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疼痛與腹痛是不同的,大腸癌早期能發現嗎?

shcho


腸癌疼痛與腹痛有什麼區別呢?通常情況下,早期腸癌患者,其腹部會有持續性的隱痛感。而腹痛並不是持續性的,且疼痛與腹腔內的組織器官受到刺激或受到外力打擊等有直接的關係。因此說,腸癌疼痛與腹痛是有本質區別的,建議出現該症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並及時進行治療。

那麼,大腸癌能否在早期被發現呢?

其實,大腸癌是由正常黏膜變化而逐步形成的。早期病變表現為腸道粘膜突起,且這種突起70%至80%會變成息肉,為癌變埋下隱患。研究顯示,從息肉到癌變大概需要10年時間,若能在癌變之前進行治療則可有效預防腫瘤。

且大腸癌早發現早治療能大大提升五年生存率,早期癌五年生存率可高達95%,而伴器官轉移的晚期癌僅有25%。所以,對於大腸癌的預防,首先要做到定期篩查檢測,排除可能性疾病;其次,在發現自己患有大腸息肉時應該及時進行干預治療,防止息肉癌變,將大腸癌扼殺在搖籃中。

因此,針對40歲以上的人群,建議可通過無痛、無創、居家且無飲食限制的便潛血免疫定量檢測進行腸癌篩查,以排除是否癌前病變以及罹患腸癌的風險,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以及避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以及關注,瞭解更多的“腸”識!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腸癌一般指的是大腸癌,因為小腸癌發病率很低。早期的大腸癌一般是不會引起腹痛的,如果出現腸癌疼痛,往往就是中晚期的腸癌了。

腸癌為什麼會引起腹痛,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腸癌引起腸梗阻

腫瘤細胞不斷的生長,堵塞腸腔,就可以導致腸梗阻,大便無法通過或者通過困難,腸道在蠕動的時候,就會引起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

第二,腫瘤侵犯神經

腫瘤往外生長,不斷的侵犯周圍的臟器,侵犯壁層腹膜,侵犯神經,盆腔臟器等等。可導致腹痛。

大腸癌能夠早期發現嗎?

大腸癌能夠早期發現嗎?必須更夠。

大腸癌的早期沒有任何特異性的症狀,早發現主要靠定期體檢,建議大家從40歲以後,開始接受腸鏡的篩查,如果沒有發現問題,可以5至10年後再次接受腸鏡的檢查。

而腸癌的高危人群,例如家裡面有腸癌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林奇綜合徵患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患者,長期慢性腸炎的患者,這些人群接受篩查的時機要提前。

只有通過定期的體檢,才能提前發現腸癌,其他的方式都不靠譜。


普外科曾醫生


1.腹脹腹痛

大腸癌患者早期時會有腹脹腹痛的情況,這種情況隨著時間而逐漸加深的。

早期大腸癌患者因為他們的腸道功能開始出現紊亂現象,或者是腸道出現了堵塞。他們所吃下去的食物不能夠被腸道吸收,在一定的部位集中起來,這就導致了他們腹痛腹脹。

2.貧血

大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貧血現象。

因為他們本身的慢性失血多於自身造血補償的問題,他們就可能出現貧血症狀,隨著大腸癌癌細胞的不斷擴散,貧血會越來越嚴重。

3.便血

大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間斷的便血狀況。

間斷的便血是因為病變的地方離肛門很近,這不同於痔瘡,早期大腸癌患者便血是血和大便是成分離的狀態的,而且早期大腸癌患者便血的血色也有不同,早期大腸癌患者的血色是鮮紅或者暗紅。

4.大便性質改變

早期大腸癌患者他們的大便性質有所不同。

對於一般的正常人來說,他們的排便狀況是大便本來的狀況,而大腸癌患者他們的排便性質是那種帶有粘液或者是帶有血液的。

大腸癌患者他們不止是這種狀況,他們的排便次數會增多,排便的量卻不是很多。

大腸癌患者的排便也會變成扁的或者是細長的條狀。


39健康網


【 編號WD006】

結直腸癌疼痛可有多種原因造成疼痛,腫瘤增大致腸道梗阻,可有鈍痛、隱痛以及間歇性疼痛等,直腸較以侵犯腹膜後,致神經受侵,那麼就會出現放射樣,燒灼樣等疼痛,如果轉移至肝臟,肝臟會脹痛……

腹痛,這裡應該指的是一般腹痛,非癌性疼痛,闌尾炎時持續性右下腹疼痛,有隱痛,有劇痛,輸尿管結石疼痛是絞痛,刀絞樣疼痛,還有膽結石疼痛,胃腸炎腹痛,胃腸痙攣性疼痛……

腸癌疼痛和腹痛、非癌性腹痛不易區別!

