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1

到底多大的孩子可以開始識字了?這大概是育兒界最富有爭議性的問題。

不信你來看看這些關於識字啟蒙的誤區:

誤區一:太早認字=坑娃!過早識字破壞想象力。

說起識字啟蒙,有一派言論非常流行,就是認為讓孩子過早識字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

這種觀點認為讓兩三歲的寶寶識字,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總有人拿一個美國新聞說事,說某美國媽媽把幼兒園老師告上法庭,因為老師居然教女兒去認識字母「O」,她覺得這是把孩子對「圓」這種本可以發散思維,天馬行空的符號禁錮在了一個字母裡,結果是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

過早識字到底會不會破壞想象力?首先,沒有研究表明早識字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這是謠傳!

實際上,教孩子認識字母「O」,是讓我們對「圓」符號的理解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認識字母「O」,不影響我們把「圓」繼續看成是太陽,是蘋果。

而且,多賦予「圓」一個符號意義,不正是給孩子的想象力多增添一個素材嗎?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誤區二:小學前孩子都不該識字。

有的人說,孩子的最佳識字年齡是 5~7 歲,早於這個時間教孩子識字,容易讓寶寶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造成認知混亂,甚至還會造成閱讀障礙。

還有家長問了:國家規定了,小學前不能教識字。那孩子問我這個字念什麼,我還能教他嗎?

其實,孩子的識字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不是要具體到某個年齡點之前就完全不能學。就像是孩子出去玩多了就學會認樹木和花朵的名字一樣,你給孩子看多了幾本繪本,孩子自然會對裡面的文字感興趣。兒童心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讀寫萌發」。

大部分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喜歡指著一些繪本或招牌上的字問家長「這是什麼字?」「那個字怎麼讀?」有的時候自己看見字還會在那邊唸唸有詞。

這說明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識字熱情識字能力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通過繪本指讀,引導孩子識字了。鼓勵孩子識字,也是鼓勵孩子邁向獨立閱讀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國家禁止的是一些幼兒園用小學上課的方式讓孩子死記硬背的識字。這種方式,忽視了學前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過早地開始上課甚至考試,灌輸了知識,卻讓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

但如果孩子明明很有識字、學習的慾望了,家長卻忽視、壓抑這種學習勁頭,非要去遷就什麼最佳識字年齡,這不是一種學習的本末倒置嗎?

誤區三:6 歲前是孩子的文字敏感期!西方兒童應在 6 歲後識字,而中國兒童應在 6 歲前完成識字。

有關於「太早識字不好」的誤區,就有關於「太晚識字不好」的誤區。

網上還流傳著一個說法,說香港某某大學有一個結論,因為英文是拼音文字系統,中文是象形文字系統,兩者使用的腦區不一樣,所以西方兒童應在 6 歲後識字,中國兒童應在 6 歲前完成識字。

這又是一個查不到原始文獻的「研究報告」。來看看靠譜有出處的研究報告是什麼樣子的:


在 2015 年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來自臺灣、美國、以色列和西班牙四個國家共 18 位研究者,歷經四年,以漢語、英語、希伯來語和西班牙語四種跨語文比較的腦成像證據,顯示大學生在以聽覺和視覺辨識字詞時,使用的大腦神經網絡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不存在不同語言系統的孩子使用腦區就會有明顯不同。所以,也不應該有一個什麼清晰的年齡界限,不存在所謂的「6 歲前是中國孩子的文字敏感期」的理論。還是那句話,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誤區四:功利型識字,背誦千字文、快速識字班

一些家長平時不注重給孩子積累閱讀經驗和識字體驗,等孩子快上小學了,又開始擔心孩子跟不上小學的識字量和閱讀難度。那時候,再慌慌張張讓孩子買字卡、背古詩、抄字帖。

很多家長一接孩子放學回家,第一句話就習慣問:「今天又學了幾個字啊?」

很多切中這種功利心態的快速識字班也出來了,打著「 30 天識字 2000 個!」「4-6 個月讓幼童達到小學 6 年級識字量」的口號攬客。咱們闢謠圈的老朋友「矇眼識字」也是在這個時候抓住家長的焦慮,開始興風作浪。

這些識字方法本質上就是讓孩子通過大量抄寫背誦來速記漢字。首先,孩子手部骨骼、肌肉尚未發育完全,不應該讓孩子過量抄寫文字。另外,識字本身是個量大而且時間長的過程,如果用錯了方法,把孩子按在椅子上,逼著他機械的認字,只會讓識字過程變得枯燥,可能還會有反效果。

識字啟蒙不是強迫孩子枯燥的去識字,而是為孩子創建一個豐富、好玩的文字環境,讓孩子自然、輕鬆的學。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比如早上吃飯,你指著一片面包和孩子說,「吃麵包吧!」,孩子聽到你說的,再看到外包裝上「麵包」兩個字,就能把你說的話和文字做聯繫;

你帶孩子出去玩,一路上遇到什麼字就給孩子講什麼,「這是xx超市,這是xx路,這是xx銀行」,孩子也一點一點學習著,把你的聲音和他看到的事物、文字聯繫起來。

其實,無論是漢字,數學,還是其他基礎知識技能,孩子們大多能在生活中接觸到,或用遊戲的方式玩耍到。我們需要做的,是努力給孩子創造在生活中學習文字的環境,並且用遊戲化的方式調動孩子的興趣。

誤區五:孩子寫反字鏡像字是病,得治!

