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引言:

伊尹從出生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奴隸,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遇到商湯後追隨君王滅夏建商。又盡心盡力輔佐多位君王,治國理政後,讓商朝變得更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又是怎樣成為中華廚聖,名醫的跨越各個領域的璀璨人生的呢?且讓我娓娓道來。

出身地位低下的他是如何改變人生的呢

伊尹,姓伊,一說名摯,小名阿衡。生於公元前18世紀末至公元前l7世紀初,夏朝末年空桑(今河南杞縣)人,以伊為氏。被有莘國君庖人收養。耕於莘野,樂堯舜之道。

關於伊尹姓名的神奇傳說

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他的母親是居於伊水之上採桑養蠶的奴隸。他母親生他之前夢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東走毋顧”。第二天,她果然發現臼內水如泉湧。這個善良的採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20裡,回頭看時,那裡的村落成為一片汪洋。因為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所以身子化為空桑。巧遇有莘氏採桑女發現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他。

這一神話傳說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為伊,而他的母親就是那個採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於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技術,又深懂治國之道;既作奴隸主貴族的廚師,又作貴族子弟的“師僕”。由於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於使求賢若渴的商湯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由於有莘王並不答應商湯聘任伊尹,商湯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兒為妃。於是,伊摯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湯王為了得到伊尹,想盡各種各樣的辦法都要得到伊尹,可謂是求賢若渴,用心良苦啊!去到湯王身邊後伊尹開啟了他輝煌的人生。

在滅夏建立商朝的事件中,伊尹多次輔佐商湯化險為夷,成功的背後忘記不了伊尹做出的巨大貢獻

夏朝後期內亂不止,導致天下民不聊生,開始逐漸的滅亡

不降死後,讓其弟扃繼承了後位。扃死,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後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他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著重恭順天帝。

《史記·夏本紀》記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

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產生了不滿,但華夏族與東夷族的關係仍然友好。這有可能是東夷族與華夏族的同化度較高的原因。孔甲死,其子皋繼位。皋死,其子發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係惡化,氏族內部的糾紛也激烈化。從孔甲經皋與發,到履癸(即桀)內亂不止。孔甲亂政後夏王朝的統治日益衰落。發死後,其子履癸(夏桀)繼位。

《史記·律書》誇張地說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馬”。

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係已經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還常常討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古文獻中說桀貪色,他在擊敗某個部落後會從那部落中挑選出他所鍾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國語·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憤怒中奔投了商湯。桀的屢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較有權威的部族。有緡氏(舜的後代)因不服順桀而被滅之。

在伊尹輔佐商湯下,商王逐漸強大。為以後滅夏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在夏朝的諸侯方國中,商國自上甲滅有易以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蓄牧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為了向外發展勢力,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個商侯時,曾兩次遷徙,一次是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次是由殷又遷回商丘。到了主癸時,商國已是一個具有國王權力的大諸侯國了。

商湯繼主癸作諸侯時,夏朝的統治者是桀,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暴虐無道,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西南)遷至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西南)。

湯在亳這裡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本來商國曾被夏王朝授與“得專征伐”的大權(《史記·殷本紀》、《集解》),他要征伐誰可以不經夏王的批准而有權出兵。但是湯準備征伐的並不是一般的侯,而是統治全國的夏王朝。商湯時,商國地域不過七十里,他為了削弱夏王朝的勢力,排除滅夏的障礙,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夏,首先就從商國的鄰國葛國開始,葛國是夏桀的耳目,緊鄰商國的西部,是阻擋商湯西進攻夏的第一個障礙,商湯第一個就消滅了葛國。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商丘市谷熟鎮西南)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商湯首先在政治上採取了爭取民眾和與國的政策,開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勢,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在軍事戰略上,他在賢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輔佐下,巧妙謀劃。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伊尹示意圖)

伊尹向湯出謀,由他親自去夏王都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住一段時間,觀察夏朝的情況。湯準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

伊尹帶著隨從、駕著馬車、馱著方物、貢品來到夏王都。伊尹在夏都斟鄩,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寵信。三年後的一天,妹嬉對伊尹說,桀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兩日並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伊尹認為,這是滅夏的時機到了,迅速回到商國的都城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告訴了商湯。

