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在今天伊斯坦布爾老城區的市中心附近,有一座被成為艾哈邁德蘇丹廣場的地方。雖然已經成為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的城市,這裡仍舊殘存著不少古時候的回憶。在千年之前,這裡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首都的體育和社交中心——君士坦丁堡競技場。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現代艾哈邁德蘇丹廣場一角

早在古希臘人開發拜占庭成為殖民地時期,這個地方就已經作為競技場使用。在古典時期,賽馬和賽車(戰車)是人們最熱愛的運動之一。巔峰期的這些競技比賽,激烈和刺激程度不亞於現代的世界盃足球賽,常常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這裡見證了帝國首都的繁榮興盛,也目睹了衰落後外國人在這裡的肆意橫行。

君堡競技場的起源

早在君士坦丁一世成為羅馬皇帝之前,古希臘競技場和羅馬鬥獸場,就在整個地中海世界成為了文明城市的中心地帶。戰車競賽(賽車)是西方最古老的娛樂項目之一,起源於神話時代。在羅馬共和國時代和羅馬帝國時期,這項運動依然受到熱捧。

這裡時羅馬公民的人潮中心,以至於在後來,控制了競技場就能夠獲得最高的輿論聲量,這裡逐漸為帝國宣傳的中心。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羅馬城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為了應對3世紀羅馬帝國幾近崩潰的危機,戴克裡先皇帝建立了四帝共治制度,將帝國權力分為四個皇帝。這導致了多個首都的建立,包括尼科米底亞(今土耳其伊茲密特)、塞薩洛尼基和安條克等東方重鎮。他們中的一些首都,在皇宮旁邊都興建了一座競技場。他們都模仿了羅馬城內著名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歷史並不十分清楚。在2世紀末,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與他的皇位競爭者爆發了戰爭,當時還被稱為拜占庭的這座城市選擇了塞維魯的對手——奈哲爾(Niger)。在戰敗後拜占庭幾乎被塞維魯夷為平地。

但後來因為這裡的戰略價值,塞維魯再次關注了拜占庭。選擇重建這座古老的城市,傳說他首先在這裡建造了一座競技場,即後來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雛形。後來一個多世紀後的君士坦丁一世時,才最終擴建並完成。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君堡競技場遺存的埃及方尖碑

無論起源如何,君士坦丁的競技場成為了拜占庭城改造後,成為了帝國首都的中心。它的設計和裝飾直接模仿了羅馬的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它有一個皇室密道,直接通向皇宮。馬克西穆斯競技場一樣,在其場地內部也構築了兩座羅馬式方尖碑。不同在於,君士坦丁堡的一座方尖碑是用磚石建造的,上面覆蓋著銅板。

帝國新都中心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東方原希臘殖民城市拜占庭舉行了盛大慶典,宣佈這裡成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為了準備慶典與留下地標性紀念地,君士坦丁大帝派人營建了一系列紀念性建築,包括一座與皇宮相連的競技場。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位置示意圖(Hippodrome)

在羅馬甚至更早的古希臘文明中,競技場就是公民大眾集中的場所。與它的前輩們類似,君士坦丁堡競技場是帝國舉辦儀式的中心,這也表明了其在新首都的重要性。事實上,君士坦丁堡的競技場將是這座城市近900年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

雖然這座競技場明顯比馬克西穆斯競技場小,但君士坦丁堡競技場的確切規模和容量還不確定。由於考古學證據有限,如今對它的大小隻有粗略的猜測。據估計,它的容量從3萬人起步,甚至最多可容納10萬人,長度大概有400到450米。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君堡競技場遺存的標誌性建築——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

即使在它被毀後,競技場的故地也成了城市的主要公共廣場。雖然它在幾個世紀前就消失了,但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不少遺存,特別是宏偉的方尖碑。

三大遺存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內的許多雕像和紀念碑,事實上來自於羅馬帝國的其他地方。這些紀念碑中有三個仍然可以在現在的艾哈邁德蘇丹廣場上找到:埃及方尖碑、牆柱和蛇柱。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埃及方尖碑上的古埃及雕刻形象

最知名的顯然是埃及方尖碑,它最初由圖特摩斯三世在3500年前(約前1490年)所建造。磚石方尖碑最初被銅板覆蓋。390年,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大帝,命人將它從遙遠的上埃及克盧索(今埃及)卡納克神廟搬運到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蛇柱的遺存(左)與1574年“三頭蛇”的原型

