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十大败笔是什么?

沁屿


家庭教育的败笔远不止十个,但产生恶果,影响深远的败笔,应该是以下十项:

1:过度强调学习习惯的规范,缺乏兴趣调动的方法,用没完没了的重复训练导致学生彻彻底底的厌学。

2:过度强调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权威,让学生绝对服从,失去自我,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执行中,将学习拥有的快乐消耗殆尽。失去彼此尊重,长期处于被控制的痛苦之中。

3:单纯的进行机械记忆,把记忆的结果当做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

4:拔苗助长,盲目加量,不堪其重,像过度的运动训练拉伤肌肉一样,使大脑不堪重负,停滞不前,退出正常学习状态。

5:家长,老师以自己的好恶为学习方向,缺乏对孩子本身学习能力和学习特质的理解与掌握,在学生学习特质中的培养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学习让孩子苦不堪言。

6:把打骂作为唯一方法,压服学生,形成性格懦弱或者极度叛逆的情感性格特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培养了一个情绪难以控制的问题孩子。

7:缺乏有趣,有实际效应的学习方法指导,无法调动孩子的参与激情,形成面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学生一学就烦,总想逃的越远越好。

8:以分数,名次为导向,用分数和名次作为孩子的评价标准,导致孩子过度追求分数名次,丧失对深度学习的准确理解,学习中做了太多的毫无用处的训练。把比较当学习的本质,形成恶性竞争的概念。有的家长和老师,用超越学生应有的能力条件,用特别疑难的内容折磨孩子,让孩子彻底失去自信,自甘堕落。

9:只以书本和教材教辅为学习,其他书籍阅读一概不碰,其他方式的学习一概不参加,形成狭隘的学习观念。

10:过度透支体力,持续的以摧垮身体为方式的刻苦努力,导致毫无发展后劲的学习常态。未老先衰。

11:以无限度的夸奖和赞美为方式,让孩子过度自信,过度自我,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失败。


王为愿


一、提供物质供给,但缺少陪伴,尤其缺少父亲的陪伴。

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知道提供孩子富足的物质条件,却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校接触的大多是女教师,在家里接触最多的是奶奶、妈妈,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父亲陪伴的缺失是主要原因。



二、家里没开矿,却富养孩子。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富养孩子”的教育观念,导致父母节衣缩食,孩子却名牌加身!

三、只重视课本学习,不注重课外阅读。

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只看成绩分数,很少注重孩子文学素养的提高。我国家庭人均藏书少的可怜,即使有,也大多是与孩子学习有关的辅导书!家长也大多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甚至反对孩子读感兴趣的课外书,认为那是与学习无关的“闲书”!

四、缺乏或没有性教育

当今社会,经常听到有初中或高中女孩怀孕的消息,这直接反映出我们家庭教育中的“性教育”的严重缺失!

五、孝顺长辈已成过去式


“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被人们淡漠!现在大多数家庭,对待自己的孩子与对待双方父母的重视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不孝顺赡养父母的反面教材日益增多!

六、家长过于强势,孩子没有主见。

孩子从小没有选择权,导致高考结束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连高考报志愿这样的大事也基本是父母说了算,自己毫无主见!

七、缺少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

“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其它的事情你不用管!”这是我们很多中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孩子不会洗衣做饭,不会整理房间,不会与人和睦相处,甚至到了大学还有家长不放心去陪读的现象发生!

八、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我国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日益低龄化,甚至有的家长给婴儿看手机视频。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低龄近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九、多挖苦、少鼓励,打击孩子自尊心

似乎在我们每个中国妈妈的眼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问题多多、缺点多多,我们的家长最喜欢的口头禅是:“你看人家xxx,再看看你!”“xxx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打击的自家孩子一点儿自信心都没有!

十、缺少抗挫折教育。

我们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孩子磕了碰了心疼的不得了,恨不得让孩子永远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在人漫长的一生中这可能吗?孩子从小没有受到抗挫折教育,遇到小事就可能人生帆船!每年那么多轻生的孩子就是例证!

以上是我的不成熟的见解,朋友们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交流!欢迎关注阿桑教育,我们一起讨论与教育有关的问题!


阿桑教育


需要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淡清雅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彻头彻尾的狭隘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