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和羅成都學了彼此的武功,為何羅成排第七,而秦瓊排十六?

野談歷史


秦瓊和羅成這樣的排行都是後來人們寫小說杜擬出來的,為了劇情的需要,這樣胡編亂造的故事情節,本來就是不靠譜的。從歷史角度分析,秦瓊一生給李世民賣命,沒有留下一點出色的戰績,最後只能和尉遲恭兩個人合夥看大門。羅成歷史上沒有這個人。從小說的角度分析,如果把秦瓊描繪的本事太大,就不會出現這麼多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了,開篇李世民打天下,派秦瓊攻打叛匪,秦瓊每到一處都是順利的成功,一篇長篇小說幾百字就可以寫完了,也沒有讀者閱讀了。


綠樹成蔭柳暗花明


他倆的起點不一樣,羅成相當於軍分區甚至軍區司令員的少爺,而秦瓊充其量就是個派出所幹事,他們手中擁有的資源天壤之別,自然羅成遠勝秦瓊。另外縱然互相學對方武功,但各自都留了一手,秦瓊說:表弟,我如果有所保留,就讓我吐血而亡。羅成說:表哥,我如果有所保留,就讓我萬箭攢心,最終一語成畿,哥弟倆就是這樣的結果。由於雙方都沒學到對方的必殺技,只學會了普通的下、斜下、前發個火球或反轉兩圈、正轉兩圈發個大火球這種俗招,起不到真正作用,所以還是羅成完勝秦瓊。


單徵140


隋唐十八好漢是《說唐》中的排名,這個排名基本上就是直接定下來的,也是根據力量和技巧的綜合評定,而秦瓊排十六和羅成排第七,也算是比較合理的。

在隋唐中,力量基本上衡量實力的第一標準,像李元霸掄起雙錘,天下所有好漢聯手都不夠他錘的,即便是裴元慶能夠接他三錘,他都愛惜其才,甚為讚歎。包括所有豪傑,沒有一定的力量,那是不可能上榜的。只是隋唐英雄的力量差距太過明顯,李元霸碾壓一切,即便裴元慶力量驚人也只能接他三錘,宇文成都也只能接他一錘,而伍天錫的力量也不弱,像梁師泰只能接伍天錫兩鏜,卻被李元霸兩下給撕了。可見,排名上好漢的力量檔次差距極大。

那麼,衡量實力的第二因素就是技巧。像在隋唐十八好漢中,若說哪種兵器是最多的,那一定是長槍,像伍雲召,羅成,尚師徒還有秦瓊都是用槍,比用錘的還多。一般來說,錘是鈍器,完全靠力量傷人,而槍,鏜,槊都是利器,不僅需要力量,還需要對技巧的掌控。相比而言,用槍的伍雲召以及羅成,他們的槍法都是極為精妙,而他們頭腦極為聰明,也正是如此,他們才會領悟到上乘槍法,至於說李元霸,他除了拿一對錘子掄過來錘過去,對於技巧的掌握估計還沒有裴元慶多,只是他就是具備碾壓一切的天生神力,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沒辦法!而力量不弱,又能將技巧類武功發揮到極致的應該就是宇文成都,伍雲召和羅成。

當然,這三人力量又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像宇文成都能與三個伍雲召平手,伍雲召又遠勝羅成,而羅成又能輕鬆擊敗楊林,實力差距還是明顯的。

在隋唐英雄中,論用槍的高手,羅成的實力僅次於伍雲召。羅成排名第七,伍雲召排名第五,中間隔了一個伍天錫。

羅成相比伍氏三兄弟還是有所差距,這種差距應該就是力量的差距,想排名第六的伍天錫能夠三鏜滅了李元霸的開路先鋒梁師泰,而且梁師泰還是用錘作兵器,用錘作兵器之人一般都是力量型高手,可是伍天錫完全是憑藉力量將梁師泰秒殺,可見伍氏三雄的實力。而伍氏三雄中雄闊海與伍天錫也是實力不分伯仲,伍雲召還在二人中間,可見伍雲召的力氣和技巧是完美結合。

羅成力量其實不弱,在秦瓊母親過壽時,秦瓊的好友從五湖四海趕來,而程咬金就好事,於是就想讓羅成與單雄信比一比實力,於是他就故意在二人耳邊挑撥,最終單雄信和羅成就動起手來。單雄信也是力量不弱,可是與羅成一比試,直接被羅成掀翻在地,羅成的力量是遠勝單雄信的。所以說,能夠排名第七,絕不僅僅是槍法精妙,力量也是基本條件。

