生的破坏力。印度的武器装备现在看是挺唬人,但论操作武器的人来,印度的水平就将大打折扣。在印度军队,种姓制度依然很盛行,这导致印度军队内部阶级分明,高级军官与低级军官之间,军官与委任军官之间,军官与士兵之间的待遇差距非常大,而位于上层的这些高种姓的军官,长期养尊处优,是典型的“老爷兵”。在印度,军官配有勤务兵,这些勤务兵的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这些“老爷兵”,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其战斗力和吃苦精神可想而知。

最后,印度的军事训练水平低下。印度空军目前有一项纪录是世界纪录保持者,这项记录就是摔飞机的数量,由于印度空军训练水平低下,无法应对全天候和各种复杂异常环境,因此,印度摔飞机就成了家常便饭,哪年不摔个10架20架的那就不叫印度。

所以,印度军事虽然貌似很强,但实际上其军事世界第四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巴基斯坦面对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的印度,也就敢于和印度叫板。历史上,军事不占优势的巴基斯坦曾经和印度进行了三次印巴战争,在三次战争中印度的军事优势并不是很明显,甚至有时候巴基斯塔还能取得局部优势,尤其是在空军方面,巴基斯坦的空军历来都比印度的空军实力要强,巴基斯坦击落的印度飞机数量要远远多于印度击落巴基斯坦的飞机数量,在今年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又是击落了2架印度战机。所以巴基斯坦对于印度的挑衅,并不是很忌惮,反而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挑衅历来都保持强硬态度,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近年来,随着两个国家都升格为核武器国家,未来,两个国家发生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核武器是一个“大杀器”,但又是一个“止战器”。一方有,一方没有,有的一方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但两方都有,却对军事弱势的一方更有优势,因为,大不了双方来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核武器这种特性能够将两国之间的军事差距瞬间拉平。所以,即使印度的军事实力要明显强于巴基斯坦,但在巴基斯坦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印度并不敢对巴基斯坦有非分之想。


大国纵横


三个原因:

1、巴基斯坦有全天候的大哥罩着,国际场合不吃亏,联合国安理会不可能做出对巴基斯坦不利的决议;

2、巴基斯坦有核武器这个杀手锏,展现出玉石俱焚、同归于尽的决心;

3、美欧俄可以默许甚至鼓动挑唆印度挑事找事闹事,但决不允许它灭了巴基斯坦,独霸南亚和印度洋。


我是潇洒哥2019


如果真到了要灭国的时候,谁敢保证巴基斯坦会不会投原子弹,玉石俱焚。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印巴冲突也因为大国的调解暂时降温,应该是有利益互换。印度想入常,不在对巴基斯坦咄咄逼人换取大国支持是有可能的。如果印度得不到满足还是会继续挑起事端的。


属马姓杨


很显然!一是害怕巴基斯坦人破罐子破摔!二是巴基斯坦人有一个好哥们大国做后盾。


张风高


两个有核武的国家互怼。

且,都二的出名。

一但动真格。

甩手扔起核弹。

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

最终同归于尽,一起毁灭。

惨痛的结果等着他们相杠。

目前还未到山穷水尽。

故,两国还在周旋。

尚不会大动干戈。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巴基斯坦人口总量超过2亿,领土面积接近90万平方公里,并且巴基斯坦还有一支规模接近60万人的现役部队,最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军队手握核武器,所以印度不敢轻易对巴基斯坦动武。现在已经是21世纪,武力不再是解决领土争端的可行方法,所以任何一位头脑清醒的印度总理都不会试图通过战争解决本国跟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印度军队)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历史上不是没有爆发过战争,它们就跟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一样,曾经冲突无数次,但是问题却始终没有能够得到解决。印巴之间总共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第一次是发生在印巴独立之后不久,这一战奠定了双方此后长期冲突的基础;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65年,最终结果以印度惨败而结束;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71年,这是两国截止目前为止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印度通过这场战争让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因此失去超过56%的人口。
(第三次印巴战争)


印巴两国斗来斗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两国都因为战争而牺牲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也损失了很多财产,但是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矛盾却从来没有能够得到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印巴两国几乎同时获得核武器,这让两个国家所具备的打击能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美国媒体前不久所做出的分析和预测所表明的那样,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核战争,双方将因此丧生5000万到1亿人,甚至全人类都会因为核战争而进入冰河时代。无可否认的是,核武器的威慑力让印巴政府都变得更加谨慎。

