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交流電不能儲存的說法,那麼電廠生產的交流電一般是怎麼儲存的呢?

我僅僅只是個過客


你的問題涉及負荷預測,功率平衡和電能儲存幾個概念。一般來說,發電廠發電送到電網,電網通過輸配電設施把電能送到用戶。電能產生,輸送和使用是同步完成的,是以用定產,用戶用多少,發電發多少。用戶是千家萬戶,有居民、工廠、商業、機關等等,那怎麼知道用戶用多少,怎麼保證用多少就能發多少?從每一個用戶看,有自己的用電規律,比如居民夜間照明,三餐用電等,商業和非連續作業工廠一般用電在在白天,夜間用電少。連續生產的工廠白天晚上都要用電等等,這種規律還有一定的季節性特點。這些規律可以靠數據累積用數學的方法分析出來,還可以依據規律對每一天的負荷情況進行預測。那麼一個區域內,各種用戶的構成是相對穩定的,大數量級上負荷的預測也是比較準確的。電網按照負荷預測結果,調度安排各個發電廠的發電出力,有基本不改變運行狀態承擔基本負荷的機組。有隨時調整運行狀態,甚至停機啟機的調峰機組,調峰機組就是要保證發電端發出的電力符合預測。既然是預測,和實際就一定不能百分百一致,但差額是細微的,發電機組有自動調頻裝置,發電機調頻,就是調整功率的輸出。我們使用的交流電頻率是50赫茲,當全部發電機發出的功率小於用戶消耗功率時,電的頻率就會降低,部分發電機組的自動調頻裝置發生作用,調整發電機提高出力,增加功率,使頻率升上來。反之,同理,這就是功率平衡。這樣的模式看似很理想,但隨著電力系統規模的擴大,發電機組單機功率的提高,調峰調頻的經濟性問題就越來越突出,為提高經濟性,就催生了儲能電站的誕生。儲能電站在電網電力過剩時,利用能量轉換裝置把電網的電能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儲存起來,在不足時,把儲存的能量用發電裝置轉變成電能補充到電網。最多見的儲能方式是抽水蓄能,簡單說就是電過剩時抽水上山,電不夠時放水下山。


近視老花眼


交流電是動態的,早年無法在電網儲存,一般發多少用多少,用多少發多少,

峰值谷值之間不可差太多,需要移峰填谷,

一般用工廠和居民進行蹺蹺板式得調節,

再有就是用蓄電裝置,比較給力的有抽水蓄電站,超級電容蓄電站,

電解鋁,電解氫,

動能飛輪蓄能,

最近又有設計師開發出

摩天大樓水泥錠電梯蓄電,

水塔蓄電






星輝650


電的傳播是光速,也是實發實用的,很多人懷疑那麼我關個燈,關掉一臺空調,這個電去哪兒了?

其實這個瞬間你的這部分電被整個電網系統平攤了。電能最主要的指標有電壓、頻率,像家用電中國一般是220V單相電,三相就是380V,頻率是50HZ。當你關燈以後,你的電被分攤給整個電網的用戶,導致電網頻率會極其細微的上升,所以你不用的那部分電就是這樣被別人用掉了。

如果是大用戶,比如幾十萬上百萬千瓦的用戶電突然停掉了,那麼電網就會反應出來頻率上升較大,這時就會有一種叫一次調頻的電網系統自動發指令給各個電廠,馬上降低發電負荷來降低頻率,這個當下電也沒有憑空消失,而是全電網用戶消耗掉了,比如這時候點燈會亮一些,電動機會轉快一點。如果瞬間變動過大,電網調節不過來(這一般都是負荷側跳閘才會發生)會引起電網故障,區域大停電,歷史上有很多類似事件,可以百度下。

現在電能還不能被以電的形式儲存,但是可以變成其它能源,大的比如抽水蓄能,熔岩電廠,小的可以被蓄電池轉化為化學能,家裡熱水器的熱水也是儲能的一種,還有一些蓄冰空調等等。


落葉為你


第一次聽到交流電不能儲存,那麼電廠生產的交流電一般是怎麼儲存的呢?