羅成雖然弱於伍氏三雄,但是卻明顯勝過後面的楊林。羅成與楊林是宿命對決,他堪稱楊林的剋星,像楊林擺起“一字長蛇陣”,羅成出馬,直接破陣,還將楊林擊敗;後來揚州比武大會結束以後,羅成再次遇到楊林,使出回馬槍,直接將楊林挑落下馬,可見擊敗排名第八的楊林,羅成真的很輕鬆。

這樣一看,羅成就是在伍氏三雄之後,楊林之前,排名第七就是他了。

秦瓊是羅成的表兄,二人小的時候一起練武,羅成練“羅家槍法”時就順勢傳給秦瓊,而秦瓊練“秦家鐧法”時也傳給表弟,二人還發誓絕不保留,羅成發誓如果保留就遭亂箭穿心而死,秦瓊發誓如果保留就吐血而死。然而,羅成還是保留了三招“回馬槍”,秦瓊保留了“撒手鐧”,最終二人的結局全部應驗所發的誓言。

雖然二人都學了彼此的武功,秦瓊也學到了“羅家槍法”,但是學習這件事也是因人而異,天賦不同。就像一個班的學生,有人能考清華北大,有人只能上二本,天賦畢竟不同。而秦瓊也並非天賦不夠,他的頭腦還是很靈活的,他與羅成最大的差距應該是力量的差距,這不是光靠修煉就能彌補得了的。

其實,秦瓊在前期面對高手,他是負多勝少,像面對楊林,一招即敗,被魏文通追得快走投無路,面對尚師徒新文禮還能夠支撐一二十招,還是不敵。只是秦瓊比較聰明,眼見不敵時,他絕不硬扛,保全自己然後再想辦法,而如果真的實力有差距那就聯合幾人一起圍攻。秦瓊真正勝過的無非就是尉遲恭和單雄信,像面對尉遲恭“三鞭換兩鐧”,而單雄信面對尉遲恭卻是被“單鞭奪槊”。當然,秦瓊並非只是將才,他更是帥才,不管是在瓦崗還是歸順李唐,他都是兵馬大元帥,調兵遣將他算是高手。

所以說,秦瓊和羅成雖然都學了彼此的武功,但是二人的天賦力量卻是有差別,故而羅成能夠擊敗楊林排第七,而秦瓊卻不及尚師徒只能靠後一些,排十六。


忠肝義膽嶽老三




《說唐》中,秦瓊和羅成是表兄弟,感情頗深。一天兩人興起,決定互傳“秦家鐧”和“羅家槍”。傳藝之前,秦瓊發誓:如不盡傳,吐血身亡;而羅成亦下毒誓:如有私心,萬箭穿心。

但在傳藝過程中,秦瓊私藏了“殺手鐧”,羅成的“回馬槍”則沒傳給秦瓊。後來,秦瓊和尉遲恭奪帥舉鼎吐血身亡,羅成被蘇定方設計萬箭穿心。

所以從小說來看,秦瓊和羅成並沒完全學到對方的精華,羅成居十八條好漢第七,秦瓊仍居第十六,無可厚非。


其實,隋唐十八條好漢的排名是依據力量的大小,與武藝的高低無關。也就是說,羅成排第七,秦瓊居第十六,說明羅成的力量比秦瓊大了好幾個等級,但在槍法和鐧法上,差別並沒那麼大。

隋唐十八條好漢排名第一的是李元霸,而有羅家槍加持的羅成則在十八條好漢中槍法第一。如果兩人對戰單挑,李元霸不一定勝得過羅成。

因為縱觀李元霸的成名戰,不管是戰裴元慶還是宇文成都,都是直接比拼力量。但如果是遇上槍法嫻熟詭異的羅成,李元霸技巧肯定輸給羅成,要戰勝羅成也很困難。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看過《說唐全傳》的讀者會發現,此書中充滿宿命感。

羅成和秦瓊在羅公衙內日日一起玩耍、練武,兩個兄弟決定將自己的武功傳給對方,並且不能有任何保留。秦瓊將秦家鐧法一一交給了羅成,但是沒有把鐧法中最有殺傷力的“殺手鐧”傳給羅成。羅成也將羅家槍法一一傳給了秦瓊,但是卻沒有將“回馬槍”傳給秦瓊