当然,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还是会持续不断,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仅今年就已经发生了多次军事摩擦。不过莫迪也是明白人,虽然印度自称是世界第四军事强国,但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在有限的战争当中印度未必能够占据多大的优势,而局部冲突又不能解决领土争端,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到时候莫迪也不好给本国民众做出交代。而且巴基斯坦政府其实也是比较理智,它不会轻易去挑逗印度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冲突自然是不容易发生。
(巴基斯坦核导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不太可能因为领土问题而大打出手,战争不会是解决领土问题的可行办法,现在已经是21世纪,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应该表现得像一个文明的国家。况且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并不一定就要随便对别国动武,印度军队只需要能够保障本国安全就可以,随便挑起对巴基斯坦的战争将会让印度遭遇国际社会的批评,到时候印度的国际形象也会受到很大负面影响,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得出的结论都是印度不会也不应该对巴基斯坦轻举妄动。


李姓先生


不敢轻举妄动不适合用在莫迪身上!孤注一掷才是莫迪的常态。

10月15日,莫迪在哈里亚纳邦一场选举集会上说:一滴印度河河水也不给巴基斯坦,要将其分流给印度农民。

假设一下,印度真要这么干,会是什么结果?

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全境,称得上是巴基斯坦的母亲河,其水源的47%来源于冰川融水,只是,它从中国青藏高原出国之后,先要经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再到巴控区,对于这些水资源,虽然双方历史上就有水资源分配协议,巴基斯坦多一些,印度少一些,但实际上,印度截留的比较多,用以发展印度西部的农业和工业发展,而巴基斯坦东北部就非常缺水。

更要命的是,巴基斯坦其他的几条主要河流,其来源几乎全在印控克什米尔境内,理论上,印度只要修几个大坝,修的密集一点,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就真的一滴水都没得用了。

现在,莫迪老仙为了选票,为了支持率,为了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直接赤裸裸地宣称这种“国家恐怖主义”的想法,简直是丧心病狂。

莫迪为了凝聚印度的民族主义和民心,变着法儿搞巴基斯坦,尤其是今年,先是年初时候朝着巴基斯坦一顿轰炸+暴打,结果战机被击落,飞行员被俘虏,然后双方就在边境上不断干架,重复进行“彼此24小时打枪打炮”的传统,并且不断加大力度。

到了8月,印度:取消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擅自在法律层面改变克什米尔现状,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对抗,距离断交只有一步之遥。

当然,此后,莫迪对巴基斯坦继续各种外交层面的威胁,总之一副“你不服,我就打你”的居高临下的姿势。

说到底,印度从来没把巴基斯坦看成一个平等的对手,而是一个可以随意打压的国家,如同它在南亚霸凌每一个国家一样。

现在,莫迪又威胁一滴水也不给巴基斯坦,且不论印度会不会真的拦大坝拦住水资源,就他这个言论,对于另一个国家的性命攸关利益的威胁,就非常的不体面,更是一种“国家恐怖主义”的行为,非常的恶劣。

莫迪就像一个“键盘侠”,一个愤青式的键盘侠,恨不得天天叨念着要朝巴基斯坦扔核弹。

现在印度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就那样,靠量堆出来的体量,现在就天天威胁这个,威胁那个,万一哪天印度真的搞成了什么大杀器,或者经济上搞成了世界老三,那印度还得了,岂不是要翻天了。

当然了,我们是不会像印度那么不体面的,去年,因为印度跳的实在高了点,所以,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就坏了,然后印度需要的雅鲁藏布江水文数据也就没办法提供了,看着印度很着急的样子,我们无可奈何的安慰他们:亲,我们其实也很急,稍安勿躁啊。

当然了,关于印巴之间,其实也就那样了,因为核弹等因素,双方不可能再发生全面的大规模战争,只可能在小规模冲突和摩擦中不断循环往复,这种小规模冲突,巴基斯坦总体是不会吃亏多少的,毕竟巴军的精锐和精华都用在东线对付印度上,而印度自己作,到处树敌,不得不在边境各个方向上部署重兵,必然也分流了对巴基斯坦的绝对优势。

此外,世界大国们也不可能让印度在印巴之间的博弈中占据绝对上风,就像这次印巴冲突,美俄其实两边都在卖武器,卖人情,印巴不断掏钱,便宜的是大国,其实彼此间的战略天平依然如故。


云中史记


这其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印度是世界第四军事大国,但可不是第四军事强国。这其中大和强是有区别的,大是投入大,强是能力强。从这一点就能很明白,印度的军事能力只不过是投入大,但作战能力却不强。

再说说为何印度不敢轻易与巴基斯坦开战,其实这还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情,那就是巴基斯坦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印度,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有核国家。人们总是在嘴上提核武器,但却不曾使用过,以至于渐渐的人们都忘记了核武器的可怕性。虽然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已经逐渐减弱了,但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核威慑可是手中不折不扣的王牌。