疼痛原因不同,但是病灶區感受疼痛傳導至大腦的路徑一致!要區分這兩種疼痛,還要看看有沒有其他伴隨症狀和檢查來綜合分析!

大腸癌早期不易被發現!

腹痛,大便形狀改變,腹痛等等症狀出現基本都是晚期了!

怎樣才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呢?

瞭解高危因素,避免高危因素,不可避免的就重視起來!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高危因素有:

1、年齡超過40歲。

2、長期高脂肪飲食或紅肉攝入者。

3、結直腸癌家族史。

4、慢性結腸炎者。

5、結直腸息肉者。

6、便血潛血者。

有高危因素的人,在40-69歲時每年1次結腸鏡檢查,必要時活檢病理檢查。一般人群5-8年做次腸鏡就可以了。


劉永毅醫生


【2017.11.29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

結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以41~65歲人群發病率高。從病因看半數以上來自腺瘤癌變。

一、結腸癌的臨床表現:

結腸癌早期常無特殊症狀,發展後主要有下列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的改變:常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膿液或黏液。

2、腹痛:也是早期症狀之一,常為定位不確切的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出現腸梗阻時則腹痛加重或為陣發性絞痛。

3、腹部腫塊:多為瘤體本身,有時可能為梗阻近側腸腔內的積糞。腫塊大多堅硬,呈結節狀,可有一定活動度。如癌腫穿透併發感染,腫塊固定,且可有明顯壓痛。

4、腸梗阻症狀:一般屬結腸癌的中晚期症狀,主要表現是腹脹和便秘,腹部脹痛或陣發性絞痛。

5、全身症狀:病人可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病程晚期可出現肝大、黃疸、腹水、水腫、直腸前凹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及惡病質等。

一般右側結腸癌以全身症狀、貧血、腹部腫塊為主要表現,左側結腸癌以腸梗阻、便秘、腹瀉、便血等症狀為顯著。

二、高危人群的篩查:

40歲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現者應列為高危人群:

1、I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者;

2、有癌症史或腸道腺瘤或息肉史;

3、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

4、以下五種表現具兩項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史及精神創傷史。

對此組高危人群,應定期行纖維腸鏡檢查。


中華醫學科普


大腸癌和腹痛有明顯不同

首先,大腸癌是一種早期症狀隱蔽的癌症,容易與多種疾病相混淆,尤其是和痔瘡,很容易把腸癌出血當成是痔瘡出血,直到腸癌晚期。


便血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大腸癌除了出現便血以外,還是會出現以下幾點症狀。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說你的排便次數增加,或者是大便的性狀發生改變,由正常的條狀黃色變成了非常細的條狀,並且還會有適當的出血的現象發生,這都是大腸癌的前期症狀表現。

二:便血 排便時有明顯出血,量少且伴有黏液。如有感染,會出現膿血便。這種便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與大便不相混。

三:腹痛、肛痛 。當腸道上開始出現癌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無故腹痛時有發生,疼痛部位常常發生在腹部中下方向。


四:出現裡急後重的感覺 腸癌引起排便次數增多時,多半還會伴有排便不盡或裡急後重的感覺,裡急後重就是自己腸道不舒服,還想要再去廁所,卻拉不出來東西的感覺。

五:大便變形 。痔瘡的便血和腸癌的便血有很大不同 便血是肛門惡性腫瘤早期最為明顯的症狀之一,主要是大便與腫瘤摩擦後極容易出血,表現為大便的表面帶血,顏色多為鮮紅色或暗紅,血量不一定多,平時大家很容易血痔瘡出血相混淆。

那麼高危人群是哪些呢:

①經常食用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人群;

②久坐不動;

③40歲以上且患有消化道疾病;