秦瓊學會了絕大部分羅家槍法,為什麼只是排名第十六位,而羅成卻能排名第七位。按道理說學會羅家槍法的秦叔寶的排名應該更高才對,學會對方武功之後,兩人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原因是隋唐英雄排名的依據不看武功招數和套路,排名最重要的依據是力量。從英雄所使用的的兵器重量,也可以看出英雄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李元霸力量大約有六七萬斤,排名第六的伍天錫也就是萬斤之力。羅成所使用的主要兵器為五鉤神飛亮銀槍,槍重達到240斤。秦瓊所用的兩條鍍金熟銅鐧共重130斤,後期使用的提爐槍重120斤。秦瓊的使用兵器的總重量基本上也就是120斤左右,這也制約了秦瓊排名進一步增長。武功的招數和套路可以練,但是力氣基本上不能練。如果雙方的力量不在一個級別上,基本上只要一交手,力量弱者的虎口便會被震開,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

再者雖然羅成和秦瓊學會了對方的武功,但是他們並沒有將所學的武功融匯成為自己的“常規武器”。羅成所用的兵器除了五鉤神飛亮銀槍之外,還有丈八滾銀槍。羅成的武器都是槍,即使他學會了秦家鐧法也無用武之地。秦瓊所使用的兵器既有秦家鐧,還有提爐槍。但是秦瓊使用槍的時候也不太使用羅家槍法。羅家槍法並沒有成為秦瓊的“常規武器”,秦瓊聞名於江湖的成名技還是秦家鐧。由於以上各種原因,所以兩個人的武力和排名並沒有提升。






小黃影視廳



第一、排名是依據武將的力量大小和兵器的輕重

《說唐》中十八好漢是的排名基本上是按照力量的大小、武器重量來排序的,譬如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的擂鼓甕金錘重八百斤,每一個四百斤;而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的鳳翅鎦金鏜就只有400多斤(還有一種說法是三百二十斤);第三條好漢裴元慶的兩柄銀錘重達300斤。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的兩柄板斧,重達160斤。

羅成的兵器是五鉤神飛亮銀槍,據說重達二百四十斤,而秦瓊秦叔寶的一雙瓦面銀裝鐧重量只有一百六十斤。


第二、武功高低方面,表弟也碾壓表哥。

羅成是北平王羅藝之子,乃灌江口二郎神轉世,除了祖傳的羅家槍外,還有許多師傅,如姜家槍法、雲龍僧,定彥平(學雙槍)、秦瓊(學鐧法)等等。其師傅雲龍僧曾如此評論羅成:“陰、險、毒、辣、狠”,武藝方面是全面碾壓秦瓊,只不過,有時候故意讓著表哥罷了。

秦瓊是南陳猛將秦彝之子,他的武藝並非父親親傳,而是僕人秦安所傳,所以肯定跟父親是沒法比的。他父親秦彝尚且死在第八條好漢靠山王楊林之手,而楊林不到二十回合就讓羅成給挑掉了,所以,真實實力方面,表弟是完全碾壓表哥的。


第三、雖然相互教授武藝,但各自留了一手

相傳北平王羅藝是秦瓊的姑父,秦瓊的姑姑秦勝珠是羅成的母親。秦瓊和羅成是姑表兄弟,二人在切磋中互生敬意,希望互通有無,互相傳授對方自己的武藝。羅成卻留有三招絕命槍沒教,秦瓊也留有落馬鐧、撒手鐧、攔手鐧三鐧沒教。

所以,秦瓊,羅成學對方的武藝,只學了個形,沒學到神,對彼此的幫助,其實不大。


菊蘭廡主人


在隋朝末期,因為隋煬帝的暴政不斷,導致了各地紛紛起義,於是便有了後來的 一本《隋唐演義》的小說,講述了隋唐年間的 英雄事蹟傳。《隋唐演義》中有十八好漢,有這樣的一個英雄排行榜,當然這個榜並不是完全的憑藉著武義所來排名的,而是最主要的排名是跟隨著力量 。

排名第一的是李元霸,乃是李世民的弟弟,手持一把 雙錘重達八百斤,憑藉著他的力氣揮舞起這雙大錘力挫幾大高手,更在四明山一戰中,以一敵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無人可擋,這正是因為李元霸力大無窮。裴元慶之所以可以排在 英雄榜的第三位正是因為可以接住李元霸三錘。

