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買書嗎,有什麼心得?

王路


我買書的五點經驗心得




買書是一個技術活,更是一個考驗判斷力、自律能力的活動,不在買書上花點心思,損失的可不是那幾十元錢,而是我們的大腦,就像腸胃不能受毒害一樣,大腦更加不能什麼都往裡面塞。結合我多年來的經驗,分享幾點買書的心得如下。



一、什麼樣的書需要買紙質的?


具有反覆閱讀價值的書籍,比如工具書,專業書,效能書,認知書,凡事不是看一遍就能理解的就需要買紙質的,除非看不看得懂你都無所謂。有特殊情感價值收藏價值的紙質書不在討論之列。





二、如何避免衝動買書?


買書如山倒,看書如抽絲,為了避免買下並不真正需要的書,請在當你想買一本書的時候,先把書名添加到你的購物清單裡面,等到三天後你再清理購物清單的時候,如果還有購買的慾望,那就去買吧。




三、買書貴不貴?


讀書是人生大幸福之一,因為你可以花幾十元錢,再花幾個小時,就可以感受別人花一輩子的生活和心血,這個是再便宜不過了。看書,就像多活了幾輩子。





四、如何買書最划算?


網上買書打折幅度比較大,最好定期比如每個月集中清理購物清單,多本書湊單既可以免運費也可以達到滿減的優惠,如果再搶下京東等網站的優惠券,那就常常可以半價或者更低的價格買到這些書籍。





五、如何掌握已購書籍情況?


能夠掌握的書籍才是真正擁有的,而不是丟在箱子底下,新建一個EXCEL表,把自己有的書給錄入進去,還可以添加類別,簡介,評價,讀書筆記、閱讀時間等內容,再借助EXCEL強大的篩選排列功能,方便的回顧同類書籍進行主題閱讀,可以從容安排復讀時間等。


水流芳2019


我是經常買萬書的,只要是喜歡的書,不惜代價購買,所以現在家裡到處都是書。

回想起買書的經歷,心得滿滿,記得是從九十年代參加工作時,工資三百多點,就買了一本128元的大畫冊。那時候網絡不是那麼發達,都是去實體店去買。買回來愛不釋手,天天看,天天學習臨摹畫冊中的作品。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量的慢慢積累,思想漸漸成熟,已不滿足於學習工作的環境,居家遷北京,到了這個文化中心,更加助長了買書的慾望,隔三差五去中國書店,看書買書,名人傳記名人畫冊字帖,幾乎每次閱讀後都要買上一本兩本,直買到囊中羞澀。

最近這些年隨著網絡漸漸發達,在網店買的多了起來,可以買到二手的有收藏價值的老版的畫冊和資料,以及古文專注。很多書已經不再版了,書店沒有賣了,經常去網上淘到自己想要的書。有的價格要比訂價高出好幾倍。比如王一亭的一套兩本畫冊,高出訂價好幾倍,猶豫了好久才下單的,收到畫冊看到內容比自己買到喜歡的衣服要開心的多的多。

現在看著家裡幾面牆的書,總有一種滿足感,在家讀書是最幸福的時刻,最富貴的一種生活享受。




劉老師書畫學堂


在噹噹網上是金卡會員,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是“常買書”。記得上高中時老師說“書非借而不能讀”,確實如此,上大學時,圖書館的借閱期限確實督促自己看了不少書,真正體會到了朱子所言的“著緊用力”。我喜歡買書,喜歡紙質的書,當打開包裝,翻開書頁那一刻我是興奮的,我喜歡在屬於自己的書上寫寫畫畫,但是記得當年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時捨不得在書上留下任何痕跡,甚至每次翻閱前都要先淨手,可能就是因為老師們常誇讚她,心中不免也生出了幾分敬意吧;我也喜歡買書籤,喜歡買別緻有詩意的書籤,學生也知道,每每畢業季,總有志同道合的一二小友贈我一枚可愛的書籤:遇見自己喜歡的又屬於自己的書就是一場難得的歡喜,喜歡的書遇見喜歡的書籤也應該是一場愜意滿懷的歡喜吧。



