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危机时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美国会直接对苏联动武吗?为什么?

秦皇见汉武


古巴导弹危机是发生在1962年,起因是1959年苏联首先发现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导弹和朱比特导弹,这等于是直接在苏联的家门口安放了个炸弹,令赫鲁晓夫坐立不安。

▲美国在土耳其安放导弹就等于在苏联家门口安放了一颗炸弹

经历了政变的赫鲁晓夫急需加强自己在党内的声望,而美国在苏联家门口安放的导弹严重威胁了他的党内声望

此时的赫鲁晓夫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他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在1957年的时候,由莫洛托夫发起了一场旨在把赫鲁晓夫拉下台的政变,在当年的苏共中央会议上,以莫洛托夫为首的一派人职责了赫鲁晓夫上台以来的种种政策失误,虽然赫鲁晓夫据理力争,但是最终会议还是决定解除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连他解除职务的文件都已经做好了。就在赫鲁晓夫命悬一线之际,当晚他打电话给了朱可夫,还是朱可夫第二天带兵赶到莫斯科才帮他控制了局势,使他成功脱险。

经历了1957年政变的赫鲁晓夫深知要想掌握好权力就必须集权,于是从哪之后赫鲁晓夫也搞起了个人崇拜,尽管之前他曾经坚决地反对过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既然他搞个人崇拜,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伟大光明而正确的人,作为一个伟大光明而正确的人怎能允许人家在自己家门口安放一颗炸弹呢?如果不解决这个事情,那么赫鲁晓夫在党内的威望何存?

这不但影响到了赫鲁晓夫的党内地位,也影响到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的地位,毕竟苏联还是要带着一帮社会主义国家的兄弟们混的,美国人想在你家门口安放导弹就可以在你家门口安放导弹,作为老大的苏联是很没面子的,以后还怎么带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混呢?

所以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是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时的国际背景就是美国和苏联都为了展示自身制度的优越,不断地开展各种竞赛。比如,苏联派了宇航员上了太空,美国就派宇航员去了月球。美国人挖坑挖了3000多米,苏联人就要挖一万多米。总之就是美国人干了的,苏联要干的比美国更好,美国也同样如此,双方在各个领域都激烈竞争,不相上下。

正好在1959年的时候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成为了古巴领导人,古巴也成为了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让赫鲁晓夫灵机一动,对呀,既然美国在我家门口安放导弹,我也可以在美国家门口安放导弹呀。于是赫鲁晓夫就找到了卡斯特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小弟,卡斯特罗当然欢迎老大哥送东西给他,而且当时古巴政权也不是很稳,经常受到美国的威胁,有了核武器就可以不怕美国了。于是苏联的核武器加上导弹就送到了古巴。

▲从地图上看,古巴离美国太近了

于是从1962年开始苏联向古巴陆续派出了3500名技术人员和几十枚导弹,每一枚导弹的威力都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20-30倍。

美国人发现核弹头后非常生气,并准备动武

美国人是在1962年8月份发现了苏联运送到古巴的武器的,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确定是核武器。直到10月15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拍摄的现场照片,确认了其发射架等设施为核武器设施,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恼火,苏联布置在古巴的导弹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如不尽快处理,作为总统的肯尼迪将受到公众的质疑,肯尼迪如芒刺在背,最终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的地点

▲美国侦察机拍摄的苏军导弹阵地施工情况

10月22日,肯尼迪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封锁古巴,之后美国出动楼区其强大的海空军,共计8艘航母和90多艘各类舰艇,并不断地出动飞机在古巴周围巡逻,大有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

▲导弹危机中肯尼迪与军方认识磋商危机事宜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赫鲁晓夫也不能直接认怂,10月23日苏联表示会继续向古巴提供武器设施。随后,美国正式封锁了古巴,而苏联也决定出动不携带武器的船只去试探美国人的封锁,这无疑是让冲突升级了。

在危机最为紧张的时刻,有一艘带有核武器的苏联潜艇被美军发现,美军驱逐舰投放了训练用的深水炸弹,而潜艇指挥官萨维茨基当时拥有发射核武器的权限,他也一度精神崩溃打算发射核武器,幸好被周边的同志们劝阻了,最终他们浮上了水面,被美军水面舰艇包围,在对峙了一晚上后返回了苏联。一场核战争差点就爆发了!

