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雙路CPU、顯卡交火、SLI技術日趨衰退

曾幾何時,雙路XEON加SLI、交火礦卡再加礦龍電源的搭配,成為垃圾佬手中最完美的跑分利器。而今,這股浪潮逐漸褪去,是雙路平臺不夠Sao了?還是價格不夠香了呢?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X99配洋垃圾雙路E5志強、礦渣Vega64交火的日子已逐漸遠去,越來越多的垃圾佬不再迷戀廉價雙路系統。

其實都不是~

不論是CPU還是GPU的雙路並聯方案,近年來確實在逐步走衰。這其中的核心原因,細說起來也就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雙路方案缺乏足夠普及的OS、應用軟件優化

1、雙路CPU優化適配有限,個人用戶難享福澤

除了面向專業領域的個別應用程序(操作系統)之外,雙路CPU並不能發揮“賬面參數”優勢。對於個人用戶而言,IPC性能、架構優勢、時鐘頻率,依然是影響日常應用流暢度的核心因素。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CPU優秀的架構設計以及時鐘頻率,對於個人用戶來說,比線程數影響更多

因此,在製造工藝尚處劣勢的Intel,依然可以憑藉陳舊但不落後的14nm CPU產品,在高時鐘頻率上和7nm的AMD CPU一較高下。而對個人用戶來說最常見的遊戲、流媒體播放、日常辦公和社交軟件的使用表現上,6線程的Intel CPU對比12線程的AMD CPU差距並不明顯。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不論是默頻還是OC環境下,6線程的i5在遊戲表現上並不輸12線程的Ryzen

同樣的,以往用於入門級服務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雙路CPU系統亦是如此。它們並不會追求過高的時鐘頻率(而時鐘頻率對熱功耗影響甚重),而是在持續的、多重任務、大數據吞吐量運算環境下提供長續航高運算能力。比如在高碼流媒體編輯、數學運算、數據建模、設計渲染等領域,雙路CPU在應用程序配合的環境下,幾乎可以等效倍增提升運算效率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雙路CPU在有程序適配的環境下,可以獲得等效倍增的性能提升

然而在常見的遊戲及絕大多數日常軟件應用中,雙路16線程的2.6GHz XEON至強處理器,或許都比不上一顆4.2GHz的i3-9100F更為流暢。

2、多顯卡交火、SLI方案亦缺乏遊戲優化的支持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購買頂級旗艦顯卡,動輒上萬元的開銷難以消受,但兩張便宜顯卡並聯一波,會不會很香?

如果問你哪款3D應用對多路顯卡交火、SLI技術支持最為完善?相信你的答案無外乎3Dmark和魯大師(下圖):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兩張丐中丐版RX470交火之後,顯卡測試得分提升了62%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而在3DMark測試中,顯卡單項成績在雙卡交火後提升了92.5%之巨!

不過,實際遊戲表現如何呢?其實大家心中早已有數,測試軟件跑分的提升,和日常遊戲的提升基本沒有太大關係,甚至還會開倒車: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GTA V遊戲幀數提升不足15%,且並不穩定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LOL遊戲幀數提升為負,兩張顯卡都在低功耗運行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PUBG來得更乾脆,雙卡交火還不如單卡幀數高

和雙路CPU環境類似,缺乏相應的遊戲環境支持,兩張顯示卡並聯運行的效率往往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遊戲中還不如單卡速度穩定。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因此,AMD、nVIDIA這兩家核心GPU製造商,近些年也不再生產類似GTX690、HD7990這一類單路並聯式雙核顯卡。一來設計、量產成本高昂,而來供電規模、熱功耗太可怕(一般都在400~500W以上),隨之而來的就是性能表現、質量可靠度方面難以保證。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10年前經常能看到的單路多核(單卡交火、SLI技術)卡皇,現在也難覓其蹤了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另外在PC行業整體趨冷的大環境下,遊戲開發商也減少了對多顯卡模式下的遊戲優化工作,導致目前越來越多的遊戲都不再支持SLI或者交火技術。

  • 《 》

第二、雙路系統配套平臺昂貴的投入成本

雙路CPU、GPU的投入成本是相當高昂的:

對於雙路顯卡來說,這一點倒沒什麼太大問題,畢竟大部分中高端主板都自帶多條PCIE16X、8X擴展槽,消費者只需多花額外的顯卡投入即可。而對於雙路CPU來說,這一問題就比較頭疼了:

  • 額外的高檔電源支出;
  • 額外的高檔主板支出;
  • 額外的高檔散熱系統支出;
  • 額外的高檔機箱支出;
  • 亟待插滿的擴展槽(內存、硬盤、PCIe等等)。
  •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一張高品質雙路CPU主板的尺寸需求、價格、供電需求、散熱需求都是用錢堆出來的