伊尹向湯獻計說:“夏自禹建國以來,已經歷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於是伊尹和仲虺商議後,向湯獻了一策,就是不能急於出兵伐桀,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削弱擁護夏王朝的勢力,等待時機。湯接受了伊尹的主張,做了積極的準備。

商湯準備起兵興師伐夏

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商王國赤地百里,但商湯決定發兵。夏桀舉行盟會,有緡國未到,並且公開叛亂。夏桀決定先滅有緡,再滅商。與有緡的戰爭使夏桀盡失精銳之師。

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忠實於夏桀的也不是沒有。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後,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徵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夏桀二十二年,就在準備進徵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於是派使臣至商國召湯入朝,湯沒有拒絕就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夏臺。

夏桀二十三年,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後,就蒐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看見商送來的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非常高興,也就下令將湯釋放回商。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紛紛投奔商,願助湯滅夏,同一天就有五百個諸侯到湯那裡去任職。湯回商以後,被囚禁的痛苦經歷使商湯更堅定了滅夏的決心。

商湯滅夏建商

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國和顧國的事。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後,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的聯合軍隊,先對韋國進攻。湯率大軍壓境,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商湯示意圖)

夏桀下令罷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後,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軍向商進攻。伊尹見昆吾死心塌地效忠於夏桀,一心與商為敵,就請湯率軍迎戰昆吾。一戰而大敗昆吾軍,再戰而殺夏伯滅昆吾,並昆吾土地、入民入商。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消息傳到夏都,桀召九夷之師攻商,商湯見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知道夏的勢力還很強大。商湯知道時機不到,就馬上向桀請罪,卑辭厚禮表示臣服,恢復進貢,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贏得了等待時機的時間。一年後,因桀反覆無常,昆吾又是助桀為虐,與商為敵,九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就不聽調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

夏桀的賢臣關龍逢多次進諫,桀甚為憤怒,將關龍逢處死。太史令終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著送給桀,桀不屑一顧。終古逃到商國,商湯大喜,將此事遍告諸侯,商湯就選擇了這個有利時機,開始做滅夏的準備。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公元前1666年,商湯在景亳(今河南商丘北)誓師,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湯正式興兵伐夏。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夏桀調集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鳴條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

會戰開始之前,湯為了鼓動士氣,召集了參加會戰的商軍和前來助商伐夏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了一篇伐夏的誓詞,稱為“湯誓”。

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後在倉皇與桀開戰。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一邊逃一邊戰,最終戰敗於有娀氏舊址。桀逃至鳴條(一說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湯追之,又在鳴條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縣)並死於此處。

湯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後就率軍回到了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這時期商的聲威已達於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部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到毫來朗賀,表示臣服於湯。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大會於亳(《逸周書·殷祝》)

商湯建立商朝後伊尹先後輔佐幾位君王讓商朝逐漸強大起來

商朝建立後,商湯便封伊摯為尹。《史記·殷本紀》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

“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範天下。《尚書君爽》引周公語說“伊尹格於皇天”,是代天言事的。他的話就等於天意,所以,可以說伊尹是太上教師。他曾說: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商湯示意圖)

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子覺之而誰也?”(《孟子·萬章》)

伊尹以先知先覺自居,把自己的話視為最高教義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豈誰的派頭。可見伊尹是全國擁有最高師權的人物。

商湯死後,伊尹歷經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傳說,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中——成湯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為執政,史稱共和執政,並著《伊訓》、《肆命》、《徂後》等訓詞,講述如何為政,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成湯的法度等問題。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在伊尹創設的特定教育環境中,太甲守桐宮三年,追思成湯的功業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學習伊尹的訓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後,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並將王權交給他,自己仍繼續當太甲的輔佐。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位後“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商朝的政治又出現了清明的局面。

《史記》稱“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

雖然伊尹抬出皇天以先知先覺的天意代言人教育太甲,但那只是借天之威,給君權塗上神授的色彩,以統治百姓。伊尹一方面用君主若不從天意,天必警以禍殃的思想教育太甲,另方面他更重人,特別是帝王的道德修養。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伊尹在輔佐君王裡主張的治國理政中表現有以下幾點