虽然印度的海陆空三军体量都压过巴基斯坦,但巴基斯坦的军队却是小而精悍,就好比沙特出动陆军攻打也门来讲,其中沙特的雇佣军内有很多就是巴基斯坦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沙特对也门的战事才多少有点动静。如果要是换成印度士兵,恐怕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印度军队向来是调门高但实力差,真等到了面对面硬钢的时候,印度究竟能不能对巴基斯坦形成碾压的态势,这都是一个不确定的印度。可一旦无法以闪电般的消灭巴基斯坦的军事能力,巴基斯坦就会孤注一掷使用核武器,到了那个时候真正倒霉的就成了印度。

综上所述:印度只是一个投入巨大的军事国家,却不是一个军事能力强的国家。为何不敢轻易与巴基斯坦开战?因为巴基斯坦是有核国家,如果没有能力快速消灭巴基斯坦的军事能力,那么巴基斯坦的核报复能力就该启动了。


九品侍卫


很多人对于印度的军力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再次说明:在美国“全球火力指数”、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2018、2019年的世界各国军力排名榜(不考虑核武因素)上,印度都位居第四,仅次于美、俄、中。不过,将印度称为“第四军事强国”,也不算对——准确的说,印度的军事规模排第四位,是第四军事大国,但却是大而不强。

2018年世界军力
排名前十的国家

美国“全球火力指数”等西方媒体、机构每年都会搞军力排名,排名的依据以及各国的数据等都是公开信息,网上可查。简单说,尽管印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美、俄、中的差距较大,但其军力绝对不容小视。儒道之主也不认为印度的军力能够排名第四,但世界前八应没问题,西方这些媒体、机构有些高估了印度军队的战斗以及后勤保障等能力。


回到主题:做为第四军事大国的印度,在面对巴基斯坦时,为何不敢轻举妄动?

儒道之主认为原因有五:一、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印度不得不有所顾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二、就常规作战而言,巴基斯坦的军力不凡,虽较印度差的远,但却能让其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三、巴基斯坦背后有世界强国撑腰,印度极易陷入战争的泥潭。四、印度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种族冲突以及分裂主义等问题。五、印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过程,更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简单说,印度无法承受与巴基斯坦大打一场的后果,是真的打不起、不敢打,也不能打。2019年2月26日,印度空军战机越过了印巴实际控制线打击了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8月5日,印度宣布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尽管这两起事件导致印巴冲突升级,距战争仅一线之隔,但印度也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将冲突升级为战争。换句话说,印度承受得起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冲突,但战争却不行。

实际上,印度目前真就拿巴基斯坦“束手无策”:巴基斯坦不怕大战一场,大不了爆发核战,“同归于尽”;在局部的军事冲突中,巴基斯坦针锋相对,印度又占不到什么便宜。印度赢得了三次印巴战争的胜利,但在近些年的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也算是未落下风。不过,这并不等于巴基斯坦就能够与印度“叫板”——大规模战争与局部冲突可是大不相同。正因为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世界强国的大力支持等,印度才不敢轻举妄动。



儒道之主


如果说印度是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印度是不会高兴的,因为印度一直自认为其军事实力仅次于美俄两国,最低只认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地位。


另一方面,说印度在面对巴基斯坦时不敢轻举妄动,也是没有根据的。自印巴分治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斗了几十年,而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印度的成功而暂告一段落的。一旦印度取得阶段性成功,印度也就自然会暂时收手了,但印度收手,并不等于印度不敢再对巴基斯坦下手。

第一次印巴冲突中,印度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克什米尔控制区,事后印度也达到目的了,印控克什米尔的范围大幅增加,随后印度收手;第三次印巴冲突,印度的目的是让巴基斯坦解体,后来目的也达到了,孟加拉国成立,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逐步减小;而前不久,印度想直控印方一侧的克什米尔,结果印度的目的也达到了,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权,并将大军驻扎在印巴边界。


从历史上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行动,到前不久印度对巴基斯坦的逼迫来看,印度的目的几乎都达到了。而达到目的的印度,也自然见好就收了。从印度几次的行动来看,印度更像是步步为营,逐步对巴基斯坦进行挤压,再蚕食一些领土。并且总是见好就收,快速的得到实际利益以后又避免把局势升级,引来国际大国的干涉。因此,印度可以说是缕缕得手。

总的来说,印度目前在印巴冲突中还是占便宜的一方,并且以印度的习性而言,过一段时间以后,印度有会在现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扩大更多的利益。所以,印度必然还会对巴基斯坦动手,直到新目标的达成。周而复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