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有這麼一個人,被稱為中國第一股民。他是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他也是股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他在1998被中央電視臺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甚至他的故事被美國《時代雜誌》《新聞週刊》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他就是楊懷定,人稱楊百萬。


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這樣一個在中國證券與股市歷史上都不可不提的人物,是怎麼步入股市與股票產生不解之緣的呢?

楊懷定有個習慣,就是訂閱報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沒進入證券市場前,每他年就要訂閱100多種報紙,靠著報紙上的信息,再分析金融形勢與經濟狀況。他憑藉自己超前的金融意識,發現了一條異地買賣國庫券賺大錢的方法。

再說1989年的股票市場,還沒有建立成熟的體制,交易者寥寥無幾。楊懷定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說由於保值利率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盈利都貼進去了,面臨虧損的邊緣。楊懷定敏銳的覺察到這是一個利率下調到信號,於是決定拋掉手上的國庫券,買進股票。

當時上海股票市場低迷,股票營業部的工作人員都勸他別買,他說估計利率要調低,所以買點股票先放著,於是他買了3000股,還是以90元多價格買進的當時面值100元的電真空。果不其然,利率下調了。這時就有人講他有背景,知道內幕消息。楊懷定笑著解釋說,他哪裡有什麼背景,就是讀報分析出來的。

也正是讀報也讓他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行為模式,他總可以堅定自己的判斷,他說:“我有一個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堅信自己經過分析研究後的判斷,而不願理會證券公司或專業機構的話。”

電真空是1984年上海公開發售的新中國第一批股票,除了電真空,還有飛樂音響、豫園商場等一共七支。就在楊懷定買進電真空的半年後,股票開始暴漲,他手上的電真空漲到800元。他思考了一下,沒有繼續跟進,反而讓助手化整為零不動聲色地拋售。拋完後他就帶著助手到普陀山旅遊了一個月。因為他知道,接下來會是一個漫長的下跌過程。

沒有想到,這支股票一直跌到了1991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


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電真空在91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時的價格是375元,伴隨著交易所的開業很快湧起了一波買股熱潮。到楊懷定見狀,一個人前去買進了500股。上海交易所開業第一天,電真空就成交了1000多股,楊懷定佔了一半。電真空飛快上漲,漲到500多元,他又去拋了。這一拋,電真空又跌回了370多元。好多人不敢相信,還有人跑去市政府告狀說他操縱股票價格。楊懷定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買進股票後每股都賺了100多元,總共賺了5萬多元,為什麼自己不能拋?後來有關部門調查後就為他闢謠。楊懷定沒有在意別人的風言風語,370元的時候,他又分批買進電真空。這一買,後來就漲到了2500元。

楊懷定曾說,1992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他很得意的事。那年12月上證所實行股票拆細,10元拆到1元,但交易所收印花稅時小數點沒有相應調整,仍按10元面值計算。楊懷定拿到交割單,一看就發現了這其中的不對勁,這一點點不對勁很容易發展成大事件。於是他從上海大廈跑步到交易所,找尉文淵總經理,發通知一律作廢,明天再交割。交易所的人發現了問題後都很緊張,說他立了大功。

1993年年初,在楊懷定在經歷了上交所開業的熱潮後,他被邀請去南京講課。


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當時整個市場氣氛熱烈,上證指數從92年的11月開始再次大漲,指數從400點一路漲到1500點。去南京的許多上海股評家都信誓旦旦,覺得這一次大盤一定會漲到1800點。而當時楊懷定自己在1500的時候就已經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拋售完畢。他對南京的股民講,經過一輪快速上漲之後,大盤要調整了,大家千萬要冷靜。可惜沒有人把他的話聽進去,大家都沉浸在其他股評家所說的大漲氛圍中。結果一星期之內,大盤暴跌,一個月的時間跌回到1000以下。這一次,楊懷定的名聲打響了全國。

之後的楊懷定,應邀在瀋陽財經學院擔任了十年的專職教授,期間還應邀在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雲南財經學院等高等學府演講。2000年的時候,他還被北京大學邀請去為研究生和MBA講授證券市場的理念和實務。誰能想到在此之前,楊懷定只有初中畢業呢。


草根股神為何要淡出股市?楊百萬是A股大神還是跳樑小醜?

至此,楊百萬在股市上不僅收穫了財富和知識,而且收穫了此前未曾預料到的榮譽,可以說他在很高的層次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經歷了市場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他深知股市波譎雲詭,市場上沒有神仙,沒有妖怪,沒有人能夠完全把握市場走勢。從1994年起,他就儘量減少出去講課的次數,並儘量不接受採訪。特別是經歷了從2001年開始的漫漫熊市的折磨後,楊百萬的心態變得更加成熟了。

2003年底,他專門寫下《告別散戶》一文。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散戶: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散戶最終一定是失敗者。只有學習才是成功的基礎。

此後楊懷定變得低調了起來,大隱隱於市。但是一遇到大事件,他還是會跳出來,告誡股民。比如2008年的時候,沉寂了3年之久的楊懷定重出江湖,他高調宣佈自己已全部空倉,並且預言了“5.30”大跌。果然不久,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稅調高之後的盤整,最低一度跌至3400點附近。之後的10月、11月,股指從6000多點的高位一直調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點的半年線,調整點數甚至超過了“5?30”。原本還有一些不信楊百萬的股民,這下不得不信服他了。

回顧二十多年的炒股經歷,楊百萬總結了一句話:“從一個投機者轉變為理性的投資者。”

他反覆強調過:“我們是市場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這個市場上我們不僅賺了錢,而且找到了發揮才能、實現價值的用武之地。所以我們最知道應該如何愛護這個市場。我們是最堅定支持改革開放的人,也是最希望市場健康發展的人。我現在所作的工作,包括到處講課,都是為了宣傳、培養成熟理性的投資理念,為了支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對於楊百萬來說,炒股已成為他的終身事業。他說這麼多年他能不倒,重要的一點是信奉“落袋為安”。贏了錢就從股市抽出來,而不是全投進去,這樣可以抑制自己的貪慾。

他落袋為安的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新股民如果以後賺了,應該把本金撤回去。比如說三萬元入市,現在變九萬元了,就需要先把三萬元撤回去,用六萬元再進行交易。這樣即使最後收益成零,也不傷元氣。否則如果輸光了,連做股民的資本都沒有了。

楊百萬將其操作比喻為老鷹叼肉,叼一塊就走,而不像麻雀,只顧埋頭吃,等著網罩下來。也或許就是這樣的理念,才能讓他立於不敗之地吧。

看大佬傳奇經歷,聽穀神來說股事,我是穀神,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