④有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的人。

因此大腸癌預防的意義越來越重要。   

(一)一級預防   

減少、消除大腸癌的致病因素,抑制正常細胞的癌變過程。   

1、飲食調整   

雖然大腸癌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絕大多數散發性的大腸癌與環境因素,特別是飲食因素密切相關,對飲食干預,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①能量攝入能量攝入與大腸癌發生有關。大部分的研究表明,總的能量攝入與大腸癌危險性有關係,無論攝入的能量是蛋白質、脂肪還是碳水化合物。減少能量的攝入有可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   

②脂肪與紅肉大腸癌的發生與動物脂肪和肉類密切相關,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婦女與低脂婦女相比大腸癌相比大腸癌風險增加32%。而肉類中攝入紅肉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強的危險因素。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儘量少吃煎烤後的棕色肉類,有助於大腸癌的發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纖維纖維素能增加糞便量,稀釋結腸內的致癌劑,吸附膽汁酸鹽,從而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因此在平時的飲食,應該儘量多攝入蔬菜、水果、纖維素,合理飲食,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④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補充維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結腸上皮過度增生轉化為正常,但目前資料並不支持用抗氧化維生素來預防大腸癌。微量元素與大腸癌的關係,目前研究還不甚詳細。葉酸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病,但具體機制不清楚。   

⑤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蔥、韭菜、蔥中含有的硫醚;柑桔類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蘋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蘿蔔、薯蕷類,西瓜中含有的胡蘿蔔素,都被認為是能夠抑制突變,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強保護作用而使人們免患遠端結腸癌的蔬菜。   

2、改變生活習慣   

①與運動尤其是腹型是獨立的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過少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於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②吸菸吸菸與大腸癌的關係還不十分肯定,但吸菸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目前研究認為,吸菸是大腸癌基因產生的刺激因素,但需要經過大約40年的時間才能發生作用。  

③飲酒酒精的攝入量與大腸癌的有關係,酒精也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但具體原因不清楚。減少酒精攝入量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④生殖因素激素與生殖因素可能影響大腸癌的發生,美國研究表明,單身女性的大腸癌發病率高於結婚女性,有人認為這與激素能影響膽汁酸鹽代謝有關。   

3、藥物   

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者,大腸癌發病率降低。每月服用10~15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使大腸癌的相對危險度下降40%~50%。但也有研究並不支持這一說法,並且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用量、用藥時間、長期應用所致的副作用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大腸腺瘤患者、潰瘍性結患者,大腸癌發病率明顯增加,通過普查與隨訪,儘早切除腺瘤,治療結,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對於有家族史者,通過遺傳學檢查,篩查處高危人群,進行結腸鏡檢查,是大腸癌預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二)二級預防   

腫瘤的二級預防,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或減少腫瘤引起死亡。大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從癌前病變到侵潤性癌,估計需要經過10~15年的時間,這為普查發現早期病變提供機會。普查是二級預防的重要手段。


健康生活管家


腸癌疼痛比一般的腹痛要劇烈,有時候甚至伴隨著骨轉移的疼痛,痛起來讓人夜不能寐,滿身大汗。

腸癌的疼痛,開始階段,有時候是隱隱作痛,有時候是刀絞樣疼痛,有時候是腹部的隱痛,發脹。如果腫瘤進一步侵襲了腸壁,引起了周圍組織黏連等併發症,那疼痛就會加劇,持續。如果腫瘤進一步發展,侵犯到了周圍神經叢,骨等,那疼痛就更劇烈了。大腸癌的疼痛跟一個人的年齡以及敏感性也有關係,如果是青年人,敏感性比較高,那感受的疼痛就是劇烈的,如果是老年人,敏感性比較低,感受的疼痛可能沒那麼劇烈。

腸癌患者的疼痛大多是由於腫瘤生長或轉移直接壓迫,侵犯周圍組織內神經所引起的,要做到腸癌的患者無痛,最好就是把結腸癌消滅在萌芽的階段,讓它無法致痛。大腸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很重要的。那怎樣才能早發現腸癌呢?首先,看自己有沒有基礎疾病,家族有沒有腸癌患者,如果有的話,就算高危人群,最好是做相關的檢查。腸癌要做大便隱血,腸鏡,氣鋇結腸造影等。其中,大便隱血的檢查,便宜而且十分簡單,經濟實惠有效,所以體檢的時候最好留大便查一下大便隱血。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直腸指檢,也是簡單有效的。

