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吴三桂最大的败笔是,弑杀永历皇帝朱由榔?

O马大哈O


清康熙元年(1662年),刚刚登基不久康熙皇帝收到了一份由吴三桂送给他的“大礼”。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在云南昆明的篦子坡,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一同被杀害的还有朱由榔的儿子以及眷属,共计二十五人。

凭借着如此“不世之功”,吴三桂也来到了他人生中权势地位的巅峰,他本人获封“平西亲王”,是清朝历史上仅有的两位被封为亲王爵位的“异姓王”,他的儿子吴应熊不仅迎娶了皇太极之女建宁公主,并且在官阶和地位上,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然而,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不仅成为了吴三桂人生之中又一个挥之不去的“污点”,与此同时,也成为吴三桂人生中“盛极而衰”的重大转折,就此让吴三桂一步步的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擒杀永历帝,已经不是吴三桂第一次“背叛”明朝。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面对浩浩荡荡向北京开来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崇祯皇帝将吴三桂看作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于是崇祯皇帝紧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并命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全部领地和据点,火速驰援北京。

从宁远到山海关的距离是120公里,三月初五,吴三桂接到旨意从宁远率军开拔,抵达山海关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十九,这120公里,吴三桂足足走了14天,这时的北京城早已经已经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在极度的失望中在煤山上吊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得知崇祯自缢、明朝灭亡后,吴三桂起初选择的是投降李自成,但是由于李自成对其家族的拷掠以及其大军进入北京后的种种行为,让吴三桂最终改变的想法。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重新举起了“明朝忠臣”的大旗,开始以“借兵”的方式与关外的清军进行着接触。


然而,多尔衮看出了吴三桂的想法,他并不接受吴三桂所谓的“借兵”,他只接受吴三桂的投降,而吴三桂想要继续忠于大明,或者说假借忠于大明以谋求擅权自立的想法也伴随着他在山海关大战时的阵前投降而终结。

在打败了李自成后,重新回到北京的吴三桂俨然是明朝遗老遗少心中的英雄,然而这些明朝遗臣等来的不是吴三桂拥立朱明王朝的复辟,而是清朝这面小皇帝顺治的进京登基。

在此之后,吴三桂也在高官厚禄面前,彻底放弃了“光复明朝”的想法,同时也揭下了他“大明忠臣”的伪装,一次次的将兵锋指向了他曾经宣誓效忠的朱明后裔,成为了清朝荡平南明小朝廷的先锋。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亲率大军攻入缅甸,逼迫缅甸国王交出了流亡在缅甸的南明永历政权的皇帝朱由榔,第二年即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又在昆明篦子坡将其全家绞杀。

可以说,吴三桂是亲手埋葬了明朝残存抵抗力量的希望,同时也断绝了明朝最后的皇统。


擒杀永历帝,是吴三桂交纳的“投名状”,更是帮了整个清朝的大忙。

众所周知,清朝一直以来都是以明朝的“继任者”自居,并且始终强调,明朝是被李自成攻灭,而清朝的江山是从李自成手中抢来的,包括清军入关时,也是打着“剿灭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历代清朝帝王也是始终将祭拜十三陵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式庆典,这些无疑都是为了证明清朝夺取江山的“合法性”。

当然,这都只是政治上的“阴谋论”,真正当朱明子孙被清朝所俘获的时候,等待他们的便是非常悲惨的结局。

当年南明弘光政权的小福王朱常洵以及鲁王、荆王等人,都是被扣上了谋逆的罪名加以处死,而在《明史》中,对于朱明子嗣的屠杀都写成了“镇压暴乱”:

“顺治三年五月壬戌,京师纷传故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及行查,果获鲁王、荆王、衡王世子金玉银印,鲁王等十一人伏诛。”

特别是朱常洵,连名字都没有提,将其淡淡的放在了“等十一人”之中,真可谓是“别有用心”。

到了康熙年间,民间不断爆发打着“前明朱三太子”名义的起义活动,而当真正的崇祯皇子朱慈焕被擒拿的时候,康熙皇帝迫不及待的将其全家凌迟处死,罪名则是冒充去“前明皇子”,为的也是要掩盖其真实的身份,来维系达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于是,当永历皇帝朱由榔被擒获的时候,其实清朝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置朱由榔。