危机的解除

到了10月26日的时候赫鲁晓夫向美国发出了两封信,第一封是表示愿意和美国就古巴的局势进行和谈,第二封信则是措辞强硬的话语,肯尼迪毕竟聪明,他看出了意思,只对第一封信进行了回复,表示也愿意就古巴导弹危机与苏联和谈。

为什么这个时候赫鲁晓夫会认怂呢?其实他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这个事情闹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一旦擦抢走火就会引发核战争,也就意味着苏联和美国的同时毁灭,这个责任赫鲁晓夫担不起,其实肯尼迪也担不起。

当然,赫鲁晓夫在认怂的同时也透露了土耳其的问题,这也让肯尼迪认识到如果土耳其的导弹如果不撤走那么这种事情还会没完。于是就回复了赫鲁晓夫,表示只要苏联愿意撤走导弹,一切都好商量。

▲讥讽赫鲁晓夫在古巴问题上服软的漫画

领会了肯尼迪意图的赫鲁晓夫马上公开发表讲话,表示苏联将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11月11日,苏联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全部导弹。11月20日,美国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周边的军队,危机就此解除。

之后美国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也算是给了赫鲁晓夫一个面子了。


老威观史


好问题,参与了!

可以绝对肯定地讲,美国即使真的动武,也只会针对古巴的苏军存在,而不敢进攻苏联本土,毕竟当时的苏联,不仅拥有了技术水平比肩美国、装备规模比美更强大的核武库了,而且在太空技术上也领先美国一步了。

苏联所以会妥协――全世界公认的在古巴导弹危机中,是苏联妥协了,虽然美国也因此在后续几年内,放弃了在土耳其部署核导弹,但依然部署了核弹头并驻军了――完全是以赫鲁晓夫为核心的苏联最高层缺乏勇气与决心,在美国三军动员,作出了打核大战的态势后,苏联认怂了。

在苏联一面,有为人类与世界和平考虑,防止核大战爆发的借口,但并没有瞒过美国人,彻底看穿了苏联的骨子里的怯懦!

可以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的认怂,才是苏联最终败于冷战,直至崩溃的原起点。

因为,在美国一方,已经明白苏联绝对不敢一战,无论其有怎样的军事硬实力。这也让美国不再加大战略军力的投入,可以从容地一方面调整经济,建设社会,另一方面全力进行技术创新。众所周之的,美国陆基核导弹停留在了民兵三时期――技术开发是古巴导弹危机之前的。美国空军、太空一系列跨时代技术也不断出现,二十年内就进入了压益世界的隐形技术时代,形成了GPS为代表的太空技术能力。而美国社会垮掉一代,也因为没有了焦与恐惧,退出了历史舞台。

反观苏联,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内心恐惧驱使军事规模的扩张变本加厉,因之耗尽大半国力,除了在卫星与导弹技术还保持进步外,相比美国的其他领域,技术进步已停滞,社会建设更越来越差。而导弹技术,也在中导条约签订后停止了,并因之销毁了已部署的先进导弹――海量成本与资源白白浪费。到八十年代末,苏联已远远落后于美国且国家无法维持了。

试想,如果当时苏联依然针锋相对,如美国一般摆出打核战的姿态,美国真敢开战?

