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如龙极》这款经典游戏在世界畅销?游戏到底有什么卖点呢?

沉默的疯狂102


 

主机经典游戏啦。

从如龙一上线至今,如龙系列作品少说有十几年了。SEGA效率高的话,可能一两年一部作品,效率低的话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十几年来SEGA也是交了10几次作业,虽说作业质量参差不齐,但是经典IP还是无法撼动的。

至于说如龙极这部作品为何在世界畅销,爆哥愚见:全新作品外加IP,即使质量不高照样大卖。

相信很多玩过如龙极这部作品的小伙伴应该和爆哥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和之前作品相比稍显逊色,即便实力超群的堂岛之龙也拿一些酱油混混束手无策(手动滑稽),当然啦,这个是题外话爆哥只是想吐槽一下...

玩家们抱着新作品新形象新体验的“三新”心态,第一时间入手了如龙极,至于好不好玩和前作比起来有什么差异,爆哥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卖点爆哥也归纳总结了一下:

  • 经典IP系列作品,编剧加盒饭,剧情一点都不含糊

  • 最原始粗暴的打击方式,社会你大哥,人狠话不多

  • 主机沉浸式游戏体验,玩家会更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 超硬核小游戏一玩玩一天

 

 

其实如龙系列的作品争议颇多,并且两极分化严重,但同样不乏大量死忠粉拥簇SEGA的如龙系列。游戏最为出彩的方面,爆哥还是觉得是剧情方面,可以让玩家真正的体会到日式黑帮尔虞我诈般的争斗。

别的不多说啦,如龙极爆哥想吐槽的地方比较多。不知道身为观众老爷的你,认为这部经典作品为什么畅销呢?卖点在哪?不妨留言告诉爆哥和其他小伙伴哦~

最后,记得关注一波爆哥,游戏,我是认真的!


爆哥解说


《如龙》整个系列是游戏历史上对于“极道”(相比较“黑社会”,“极道”更为贴切)描写的最细致、最全面的一部游戏了。《如龙》里主要的社团“东城会”就是取材于关东最大的指定暴力团“住吉会”,而“近江联盟”则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山口组”。

这首先得益于世嘉的母公司“世嘉飒美”与“住吉会”的关联团体“日本青年社”的良好关系,如果是其他公司,这么明显的暗指,借他8个胆子也不敢做这种“讲述极道自己的故事”的游戏。

这也缘起于03年世嘉与飒美的合并,飒美是经营柏青哥业务起家的,而在日本,柏青哥业务基本都是由暴力团一手控制的,所以飒美与住吉会关系良好也就并不奇怪了。

另一个成功的原因就是《如龙》的剧本,尤其是一代剧本,同样也是《如龙 极》的剧本出自日本著名编剧驰星周之手,其代表作品《不夜城》就是由金城武与山本未来主演的关于极道的故事,《如龙》系列主人公桐生一马的经历就颇有金城武扮演的主人公刘健一的影子。如果有机会可以看看这部电影,里面的很多情节描写都和《如龙》系列里面的一些情节可以对应上,如刘健一战后遗孤的身份与《如龙 0》中的立华铁就颇为相似。

当然《如龙(极)1、2》之后的编剧,驰星周不再担任,改由横山昌义完成,但后面的作品同样也具备了前两作的气质,尤其是《如龙 0》的剧本完成度之高,堪称系列之最。

充满“极道”气质的剧本+充满“极道”细节的考究,让这部作品变得颇为“极道”。如果从头玩到尾,就如同观赏了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极道电影。在人物刻画上,《如龙》极力避免所谓“脸谱化”角色,不论是主角与配角都有自己的性格、意志与思考,会让你觉得这些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而这些人物也是运用的面部捕捉并邀请了一大批日本当红影星出演,其中更是不乏演极道电影成名的前辈。

《如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沙盒”游戏,算是一个叠加了动作、RPG、养成等要素的“伪沙盒”游戏,虽然画面比起欧美大厂的作品欠佳,可是在这些细节的地方都可圈可点。尤其在动作层面上,运用了世嘉多年制作动作、格斗游戏的经验,别忘了《VR战士》系列就是世嘉的作品。而在支线剧情加入的当红AV女优们,更是为这个游戏增添了一抹粉红色。

《如龙》首部诞生于PS2,直到《如龙5》官方都并没有中文,以《如龙》剧情中如此之大的文本信息,加上本就是以出色剧本作为一大卖点的游戏,之前很难得到如此大量中文地区玩家的关注。在欧美,由于文化差异“极道”的气质毕竟和当地的“黑帮”气质难以融合。

从《如龙 0》开始,官方发售了中文版,仅华语地区的中文版就销售出了20万份,这对于之前整体销量并不高的《如龙》系列无疑于打了一计强心针,所以后续的《如龙 6》、《如龙 极》、《如龙 极2》和即将发售的高清复刻《如龙 3HD》都有了中文版本。

至此,如龙的剧情才被更多玩家所欣赏,桐生一马、真岛吾朗、牧村实、泽村瑶、狭山薰等这些角色才会被这么多人所喜欢。

所以中文化可以说是《如龙》这些年来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虽然《如龙 极》以是开启《如龙》传说的第一作为剧情蓝本制作的,但实际上《如龙 0》才是如龙系列的巅峰作品。

附:现有中文的几部作品个人推荐顺序《如龙 0》>《如龙 极2》>《如龙极》>《如龙 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