如果将朱由榔押送到北京,一路上山高水远,必然会遭遇明朝的残存抵抗力量的抢夺,这是清朝朝廷所不希望看到的。即便是将其顺利护送到了北京,对其如何处置,也将引发巨大的朝堂震动,毕竟朱由榔已经在南方做了十多年的“皇帝”,尽管政权是风雨飘摇,他本人也是颠沛流离,但是毕竟是朱明后裔,有着极强的舆论基础与合法性的根基,这对于尚未完全稳固的清朝朝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威胁。而如果真的是由朝廷下令将其处死,所引发的动荡和影响也将是极为深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非常“主动”的绞死朱由榔,算是帮了朝廷的大忙。

一方面,清朝这面除掉了威胁王朝统治根基的巨大隐患,同时对于各地“反清复明”的起义也给予了一次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则是继续维持了大清王朝作为大明王朝“继任者”的“良好形象”,维持了政治统治与政权来源的合法性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对于吴三桂而言,这也是他必须要向清朝缴纳的“投名状”,因为此时吴三桂急需通过实际行动持续性的向清朝表明自己的忠心。

在清朝初年的四位“异姓王”中,相较于“三顺王”,即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吴三桂是投降时间最晚的。

当初,孔有德等人在“吴桥兵变”后投降,当时的后金在实力不能与后来同日而语,甚至可以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的投降,颇有一种加入“创业团队”的意味,而他们的王爵也是早在崇德元年(1644年)皇太极改元称帝的时候,就已经被册封的,足可见当时皇太极对这三人的重视。

而不同于“三顺王”这样的主动归降,吴三桂的投降更多的时候是可以看作为被逼无奈之下的“阵前投降”。与此同时,吴三桂与明朝之间,并不像孔有德等人那样,有着非常不堪的过往与极深的仇恨。

所以,如果单从投降的基础与动机而言,吴三桂并不牢靠,而清朝安排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并将其留在北京,实际上就是出于对吴三桂的不放心,进而将其当作了人质。

因此,与孔有德等人的“从零做起”不同,吴三桂更像是“从负做起”,而他先做的,就是坚决而又彻底的将自己同大明王朝撇清关系,或者说,与大明王朝之间产生“仇恨”,这样才能表明自己的忠心,获得清朝朝廷的信任。

对于清朝朝廷而言,吴三桂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也能起到“一石三鸟”的目的。

一来,正如前文中说到的,朱由榔是断然不能留存的,而同时,朱由榔也是不能由朝廷下旨处死,所以,通过吴三桂将其绞杀,为的还是维系请朝统治的合法性。

二来,朱由榔的死必然会激起民间的抗议与哗然,如果是清朝朝廷的行为,也必然将招致不满,特别是前明的遗老遗少以及南方汉族的士大夫阶层,而吴三桂的行为可以说是很好的转移了焦点和矛盾,帮助朝廷背下了“黑锅”。

三来,吴三桂此举可以说也是将自己置身于全体汉人的对立面,这就使得吴三桂将成为“被唾弃之人”,也必然会失去天下人的支持与拥护,其影响力与号召力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清朝朝廷来说,也将是更加的放心与安心。


擒杀永历帝后,吴三桂的人生也走上了下坡路。

尽管吴三桂因为擒杀朱由榔的功劳被封为了“平西亲王”,并让其在云南“开藩设府”,但是清朝这面也开始着手对吴三桂进行着限制与制约。


就在第二年,即康熙二年(1663年),以索尼、鳌拜等人为首的辅政大臣,便借由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额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同时以“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的名义,收回其任免官员的权力。

康熙六年(1667年),这个时候正在专权的鳌拜,又借着吴三桂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朝廷中央,加强朝廷对于云贵地方事务的管控;也是在这一年,朝廷还下旨命“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进而收回了吴三桂手中的司法审判以及生杀大权。

如果说猜忌与削权,仅仅是朝廷对于吴三桂处于政治上的不信任,那么双方在巨额军需用度上的分歧,则直接激化了朝廷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为875万两白银,但是仅吴三桂一镇的支出就高达900万两,因而朝中便有人感慨:

“竭尽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省之需求。”

如果说此时的吴三桂仍需要带兵征战,剿灭南明永历政权,尚情有可原,可在吴三桂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后,全国局面相对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在消耗以及用度上,依旧是朝廷的最大负担。

“天下之赋,三藩耗其二”

再加上三藩在属地上的独立统治极大的威胁到了皇权,使得朝廷这面对于三藩是愈发的不满,康熙皇帝甚至还将解决“三藩”问起作为其亲政后计划重点目标,写在了大殿内的柱子上,足可见其决心与态度。

终于,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乘势作出了撤藩的决定。随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怀着试探性的态度上疏请求撤藩,康熙也都予以批准。

尽管“撤藩”对于年轻的康熙皇帝是一个非常冒险且非常容易激起剧变的决定,但为了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三藩”问题,康熙皇帝还是在大多数朝臣都持有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坚持撤藩,而撤藩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逼上绝路”的吴三桂起兵反叛。

然而,吴三桂竟然打出了“兴明讨虏”,拥立朱三太子朱慈焕的旗号,真可谓让人哭笑不得。

原镇宁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等知悉: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共襄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间,告庙兴师,克期进发。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

吴三桂此举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要争取明朝遗老遗少和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支持与拥护。

可擒杀拥立皇帝朱由榔,已然让吴三桂成为了大明王朝和南明朝廷灭亡的头号罪臣,也更加使得这些人对吴三桂是恨之入骨。所以即使吴三桂打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也因为他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只会让人觉得是一种讽刺和嘲笑,而无法赢得汉族人特别是汉族士大夫阶层的广泛支持。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已经走在穷途末路的吴三桂,也卸下了最后的“伪装”,选择了自己称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而吴三桂的皇帝梦仅仅维持了五个月的时间,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病逝,结束了他不断背叛的一生。

攻灭南明永历政权,擒杀永历皇帝朱由榔,可以说是吴三桂自投降大清王朝以来,为清朝所作出的最为杰出的贡献,他本人也获封亲王爵位,并且镇守云贵,手中有兵有权,俨然成为了一方诸侯。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权势地位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也成为了吴三桂“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永历皇帝的死将整个南方地区“反清复明”的斗争带向了低谷,相对和平的状态使得吴三桂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反而成为了朝廷的负担,因此吴三桂被逐步限制以至于最终被取缔的历史趋势,也就变得不可逆转。

也正是因为擒杀永历皇帝,使得吴三桂成为了当时天下汉人心中共同的敌人,这就使得其之后的造反,再如何将“民族大义”作为目标与旗帜,也依然是“失道寡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兵败身死的最终结局也是一种命中注定。

而不经自己之手,就处死了永历皇帝,清朝朝廷这面不仅没有任何舆论的压力,更不用担心皇权统治合法性受到波及与触动,可谓是“一举两得”。对于吴三桂而言,擒杀朱由榔以及后来的一系列举动,则完全成为了“慷他人之慨”的举动,而他本人也彻彻底底的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饱受历史的批判。


雍亲王府


吴三桂的最大败笔是他的叛明投清!自其献出山海关,恭迎摄政王多尔衮入关的那一刻起,吴三桂的汉奸之名便己经坐实了!尽管吴三桂或许也有难以言表的苦衷,但却依然无法为自己的行径,做出合理的辩白!

(吴三桂迎清军入关)

吴三桂为清朝扫荡天下,定鼎中原可是出了大力的。因此才会积其功而受封重爵,取得了清廷的无限信任与恩宠。假如不是吴三桂肯于为效忠清朝而肝脑涂地,那他也不会被视前明降将如草芥的清朝统治者,当做经略中原的急先锋百般笼络。

至于吴三桂杀害永历皇帝之事,只是在其叛明投敌的记录上,又新添上了一笔血债而已。只是由于这次被杀害的是南明皇帝,所以其影响力波及得太过深刻,成了吴三桂甘当清廷鹰犬之铁证,激起了明朝遗民对他的无限愤恨,将吴三桂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从此再也无法洗刷其恶名!所以即便是因康熙皇帝裁撤三藩,而迫使吴三桂狗急跳墙,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试图借此号召天下人凝聚在其麾下时,也因其名声太坏而应者寥寥!