其实,严格讲,苏联内心恐惧并非从此开始的,朝鲜半岛战争不敢出兵,已说明了一切了。也许因为米格战机出现在了战场,使美国没有看透罢了。二战苏联欧洲部分几乎沦陷,使苏联害怕也可理解,毕竟美国是比德国更强的。但一面害怕,另一面又强撑与美争霸,关键时刻又缺乏意志,这样的苏联确实已不是美国的对手了。


Shirley沧海1


如果苏联不从古巴撤走核导弹,那么美国肯定敢发射核导弹摧毁苏联建立在古巴的核导弹基地。虽然美国害怕核战争,但如果赫鲁晓夫不从古巴运走核武器,那么美国一定会与苏联打核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最接近核战争的一次危机,是人类文明生存与否的重要节点。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怕不怕与敢不敢的问题,这时一个超级大国在面临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死亡威胁下的必然反应。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会允许自己的财富始终处于苏联的核恐怖的威胁之下吗?绝对不会。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美国都敢直接对苏联动武,美国都会发射核弹。

苏联为什么要在古巴建立核导弹基地?赫鲁晓夫和苏联高层没有想到美国的反应吗?古巴没有想过核导弹基地暴露的后果吗?他们一定考虑了,但既然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形成了对莫斯科的威胁,那么苏联必然也会相应的在古巴部署导弹形成对华盛顿的威胁。

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比美国要晚,但苏联核武器的发展非常快,虽然还没有超过美国的核力量,但已经可以正面交锋。为了扩大苏联之于美国的核优势,赫鲁晓夫在古巴建立了核导弹基地;为了保证美国的安全及扩展美国的势力,肯尼迪调集航母编队群封锁了古巴海域。这是美苏冷战的必然手段,这也是美苏争霸的具体且极端的体现。

如果美国知道苏联在古巴建立了核武器基地,那么美国一定会对苏联进行有力的回击。然而,美国在刚开始并不知道苏联在古巴建立了核武器基地。如果不是苏联出现了叛徒,美国不会知道苏联的所作所为,美国也就不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如果不是美国的U-2侦察机的照片,美国最终不会确定苏联在古巴建立的核基地。美国和苏联就会陷入扯皮的僵持状态。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表面上看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一次较量,但实际上却是美国和苏联力量的一次对决。在这次严重的危机中,苏联最终运走了核武器,这意味着美国比苏联的力量要强大。美国和苏联双方只是利益的争夺,没有哪一方是绝对正义的。然而,冷战却先是由美国挑起的。

为什么说美国一定会对设立于古巴的苏联核导弹基地进行核攻击?因为古巴与美国的短距离决定了美国人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苏联的核武器让美国人觉得遥远,而古巴的核武器则让美国人觉得一早醒来和武器就会在自己头上爆炸。所以,强烈的生死存亡的感觉让美国人敢于发射核导弹。

如果苏联不撤走古巴的核导弹,那么美国是敢于发射核导弹的,因为美国人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因为美国人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当强大的力量受到威胁时必然会进行强烈的反击。为什么苏联人把核导弹部署在其本土不会让美国感到旦夕之间的致命威胁?因为距离远,美国人有反应的时间。为什么苏联人把核导弹部署在古巴会长美国人有朝不保夕的威胁感?因为古巴距离近,美国人没有反应的时间。

一个连自己的生死存亡都不能掌握的国家是不能称之为超级大国的,如果美国放任苏联在古巴建立核导弹基地就意味着美国权威的丧失。一个丧失了权威的超级大国是没有威慑力的,没有威慑力的超级大国一定会丧失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战略空间。美国如果失去了威慑力和战略空间,那么就绝对不可能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也必须迫使苏联撤走在古巴的核导弹。

苏联在古巴的核导弹距离美国人太近导致了美国人民的强烈的不安全心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强大的国力又使得美国不会退让。所以,美国有发射导弹的强烈意识和实力。然而,美国的不安全感其实是由自己引起的。没有土耳其的导弹形成的苏联的不安全感,也就没有古巴的核导弹导致的美国的不安全感。归根结底,美国的不安全感是源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苏联与美国差点发生的核战争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互不信任,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斗争。

