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一,北宋王朝的崩塌

靖康二年之時,也就是公元1127年的1月,北宋國都開封汴梁春寒料峭,城裡城外,到處是押車運物的金兵,氣焰彌天,因為,此時的開封汴梁城已經盡在金人的掌握之中,徽欽二帝,文武百官,皇親宗室都成了金軍的俘虜。


可是,遊牧生涯的金人既然已經戳破了北宋最繁華城市開封汴梁城的花遮柳護,就準備打點行囊,恨不得把整個開封汴梁城都搬回金國,早早的就忙著徵集車馬、人夫,準備糧草軍資,預備大軍北返。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金軍掠奪金帛、人口撤軍北返


但是,對於這開封汴梁城,以至於這中原錦繡之地,金人卻不想白白的棄置,他們要掠走徽欽二帝,當做手中的王牌,因為這也標誌著北宋的滅亡,但同時,金人卻要扶植起一個傀儡政權,做自己的代理人,代替金國控馭原北宋疆域內的人民。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汴梁城失陷


金軍即將撤離之際,開始急著要找出一個能夠駕馭這個局面,組織起一個傀儡政權的新皇帝。當金國上層的這個意圖逐漸的透露出來之後,原北宋的大小臣僚之中,很多人也都聞風而動,並且相互串聯。

歷史就是歷史,雖然拂拭掉歲月的塵埃之後,它的本來面目清晰可辨,但真相往往不是令人那麼神往與愉悅。

金人攻破開封汴梁城之後,絕大多數的北宋一朝的王侯臣僚都陷在城中,而金兵是在靖康元年十一月攻陷開封汴梁城的,直到靖康二年四月才撤離北歸,這中間,有近四個月時間駐留在汴京城。

二,國破之後北宋諸臣的表現

汴京城被金人攻破之後,金營中的大小將帥就成了這座繁華都市的主人,而原來皇宮中的趙氏皇族已經如驚弓之鳥,一日數驚,原來的大小朝臣,也都各自去尋自家的靠山法門。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北宋朝臣


北宋的翰林學士,知制誥莫儔就自然的陪著金軍的將領檢視著宋朝廷的府庫,而翰林學士承旨吳開則奔走於金營之間,然後再代替金人傳達命令,其效率之快,被時人稱呼為“捷疾鬼”。

最看金人臉色行事的吏部尚書王時雍一時之間,被城內軍民稱之為“外公”,蓋因王時雍承金人旨意,賣力的在城內為金軍搜尋婦女,送到金軍營中。

時為開封府尹的徐秉哲,接到金人命令,就忙著搜查、找出汴京城內的所有皇室家族成員,不消說忠君之心,索性遮羞布也不要了,趕盡殺絕,甚至為此在城內實施“五保法”,即所謂坊巷之間五家為一保,如果隱瞞,五家連坐其罪。

宋欽宗趙恆勉力出頭,入金營中試圖與金軍斡旋談判,隨之就被扣留。其後,金軍頤指氣使,皆以欽宗之命使人索要一應物品與婦女、金帛。


這時候苟延殘喘的北宋君臣們,尚自心存僥倖,期寄以哀求、乞憐、不斷地輸送金帛婦女等方法來求得過了這一關,只要保留趙宋皇族,稱臣、稱侄、納幣,以帝女與金軍副帥這些下作的方式乞憐都無所不為。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金國軍隊元帥府沾罕、斡離不


金軍元帥府的沾罕、斡離不二人對於這些貢禮、賄賂、婦女都統統收納。但是,不但不放出宋欽宗趙恆,而且,變本加厲,又列出極其詳細的整個皇室人員名單,要求這些人,以太上皇及太皇太后為首的所有宮室成員以及皇親家族全部出宮,準備隨金軍北行。

幾乎在同時,金軍元帥府諭令;要求在汴京城內的軍民僧道人等,共同議舉堪為人主者一人,趙氏宗親不準參與,推舉通過之後,由金軍元帥府備禮冊命。

這時候,北宋大臣,曾經做過兵部尚書的孫傅上書金軍元帥府,懇求金軍統帥沾罕、斡離不二人,孫傅請文武百官和僧道耆老與自己聯署,向金人請求,乞立趙氏為帝,孫傅誠懇的向金人保證;

“迄班師之後,退守偏方,以備藩屏,如蒙大恩,特許嗣君已廢復立,所有稱呼位號,一聽指揮。”可是,金人怎麼會垂憐這些迂腐的官員,進而答應這些請求呢?