(清军入京)

因此吴三桂的最大败笔,不在于其有没有杀害永历皇帝。而在于他是个毫无操守的政治投机客,其一生都在为了权力与荣华而钻营。朝做明臣,夕为清将,为效忠清朝而肆意剿杀残明抵抗力量。而后又因清朝统治者“辜负”了吴三桂的“耿耿忠心”,而不惜铤而走险举兵反清,一手制造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给天下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南明的最后根据地)


北疆同心侃历史


吴三桂的行为只能说他缺乏政治头脑,急于向新朝表功。但事与愿违。吴三桂此事的作为彻底“臭大街“了。也让满清觉得此人不靠谱。不仅没有得到满清的信任,也让其失去了满清的信任。

吴三桂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急于求得满清的信任,而取得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前朝皇族赶尽杀绝,成本低而且收益高。但吴三桂的行为却适得其反。当满清得知吴三桂活捉永历皇帝以后,清廷当时是否就将永历在押送京城处置展开讨论。但此时候,突然发生异变。一群失势的正白八旗,因为遭受无打压迫害心怀不满。预备劫走永历前往陕西,以永历为招牌独立王国。但有人密保给了定西将军爱星阿,爱星阿将主谋起事十一人一律磔刑处死。劫持永历居然发生在满清核心阶层。让清廷十分震惊,就地解决永历就成为共识。以防再生祸患。



再这种情况下,满清下旨由定西将军爱星阿以吴三桂的名义上书朝廷就地处置永历。吴三桂也知道这是满清要坐实自己就是汉奸。也是对自己的试探。在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心腹吴国贵让杨坤将永历用弓弦勒死,时年38岁。当然,此事也容不得他不杀。自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有彻底由不得他了。再就是当时作为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吴三桂他也无第三条路可走。从现实角度来说,吴三桂杀与不杀实际意义不大。


吴三桂的行为只能说明他胸无大志,想做清朝的孝子,为清朝献忠。为此不惜留骂名,来证明他的忠心。吴三桂杀永历谈不上错误,只能说太过,背主之名实了,这也是他日后吴三桂造反没有感召力的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导读:其实从吴三桂迎清军入关开始就已经遗臭万年了,吴三桂的一生中败笔不断。无论是为了利益还是官职,吴三桂在收获平西王的王爵同时也犯下了很多罪行。弑杀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是败笔之一,但是如果说最大的败笔还算不上。个人觉得如果纵观吴三桂一生来看,他的不忠不孝暴露的最彻底或者说最大败笔应该是造反称帝。称帝的作死行为直接暴露了他对两代王朝的不忠,自私自利仅为自己利益着想的本质。这才是吴三桂最终败亡的根本原因和最大败笔,如果不是这样仅需要善终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然吴三桂这人品咱们就没法说了,可以说是一位有才无德和三姓家奴吕布有一拼的历史人物。所以要说败笔就多了:在李自成攻打京城,吴三桂就该迅速勤王;而不是骑墙看情况在做决定,这是不忠。当李自成兵临山海关的时候,又主动写信邀请满清入关(其实当时多尔衮并没有入关的打算)。在叛变降清后丝毫不念国恩,肆意屠杀朱明宗室后裔设置弑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这是不忠不孝,与儒家倡导的忠君爱国之道想去甚远。再康熙打算撤藩的时候,吴三桂又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丝毫不顾忌刚刚初定的天下发动叛乱。最终过把当皇帝的瘾后结束了丑陋的一生。


弑杀朱由榔

吴三桂从降清到铁心当汉奸也经历过几次内心反复,不过都是为了掩饰自己而已。刚开始投降清朝时虽然被封为平西王,但是在打击李自成所部时的口号是打的是“复君父之仇”。也就是说还有点廉耻之心,对南明的弘光政权也态度暧昧。等李自成被彻底平定后吴三桂才发现南明不是好去处,这才当了铁杆汉奸。

