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交通先行。2022年杭州都市圈將實現半小時交通圈,全省實現一小時交通圈,全國實現交通無縫對接,建成為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一、杭州建成國際航空港
亞運會是機遇,也是挑戰。杭州以亞運會為契機,將第三期機場擴建工程作為亞運會配套項目。該項目新建了T4航站樓,面積幾乎是原來T1T2T3航站樓面積之和的二倍,設計旅客吞吐量為5000萬人次,預計到203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達9000萬人次。除北京大興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之外杭州率先擁有四條跑道,新建的二條跑道都為4F等級。
雖然擴建後的機場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有一定距離,但是從機場內建有高鐵站和地鐵站等優勢看,擴建後的機場屬於國內綜合接駁能力最強的機場之一。
二、杭州全面跨入高鐵時代
全面跨入高鐵時代指浙江省內除舟山市外其餘區縣(市)高鐵全覆蓋,並與國家高鐵網“四橫四縱”實現無縫對接。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有三個在京廣線上,此外,鄭州、武漢、長沙是京廣線上重要交通節點城市,因此與這些城市進行高鐵輻射或對流非常重要。
杭合商(杭州至商丘)高鐵有望2021年全線通車運行,通過鄭合(鄭州至合肥)高鐵打通了經鄭州去西安的通道。
杭臨績(杭州至績溪)高鐵是杭武高鐵中的重要一段,它取直了杭黃高鐵路線的曲折,里程縮短了約一半,車速提升了100公里每小時,因此,待杭臨績高鐵建成通車後,從杭州去安徽績溪僅需半小時,去武漢也只需三小時,打通了經武漢去重慶和成都的途經。

另外,經過杭州的滬昆(上海至昆明)高鐵使杭州坐享借道長沙去昆明等西南城市的便利。
2019年杭州灣跨海高鐵大橋海上勘察已啟動,它是杭州灣跨海大橋姐妹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鐵路大橋,與滬杭和杭甬高鐵構成杭州灣“灣三角”,並與“長三角”構成雙“三角洲”,滬杭是雙“三角洲”重疊的兩個城市,因此,杭州灣跨海高鐵大橋的建成,是“長三角”經濟新增長極,杭州經濟將迎來新的騰飛。
構成“灣三角”的杭乍滬高鐵在2022年開通運行,屆時杭州去上海浦東不再經滬嘉杭到虹橋高鐵站,再轉地鐵去浦東機場,而杭乍滬高鐵可直達浦東機場,車程約需一小時左右。
杭溫高鐵是杭深(圳)高鐵沿海線路的組成部分。由原來經甬臺折線取直後到溫州,縮短杭深沿海高鐵線路里程。
杭衢(杭州至衢州)高鐵是杭深高鐵近海內陸線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杭深高鐵近海內陸線路全長1200公里,有望被納入國家高鐵規劃編制之中。其實這條路線已經成型,它是由浙江境內杭州至江山的杭衢高鐵、福建境內武夷至龍巖的武龍高鐵和廣東境內龍巖至龍川的雙龍高鐵串聯而成,而且這三條高鐵都在2022年建成通車。杭深近海內陸線上江山至武夷尚屬高鐵空白,一旦江山至武夷開通高鐵,從杭州至深圳的車程不到五小時。

三、 杭州逆襲成地鐵之城
杭州地鐵起步遲里程少,但在2022年要華麗轉身為地鐵之城。:
杭州地鐵l至10號線里程400.671公里;富陽和臨安撤市設區後,由城際軌道交通改成地鐵,里程分別是23.5公里和34.8公里;機場快線等調整新增地鐵里程68公里,累計地鐵里程526.971公里;杭州至紹興、海寧和德清城際軌道交通里程分別是20.3公里、48.18公里和34.6公里。
據測算,到2022年杭州市軌道交通里程將達636公里,一躍進入六百公里地鐵方陣,成為名副其實的地鐵之城。
2022年亞運會在杭州舉辦,絕大部分交通項目都在亞運前建成,極大地提高了杭州交通的通勤水平,終將杭州建成“面向亞太,國內領先”的交通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杭州打造國際化大都市―杭州將建成亞太交通門戶樞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