从苏联出现以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发展模式就开始了斗争。资本主义要消灭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抗衡资本主义。这两种模式之间的斗争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而社会主义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是敌人,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就是埋葬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从工业革命开始资产阶级就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更加严酷的剥削与掠夺。当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发现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向苏联学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如果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那么资产的利益就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及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矛盾必然会让两种社会发展模式处于斗争状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换句话说,在生产力发展没有达到社会变革的程度之前,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的并不会太明显。这种优势的不明显必然会导致斗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一次体现。

苏联与美国冷战体现在各个方面,核导弹和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强烈试探。苏联撤不撤古巴的导弹及美国敢不敢发射核导弹都是要看彼此之间的国家利益。人的利益决定人的行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行为。人类世界和人类文明需要和平,但和平不能建立在和平衡的基础上,和平要建立在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


历史纬度


那是不可能的!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足以摧毁300个美国城市,8000万美国人将因此殒命,这在当时占到美国总人口的50%左右。反之,美国当时能够打到苏联的导弹(部署在土耳其)虽然同样能够摧毁苏联200多个城市,但是苏联地广人稀,估计损失人口不会超过1500万,这战损比美国大约是苏联的5倍以上,打这种仗太吃亏,美国会陪得扔掉裤子的。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理亏在先,当时美国利用土耳其是北约盟友的身份,将分导式弹道核弹部署到土耳其去,这对苏联来说是个大威胁,因为当时的乌克兰是苏联的重工业基地以及粮食来源基地,土耳其跟乌克兰隔海相望,根本无法预警拦截。所以呢,苏联就同样来个暗度陈仓,把导弹部署到古巴去,让美国也防不胜防。

最后呢,美国方面首先做出了妥协,美国以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作并承诺不在欧洲部署中导为条件换取苏联撤出古巴导弹基地。从整件事上面来看,苏联并没有吃亏。

至于当时为什么会一边倒指责并嘲笑苏联只是因为当时我们跟苏联是对立的,出于政治需要而宣传而已。


优己


假如,赫鲁晓夫不在最后一刻向肯尼迪示弱,次日,布置在古巴的苏联核弹基地必将是一片火海。

再假如,已经部署完毕的42枚核弹尚有10%未被摧毁的话——因为每一枚核弹的威力都比美国投向广岛长崎的大二、三十倍——只需在短短几分钟内,800万美国公民就会香消玉殒。何况还要再乘以4呢!

与此同时,美国部署在西德、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国的核弹,也会立刻在苏联诸多城市上空被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无需宣战便会爆发。

但从当时的军事实力来说,最终失败的定是前苏联,因为美国的军力强于对方10倍有余,尤其是核弹的绝对数量。

赫鲁晓夫无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疯子,倒与当今的特朗普颇为相似。他为了表达美国加大欧洲部署核弹的愤怒,利用古巴与美国交恶的机会,偷偷摸摸将核弹和战略轰炸机运进美国的“后花园”。当被美国的高空侦察机U—2发现后,肯尼迪顿时惊魂万分,立刻启动国家紧急状态,国内外所有军事基地更是即刻进入一级战备。

苏联亦然。

核危机的出现,愤怒只会令人丧失理性,酿成的苦果却只能独吞。

由此可见,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核危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绝非小布什和特朗普可以比肩。

肯尼迪全力备战的同时,既没有通过外交手段,也没有采取武力攻击,而是采用出动8艘航母在内的90艘战舰,彻底封锁古巴海域的战略战术,隔断苏古之间的联系通道之后,再来一个“关门打狗”。以此逼迫苏联或将核弹撤出,或遭到无情打击,并给出了最后的期限。

赫鲁晓夫见状,顿时心里发毛,四肢乱颤。本想吓唬吓唬肯尼迪,寻求一下两国的战略和军力平衡,不曾想肯尼迪根本不吃这套。倘若赫鲁晓夫死扛到底的话,苏联就无需解体了,也许直接就玩完了。当然,美国同样惨不忍睹,也会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正是想象到这种地狱般的景象,才促使赫鲁晓夫悬崖勒马,紧急刹车的。