在顺治四年平定西北抗清组织中,吴三桂充当了马前卒。不但卖力剿灭抗清组织,而且对于分封明朝西北藩王后裔予以屠杀。然后再次挥师南下攻击弘历小朝廷,经过长时间厮杀南明战败永历帝朱由榔被迫逃入缅甸。

虽然大明是缅甸的宗主国,但是亡国之君岂能有什么好待遇。但是即便这样吴三桂为了自己永镇云贵的梦想,依然强迫缅甸国王交出朱由榔。朱由榔被押到昆明后,南明遗臣25人被吴三桂杀死在昆明逼死坡。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吴三桂将永历帝朱由榔亲手弑杀。如果说吴三桂降清是大势所趋,也不会像后来那样遗臭万年。他不该为了讨新主欢心就亲手弑杀旧主,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

虽然吴三桂弑杀永历帝已经将他的无耻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还不是最大的败笔。因为还没到再次反叛,把自私进行到底的终点。


为一己之私反清,建周称帝为最大败笔

吴三桂在弑杀永历帝之前反意已显,这已经被清朝看了出来。不过还需要吴三桂完成对朱由榔的最后一击,但是吴已经开始玩起了养寇自重的套路。就是要兵要饷保持自己不对不被裁撤,还是拥兵自重那一套。


十七年,户部疏言云南俸饷岁九百馀万,议檄满洲兵还京,裁绿旗兵五之二。三桂谓边疆不宁,不宜减兵力。是时三桂已阴有异志,其藩下副都统杨珅说以先除由榔绝人望。

说白了如果吴三桂愿意的话,也许在顺治十七年也就是1660年就可以做到弑杀永历帝朱由榔。但是这是清朝已经开始有裁撤军队、削减军饷的计划了,所以吴三桂是故意拖着不办。直到两年以后的康熙元年,吴三桂晋爵亲王、兼辖贵州后开始开牙建府才考虑永历帝朱由榔的事情。所以永历帝朱由榔只不过是吴三桂与清廷利益博弈的工具,为了实现自己永镇云南的目的吴三桂才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然后弑杀。

而此时清朝已经不堪其扰,在弑杀永历帝第二年就收缴了平西王印信。四年后把云贵管理权上缴清廷,吴三桂则恼羞成怒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为由扩军索饷。其实当矛盾不可调和时,这就是叛乱的前奏。

《清史稿吴三桂转》记载:三桂诈称边寇,檄赴剿;比至,又称寇退,檄使还。藩属将吏士卒糜俸饷钜万,各省输税不足,徵诸江南,岁二千馀万

既然无法通过博弈实现永镇云南的梦想,吴三桂就打算用武力实现列土封疆的目标。三藩叛乱前期吴三桂打出的“兴明讨虏”的旗号,这虽然有些讽刺但是依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部分南明朝臣加入吴三桂大军,这也是前期吴三桂兵锋所指步步顺利的原因之一。

而在锐气过后吴三桂与大清在湖南隔长江形成对峙局面,为了赢得主动吴三桂用处了最大的败笔-建周称帝的招数。这一下让梦想复明的势力清楚的看清了吴三桂为了利益毫无底线。这让本来就逐渐孱弱的吴三桂势力再次被削弱,最终被清廷平定。


小结:

综上所述,吴三桂弑杀永历帝确实是败笔之一。但是如果说到绝对吴三桂生死的最大败笔,还要数建周称帝。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吴三桂这个人可以说是真正的枭雄,在明末的时候拥有着决定天下的归属权,可是他没有选择了自己的人,反而是站在了外人的角度去攻打自己人。



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外人对他不怎么好了,想要杀掉这条狗。把人都逼急了都会去打人,更何况是一条狗呢,那是没想到这条狗咬死了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再会去相信他,反而认为他是一个连畜牲都不如的人,这就是他最大的失败之处。

吴三桂反反复复就和当初的吕布是一样的,没有人能够相信他,他注定是会失败的。

吴三桂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的,率领的部队,给当时的皇太极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要是吴三桂一直都正守在山海关,而大明没有灭亡的话,那么吴三桂还是会好好的,甚至当时的李自成要是对吴三桂好一点,说不定吴三桂也不会去背叛天下人。


