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感覺只有通過跳槽才能加薪,老實地呆在一個公司反而薪資會原地踏步,你咋看?

淨雲居士


“職場綠皮書”的觀點:絕大部分情況,確實是通過跳槽才能加薪,呆在一個公司的薪資漲幅會比較小,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也只能說是在原地踏步。只有極少部分的情況,某一小撮人會遇到比較難得的公司或集團內部升遷機會,薪酬才有機會大幅提高。

想加薪,跳槽呀。經理職位跳出去變成高級經理,再跳一次變成副總監,跳了一圈跳回來最初的公司成了總監。一年一跳,三年跳回來。薪水呢?翻了一倍還不止。原來同是經理的同事呢,才升到高級經理,勉勉強強漲了20%的薪水。

自己的親身經歷

旅遊行業,先後任職過三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外企,每年薪水漲幅5%-10%,有幸第一年按10%漲的,無奈基數不高,就算漲20%也沒多少。

第二家公司,私企,行業TOP 3(當然後來成了名副其實的TOP 1),3個月試用期轉正時薪水漲了500元,第一年底入職未滿半年不調薪,第二年底漲了5%。

第三家公司,私企,第二家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漲幅每次不高,但勝在數量多,因為業績做的好,老闆還算賞識。3個月試用期轉正時漲了1000元,然後就每半年漲個7%、5%、6.5%之類的。工作2年,與入職相比算是漲了50%多,但是這兩年也是物價上漲最快的兩年,也是市場上同等職位的要價水漲船高的兩年。這個漲幅並沒有市場上的漲幅大。

其中的兩次跳槽,要麼涉及到換城市,要麼有點類似集團內部調動,集團內不同公司的薪水相對來說比較透明,所以這兩次跳槽的薪水漲幅並不高,大約10-15%左右。

所以說,不跳槽,加薪不會很快。跳槽了,如果談的不好,或者有外界的條件影響,也不一定加薪加的太高。

朋友的親身經歷

簡單粗暴的講,朋友在一個公司8年,基本上薪水漲幅約等於通貨膨脹,連房子的首付都沒湊夠。後來咬牙決定跳槽,被獵頭推薦到同行業的另一家公司,資歷背景不錯,雙方又談的很好,薪水不只double,還有額外績效,title也成了三省總監。

她就經常說,自己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就是下決心跳槽,否則真對不起自己這麼些年的辛苦工作,總算付出和回報成正比了。

從HR的角度來分析

新老員工的用人成本的確不同。老員工,長期呆在一家公司,已經習慣這種穩定的節奏了,他們已經缺乏激情,跳槽換工作是有一定成本的,如果適應不好,反而還沒有在原公司的性價比高,得不償失。所以哪怕每年的薪酬漲幅不高他們也能接受,圖的就是一個安穩。所以用人成本可以低。但是如果公司想吸引有能力的新員工入職,就需要給出高於平均工資線的薪酬。換句話說,薪酬有競爭力,才能招到更有價值的人,所以用人成本就會高。

而且HR也會有自己部門的績效,如何控制工資成本,完成每年公司劃撥給HR部門的payroll(工資)的budget(預算),也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

新員工的薪酬需要等於或者高於社會平均水平,那就只有從老員工身上省錢了。

從老闆的角度來分析

老闆的要求很簡單:花最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兒。

但是前提是,這個事兒得能持續的辦下去。一家公司裡,如果老闆是明眼人,他一定能區分出來哪些人是不可或缺的,哪些人是可以替代的。

對於這極少部分表現突出的人,老闆是寧願多花一點錢,高薪留住的。這部分人,就是極少部分的那一小撮人,可以在一家公司得到持續快速的發展,有更多的升遷和加薪的機會。他們的能力始終為他們保駕護航。

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就是個在一家公司成長起來的例子。她1990年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開始繼任公司的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直至2012年5月,被任命為格力集團的董事長。

對於那些可以替代的人,老闆也不願意多花錢在這些人身上,他們寧可花更高的成本去別的公司挖更優秀的員工,因為老闆算的很清楚,雖然用人成本更高了,但是這些人可能會為他們帶來遠遠超過高出的這部分用人成本的價值。

大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討論區留言分享!

----END----


關注“職場綠皮書”頭條號: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每天分享各種職場上遇到的事情,幫助職場朋友解讀職場密碼,升職加薪,早日實現職業夢想。歡迎點贊、評論、轉發,也可以留下您的問題,“職場綠皮書”願與您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