    對於專業用戶來說,高額投入就意味著高效的生產力回報。不過對廣大普通玩家而言,你只不過是打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錢坑”,需要不斷用“¥”去填滿它。對於個別強迫症患者,雙路主板上那些數不清的各類擴展槽都是你忍無可忍、無須再忍的“吸金陷阱”,插滿內存、插滿擴展槽是你平復內心波瀾的最終歸宿。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更大、更重、更貴的雙路系統專用機箱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了,最終的使用感受,或許只能依靠評測軟件得分來給你安慰了。咳咳,但對於有錢任性的土豪大佬們,談錢太傷感情了╮(╯▽╰)╭。

    第三、主流CPU、GPU製造商青睞單路多核方案

    1、雙路CPU向單路多核方案的轉變

    在製造工藝欠缺、架構設計受侷限的年代,一張晶圓能夠切割出來的核心模塊是非常有限的。在10年前,雙核4線程、4核8線程的處理器已經是製造工藝的中上水準,因此打算提升單機運行效能,採用雙路系統打造8核16線程的計算方案非常合理(且相對廉價)。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但隨著製造工藝的提升,從10年前的45nm、32nm提升到現在的14nm、7nm之後,CPU製造商可以輕鬆製造10核心20線程、32核心64線程的個人電腦CPU。而在服務器領域,64核心、128線程的單路CPU也已成為主流。在此基礎上,昂貴、複雜的雙路系統在性價比和中長期維護成本方面的劣勢就比較明顯了。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代號Rome的EPYC 7H12處理器,具備64核心128線程,功耗僅280W左右

    當然,最新的7nm Rome版EPYC霄龍處理器,依然具備多路環境支持,但這並不影響單路7H12霄龍對雙路20核金牌XEON的碾壓。

    2、GPU統一運算引擎方案地位提升

    不論是nVIDIA的CUDA還是AMD的RDNA架構,和前述CPU多核方案類似,新型顯示卡在製造工藝提升的輔助下,可以為單路GPU核心構建數目更為龐大的統一運算引擎。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20年來AMD(ATi)GPU的引擎架構演變

    對GPU製造商而言,針對單GPU計算引擎的優化顯然更加直接、高效。

    在設計源頭利用先進製程打造包含更多CU(計算單元)、更多SP(渲染處理單元)的GPU,顯然比費心優化橋接雙卡的驅動程序輕鬆得多。而後者的工作強度、複雜程度、迭代更新要求堪稱地獄級水平~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AMD最新一代的Navi顯示卡上,已經非常乾脆地砍掉了用於多路環境的物理交火橋接器(下圖),並在驅動層面也大幅削弱了多卡支持權重。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砍掉CF金手指的操作,蘇媽自上代Polaris就開始佈局,沒想到在Navi這代砍得更絕~驅動都不提了

    由此可見,多路顯示卡未來的衰落趨勢會比CPU來得更直接。除非GPU製造商能夠從驅動底層,研發出非常簡潔、統一、並且為微軟(操作系統、DX層面)、遊戲開發商樂於認可的多路GPU增強協議方案,否則民用消費領域的交火、SLI配置只能日漸衰敗、直至隱退於江湖。

    總結

    不論是雙路CPU方案還是AMD、nVIDIA兩家的CrossFire交火、SLI並聯技術,它們更像是因計算機制造業工藝不足、性能不濟而帶來的衍生品。

    如果再深入一點,可以理解為十幾年前軟件行業對硬件性能有著更高的性能要求,CPU、GPU性能跟不上軟件、遊戲的發展,因此帶來這些雙路CPU、多路GPU並聯技術。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而今,拋開服務器、計算中心等專業領域不談,CPU、GPU等硬件性能過剩的苗頭又開始逆轉。

    回頭想想,你 ,是不是為了玩PUBG吃雞、大表哥、戰地5?如果不是這幾款超級大作的誕生,外加2K、4K顯示器的普及,恐怕絕大多數PC用戶都沒有太大興趣升級電腦吧?

    別再用洋垃圾Xeon配雙路CPU玩遊戲了,智商稅都交不起

    據說荒野大鏢客2也沒有正式支持多顯卡技術,需要交火、SLI玩家手動修改遊戲文件才能帶來小幅提升

    以上就是數碼君對雙路PC系統和多顯卡交火技術逐步式微的一些簡單看法,PS:以上內容不適用於服務器、大型數據運算、HPC計算中心等領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一下您的雙路CPU、多路顯卡使用體驗!感謝閱讀本文,我們下期內容再見!ヾ(•ω•`)o~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