可是没想到李自成那些人只知道贪图享乐,不仅是没有让吴三桂投降,反而是杀死了他的家人,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敌,当时吴三桂就非常的愤怒,于是就和清朝的那些人商量了一下,而他们放进了关内,而自己投降了。

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吴三桂以为自己可以独得天下,没想到清朝的那些人更加狡猾,吴三桂只能够忍受了起来,但是没想到的事,康熙要消灭他,而吴三桂知道已经不能够再忍下去了,否则他已经死了。所以他必须要想一个好的称号,那就是为大明而复兴,可是他就是背叛者,杀死了曾经的皇帝,又怎么能够得到所有人的信任呢,所以他注定是会失败的。


汪公说


吴三桂是明将,但明朝灭亡跟他关系不大,至少不是主要责任人。倒是清朝能入主中原,吴三桂功不可没。当然,这些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开山海关迎八旗军这事,被骂了几百年了。要说开关这事在吴三桂的人生中并不是最大的错误,连三甲都排不上。吴三桂最大的三个错误是:错杀了一个人,高估了一个人,低估了一个人。

吴三桂错杀的这个人是南明永历皇帝。历朝历代杀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吴三桂这种前朝旧臣,把自己的主子给砍了,这不得让人戳脊梁骨。举个例子吧,当年康熙皇帝修明史的时候,把鲁王朱以海之死的锅扣到郑成功的脑袋上,让郑成功被汉人骂了几百年,直到数百年之后鲁王之墓被找到,才让郑成功沉冤昭雪。

如今吴三桂把南明皇帝给宰了,恐怕清军的心里头要掂量掂量,这哥们明儿个会不会把自个也宰了。其实吴三桂想的很简单,既然要降清,那就纳个投名状吧,永历皇帝的人头是最佳的投名状啊。吴三桂的投名状纳的太狠了,把自己的后路都给堵死了。其实吴三桂大可以杀个亲王,没必要杀皇帝,只要不杀永历皇帝,以后跟大明朝的忠臣们还有回头见的机会。

吴三桂高估的这个人正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吴三桂倒不是高估了多尔衮的能力,主要是吴三桂没想到多尔衮这么没节操。当初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打的是借虏平寇的算盘,说好的搞定李自成,就把黄河以北的土地让给满清。结果多尔衮进了北京城,再往紫禁城一住,这日子舒坦了,不走了。多尔衮原本只想当一个北方土皇帝,没想到被范文程、洪承畴等一干汉人的怂恿,突然寻思着占了整个天下得了。

打天下就打天下吧,吴三桂吃了哑巴亏,就能帮着满清打天下了。要说吴三桂打自己人确实够狠,在加上南明那些败家子着实不争气,吴三桂一路南下攻城略地,给自己攒了不少功勋。清朝给的平西王的爵位根本和吴三桂的功勋不对等。你想想啊,吴三桂把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奉献出来,还为明朝的大臣做了投降的表率,已经有人出头做汉奸,其他想降清的还有什么顾虑。全国稳定后,满清政权也没多看得起吴三桂,辛苦赚来的平西王还要被收回去,多尔衮出尔反尔,节操着实碎了一地。

高估了多尔衮的节操,导致吴三桂犯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康熙皇帝的决心和能耐。吴三桂想反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真正起兵那年吴三桂已经61岁了,当时的康熙才19岁。一个是饱经沧桑的老将,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小子,吴三桂怎么可能看得起康熙。这也是他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吴三桂怎么不想想,康熙才19岁是没错,可人家已经当了十一年皇帝了,这十一年间还除掉了鳌拜这样的权臣,笼络了索尼这样的老臣,整个大清朝堂早就被小康熙牢牢控制住了。三桂呀,三桂,前面高估人,后面低估人,你这一生堪称悲剧啊。


惜缘141616723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个绕不开的人,人们对他的印象多是贬斥居多,说他是“满清走狗”,“三姓家奴”等等。吴三桂本质上讲是一个没有国家主义的人,他为明臣时,用辽饷拖垮了明朝,在放满清入关之时,本意也并不是想当满清的家奴,而是想自己称王。

