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探走魏長城——全真道觀朝元洞

魏長城起始於朝元洞。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那這個朝元洞又會是怎麼一回事呢?

沿著朝元洞西側僅存的500多米長城遺蹟走了一個來回,長城在西端被大路截斷,據說是就此拐向北,順勢沿著長澗河西岸向北邊的村子延伸了去。想從西頭上堎沿上看看牆體的背面,發現茂密的樹林藤蔓遮擋難以上得去,也就只好放棄,要不是路邊豎立的兩塊石碑,任何一個人走在這裡,也不會把這段土堎和2000多年的春秋戰國聯繫在一起。

再回朝元洞,拾魁星樓前臺基而上,一箇中學生模樣的男孩坐在狀元樓下翻看手機,他是在等待高考的消息?穿過樓下門洞,樓後邊綠樹掩映,一片靜謐世界,我們驚訝地喊聲:真是別有洞天---原來這個狀元樓後邊藏有一座廟宇。

這就是朝元洞---道教全真派發祥之地的全真觀。兩座石獅威嚴地蹲在坐東向西的廟門口,進得門來,道觀寬大平整的院落處在魁星樓上端的平臺上,居高臨下背依華山,要不是它上端山腳下的鐵路上不時傳來過往火車的轟鳴聲,這裡安靜得你不忍下腳走動,惟恐驚動了觀裡虔誠的讀經人。

我們悄悄地在院子走了一圈,院內有坐南向北的全真觀和財神殿,最裡邊是一座坐東向西的三清殿。最為搶眼的,就是院子中間豎立的高大石碑,底部龜石(bixi)馱碑,碑首蛟龍纏繞,正面寫滿了小楷字跡的碑文,靠近細看是完全可以讀得下來的。每個廟宇和石碑前都豎有文字解說,看來這裡曾經也重點開發過,解說文字已經破爛而來朝拜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好在有這些已經破爛了的文字,讓我們對這個朝元洞有了認識。原來這華山腳下的朝元洞,為華山頂上南天門大朝元洞的下院,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之地,元代初年道士賀志真修身養性之所,距今已有700多年曆史。七百年間,朝元洞幾經興廢,1958年隴海鐵路南遷華山腳下,朝元洞龕被毀,僅存殘廟數間。至“文革”中,所有建築廢毀,僅存翠竹數畝,石獅一對。觀前有石碑一通,保存尚好。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見全真觀裡的建築,都是後期重修的,只有觀門前那對石獅和院中間的這通石碑,是700年前真正的老古董。

據史載,賀志真,號元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丙子年(1276)自甘肅西部,不遠千里,一杖一缽來至華山,在玉泉院西,依山劈荊結廬而居。儘管賀志真把居住之所命名全真觀,意在振作與弘揚道教全真派的宗風與德化,但終因觀宇簡陋,身單力孤而願未足。於是,他便棄觀攀登華山主峰,始營劈山鑿洞大業。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四十年間,賀志真餐霞飲露,沿華山峪谷選址鑿洞,甚至在鳥跡罕至,猿猱不到的危崖絕壁,攀藤懸空,鑿石不止。

終於鑿洞七十有餘,使元代之後來華山修行的道友,都有了禁身之所。時賀志真因鑿洞聲名大震,與他有關且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聞不脛而走,慕名投師修道者蜂擁而至,達官貴胄前來拜訪者絡繹不絕,而賀志真則閉門不見。後來,為躲避煩憂,他便棲身於南天門外朝元洞或長空棧道盡處的石室中。

所以,凡是徒步登上華山的朋友,一定要經過玉泉院,一定會知道華山道教的始祖陳摶老祖,在東峰上的下棋亭,您也一定會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和陳摶老祖在這裡下棋輸了華山的故事---“自古華山不納糧,皇帝老子管不住”。可您知道玉泉院西邊還有一座道教的觀院---朝元洞全真觀嗎?

尤其是豎立於道觀院子中間的那通鎮觀之寶---石碑,我們且不說它外形的雄偉富麗,也不說它篆文的流暢精美,就它碑文中的內容,足以讓我們的心靈為之震撼。

此碑為元泰定二年(1325年),賀志真法孫陳志通所立。由終南山人井道泉撰,翰林修撰李嗥書,國子祭酒楊演篆。碑身通高4米,碑首蛟龍纏繞,是華山地區保存最好的道教石碑(省保),碑文記述了賀志真創建全真觀及南天門大朝元洞的經過及銘文。碑陰為仙源之圖(沒有看得清楚),詳述了本門法脈,並功德主及法屬宮觀。對於“朝元”二字,碑文解釋即“朝拜元始天尊”。

因此,古時遠近凡遊華山者,必先到朝元洞,以便弄明白萬物復生皆從元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然後才能經歷萬仞之巔,達到道教所追求的神真之境,於寥廓中濯形之汙,於杳冥中端正意念,真正達到忘其肝膽,遺其思慮,無物無我的境界。

您可知道,索道纜車為您登華山省了力氣,省了時間,走馬觀花卻讓您忽略掉了體味古人對登山的真正意念。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登華山,背起行囊,讓我們從魏長城的始端,朝元洞,開始!朝元碑背面得到仙源圖沒有看得清楚正面的碑文碑首蛟龍纏繞魁星樓(初修於清乾隆年間)魁星樓背面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华阴:探走魏长城——全真道观朝元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