這些官員,雖然沒有直接站出來,違背君臣大義,看風使舵,與趙氏相決絕,可是,這樣的向金軍元帥府乞憐、乞求,卑辭以對,又有何用?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金國軍兵


城破之後,大多數的臣僚對於金軍的獸性是極其痛恨的,但是,懼怕更是壓倒了一切的感覺,於是,尊嚴與君臣大義只能暫時棄置一邊。

終於,不耐煩的金人直接端出了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大楚皇帝”人選。

三,張邦昌其人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張邦昌


金人直接端出的人選就是張邦昌。

張邦昌做過北宋末年的宰相,這個人不是一個蠻橫、專斷的人,但是,當年在對欽宗皇帝樹立的問題上,張邦昌屬於站錯了隊,以至於欽宗皇帝剛一繼位不久,就選派張邦昌陪同當時的康王趙構赴金國為質,而且,二人還沒到位,宋金軍隊就刀對刀槍對槍的幹上了。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宋、金戰爭


這樣一來,幾乎斷送了這二人的性命,虧得張邦昌聲淚俱下的辯白,才使得這二人脫卻一難。但是,由於張邦昌經年遊走在金國以及金軍當中,他反而與金人打得火熱,金人上上下下都很欣賞他。

所以,金人慾北歸之時,就決意完全打破原來北宋的政權建制,要張邦昌組織所謂的楚國,做偽“大楚皇帝”。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金國副元帥沾罕


這樣的安排,北宋君臣當然是上下抵制,上書請願,講理說法,而張邦昌本人更是驚慌失措,不敢接招。

但是,金人的想法已經商量好,就決意施行,絕食四天的張邦昌被金人告知,再不接受這個地位,金軍就不客氣,開始對汴梁城屠城了。

這一下可好,奄奄一息的張邦昌幾乎哭的背過氣,而汴梁城的百姓人等開始絡繹不絕的在張邦昌家門前跪著哭求。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汴梁城大臣人等籲請張邦昌登基


最後通牒到來之際,包括孫傅等眾大臣也萬般無奈,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接受了現實,也都紛紛力促張邦昌,趕緊接下這個“大楚皇帝”的位置。

就這樣,眾臣僚在督舉議狀上都簽了字,而且,基本都是參與了張邦昌的登基大典。典禮之上,只有大臣李若水護持欽宗,痛罵金人,其他再無北宋大臣出來遵循大義,另有趙鼎、張浚、胡寅三人遁入太學,不肯再議狀簽名,不參加張邦昌的登基大典。

偽大楚皇帝張邦昌自從登基那天起,他就處於驚惶之中。張邦昌這個人,原本就不是一個窮兇極惡之人,相反,他與整個北宋末年的君臣一樣,都有一個病症所在,那就是軟骨病。

出使金國其間,以及來往於金營之中,張邦昌都畢恭畢敬,致使金國上下對張邦昌印象甚佳,張邦昌就任“大楚皇帝”之後,金人大舉撤軍北返,當張邦昌在為金人送行的行列中看見欽宗皇帝之時,張邦昌跪在地上,行君臣大禮,痛哭失聲。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張邦昌為徽欽二帝送行


北宋君臣在異族入侵之時,已經失卻了血性,慣於用金銀歲幣去應付遊牧民族的彪悍與野蠻,以金錢買和平,這也就使得上自契丹遼國,下自女真金國,都慣於對北宋下手,而北宋上下,無論是君主,亦或為大臣,面對兇悍的敵酋僅僅靠乞憐、哀告來試圖苟延殘喘,這也算是對儒家的理學文化以及北宋的文官主政制度的最大的顛覆性鑑證吧!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北宋的文臣


金人的車馬軍兵剛一走遠,“大楚皇帝”張邦昌趕緊就脫下了龍袍,去掉帝號文字標識,把所有皇宮的房間都貼上封條,當他的政權官員來找他商量事情的時候,張邦昌就在中書省辦公,徽欽二帝坐過的地方他都不敢坐。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金人佔據汴梁城