大腸癌可以早期發現,不誇張的說,早發現三個月,多活三十年。所以認真對待體檢項目,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藥事健康


腸癌疼痛往往意味腫瘤晚期,疼痛往往劇烈而持續進行性加劇,或者無法隱忍。一般腹痛可以嚴重也可能輕度疼痛,一般不會疼痛難忍或者持續性,經過一般解痙處理就好轉或者停止。

大腸癌早期症狀有哪些

1、大便帶血,或者大便化驗隱血,不能用腸炎或者肛裂來解釋。

2、莫名其妙出現消瘦,營養不佳。

3、經常性腹瀉,或者反覆腹瀉。

4、反覆低燒或者腹痛腹瀉。

5、曾經腸鏡發現大腸內有多發息肉的患者。

6、腹脹排便困難的患者。

7、慢性貧血患者,沒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的高度懷疑腸道癌症可能。

總之,腸癌早期症狀非常不典型,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者稍微腹部不適症狀,腸癌因為腫瘤位置的不同可以出現不同的症狀,如腸道出血,腸道梗阻,或者腸道吸收出現營養不良等症狀,或者患者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如果有以上表現的建議做結腸鏡檢查和做血液腫瘤篩查。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大腸癌的病人早期通常是沒有什麼特多的症狀,有一些病人會有一些便血,對於老年人來說,早期的表現就是大便次數增加,特別是直腸癌的病人。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會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另外可以有貧血、乏力、隱痛等。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982\\u4f55\\u65e9\\u671f\\u53d1\\u73b0\\u5927\\u80a0\\u764c\\uff1f.mp4\


首先回答一下:大腸癌早期是可以被發現的。

但目前只有一個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那就常規體檢腸鏡。

因為我們大腸裡面有很多糞便和氣體,所以會影響其他醫學檢查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只有長到比較大的腸道腫瘤才會被CT ,磁共振或者彩超給掃描到,這樣掃描到腫瘤其實已經都是中晚期了,所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還是要靠腸鏡檢查。

腸鏡就相當於我們眼睛親自到腸道里面看了一圈,如果有發現下圖這種息肉、腫瘤等癌前病變可以一眼就看到並且及時處理掉。

其他檢查就相當於拍了黑白照片,再從黑白照片裡面去判斷,跟彩色的腸鏡比起來可能還是有誤差的。

第二個問題:

腸癌疼痛與其他腹痛是否相同?

腸癌腹痛跟腹瀉、急性腸炎等腹痛是有所區別,但臨床上並不好區分,特別是早期腸癌的時候幾乎沒有症狀。如果腹部疼痛是腸癌引起的疼痛那這個腸癌一般來說已經到了中晚期了,一般腸癌臨床上會出現排血便,暗黑色的血便,特別是跟大便混在一起的血便。所以如果出現排血便最好要去檢查一下腸鏡。(如果是非常新鮮的鮮血變,便後滴血,廁紙上有血那要考慮痔瘡,看肛腸科!)

在中國80%的大腸癌發現時候都已經是晚期,換句話說80%的大腸癌早期是沒有症狀的所以不被重視沒被發現,80%有便血,暗紅色黑便、消瘦,臉色蒼白貧血,肚子摸到巨大腫塊出現腸梗阻了才去做腸鏡,最後發現都是中晚期腸癌了。

那麼如何發現早期大腸癌?

以前有科普過,沒有其他辦法,只有通過常規體檢腸鏡發現,早期胃癌也一樣。目前提倡45歲常規體檢一次胃腸鏡。如果有長期抽菸、喝酒、三餐不規律,家裡有癌症病史的建議40歲體檢一次。當然如果有難受比如不明原因貧血、拍黑便、血便等不適的及時體檢。

我國目前慢慢步入老年化社會,環境飲食的汙染,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各種癌症的發病率都在升高,家裡老人家如果沒有體檢過胃腸鏡的強烈建議體檢一下,如果沒問題就可以排除全身50%的腫瘤了,因為50%的惡性腫瘤比如食管癌、胃癌、腸癌發生在我們人體的消化系統。

目前癌症的情況就是早發現、可以早治療,晚發現,沒辦法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