  • 在政治上,伊尹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做國王的要“惟親厥德,終始維一,時乃日新”。就是說要始終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識,使自己“時乃日新”,處於時時追求新的的狀態中。他還強調“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主張尊賢、用賢,用人適當。他強調“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對天子負責,下保庶民安定。並視此為大臣之職。
  • 在教育上,伊尹認為“習於性成”。就是說人的性格、品質是在日常生活行為的習慣培養中形成的。他還說過“慎終於始”的話,可以推知他在做“師僕”時一定是十分重視幼兒的起始教育的。從他放太甲於桐宮,並著訓詞以促太甲覺醒的教育實踐看,他已經懂得並自覺地創設特殊環境教育太甲。這說明,他已看到了環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惡從善,伊尹立即親自到桐宮迎太甲還朝當政,並著書加以褒揚,這一教育實踐,至少說明伊尹對太甲的激勵是適時的。
  • 在道德上,伊尹主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就是說誰能積眾善之德,誰就可以為師。對於德和政的關係,伊尹說:“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意思是說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眾善以一貫之的程度,這要從萬民是否悅服今王和後世是否尊祀七廟上得到驗證。


伊尹不僅是名相,還有一名巫師,也是一位名醫

根據學者考證,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更為重要的身份他還是一個巫師。商是一個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國家大事小情皆要通過占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巫師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師,上古巫、史、醫合一,巫師本身多兼有醫的功能,如蜚聲遠近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長醫術聞名。

《漢書·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晉代皇甫謐就認為:“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南朝梁陶弘景在列數古代醫哲先賢時也不忘伊尹的功績:“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藥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穀,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並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明李梴也歷代上古醫家聖賢中也記載:“伊尹殷時聖人。制《湯液本草》,後世多祖其法。”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元代王好古撰有《湯液本草》一書,他堅信湯液就是伊尹所創立的:“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為萬世法,既簡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於神農,得立法之要,則不害為湯液。”

伊尹在醫學上的成就還是比較高的,為後人留下了保貴的醫用配方湯液。還有人將黃帝、神農和伊尹並稱為“三聖人”的說法:“隱醫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藥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

伊尹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醫藥行業神,但大多數民眾相信,湯液是由他發明的,湯液的發明提高了醫藥的療效,成為中醫藥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中華廚聖伊尹

伊尹由廚入宰的經歷,從史料記述中可知,伊尹先是當過奴隸的,幼年的時候寄養於庖人之家,得以學習烹飪之術,長大以後成為精通烹飪的大師。並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被任用為相,影響較大。

《鶡冠子·世兵篇》還有“伊尹酒保”的記載,表明伊尹曾在餐館幹過。伊尹建樹卓著,烹飪理論與實踐較全面。記載伊尹烹飪實踐的倒不多,只有說他去見商湯時烹調了一份鵠鳥之羹(天鵝羹)很受青睞。

從奴隸到名相、廚聖、名醫的銳變,淺析出伊尹成為全能之才奧密


但從《呂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說湯以至味那些話來看,他的烹飪理論水平絕對是一流的。雖然他是借烹飪之事而言治國之道,但若無對烹飪理論的研究和烹飪實踐的體會,是不可能說得那麼在行、那麼精闢的。

在中國幾千年烹飪技術發展長河中,曾經出現了許多的技藝高超的名人,如帝堯時代傳說中的彭鏗、周朝的太公呂望,春秋時代的易牙等。這些人都各有專長,而且在烹飪技術的發展中都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伊尹在烹調技術及其烹飪理論等方面獨樹一幟。廚藝,只是伊尹眾多本領中的一種。伊尹是中國烹飪之聖。如今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中國烹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為中國的“廚聖”、“烹調之聖”。

結語:

沃丁繼位時,仍以伊尹為相。沃丁在位期間,輔政功臣伊尹去世,沃丁將其葬於亳都附近。伊尹之後,沃丁以咎單為卿士,即宰相。咎單也是商湯時老臣,他輔佐朝政,仍然採取伊尹節用寬民的政策,篤行湯法。並且寫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發揚祖制,以德治商。

伊尹一個從奴隸銳變成名相的一生,漫長而又曲折,從遇到明主商湯,接著又興師伐夏輔佐商湯建立商朝,最後又盡心輔佐幾代帝王,為百姓謀福利,為王朝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又是一個了不起的全能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