王時壅等人求見之時,動輒稱呼張邦昌為陛下,馬上就被他厲聲呵斥,就連金人硬送過來的“大楚皇后”稱呼張邦昌為官家的時候,張邦昌馬上就回言不敢。

張邦昌這個人,在靖康之變之後,其所作所為,若論出賣國家利益,他難望徽欽二帝項背,若說媚敵、事敵,張邦昌還真不是王時壅、徐秉哲、吳幵、莫儔、範瓊這些人的對手。

只說這個範瓊,他原本是朝廷號召勤王之際來到汴梁城,身份為一員武將,可是,城破之時,他死心塌地的投奔了金軍,在金軍號令徽宗皇帝限期率領宮人皇族出宮,進入金軍軍營的時候,範瓊親自登場,嚴詞呵斥徽宗皇帝,以至於徽宗涕淚橫流。

與這些人比較,張邦昌遠遠不及這些人的無恥至極和窮兇極惡。

金兵完全北撤之後,外圍的宋軍開始陸續到達汴京城下,張邦昌考慮,不能以自己現在的身份去與勤王軍兵聯絡,所以,他首先把流落民間的元佑太后接進宮來,不過三天,又聯繫康王趙構,明確的說自己不敢恬居皇位,請趙構來善後其事。


兩天之後,張邦昌召集自己的班子成員,正式選擇還政的具體辦法,不斷地派人勸促康王趙構上位。

就這樣,張邦昌自始至終,居所謂的“大楚皇帝”位三十三日,之後,把政權架構送到趙構手中。

四,張邦昌之死與趙構之關聯

張邦昌決定交出政權之時,亦有其親信勸告他,還政即有危險,但是,張邦昌還是如釋重負的交出了政權架構。而當時的康王趙構,對於張邦昌是感激的很,而且,趙構此時是不大敢輕易結果這個位置的。

因為趙構明白,張邦昌的偽“大楚皇帝”是金人冊封的,自己如果輕易趕走張邦昌,自己上位,會不會由此引發金人的再次回馬一槍?

所以,最初的階段,趙構不但對於張邦昌的還政行為大加讚賞,而且,還封張邦昌為同安郡王,譽張邦昌為;“張邦昌知幾達變,勳在社稷”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宋高宗趙構


此時此刻的趙構,只是希望能與張邦昌默契合作就行了,而且,趙構感到很不踏實,他希望金人也像對待張邦昌一樣,對他的地位予以合法性的冊封。

這也就是當時圍繞在趙構身邊的黃潛善、汪伯彥、秦檜等人給趙構設計的既定政策。

趙構對於戰爭與金兵是懼怕到骨髓的,靖康之變之時,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可是,不但不敢行勤王之事,反而怕惹禍上身,一味狼奔豕突的逃跑,以至於被扣金軍營中的宋欽宗送出蠟丸書責備他。

即便如此,面對父兄淪為亡國賤虜,宮中人等,宗親女眷遭遇的慘狀,趙構更是怯懦畏戰,就是等待議和功成,安享太平。

北宋末期朝堂上下,君臣之間,文恬武嬉,軍兵不識爭鬥的現象已然嚴重到了極點。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北宋時期市井生活


而金人對於北宋君臣也輕視到了極點。

金兵第一次兵圍汴梁城,派出使者在公堂之上與宋朝廷交涉,時欽宗皇帝親臨當場,金使王汭視若無物,而老將种師道帶兵參會,被人用肩輿抬著進場之時,這金國使者卻認得种師道,當即行跪拜禮。宋欽宗只能自我解嘲;“彼為卿故也”。

到了趙構這裡,畏敵如虎的架勢則尤甚徽欽二帝。

但是,隨著宋高宗趙構地位的穩定,張邦昌就開始倒黴了,先是被貶謫,覆被賜死。

而在靖康之變後期,投敵、墮落、變節、悖逆的風氣喧囂一時,這是整個北宋末期的時代病症,張邦昌等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角色,而風氣的始作俑者,當為其王朝的統治者,這一點,確鑿無疑。


靖康之變時期偽楚皇帝張邦昌以及北宋君臣眾生相

北宋和平時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