没想到的是,大顺王朝的李自成面对满清大军会崩溃的那么快,利用清朝和李自成内耗的计划也并没有达到,反而让清军越来越强了。

永历帝被吴三桂囚禁后,每天依旧穿着皇家装束,而且“举止有度”,衣着讲究。而且永历帝高大魁梧,有英武之气。虽然在牢房里,无论谁来,他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让人一看就有皇家气度。

至于吴三桂为什么要把永历帝杀了呢?原本永历帝是要被压到北京去献给康熙的,但因为路途遥远,有人说要劫持永历帝,这让吴三桂十分担心,一是路途遥远怕反清复明的人对此产生威胁,于是他上述康熙,请求在云南处决永历帝,康熙一想,永历帝留着不好处理,刚好让吴三桂去背这个锅,所以,最后吴三桂自己当了坏人,恶了名声。

另外一点,康熙虽然封了吴三桂为平西王,但是吴三桂自己心里也清楚,康熙未必真正相信他,所以为了表示忠心,跟明朝彻底断绝,处决永历帝的事还必须他来干。而且此时的吴三桂,早有反意,杀永历帝也是为了稳住康熙,为他的再次反叛做铺垫而已,至少可以为他争取时间。

事实证明,吴三桂最后还是反了清朝,但由于没有了永历皇帝这面大旗,全国反清力量已变成无头苍蝇,而且势力大大减小,而且经历过战火后的民众也需要休养生息,而吴三桂起兵显然于民意背道而驰,至于他“反清复明”的起兵理由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他吴三桂如果真要“反清”恐怕也不是为了“复明”吧?


春秋乱舞


吴三桂曾经是明朝的一位重臣,有着显赫的地位,在明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他也有很好的前途。但是,随着明朝末年皇帝的不作为,国家内部矛盾诸多,不得民心,曾经辉煌一时的大明王朝就被满族的人推翻了,随后建立了大清王朝。

当时明朝的一位皇帝——祟祯帝在煤山自尽了,吴三桂不愿意投靠到闯王李自成的麾下,当然也不愿意为油尽灯枯的大明王朝继续效忠,所以他就跟随皇太极,两人达成了协议:吴三桂将山海关的大门打开,随后,那些八旗子弟就进入了中原地区,肆意妄为。


但是,对于吴三桂来说,他的失败之处并不是投靠了皇太极,而是弑杀永历皇帝朱由榔,这是为什么呢?

一、永历帝是汉人反清复明的最后希望,吴三桂把他们的希望破灭了

吴三桂曾经是大明王朝的一个重臣,当国家覆灭了,他不仅没有效忠国家,反而投靠了敌方,所以他这种举动,让大明的子民对他恨之入骨。虽然崇祯的自尽已经宣誓了大明王朝的一去不复返,但是那个时候永历皇帝朱由榔还活着,虽然没什么太大的作用,但他却是那些人的希望。结果,吴三桂弑杀了他,亲手毁掉了所有人的希望,留下了千古的骂名。


二、得知永历帝死后,愤怒的大明子民,将吴三桂看做是共同的敌人

虽然永历帝被吴三桂弑杀,对于大明子民来说,这是罪不可赦的,但是对于清朝来说,这却是大功一件,所以,清朝封吴三桂做了云南一带的藩王,生活过得好不自在。但是,随后康熙帝就颁布了有关于撤藩的圣旨,好日子没过多久的吴三桂这时候才醒悟过来,自己做的事有多么荒唐,于是他随后又举起“讨清复明”的大旗,但是已经为时已晚。他的所作所为,百姓都看在眼里,弑杀永历帝,投靠明朝种种行径,都败坏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所以,也就没人愿意帮他。


以史正衣冠


吴三桂是一个反复不定的人物,他曾经反明降清,后来又反清自立为王,最后被清廷消灭。提到他,很多人也认为他是一代枭雄,但是他一生中犯下了最大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杀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

应该说,如果不是吴三桂的投降,满清未必能够挺进中原。 满清平定中原后,让吴三桂在云南贵州做了平西王。但是,清廷对吴三桂始终是不放心的,朝廷就让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做了驸马,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居住在北京城,以作人质。

但是,对于这个汉族掌权者,满清统治者既要重用,同时又防着。针对他,不少满清高层认为应该早日除掉,但是迟迟没有下手,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明朱由榔潜入到了缅甸境内,认为吴三桂还有利用价值,派他剿杀朱由榔!

