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雞最正宗的吃法是怎樣的?

CJ小小漫


菜名:叫花雞

配料:三黃雞,香菇,洋蔥,荷葉,麵粉,料酒,醬油,鹽,胡椒,酒,洋蔥,姜,蠔油

做法:

用刀背敲短雞腿的骨頭,將洋蔥,生薑,大蒜,鹽,蠔油,料酒,胡椒粉和其他調味料加入雞肉中,將調味料揉搓入雞肉。

2.將花椒炒出香味並用擀麵杖碾碎,然後加入雞肉醃製,用保鮮膜覆蓋,並在冰箱中醃製超過一小時,中間拉出來翻一下,在醃好的雞肉上塗上一層五香粉和胡椒粉。

3.將洋蔥和香菇切成絲狀,放入醃個雞的剩餘汁料中充分混合。將混合的蘑菇和洋蔥,生薑,大蒜和其他香料放入雞肚,然後用牙籤固定雞的腹部。

4.用冷水浸泡乾燥的荷葉一段時間,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等荷葉泡開,將雞肉放入浸泡在水中的荷葉中,然後將其包起來。

5,用冷水和白葡萄酒一起和麵,將麵糰揉的柔軟適中,切記不要太薄

6.等待一段時間發酵,然後將麵糰擀擀成大小合適的圓片。

7.將包裹在荷葉中的雞肉放在中間,然後將其包在麵糰中。

8,烤盤裝滿油,最好放一塊錫紙再放麵糰。

9.放入烤箱或微波爐中,預熱160度,中間和下層,烘烤80分鐘,如果雞肉較大,則需要延長烘烤時間。

10,敲打麵糰,取出荷葉,如果可以在中間打破刀,腹部的美味多多,一道叫花雞就做好了。


鳴森爸比


讀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最愛此節,“黃蓉用峨嵋鋼刺剖了公雞肚子,將內臟洗剝乾淨,卻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團泥裹住雞外,生火烤了起來。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待得溼泥乾透,剝去幹泥,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 黃蓉正要將雞撕開,身後忽然有人說道:‘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金迷皆知,接著就該是小說中的第一美食家洪七公登場了。金庸先生是海寧人,這道叫化雞是近鄰杭州的看家名菜之一,信手拈來,天衣無縫。

或許你曾慕名去“樓外樓”,卻發現盛名之下,其實爾爾。那是因為應付遊客,偷工減料的緣故。傳統的叫化雞,又名杭州煨雞,具體做法如下:

選三斤重未下蛋嫩母雞一隻,洗淨去毛,腋下開刀口,去內臟。剁掉雞爪,取出雞翅主骨和腿骨,翅尖用刀背輕剁幾下,再在雞腿內側豎割一刀,將頸骨折端,皮面不可破。

另邊廂,將山萘、八角碾成粉,放在瓦缽內,加紹酒、醬油、糖、鹽、蔥段、薑絲拌勻,把雞放入醃十五分鐘,其間翻動二三次。

豬腿肉和大蔥切絲。鍋裡下豬油,猛火燒熱,放入肉絲和蔥絲,炒至半熟,再下川冬菜和紹酒,炒熟裝盤。

將輔料用竹筷從雞腋刀口填入雞腹,醃雞的滷汁也一起灌入。雞頭和雞腿均扳至雞胸,二翅也扳下,包住頸和腿,最後用整張豬網油包裹雞身。

外面再裹四層:首先是兩張鮮荷葉,用前在熱水中浸一浸,跟著是一張透明紙,再是兩張荷葉,最外層是兩張箬殼。用麻繩先捆兩道十字,然後像纏絨線團那樣紮成鴨蛋形。

紹酒罈的封口泥軋成粉,篩去雜質,加紹酒渣、鹽和水搗韌,平攤在溼布上。把包好的雞放在泥中間,將溼布四角摺起,裹緊雞身,用手沾水拍之,使泥牢牢粘在麻繩上。

換用廢報紙包裹,防止烤泥脫落。烤煨要用柴火炭燒成一堆紅火炭,挖出一個窩,把雞放入,上面再覆一層火炭。將雞圍住,蓋一箇舊鐵鍋,小火煨烤四個鐘頭即成。這個過程中,要常翻雞身,如果烤泥破裂,要及時補之,防止漏氣、漏油和煨焦。

吃時就這麼上桌,跟椒鹽、辣醬油各一碟。關鍵是要當著食客的面把烤泥敲開,去掉荷葉等等,那陣香氣一下子溢出,才能把洪七公這樣的老饕引來。

你吃過正宗叫化雞的話,就知道,當今“樓外樓”等等大批量供應的,只是相當於肯德基的炸雞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