季夏晁採


上學的時候比較拮据,雖然常常買書,但每次只買一本,都是奔著收藏的目的。上班後,買書成了最便宜的花費,一次買一大摞,都來不及讀,發現自己有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趨勢後,立馬打住。現在有了小孩,又開始買書了,買的最多的是繪本,慢慢又找回看書的感覺。這麼多年買書,還是有些心得的,分享給大家:

一、買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另外一種

這句話,是我大學一位好友說的,他宿舍的書架上,擺滿了他的收藏。有一次我問他,這些書你都看過了嗎?他回答很瀟灑,買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另外一種。

把自己喜歡的書買回來,在手上摩挲幾下,輕輕翻一翻,感受下裝幀和質感,在扉頁寫上購書的日期,再蓋一個藏書章,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樂趣。

二、書非藏而不買也

話雖這麼說,但是藏也不是真正收藏,我們一般讀書人也碰不到什麼珍本。藏,只是說,以後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會讓我想起曾經讀它時的美好和感動。對於時間,經濟,特別是家裡書櫃有限的人來說,買書還是要精挑細選,儘量買一些自己覺得非讀不可,不收藏心裡就覺得少點東西的書。

那些可看可不看的暢銷書來說,借來讀一下,或者買個電子版,就夠了。過去書少,買回來的書大部分都是經典,現在書太多,遇上網點活動,幾乎是白菜價,價格是便宜了,很多書更像是快速消費品,這些書買回來放在書架上,實在是沒有必要。

我以前很相信自己讀書的眼光和品味,覺得書非藏也不買也,實際上,買到那種相見恨晚、讀完之後覺得無書可讀的書還是比較少的。當然,對於重度書迷來說,買的每一本書都值得收藏,家裡最好有一整排的書櫃甚至時小型圖書館,擺放著從小讀到大的書。

三、一次只買一本書

以前,每次網店促銷,為了湊優惠,我恨不得買一箱書,想囤著慢慢讀。實際上,囤著囤著就不想讀了,這種為了優惠而買書,其實沒有必要。書本身很便宜,讀書卻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有所收穫,實在是犯不著為了湊優惠而買一些可讀可不讀的書。雖然省了錢,但這個囤書而不讀的習慣一旦形成,不是件好事,生活還是需要一些斷舍離的。

想起上學的時候,經濟拮据,買書每次只買一本。常常讀完這本書,就知道下一本要讀的書是什麼,也許是這本書裡提到的,也許是這個作家其他的作品,也許是其他作家相關的作品。一本接著一本,每一本都讀得很投入,很有收穫,買書根本不用參考網上的推薦,更不用參考暢銷書排行榜。

所以,從今年開始,我決定每次只買一本書。同時,把我之前買的書整理一下,值得收藏的留下,一般的捐贈出去,還沒讀的書列個計劃,讀不下去的也一併捐贈出去。畢竟,讀書人的書架,還是能反映一個人讀書的品味的。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寫最想寫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夠喜歡。


虎子的理想之路


我經常買書,從以前小時候自己偷偷的去買小人被父母揍,到後來工作了每週省下錢去跳蚤市場的舊書攤上淘小說,再到現在陪女兒去書店買書,可以說,我對買書是樂此不疲的,對看書的熱愛也是不言而喻的。買書久了,我也從中得出了一些經驗。

1,都說買書的人不一定是愛書的人,如果是為了學習,為了進步,那麼花錢買書也值得,如果是為了裝飾門面,買回書來放辦公室家裡積攢灰塵,個人覺得沒必要去花那個冤枉錢,知識不是靠幾本書就可以裝的出來的。

2,書有工具書類娛樂類等等,工具類的書大多比較貴,專業知識類的也比較擇人,而且很多用了以後就閒置起來了,個人認為這類書可以找舊書攤上去淘,或者相互借來學習。那樣也算資源共享,不浪費。娛樂類比如的小說,這種完全沒必要去買了,正版太貴,盜版質量太差。現在網絡發達,各種免費小說也多,付費的小說也不貴,網上看書也可以算是為綠色環保做貢獻了。



3,現在每個城市都有大型的公益性圖書館,裡面的書籍繁雜多樣,環境也不錯,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不得不說咱們國家這點做的很好。真的愛學習的話,我想,這個地方不錯,好多的書借閱就可以了,不用去買。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愛盆景的風哥


在我的印象裡,買得最多的不是吃的,不是穿的,也不是玩的,而是書。每次在街上閒逛,逛著逛著就不知不覺來到書店,而且每次都不會空手而歸。到網上逛也是這樣,看得最多的還是書,每次總會淘一兩本,甚至更多。

讀書是我最大的興趣,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羅仲良


我看過《享福十法》,有兩句話給我的影響特別深刻,其中一句是“滿架詩書任你讀”,還有一句是“家有閒地種花竹”。讀書是我的惟一嗜好,我除了去書店買,還跑廢品收購站,家裡的 書架放滿了,又買了兩間地下室,地下室也堆了許多書,天天讀書,奇樂無窮!