那么,朱由榔是谁呢?他是南明末代皇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汉族帝王。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

吴三桂在打下云南并获得镇守之权时,很想成为清代的沐英(沐氏家族统治云南近三百年,与明朝相始终),因此他向洪承畴讨教世守云南之策,洪承畴很有深意的告诉他:“须使云南不可一日无事也。”就是要他保持云南的高度紧张状态,使朝廷不得不倚重他

1658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永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逃到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

这个时候,吴三桂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他不去攻打朱由榔,任由朱由榔发展,那么自己就永远有利用价值,然而吴三桂没有这么做,他攻入缅甸,王莽达之弟王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

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王莽白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到1662年1月22日,王莽白将永历帝朱由榔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永历皇帝的被杀,证明吴三桂的价值已经大大减少了。

吴三桂自恃武力强悍,举兵反清,但是他有致命的缺陷,当时民心尚向明朝,可因为吴三桂缢杀永历帝,不能用明朝以号召,并且最后吴三桂都自立为帝了,在当时人看来,就更加名不正言不顺了,吴三桂最后也没能反清成功。

最终吴三桂病死,了却了自己的一生。


历史盛典


为什么说吴三桂最大的败笔是,弑杀永历皇帝朱由榔?

曾经为明朝重臣的吴三桂,在得知祟祯帝于煤山自尽后,不愿被闯王李自成招降,也不愿意为大明皇朝尽忠的情况下,跟皇太极达成了协议,打开山海关的大门,让八旗子弟的铁蹄践踏了中原!

作为,曾经的重臣,如今刀戈相向,大明的子民很多对吴三桂这种叛逆的举动非常的震惊和愤怒!虽然大明的江山随着崇祯的自尽,几乎是土崩瓦解!但是,偏居一隅的永历皇帝朱由榔,是大明子民看成反清复明的希望!没有想到,叛逆之臣吴三桂竟然弑杀了他!这样把大明子民寄与反清复明的希望彻彻底底的破灭了!以至后来,吴三桂在康熙撤藩时又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没有什么人响应,就跟这件事很多的关系!当然也是吴三桂的财笔!



请看:

一,尽管崇祯在煤山自尽,但是大明子民仍然不折不挠“反清复明”!

随着崇祯在煤山自尽,大明江山几乎土崩瓦解了!

但是,大明子民并没有因为皇帝的自尽就屈服于清廷,而是联络各方势力,企图反清复明!

这种不屈不挠的坚韧,坚持,一直绵延到雍正未期!看来,大明深入民心!

得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南方称帝,大明子民看到了反清复明的希望,纷纷响应,纷纷加入反清复明的阵营!

几经沉浮与周折,最后永历帝逃往缅甸,被人出卖俘虏送到吴三桂手中!

可悲的是:曾为大明重臣的吴三桂亲自绞杀了永历帝!

大明子民知道后,义愤填膺!

这可是大明子民最后的希望,没有想到让吴三桂破灭了!



二,愤怒的大明子民,同仇敌忔吴三桂!

由于,吴三桂为大清立了大功!

吴三桂如愿以偿做了藩王!

盘踞云南的平西大王吴三桂好不逍遥自在!

大权在握,拥兵自重,山高皇帝远,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是一个土皇帝!

当康熙撤藩的圣旨下达时,如梦初醒的吴三桂又举起“讨清复明”的大旗!

已经看清了吴三桂丑恶嘴脸的大明子民当然不会相信他,更谈不上支持他!因为吴三桂就是一个自私自利反复无常的小人!

果然,没过多久,吴三桂猝死在衡州府!(今衡阳市)



由此可见:如果吴三桂没有杀死永历帝,在康熙撤藩时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相信会得到很多大明子民的响应支持!但是,吴三桂一错再错,终于一败涂地!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