很多孩子五六歲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會出現寫反字(鏡像字)的情況。比如把數字寫反,把字母 b 和 d 、 p 和 q 寫反,或者是像陳小春的兒子 Jasper 一樣,把漢字「小」的勾勾寫反等等。很多家長很焦慮,以為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讀寫障礙,或者發育缺陷問題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微博截圖

關於孩子寫鏡像字,首先跟大家分享一段兒童心理學經典教材《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裡的的內容:


許多兒童經常把一些字母寫反,這是正常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只持續到二年級,直到孩子學會閱讀之後,他們才知道必須把各種鏡像字分開。


孩子識字,面臨的第一大難題是孩子的字詞加工方式還沒有建立好,對漢字還停留在圖像記憶這種淺層加工上。也就是他只記得這個字大概長什麼樣子,很多細節沒記全。

其實我們成年人學習一項陌生語言,比如韓文日文的時候,一開始肯定也是會犯書寫錯誤的。而且孩子還小,

注意力的警覺性還不好,所以在抄寫的過程中,更容易犯錯。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想象自己在學習外文,是不是對孩子更有共情了?

所以,當孩子寫鏡像字了,不用大驚小怪,多引導孩子去想想字的結構該是怎樣的,那麼的錯誤就會越來越少的。鏡像字只是孩子識字路上的一個輕鬆的小插曲而已

帶孩子發現豐富的文字環境

說了這麼多識字啟蒙的誤區,什麼才是識字啟蒙的最重要原則呢?

識字不是簡單的重複和模仿,而是圍繞著「意義」的學習。圖片式的淺層記憶方式無法讓孩子高效識字,只有深度理解字的意義孩子才能記得更牢。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看看豆漿老師怎麼教家裡的寶寶識字的?

在日常環境中學會如何使用文字,在各種場景中反覆練習,用多角度去理解文字,這種對文字的深度學習,比一遍遍糾正孩子一個字應該往左邊勾還是右邊勾要有意義得多。

將孩子的日常活動和文字結合起來

比如跟孩子一起講繪本,試著指著書上的字來講述繪本中的故事,這樣,孩子可以更好地把文字,語音和含義對應起來。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又比如教孩子唱兒歌的時候,巧妙的把有關漢字的兒歌放進去,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認識漢字的規律。

兒歌識字:日月一起更明亮.wav00:0000:54

兒歌來自《趣味識字訓練營》


結合情境,讓孩子瞭解文字的作用

有很多研究都證明,情境中學習,賦予學習的意義,是最優質的學習方法。

比如,孩子畫完一幅畫,你可以提個建議,「咱們給你的畫取個名字吧!」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腦洞出各種奇奇怪怪的名字,然後把名字寫在畫上。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來自《趣味識字訓練營》動畫劇場


用多角度理解文字

在家裡,你可以和孩子玩「編故事」的遊戲。把孩子近期見過的字寫在紙上,然後剪成一個個的字,把紙片隨意打亂,排成一排,你和孩子分別按照順序,輪流編故事出來。

這個過程中,孩子對文字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文字這麼有趣,相同的文字竟然能創造出這麼多不同的故事,真是太奇妙啦!

總結

在孩子的識字過程中,請你記住以下 5 點:

  1. 識字不會破壞想象力。
  2. 當孩子問你「這個字念什麼?」不要猶豫,該教就教!
  3. 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太早了」,也不要怕「太晚了」。
  4. 識字啟蒙不圖快、不圖多,圖好玩、圖快樂。
  5. 字寫反了寫錯了沒事,記住含義才重要。


孩子的讀寫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豐富的文字環境,是孩子識字認字的天然養料。結合生活情境,讓孩子更多地瞭解文字的作用,是他最佳的學習方式

養料充足,結出來的果實才能豐碩。


太早認字=坑娃?識字啟蒙這 5 大謠言,絕大多數人都錯了(乾貨)


最佳的識字啟蒙,要讓孩子感到好玩。把漢字融入故事裡,用兒歌教孩子識字,趣味識字,愛貝睿聯合巧問教育研發出一門課程《趣味識字訓練營》來幫你!適合 4~7 歲孩子。每天一刻鐘,兩個月輕鬆識字 300 字,快跟孩子一起踏上趣味識字之旅吧!《趣味識字訓練營》基礎班早鳥價 299 元,適合 4~7 歲,立即進入商城報名上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