怡人之人148633009


如果苏联不撤走导弹,我个人感觉,美军大概率会对苏联动武。

理由有三。

第一、美苏当时的信息交流为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战略意图,并且也都高估了对方的战略意图。

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在这之前,将核弹部署到了意大利和土耳其,威胁到了莫斯科。当时苏联无力逼美军撤走核弹,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把导弹部署到美国的眼皮子底下的古巴。

至于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威慑,跟美国讨价还价,让美国撤走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弹。也就是说,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目的是跟美国讨价还价,并没有跟美国开打的意思。

但是前面说了,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之间没有任何信息交流。赫鲁晓夫的企图,美国高层并不清楚。很多美国人在得到这一情报后,第一反应就是苏联要打自己。

并且更要命的是,由于苏联的保密制度实在太变态了,就连苏联人也不知道自己国家往古巴部署导弹的真实企图。很多护送导弹的苏联军官以为真的要跟美国开打,居然做好了发射核弹的心理准备。

比如1962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的科尼号驱逐舰向潜伏在海底的苏军一艘潜艇投掷了五颗训练用深水炸弹,以逼迫其上浮后。这艘潜艇的艇长居然就以为核战争爆发了,决定要发射艇上的核鱼雷进行报复。

你说说,这险不险?如果核鱼雷发射了,战争怎么可能不爆发?所幸的是,由于艇上的大副执意不同意发射(必须由舰长、政委和大副一致同意才能发射),这颗核鱼雷才没发射。全世界的吃瓜群众才捡了一条命。



这个事件的当天,美国空军立即向驻阿拉斯加的B52轰炸机下令,令其携带核炸弹,轮流在空中值班,准备随时开打。(当时美国空军有发射核弹的实权,因为当时还没有发射核弹的加密程序,空军可以不经请示就发射核弹。美国总统现在手提的核按钮箱是在危机之后才发明出来的)

相应的,美军鹰派高层向肯尼迪请战:只要战争开打,他们有把握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将大部分苏联中程导弹摧毁于地面,即便少数中程导弹没有被摧毁,发射、并摧毁了美国的数个城市,也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不过,军方的这个提议,肯尼迪当时没有立即回复。为此,李梅(曾经火烧东京的那位)还跟肯尼迪吵架。但最后军方的火气还是被肯尼迪压了下来。他要求军方按他的指示行动,因为他无法承担核战争责任。

所以说,古巴导弹危机如果真的擦枪走火爆发战争,这一点都不奇怪。核武器这么重要的大杀器,实际掌控发射权的居然是一帮军人。如此儿戏,没发生毁天灭地的结果,也真是人类的一大幸事。


第二、苏联撤走导弹之前,美国军方已经决定绕开肯尼迪,对古巴实施打击了。

就是在军方请战的当晚,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紧急召见苏联大使,口头传达了其兄的意思:美国可以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核弹,但迫于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总统不能出具书面出具文件,但总统保证将实现这一点。而如果赫鲁晓夫执意要书面保证或因此而拖延的话,总统将难以压制军方,局面将有失控的可能性。

同时,罗伯特肯尼迪还向苏联大使透露,美军将会于两天后,也就是10月29日凌晨对苏联发动全面袭击。

言外之意,按照小肯尼迪的说法,如果赫鲁晓夫不妥协,那么美军一定会开打。因为他大哥肯尼迪已经无法控制军方的情绪了。

那么,小肯尼迪当时是不是虚张声势呢?从解密的资料来看,还真不是。因为当时军方真的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1962年10月28日,军方高层达成了一项共识:他们认为苏联在古巴的中导发射装置将完全建成,具备了轰炸美国的能力。不管肯尼迪同不同意打击古巴的计划,他们都将于10月29日凌晨对古巴进行闪击,并在其后几天派出地面部队登陆,并最终占领古巴。