此外青銅蛇柱也是人類經典的遺存,它原本位於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是2500年前為慶祝希臘戰勝波斯人而建造的,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動到這裡。如今它只剩下主體柱子,而它的三個蛇頭在幾個世紀前就掉下不知所蹤。

蛇柱可能是由君士坦丁大帝或他的直接繼承人安插在如今的地點。君堡競技場除了兩個方尖碑,還有凱旋四輪馬,威尼斯的四匹銅馬等經典遺存。

另外一個遺存則是牆柱,也被稱作“君士坦丁方尖塔”。它高達32米,由石塊組成。與蛇柱位置較為接近,都在廣場的南部。與另外兩個較為知名的遺存相比,牆柱的來歷有較大差距。它的來源已經無法確定,據說在10世紀才被君士坦丁七世所修繕。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牆柱

君士坦丁七世修復時,原本它的外立面由鍍金銅牌組成,但在1204年被十字軍所破壞偷走,並將銅牌融化。後世又經過奧斯曼統治時期攀登的破壞,形成了如今的模樣。

見證帝國巔峰

公元330年5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在帝國新首都舉行了官方儀式,為新羅馬舉行了獻祭和就職典禮。儀式中有一個遊行隊伍,一個鍍金的君士坦丁像在戰車上供人們瞻仰。它經過了君士坦丁的紀念圓柱,圓柱上有一座類似君士坦丁的雕像,最後來到達了競技場。每年的獻禮紀念日都會有這樣的遊行,同時在競技場舉行一系列的戰車比賽。

在君士坦丁堡權力的巔峰時期,每年都會舉行與慶典和假日相關的戰車比賽,使之成為羅馬帝都公共生活的中心。除了作為運動場的功能外,它還作為宣佈皇帝和慶祝軍事勝利的場所,因此通常是城市公共生活的焦點。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君堡競技場的原型模擬渲染圖——by Antoine Helbert

在早期,當戰車比賽最受歡迎的時候,許多比賽可以在一天之內不斷舉行。從早上開始一直延續到下午,在競技場的一天可以漫長而充實。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景點和奇觀,包括音樂、舞蹈、各種戲劇表演、雜技和野獸搏鬥。

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在帝國強盛時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群,他們還可以包括在附近的酒館裡吃喝,在滿是商店的有柱廊的街道上閒逛,甚至可以浴池裡泡上幾個小時。儘管君士坦丁堡在古代晚期有著最重要的競技場,但在塞薩洛尼基、安條克和亞歷山大等其他帝國的大城市,競技場也很受歡迎。伴隨著其他娛樂形式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程度的下降,特別是角鬥士運動會和奧運會的沒落和消失了。

羅馬帝國曾經有四大車隊派系,在古代他們的車手就是百姓眼裡的大明星。車隊們起源於羅馬城,後來在東羅馬帝國逐漸流行起來。到了6世紀,藍、綠兩派是最受歡迎的派別,而紅、白兩派最終消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車隊也開始負責在跑馬場組織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埃及方尖塔底部的雕塑,描繪了狄奧多西一世時的士兵組成

他們還可能參與包括城市防衛在內的民政事務:當匈王阿提拉逼近君士坦丁堡時,其城牆最近被地震破壞,促使藍綠雙方幫助重建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暴亂舞臺

競技場的不同派系造成了他們支持者的對立,一旦涉及到政治層面,就創造了民眾參與政治的假象。例如,他們可以在君士坦丁堡的競技場上直接向皇帝上訴。他們也在皇權中發揮了作用,因為這些要求給了皇帝一個表達感激和慷慨的機會。可以說,皇帝仍然需要公眾的支持,這是競技場這種場景下能夠給予他們的機會。但也因為這樣,競技場也可能成為政治問題的根源。

競技場內的派系經常像街頭幫派一樣,以流氓行為而聞名。他們甚至發動了幾次暴亂,不止一次造成數千人死亡。

公元390年,狄奧多西一世在位期間塞薩洛尼基發生暴亂,一名受歡迎的馬車伕被捕。因為它殺死了當地的治安官,狄奧多西命令他的士兵進行報復,導致7000人死亡。地位崇高的安布羅斯主教拒絕與狄奧多西一起慶祝彌撒,直到他為這些亡靈懺悔。

狄奧多西后來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預示著教會和國家之間的權力鬥爭將持續幾個世紀。另一場重要的暴亂是由6世紀早期最著名的戰車手普利烏斯挑起的。他於507年在安條克領導了一次對猶太會堂的襲擊,燒燬並掠奪了猶太會堂,並在那裡屠殺了許多猶太人。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尼卡暴亂與查士丁尼一世

