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眉山人

与眉山市树——银杏!

来场完美邂逅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秋风起,杏叶黄。

每到这个季节,我必到三苏祠赏秋。苏祠秋色,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南大门那两棵高标苍劲的银杏树。树高20多米,胸径都在1米以上,据《三苏祠志》记载,银杏树系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三苏祠时所植,算起来已经354年了。但我读明代四川富顺人、官至礼部尚书的李长春的诗《谒三苏祠》时,却产生了疑问。诗云:“槎枒老干倚云间,疑是君家木假山。山讶长蒿迷故宅,只留遗草照人间。”三苏祠原为苏家故宅,元代始改宅为祠。明代人拜谒三苏祠,这两棵银杏树当已在祠内矗立。究竟植于何年,元兮明兮清兮?看来三苏祠的银杏树,悄悄地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之谜。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且不管树龄之谜,眉山人都说这两棵银杏树是雄树,是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化身。2008年夏天,左边那棵银杏树遭雷击劈断,枝干渐渐枯槁,众人都以为必死无疑。谁知第二年春天,残树竟然抽出新叶,蓬蓬勃勃地向天空伸出枝条,显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年年春风,年年新绿;年年秋霜,年年青黄。在秋风的薰染下,银杏叶儿一天天由绿变黄,竟至满树金黄,挂满了金色的诗意。一阵微风拂过,银杏叶儿沙沙 沙沙唱起歌儿,一柄柄像小扇子的杏叶儿,飘飘然洒洒然随风起舞,庭院里、甬道上落叶片片,布金满地,三苏祠的秋天就真正的来了。

三苏祠当然不只有这两棵银杏树,进门左边的围墙旁边还有一棵银杏树。这棵树是雌树,年年开花,年年结果。一到秋天,地上就落满白果,人们说这棵树是东坡兄弟的母亲程夫人,相夫教子,奉献不已。至于老父亲苏洵苏老泉,则化身为一棵苍劲古朴、虬根纵横、绿叶如盖的老黄桷树,蹲伏在大门右边的墙角,默默守护着苏祠的春夏秋冬。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小时候,每当银杏叶儿黄了,老师便领着我们到三苏祠游玩。同学们有的捡拾好看的银杏叶儿攥在手中,准备回家做书签;有的捧起地上的银杏叶抛向空中,洒下一阵金蝶翻飞的银杏雨和串串笑声;还有一些手巧的,则将银杏叶片均分为三片,用叶柄穿过中间的那片,轻轻拉动,两边的银杏叶便像小鸟的翅膀扑扇起来,仿佛要飞向蓝天。欧耶,天真浪漫的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雌雄异株,4月开花,10月果熟。银杏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系第四纪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5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化,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银杏大都灭绝,仅留存于中国。银杏树因其生长缓慢,从种植到结果,至少需要三五十年,因而又称为“公孙树”,寓意健康长寿、吉祥幸福。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银杏在宋朝始正式定名,因其实似杏,核白如银,故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盛赞银杏:“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银杏果的吃法:“惟炒煮作粮,食为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银杏果称为白果,“白果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熟食则润肺益气,定喘咳,缩小便,止赤白带下,嚼烂涂于手足治皲裂。”白果有小毒,需煮熟后食用。“白果炖鸡”是川菜中的一道名菜,特别适合年老体虚者冬季进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氧化的功效,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心脏病、心绞痛和高血脂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德国大诗人歌德对银杏情有独钟,托人从中国带回种子种在花园里,深情地写下一首赞美诗:

我的花园有一棵银杏,

她来自遥远神秘的东方,

每一位朋友见到她,

都献上朝圣般的虔诚。

她原本就是一个精灵,

集天地之精华,

含千古之灵秀,

让世界都倾注于她。

我将我的冥思,

融化在我的歌声中,

我进入银杏的世界,

遁形于无限的苍穹。

晚年的歌德把这首诗抄写下来,并粘上两片金黄的银杏叶,寄给年轻时的初恋情人玛莉安。充满激情的诗句和黄澄澄的银杏叶,表达了诗人心底深深的爱。因为这棵树和这首诗,德国人在千年古城魏玛,建起一座欧州唯一的“银杏博物馆”,人们把银杏树亲切地叫作“歌德树”。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2000年,市里委托我组织市树市花的评选。被推荐的市树有桢楠、雪松、小叶榕和银杏,市花有月季、蜀玫、桂花和杜鹃。我毫不犹豫、毅然决然选定银杏为市树,杜鹃为市花,精心撰写了推荐书。被郭沫若赞誉为“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的银杏,不惟古老而珍稀,在眉山这块土地上,更是三苏文化的美好象征,是三苏人格魅力的外化,寄托着眉山百姓世世代代对三苏的崇敬和景仰之情。至于杜鹃,除了望帝春深、杜鹃啼血的美丽传说,更有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上世纪三十年代深入瓦屋山区,采集17种杜鹃标本,在象耳寺发现罕见的瓦屋山独有的圆叶杜鹃,并载入《大英植物学辞典》,向世界展示了瓦屋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外,还寄托着眉山人民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2019年,眉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树银杏、市花杜鹃终于展现在市民面前,成为眉山一张靓丽名片。我很兴奋,也很欣慰。

三苏祠的银杏叶儿黄了,让我们相约东坡故里,相约眉山!

王晋川

2019.11.18 写于眉山

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

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宋·苏轼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状如虬怒远飞扬,

势如蠖曲时起伏。

姿如凤舞云千霄,

气如龙蟠楼岩谷。

盘根错节几经秋,

欲考年轮空踯躅。

黄帝问时已萌芽,

明皇西幸满著花。

——汉·张道陵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鸭脚半熟色犹青,

纱囊驰寄江陵城。

城中朱门翰林宅,

清风明月吹帘笙。

玉纤雪腕白相照,

烂银壳破玻璃明。

——宋·张无尽《咏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为奴。

谁令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依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宋·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大树龙蟠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

形同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

史载皇王已廿代,人经仙释几多流。

看来古今皆成幻,独子长生伴客游。

——清·陈全国

亭亭最是公孙树,

挺立乾坤亿万年。

云去云来随落拓,

当头几见日中天。

——现代·郭沫若

除了三苏祠

眉山还有多处银杏观赏点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东坡大道上黄红辉映的枫叶和银杏

凉风穿行过枝叶,拂过一扇扇精致的叶子,没兜住的阳光细细碎碎洒落,耀眼的黄色一点一点蔓延,张扬的美丽。此时,正是银杏的季节。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远景楼的银杏

斜阳午后,每一片银杏叶,都浸着阳光的温度。红色的砖瓦伴着悠长的古韵,阳光从枝桠中透过,光与影的变换,是冬日最美的风景。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蟆颐观的银杏

阳光洒满银杏树的枝头,满眼都是灿烂的金黄。轻风拂过,银杏叶在枝头摇曳着身姿,发出“沙沙”的响声,置身其中,让人舍不得离开。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东坡湿地公园的银杏

踩着满地金黄的落叶,行走在光影斑驳的林间,加上暖暖的阳光,那风景简直是妙不可言的美丽。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三苏祠,小孩子坐在银杏叶上玩耍

冬日的天空辽远,缓缓抬起头,白云如絮的湛蓝天空令人心神宁静,红墙上的树影婆娑,似诉不完的呢喃细语。那一抹恰到好处的美,让人忘却旁无,只想时光停留,岁月静好。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三苏祠,游人排队照相

静时你像一幅画,美得我眼睛也不眨;动时你像一只蝶,细嗅还有太阳的味道。这满目金黄色的银杏,让人沉醉进了一个美好的梦中,舍不得醒来。

又到银杏金黄时,看这座城把冬天过成了一首诗~

冬,过了一季又一季;

叶,落了一片又一片。

一季又一寄,寄托三苏文化金招牌;

一叶又一页,翻开眉州大地新篇章。

一冬,一叶,一眉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