这是违宪的行为,但是1960年代的军工复合体就是一群疯子。肯尼迪在1963年被刺,幕后的指使者有可能就是这帮毫无政治头脑的疯子。


只不过由于10月27日晚上,苏联大使把小肯尼迪的意思连夜告诉了赫鲁晓夫,而且赫鲁晓夫同意,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广播通告全世界,表达了自己撤军的意思。美军才没有实施计划好的行动。

如若不然,美军会不会开火,还真的很难说。(赫鲁晓夫对肯尼迪有可能对军方失去控制也有所防备。他在下令撤走导弹时还留了一手,没有拆除隐蔽没暴露的核弹。这批核武器一个月后才撤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CIA并不知道苏联在古巴部署了核弹。如果CIA知道了这个情报,军方估计就不敢打了。



第三、美军实力强于苏军,美国认为战胜苏联的信把握很大。

先说海军和空军。(苏联陆军是强项,但是在古巴没有用武之地)

当时苏联没有航母,空军没毛用。并且当时苏军也没有大型导弹舰,主力舰艇还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这种巡洋舰一无反舰导弹,二无大口径火炮,不是美军的对手。更加夸张的是,苏联海军还没有远洋经验。一旦开战,注定是被美军收割的韭菜。


再说核武器。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大约拥七百枚短程导弹,这些导弹对欧洲、北约国家有着严重的威胁。但是,这些导弹不能从苏联发射到美国,对美国没威胁。虽然当时苏联装备了洲际导弹。但洲际导弹技术不成熟,只能吓唬人,对美国威胁不大。

苏联当时真正可以威胁到美国的核载具,是两百多架洲际轰炸机。然而美国却有六百多架洲际轰炸机。这么大的数字差距,如果真正要爆发核战,苏联必然会被美国打死。

并且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美国已经拟定了核战时的打击目标,这些目标不但包括苏联和华约国家,甚至还有中国。在美国人看来:既然用了核弹,那就干脆把有威胁的国家一起干掉,反正世界也毁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在1960年代坚持要搞原子弹和导弹的原因——不能把命运交给别人)

↓美苏核武器数量对比


所以说,绝对的实力是美军高层敢强压苏联一头的底气。在1962年这个截点,不少美军高层都认为干死苏联不是问题。

后续

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赢了面子,肯尼迪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但美国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美军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核弹后。土耳其改变国策,不再一边倒的跟着美国,而是采取了两面讨好的策略,与苏联也建立了较好的外交关系。这无疑是美国的一个重大的外交失败。

苏联方面,吸取教训,在次事件后,研发实用的洲际核导弹;生产和装备航母;并将反舰导弹装上了各类舰艇。十年后,苏联海军已经今非昔比,具备了和美军在地中海对峙的实力。

另外,最最最重要的是:由于这次事件吓得双方都够呛,所以危机结束后,美苏马上就装了领导人热线电话。在很多大事件上都保持事先通气的好习惯,不至于使双方领导人再重蹈古巴导弹危机的尴尬情况。


Mer86


如果1962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坚持不撤走在古巴的导弹的话,美国会不会对苏联动武呢?

直接开战引发大规模战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美国总统肯尼迪深知苏联在当时已经具备了和美国一样的毁灭世界的能力。虽然60年代初期,美国在全球战略中处于绝对优势,但是不可否认,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也建立了庞大的同盟体系,美国一旦贸然开战,引发的就有可能不是一场单纯地局部战争,而是世界大战。

但是美国采取一些局部范围内的外科手术式的小战争的方式是绝对有可能的,比如击沉苏联的商船,限制古巴的领空和领海等。

众所周知,赫鲁晓夫是个性情中人,行事一贯比较鲁莽,但是此人却有着非常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在斯大林时期,他能够获得喜怒无常的斯大林的喜爱与信任,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所以,赫鲁晓夫在当时也不会莽撞到坚持与美国对抗到底。