不過,最知名的事件是532年的尼卡暴亂,差一點推翻了查士丁尼一世。到了古羅馬晚期,競技場已經成為帝國統治的中心。雖然皇帝在競技場上需要公眾的支持,但這也帶來了風險。雖然他是藍軍的球迷,但尼卡暴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查士丁尼試圖控制車隊派系。

在競技場暴亂導致死亡後,當局下令處死藍綠雙方的參賽隊員。在競技場的比賽中,兩派都要求查士丁尼皇帝原諒他們。但當他拒絕時,兩種顏色聯合起來,以“尼卡”(勝利)為口號,開始暴動。暴亂加劇後,皇帝在競技場的皇室包廂裡一度考慮逃離首都。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查士丁尼的狄奧多拉皇后

最終他的皇后狄奧多拉挽救皇帝信心,查士丁尼最終命令他的將軍貝利薩留斯平定暴亂者,導致約30000人被屠殺。由於君堡被大火嚴重破壞,查士丁尼在事後重建了這座城市的重要部分,使我們有了今天這樣的聖索菲亞。

儘管尼卡暴動帶來了災難,但在羅馬競技場上的戰車比賽對君士坦丁堡的公共生活仍然非常重要。自奧古斯都統治以來,競技場一直象徵著帝國的勝利者——儘管羅馬帝國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在古羅馬晚期也是如此。

除了慶祝勝利外,競技場還是一個羞辱和公開處決政敵、叛徒甚至落魄皇帝的地方。查士丁尼二世皇帝曾經被罷黜十多年,在綠色賽車派系的幫助下他後來又重新掌權。後來,他把前兩位篡權者帶到了競技場,二人先是在街上受辱,後來不得不忍受更多的屈辱,最後他在競技場處決了他們。

衰落與毀滅

隨著時間的推移,拜占庭帝國在多重威脅和入侵面前逐漸衰弱。隨著領土的不斷喪失,亞歷山大、安條克等地不再是羅馬帝國屬地。戰車比賽只在君士坦丁堡繼續進行,但後來比賽大多成為儀式性的,而不是真正的競技比賽。

儘管如此,它仍然是這座城市的象徵。進入到11世紀中期帝國再度衰落後,在君士坦丁堡的賽車比賽減少更甚,但比賽仍在繼續。科穆寧王朝的皇帝就在競技場來進行西方式的娛樂活動,例如賽馬。傳統的戰車競賽比賽,一直到拉丁人到來才最終被放棄。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1600年對君堡競技場描繪的作品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摧毀的東羅馬的根基,也終於結束了競技場的戰車比賽。在1204年那些悲慘的日子,君士坦丁堡的眾多財富被拉丁人的大火或搶劫破壞,其中包括大量的藝術和文學作品。競技場也被大火所毀滅,然後它的青銅雕像被熔化了。再後來,這片原為競技場的空地逐漸用於格鬥。

儘管君士坦丁堡的大部分富人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被摧毀或掠奪,但有些部分仍持續了幾個世紀。奧斯曼征服君士坦丁堡後,部分關於關於競技場的描繪中,仍證實在16世紀這裡仍是城市的重要部分。

即使十字軍摧毀了大部分雕像,傳說仍在繼續。這種信仰如此強烈,以至於它們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征服後倖存下來。著名的旅遊作家埃夫利婭·塞萊比認為,奧斯曼帝國之前將君堡競技場的紀念碑當做一種護身符,一直保存了下來。

十字軍東征後,競技場雖然失去了原來的功能,但當奧斯曼人佔領它時,它仍然是城市的中心。這裡的新的名字——Atmeydanı(馬廣場)也許是一個殘留的記憶。不過,這個名字也可能來自這裡的賽馬和賽馬市場。後來,這裡成為了奧斯曼帝國處決或者起義的地方。

君士坦丁堡競技場興衰:見證東羅馬帝國興盛,現僅存3遺存

16世紀描繪的奧斯曼征服後在競技場的活動,其中能夠看到幾個遺存建築

儘管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已成廢墟,但當奧斯曼帝國佔領君士坦丁堡時,大部分競技場仍然完好無損,在16世紀的一些藝術作品裡,這裡仍被描繪成擁有座席的養子。但是,殘存的柱子和石頭後來很多被用於建造託普卡宮和蘇萊曼尼耶清真寺等建築。

如今,君士坦丁堡競技場已經被伊斯坦布爾的艾哈邁德蘇丹廣場所代替,除了殘存的兩座方尖塔和蛇柱之外,已經很難分辨當時恢宏的競技場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