除了力氣之外,隋唐英雄榜的排名的第二個因為便是技巧,這些人之所以可以排名並不是因為力大無窮,而是武藝高強,武器使用遊刃有餘。要說隋唐英雄中使用最多的兵器那一定是長槍,像伍雲召,羅成,尚師徒還有秦瓊都是用槍。這種兵器鋒利無比,所需要的的就不是力氣,而是技巧,你使用的越熟練,別人就越打不過你,這也是取勝之道。

秦瓊和羅成二人世表兄弟,從小就在一起習武,羅成最為出名的便是他所使用的的羅家槍法,而秦瓊並非用槍而是用鐧,二人在習武的時候曾經互相把自己的成名之學傳給對方並且是毫不保留的。可是在相授的過程中,羅成還是保留了羅家槍法的三招回馬槍,秦瓊也耍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並沒有將秦家鐧法完全的傳授給羅成。

而羅成的羅家槍法最厲害的便是這最後的三招,所以秦瓊的排名輸給羅成也是自然,其次羅成不論是在槍的技巧之上還是力量上都是勝過秦瓊的。


司徒歷史


看過《說唐全傳》的讀者會發現,此書中充滿宿命感。在這本書中千萬不能亂髮誓,所發之誓如果沒有做到,便會遭到報應。秦瓊和羅成當年發誓毫無保留地將功夫傳授給對方,否則羅成將會“萬箭攢身而亡”,秦瓊將會“不得善終,吐血而亡”。結果兩個人都沒有實現自己的誓言,最終死法也和誓言一樣。

羅成和秦瓊在羅公衙內日日一起玩耍、練武,兩個兄弟決定將自己的武功傳給對方,並且不能有任何保留。秦瓊將秦家鐧法一一交給了羅成,但是沒有把鐧法中最有殺傷力的“殺手鐧”傳給羅成。羅成也將羅家槍法一一傳給了秦瓊,但是卻沒有將“回馬槍”傳給秦瓊。

秦瓊學會了絕大部分羅家槍法,為什麼只是排名第十六位,而羅成卻能排名第七位。按道理說學會羅家槍法的秦叔寶的排名應該更高才對,學會對方武功之後,兩人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隋唐英雄排名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基本上不考慮英雄的成長空間,只靠看英雄的出場時期的實力。大部分英雄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書中就會介紹這位英雄為大隋第幾條好漢。比如羅成出場之時,書中直接點出其為大隋第七條好漢。這些英雄自出場到退場基本上都嚴格遵循了書中的排名。秦瓊和羅成第一次相遇之時,羅成就是排名第七,秦瓊就是排名第十六。所以即使兩人都學會了對方的武功,但是雙方武力值提高並不高,英雄排名並沒有任何提高。

隋唐英雄排名的依據不看武功招數和套路,排名最重要的依據是力量。從英雄所使用的的兵器重量,也可以看出英雄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李元霸力量大約有六七萬斤,排名第六的伍天錫也就是萬斤之力。羅成所使用的主要兵器為五鉤神飛亮銀槍,槍重達到240斤。秦瓊所用的兩條鍍金熟銅鐧共重130斤,後期使用的提爐槍重120斤。秦瓊的使用兵器的總重量基本上也就是120斤左右,這也制約了秦瓊排名進一步增長。

武功的招數和套路可以練,但是力氣基本上不能練。如果雙方的力量不在一個級別上,基本上只要一交手,力量弱者的虎口便會被震開,基本上沒有還手之力。由於小說基本上遵循力量之上的原則,所以秦瓊的排名基本上沒有變化。不過隨著其他英雄去世,後期秦瓊成為隋唐數一數二的英雄。

羅成和秦瓊教授對方武功的時候,並沒有把所有的武功交給對方,尤其沒有把絕命的武功教給對方。羅家槍法如果沒有了“回馬槍”,威力會大大減弱。羅成不用回馬槍之時,楊林尚且可以和他招架。羅成使用回馬槍之後,一槍便刺死了楊林。後來羅通也是靠回馬槍才能暢行無阻。秦瓊沒有學會回馬槍,他的能力自己提高有限。秦瓊的殺手鐧可以大大提高戰鬥力,羅成沒有學會殺手鐧,武力提升也自然有限。所以他們即使學會了對方的武功,對於提升自己的武力值與排名的幫助並不大。

雖然羅成和秦瓊學會了對方的武功,但是他們並沒有將所學的武功融匯成為自己的“常規武器”。羅成所用的兵器除了五鉤神飛亮銀槍之外,還有丈八滾銀槍。羅成的武器都是槍,即使他學會了秦家鐧法也無用武之地。秦瓊所使用的兵器既有秦家鐧,還有提爐槍。但是秦瓊使用槍的時候也不太使用羅家槍法。羅家槍法並沒有成為秦瓊的“常規武器”,秦瓊聞名於江湖的成名技還是秦家鐧。

