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文|這和那


傳說,上古的一天,軒轅黃帝攜妃子和臣子們巡視天下。皇帝的正妃嫘祖好遊,不幸的是,嫘祖卻在這次巡視的路上突然病逝。嫘祖聰慧,創造了養蠶繅絲之法,於國家、於黃帝而言都非常重要。黃帝悲痛之餘,令自己的次妃、嫘祖的好友嫫母守陵。這是一個苦差,但嫫母一守就是一輩子,各類祭祀無不妥當。黃帝感念其恩,封她為方相士,利用她的相貌、品德來驅邪避惡。

這是關於儺最早的傳說,方相士,是執行儺儀的官員。

嫫母,上古神話中的驅邪避惡之神。相傳嫫母生得極其醜陋,但德行極佳,黃帝敬重她的美德而納她為四妃之一。關於嫫母美德,屈原曾贊:“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儺,讀nuó,一個奇怪的字,一種戴面具而舞,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從中國史前萌發,到商周盛行,在漫長的歷史中,儺又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演化出不同的內容和名稱。但不管呈現面目如何,儺面之下,鐫刻的往往都是人類對未知力量的恐懼,以及人們與疾病和災難做鬥爭的艱辛歷程。

如今,農耕文明漸行漸遠,民間信仰的土壤漸漸消失。有一天,這個奇怪的字或許會直接從年輕一代的字典中消失。不過至少在此時,儺不僅沒消失,而且還在中國的很多地區,講述著千百年來的故事。


以神之力

在古代,疾病對人的致死率極高,即使是皇家貴族,因病死於非命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清順治帝死於天花的案例。

戰亂時期更往往是瘟疫頻發之時。《宋史》記錄了公元1163年一場觸目驚心的瘟疫:這年冬天,從淮甸地區到江南的二三十萬平民,聚集在閉塞的山谷中躲避戰亂,不幸的是瘟疫突然爆發,瘟疫與飢寒相加,直接釀製了十幾萬人橫死的悲劇。更不幸的是,瘟疫還傳染給了江南地區的百姓,導致這一年江南因疾病和凍餓死去的人口大幅增多。

人們害怕疾病,尤其對傳染性極強的瘟疫更是深度恐懼。因為缺少對於疾病的認知和防治方法,只好將之歸於鬼神,比如民間傳說中帶來瘟疫的疫鬼。

古代民間有一個流傳廣泛的傳說認為,疫病來源於“五帝”之一顓頊(zhuān xū)的三個兒子:相傳顓頊帝三子死後成為疫鬼,一個居住在江水,為瘧鬼;一個居住在若水,為魍魎鬼;一個居住在別人宮室裡,專門驚嚇小兒,為小鬼。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明崇禎15年,全國瘟疫橫行,電視劇《大明劫》講述了瘟疫陰霾籠罩下的明朝往事,而真實的歷史其實比熒幕上的還要殘酷得多。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儺應運而生。在人類文明的早期,儺可不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迷信活動,在唐朝以前,大儺只有皇家才有資格舉行。

《周禮·夏官·方相氏》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後漢書》提及:“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 即儺儀是漢代皇室每年過年必行的重大儀式,以神之力,驅除疾病和瘟疫是這一儀式的重要使命。

儺之盛行,從歷朝歷代的記載可見一斑。漢代,歲末儺祭是牽動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動,組織者和參與者數以百計,皇帝、大臣、一品至六品的官員必須出席觀禮,普通市民也被允許參加;到了唐代,參演人數和規格皆超過漢時,政府還專門派出重要官員提前10天監督排練,確保各項事宜優秀和順利;宋代,民間驅儺的參與,進一步推高儺儀之盛……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儺儀驅鬼除邪。攝影@呂學海

直至元代,蒙古族人篤信薩滿教排斥漢儺,至清朝更是一落千丈,儺禮無奈退出城市,逐漸轉向民間,流浪鄉野。直到近現代,新興文化對封建文化的抨擊、改革開放後農村青年湧向城市等,都在加速著儺在中國的消失進程。

2006年,文化部公佈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北武安儺戲、安徽貴池儺戲、湖南沅陵辰州儺戲、貴州德江儺堂戲、威寧“撮泰吉”等項目入選,儺以一種嶄新而陌生的面目來到現代人面前。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中國儺俗中的高蹺儺

儺今何往

過去幾年,我們在貴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廣東等地走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也看到很多地區儺的身影。跳儺、儺舞、儺戲、儺面、儺廟、儺醫,在中國的廣袤大地上,我們依然可以藉助這些形態各異的活態文化元素和他們的傳承人,去探知千百年前乃至上古時期的先輩們的恐懼和信仰。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江西萍鄉鄉間的儺神像。攝影@這和那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廣東湛江的儺舞由中原自閩南地區傳入,動作原始古樸,氣氛熱烈壯觀,主要流行於鄉村地區。攝影@這和那

從這些地區儺俗的發展現狀來看,驅除疾病依然是人們對儺所寄託的希望。在一些地區,儺和儺醫緊密聯繫

,顯然,人們藉助跳儺、儺舞、儺戲和朝拜儺神的形式來祈求神的護佑、驅除對疾病的恐懼,同時儺文化的傳承人們藉助祖輩流傳下來的經驗和知識,形成一些民間常見疾病的醫療技術和處方。

除了疾病,儺也被寄望能幫助人們消除災難,比如消除自然災害,實現五穀豐登。

而儺的面目,雖然各個地區因信仰、歷史發展、文化認知等差異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在普通人看來都有些嚇人。這和數千年前的方相士驅除疾病的邏輯是一樣的,即借面目可怕但高尚、正義且能力驚人的聖人神明,來恫嚇鬼怪邪祟,使人免於疾病和災禍。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在中國很多地區的鄉村,儺神廟在當地村民間仍具有廣泛影響力。攝影@這和那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儺和醫逐漸形成緊密聯繫。攝影@這和那

今天,隨著科學知識的傳播和普及,人們掌握了越來越多關於身體和生命的奧秘,醫療水平的提升也幫助人們戰勝越來越多的疾病。在鄉村,年輕人不斷地離開家鄉,前往城市,大量村落趨於凋敝。

農耕文明漸行漸遠,民間信仰的土壤漸漸消失。儺,失去了流傳的文化土壤,也失去了新一代的傳承主體。

可以說,所謂“原汁原味”的儺在今天已經很罕見了。在很多地區,依靠國家和地方的保護,已經消失或瀕臨消失的儺,得以恢復或者獲得新的傳播機會。但不論是跳儺、儺舞、儺戲等表演形式,還是儺面雕刻等技藝,如今承擔的更主要的是展示傳播作用,而非過去的祈福或治病消災功能。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江西萍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賴明德和兩個兒子共同傳承儺面雕刻技藝。攝影@這和那


中國儺:以神之力,驅逐一切疾病苦難

廣東雲浮,禾樓舞是古儺文化和百越文化相融合的產物,2008年,禾樓舞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攝影@這和那

雖然儺離今天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但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從上古而來,頑強地存活到今天,依然能有活態的形式為依託,可見中華文化傳承的頑強生命力,也說明它自身必是具有某些長久的價值在支撐。

至少,儺可以繼續提醒我們,無論世界發展到何種發達境地,面對自然人永遠不會無所不能,人類不應該忘記恐懼和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