在整個電力系統中,農業、工業、公共事業等多類型用電用戶,這樣用戶的用電情況各不相同,從而導致電力系統的負荷很不均勻。

根據電力系統的日負荷圖可知,電力系統每天的上午、下午、晚上各有一個高峰期,唯一的低谷期發生在午夜。因此在午夜時電力系統處於負荷低谷,使得整個電力系統有多餘的電能。於是抽水蓄能電站通過水泵利用整個電力系統多餘的電能,將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等用電低谷期過了,抽水蓄能電站將上水庫的放到下水庫,通過水輪機發電,用來補充高峰期用電量,滿足整個電力系統的調峰需求。抽水蓄能電站能量轉換過程圖如下!
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時,把電網中低谷期時的電能消耗掉,把水抽到上水庫,變為水的勢能,在電力系統用電高峰期時,放水發電,再次把水的勢能轉為電能。

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為電網提供高峰電力,減少系統峰谷差,將系統價值低、多餘的低谷期電能轉為高價、必須的高峰電能。保證電網安全,經濟穩定運行,調節長距離電力輸送,降低電力系統燃料消耗及改變能源結構,緩解發電與灌溉的用水矛盾。其與常規水電站不同之處是有上下兩個水庫,將水循環利用,其機組能發電,則能像水泵一樣抽水,不僅給電網提供電量,進行調峰,也消耗電網電量用於抽水。因此它生產的是電,消耗的也是電。


Talk工控小白


交流電是不能儲能的,國家大型的發電站都是利用多餘的電能去抽水蓄能,建一個大型的水庫。然後利用多餘的電能把水庫抽滿。等到用電量大或者是水流不能滿足發電條件的時候,就利用儲存起來的水進行發電。這樣的話可以有效地調配電網。

白天用電量比較大,所以電費價格可能就稍微高一點。交流電不能儲存,晚上用電量小,所以價格就低一點,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提倡晚上用電,因為晚上電能會浪費很多。

不過現在電網也比較智能化,會根據實際的情況和負載自動調配。只要人工監測就可以了。相比以前浪費要減少了很多。而且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對於每個城市每個地方的用電量監控都比較準。這也就方便了電網的調配。

希望在以後能發明出來可以儲存電能的東西或者是提高能源的東西





電工與機械維修


1、能量是守恆的。

2、電能的產生和消耗是瞬間完成的,並且出力發電與消耗(線損、變損、終端)完全相等。

3、中國電網工頻50赫茲,電網負荷變動時,頻率有微小變化。變化超過某數值,總調會讓電廠調整甚至關機組。

簡單的說,你把你家的電飯鍋給關了,會瞬間造成電網頻率從50的赫茲變成50.000000001的赫茲,讓隔壁老王家的電飯鍋變成1000.00001 瓦


壺西柳517


電廠發出來的交流電是產供銷一次完成的,用多少發多少,是不能直接儲存的。交流電儲存有兩種方式:1,將電能轉換成勢能,如儲能水電站。2,將電能轉換成化學能,如蓄電池。


旅居養老房車生活


交流電的確是不能儲存的,要儲存也是要經過轉換成直流電再儲存,但是容量不大損耗快,目前主要的儲存電能的方法是用多餘的電力輸送到一處較高的高原盆地或大肚子峽谷,修好水庫,然後用多餘的電力將附近河裡的水抽上注入這個水庫,建設一座發電站,平時不發電,專門供電力緊張時發電補充電網調節輸送電力,這個系統工程叫抽水蓄能電站。我們中國有好幾座這種功能的電站。


快活林175317480


這個問題相當業餘,甚至有點幼稚……就目前的科技水平,電能是不能直接儲存的,一般都是轉換為其它形式的能量儲存。電廠發的電是直接併到電網上用的,而儲能的方式目前還不多,主要是電池和抽水蓄能。因為風能和太陽能的不可控,現在儲能逐漸成為關鍵因素。


TouTiao金


作為一名電廠運行人員來說下這個事,電廠的所有機組停運時一般採用倒送電,也就是電網的電給廠裡重要設備供電,機組啟動後發電機發出的電會一部分作為廠用電供給廠內設備使用,大概百分之7左右,剩餘的電才輸送到電網,所以電廠不會儲存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