好人好報hrhb0982


第13個問題,我的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聽故事,天天黏著我讓我給她他講,到了五六歲的時候,我就帶她他去書店看,因為她他不願意走,我的時間又有限,沒辦法,我就給她他買回家看,假如我家一天的收入是二十元錢,我就給她他買十元錢的輸,直至現在,在買書的方面我從不跟他她去計較。


自然與和諧


喜歡看書也喜歡買書,我去一個地方,首先就是查書店,然後是博物館,文化館等地方。我書架上收藏有很多地方買來的書,就像唐僧的通關文牒,每一本書就是我到過什麼地方的印記。

說一次我難忘的買書經歷,幾年前,有事去從化醫科大第五附屬醫院,我第二天閒著無事,就背了瓶水出了酒店,那條路叫什麼忘了,書店名也忘了。店鋪很老舊,藏在街邊樹影裡,不容易被看到。

我走進去,店鋪實在太狹小,而且堆放十分凌亂,老闆娘正在做菜,就在櫃檯那塊炒菜,我看見油煙燻烤著靠牆的那個書架,架上的書都是帶塑料膜的新書,外皮已是一層油膩的黑灰。我前腳還沒進去,後腳就想開溜,但是老闆娘看到我了。她問,要買什麼書,我站定門外說,文學類的書有嗎?

沒有。老闆娘繼續炒菜,語氣有點不耐煩。

我這時看到櫃檯旁邊有一個小孩子,坐在水泥地面,大眼睛正打量著我,那雙眼睛真的好像兩顆寶石。我猶豫了下就走進店裡了,真不敢相信天下有這麼一間書店。如果說一本書從作者筆端誕生,經過排版,印刷,裝訂,包裝,最後走上各個書店櫃檯,等待它的將是神聖光榮的一生,那麼到了這間暗無天日的書屋,怕是一種災難。我看到接近地面的那排架子上有幾本世界名著,我抽出一本給老闆娘看,我問:這不是呼嘯山莊嗎?老闆娘掃了一眼:那是小說不是文學書!好吧,我在心裡苦笑。

我很快看到一本我找了很久的書《日光流年》,這書很多大書店都沒有,我有些驚喜,價格很便宜,我把它抽出來往櫃檯上放,老闆娘大喊:桌面髒,放地上吧!我這時才看到櫃檯上有橫七豎八的刀印,上面粘滿了肉沫和青菜葉,我看了下地面,索性就把書拿在手上,很快的給錢,轉身就走了,那裡面氣氛真的有點壓抑,到現在我仍記得這次經歷!!也不知道那間書店命運如何了


那麼藍


感恩給無我一次分享經驗的機會。

無我,小的時候就喜歡自己存錢去買書看。以前買書是去書屋買,看書名看內容覺得不錯在買。

現在買書基本就是在網上買,每個月都要拿出100塊錢購買書去看,這幾本書是無我最近買的。

無我在網上買書第一靠感覺。感覺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碰到一本書讓你有感覺,(頭皮發麻、心動、顫抖等)這本書一定適合你。

這是無我第一個,買書心得。(感覺)

第二個看有結果的人看的書。

舉例:無我的明師,朱教授他說過的書無我就會去找,真的是好書。

第三就是網絡推薦的書。

舉例:比如樊登推薦的書,樊登推薦的書,有些無我覺得不錯,也符合無我的口味就會加入購物車。

隨便分享一下無我看書的經驗。看書先找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安靜看書的方法和狀態。

看書可以多本書看,不用等把一本書看完,在看下一本,這樣不會行程記憶疲勞,這些都是無我看書的經驗。

無我看的書要麼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麼是真理、真相、規律等。

讀書不一定有用,不學習一定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