青年史学家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吧,克鲁晓夫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他的所作所为,不大喜欢和他的同僚们商量,自己头脑一热就做出个决定来,为此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和他的高层同僚们之间会有很多矛盾,这也是他后来下台的一个原因,其实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导弹,从他的性格来来说,赫鲁晓夫主要是想吓唬一下美国,并没有想真正地和美国打核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总想在美国面前显示一下前苏联的强大,这似乎也是赫鲁晓夫的一个爱好,比如说有一回苏联在阅兵式上展出了一个假的三级火箭导弹,这个消息传到美国以后,美国军方及艾森豪威尔十分震惊,觉得苏联太强大了,居然能够研究出三级火箭推进的导弹,而实际上,仅仅是赫鲁晓夫玩的一套把戏,后来赫鲁晓夫被免职以后,他在回忆录当中澄清了这个事实,还有一回赫鲁晓夫要去美国会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执意要坐苏联刚研制的一款大型客机——图95,当时苏联军方觉得这样不安全,因为飞机刚刚研制安全性差,但是赫鲁晓夫却执意要以这种飞机作为自己的专机,目的就是想让艾森豪威尔知道苏联的强大,从上面这两件事上来看,赫鲁晓夫很喜欢好大喜功,那么他在古巴部署导弹,显然也是为了吓唬美国,而不是真的要和美国对抗,否则也不会美国刚一反驳,赫鲁晓夫就把导弹撤回,看来他确实没有这个底气,毕竟在当时苏联的经济还无法和美国相比,苏联敢和美国抗衡的也仅仅是核武器,其他的方面他都不行,经济方面差的更多,所以赫鲁晓夫知难而退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骄然


美国对苏联动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这件事情,美国确实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演习,威慑,布局就等着谁忍不住了开第一枪。

当时的美国出动了68个空军中队,8艘航空母舰,90艘军舰,完完全全的将古巴的海域给封锁了。全球各地的美军基地都进入了警戒,这还不算,美国的美国所有的海外基地还都进入了核战备状态。



但是,无论是肯尼迪明白,一旦这场战争打了起来,无论结局如何,他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肯尼迪懂这个道理,就这个情况而言,美国动手打第一枪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其实危险一直都掌控在赫鲁晓夫那一边。


赫鲁晓夫,他的鲁莽那可是人尽皆知的,朝令夕改更是正常不过的事。包括肯尼迪那边,对于他这个不靠谱的人也是颇为担心,他们真的害怕赫鲁晓夫突然就不管不顾了,向他们按下了核按钮。

当然,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两边都稍稍的冷静了一下,事件得以和平的解决。这一次的事件一直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的时刻。


至于说苏联不撤走导弹。苏联的导弹又不是白撤的,他们不也是逼迫着将美国建在以色列的导弹也给逼了回去吗?本来事件就是因此而起,后来也是达到了战略目的。


是阿维啊


哈哈哈,这问题问的?当时的决策人已经作古,如今有人能给出答案么?大家也就是各抒己见姑妄言之罢了。

依我看,赫鲁晓夫撤了,说明他信美国敢动武。但不是对苏联直接发动核攻击,而是对苏联舰队和古巴的有关目标发起打击。在当时当地,就常规军力,尤其是海空军方面而言,美军占有绝对优势。不但绝对优势,而且绝对必要!以当时的技术在古巴发射核弹几乎是无法预警无法防御的,对美国家安危威胁太大(放今天就没事儿,几艘宙斯盾在古巴外一放,弹道导弹根本进不了太空)。相对而言苏联在美国后院常规战毫无胜算,发动全球核战不过是虚声恫吓而已,为了这点儿鸡毛蒜皮的边缘利益,就放弃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和资产阶级敌人同归于尽?搞笑呢?赫鲁晓夫好日子没过够呢!在古巴部署核弹是挖美国墙角,这种事儿成固欣然,败无所伤(除了伤面子),不值得冒灭世的风险开打。别说苏联对美撑死了势均力敌,其实并无优势,就是今天美国占尽优势,也不会为了俄肢解乌克兰对俄动武。美国策动乌克兰反俄一样是挖墙脚而已,不值得真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