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的人生:進則天下,退則田園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這是南宋人洪邁寫了一篇《稼軒記》,其間那個率五十縱鐵騎於萬人之中取賊人首級的俠客就是滿腹才華的辛棄疾,用“勇冠三軍”來形容辛棄疾之勇,一點都不為過。傳說中“溫酒斬華雄”的關雲常也不外乎如此吧。彼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放在今天是一名大三的學生。

快意的人生:進則天下,退則田園

辛棄疾


快意的人生:進則天下,退則田園

辛棄疾


辛棄疾,號稼軒,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人,有“詞中飛將軍”之稱。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祖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國仇家恨,使得此少年早早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周身也溢著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就因為辛棄疾於萬人之敵中取叛徒首級的事,讓宋天子“三嘆息”,想必天子也是很驚奇。於是辛棄疾也因此得到提拔,先後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但是這些都不是辛棄疾理想中要乾的大事——恢復中原。

在江西鎮江,辛棄疾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便有了千古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於是我心底的情景便是:蒼涼的北固亭上,一男子屹立於風中遠眺,一縷長髯,手中按下長劍,悵然若失。

《莊子·列禦寇》裡說:“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繫之舟,虛而遨遊者也”。辛棄疾無疑是那個憂慮的智者。於是也有了那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那個拍著欄杆,眼看著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人將老,心裡溢滿了不被人理解的憂憤,壯志未酬的苦悶。淚流滿面時,還要紅巾翠袖的佳人來擦英雄淚。此情此景,後來的我們本已被詩人的英雄情結打動,轉頭來又讓詩人有點矯情的兒女情長惹的啼笑皆非。


  “臣平生剛拙自信”,這是辛棄疾的自我評價,敢說敢做,不願意迎合別人,不拘小節。也因此讓我們後人肅然起敬的理由之一。

辛棄疾對官吏“歷威嚴,輕以文法繩下,官吏惴慄,唯恐奉教條,不逮得遣”。對百姓“比居外臺,讞議從厚,閩人戶知之”,

就是說,他對底下的官吏非常威嚴,對百姓卻是非常寬厚、關心。給犯人判罪遵從的是寬厚的原則。

辛棄疾在給當政者宋孝宗皇帝的《論盜賊札子》中指出:“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併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臣以謂,不去為盜,將安之呼,正謂是耳。”意思是說,這些種田的老百姓,州郡一級的官員用過度的徵收賦稅來害他們;縣一級的官員呢,用徵購各種名目的物資來害他們;底下的辦事人員用各種名義索、拿、卡、要來害他們;地主豪強用兼併田產來害他們;而盜賊又用搶劫和掠奪來害他們,老百姓不去當盜賊又能往哪裡去呢? 為民請命,就算得罪權貴又如何,這就是稼軒的“豪氣”和“膽氣”。

紹熙五年(1194年)夏,五十五歲的辛棄疾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辛棄疾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由於對百姓的體恤和愛戴,於是便有了《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對百姓生活的深入瞭解觀察,於是便有了《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進則天下,退則田園,這大概是古往今來英雄們為自己設計的藍圖。可當下許多人只羨慕‘田園’之美好,如若在人生的前期沒有經歷人生的歷練與境界的考驗,恐怕也未必能夠真的品嚐‘田園’之美好,甚至也會厭倦‘日升三竿我獨眠’。倘若不曾“天下”,怎能心安於田園?

流年易逝,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如果生命的前期在自己的事業領域裡能:“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奮鬥過,拼搏過,千回百

轉後已經筋疲力盡,竭盡所能而未能如願,那也不灰心喪氣,還有最後一條路:“歸田園”,靜下心來感受田園的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風物。倘沒有富貴,亦能安心於茅簷低小的陋室,安貧樂道,心內富足,行事悠然,也不失為快意人生。

快意的人生:進則天下,退則田園

退則田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