由於以上各種原因,所以兩個人的武力和排名並沒有提升。其實不能怪羅成和秦瓊,要怪只能怪小說的設定。


依稀說史


這個排名主要是看被他們擊敗的對手來決定的!秦瓊和羅成兩人的排名主要是以楊林作為主要參照對象來排的。

在隋唐演義裡,秦瓊曾被選為楊林的十三太保,這是楊林手下的十三位高手,然後再根據這幾個人的對打武功來進行排名,秦瓊在這些人裡面排了第八名。由於楊林的排名是第八名,因此才會有秦瓊排十六名的說法。但是明顯這種排名方式不科學,因為不可能從八到十六的高手全部是楊林的人。

至於羅成,他被排名第七主要也是因為楊林,他在單挑中擊敗了楊林,所以他被排在了楊林前面,成了第七名。當然,羅成沒有排得更前是因為他確實打不過前面六個。

不過呢,這種所謂的排名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每個人的所學不同,他們的武力值雖然有高低卻有相剋,而且戰場打仗還得考慮各種實戰經驗以及臨場發揮情況。比如排名第十以及排名第十三的人都被秦瓊所殺,他們的武力值並不比秦瓊來得低,卻是發揮得不好了。


優己


羅成和秦瓊是一對錶兄弟,年少之時雙方一起練武,於是就把自己的武藝教給對方了,這叫傳槍遞鐧,雙方為了表明自己的絕無保留的誠心,都對天發誓,羅成說自己如果保留了就中箭而死,秦瓊說如果自己保留了就吐血而死。

但是事實上雙方都有所保留,羅成保留了三招“回馬槍”,秦瓊保留了一招“殺手鐧”,所以後來兩個人的結局都應了自己的誓言。

這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他們都是武將家庭出身,都是準備上陣殺敵的,所練習的武藝在關鍵時刻可以殺敵保命,如果毫不保留的教給別人,那麼很有可能被別人傳播出去,成為天下皆知的秘密,那還有什麼殺敵保命的作用?

再說當時兩個人都不知道對方的武藝底細,誰敢保證自己和盤托出對方不會保留,為了安全起見雙方都留了一手,這說明兩個少年的心機都很深,已經有了防範意識,這是思想成熟的表現。

在隋唐英雄裡,有個好漢的排名,這個排名好象是大力士的排名,其實自古以來我國對軍隊將領的要求更多的是智慧和謀略,而不是衝鋒陷陣和刺刀見紅的本事。

先秦時期的《孫子兵法》對將領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這五個方面的全面的綜合的素質,並不強調力量,而且把智慧擺在了第一位。到了漢代劉邦建國以後,總結成功經驗的時候說,自己用了三個人就成功了,這三個人是蕭何、張良、韓信。

而且這三個人都不是可以上陣殺敵的人,但是他們可以組織指揮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有效的消滅強大敵人,況且劉邦本人也不精通武藝,他對項羽說過“我寧與你鬥智,不與你鬥力”。

項羽是勇猛無敵的將軍,打起仗來所向披靡,最後身邊只剩28個騎兵的時候,項羽還可以斬將、刈旗、潰圍,但是最後免不了烏江自刎的結局。

到了漢朝末年的三國時代湧現出大量的謀臣策士和武將,但是在三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不是勇猛絕倫的呂布、趙雲、典韋、許褚這些武將,而是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等人,這也說明了軍事統帥的智慧的重要性。

即使是在隋唐時期,那些武將能夠衝鋒陷陣,但是也離不開謀臣策士的規劃設計,當時的一些著名的謀士徐懋功、房玄齡在戰爭謀略和戰術指揮上也很有一套,所以中國古代對將軍的評價是把智慧放在第一位的,而對力氣是沒有要求的。

羅成和秦瓊都是武藝精熟的武將,秦瓊算得上古代名將,但是羅成是個虛構人物,歷史上並無此人,至於好漢的排名就是小說家言,將軍決勝在疆場,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就是最大的成績。

再說古人也說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武應當就是指軍事,在雙方交戰的時候就沒有第二,第二就意味著死亡,所以對這些好漢進行排名是一種娛樂,不代表什麼,歷史上秦瓊還是為李唐王朝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