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何事先没有被苏联发现?

MountBattenJrT


这事儿如果说毛熊一点都没发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当时的情况大抵上双方都心知肚明必然要开片,唯一不确定的是到底什么时间开片,到底谁来砸第一板砖。毛熊从1939年开始暴兵,到开战时兵力从248万暴到570多万,而且从1941年5月开始从八个军区整编了8个集团军向西线开进,总不能说他们是去打酱油的吧?

熊爷的第一个悲剧在于他们就像那个等靴子落地的人,被一堆情报给弄花了眼,有说三德子四月就要开片的、有说六月的、有说七月的,狼来了N回之后熊爷就想紧张都紧张不起来。而且熊爷自信一旦和三德子开片必然是史诗大片,不可能短期结束战斗,他们用尽脑细胞找出了一个检测德军否则有开战意图的方法。那就是监控欧洲羊毛和棉花期货的价格波动,只要没有大幅度上涨就证明三德子没买棉衣,在熊爷地盘开片不穿棉袄是公认的作死行为,拿破仑兄弟已经准确验证过了,三德子不可能这么二逼。可是奥地利小胡子偏偏认为和熊爷开片也就是个片头公益广告,棉衣什么的根本不需要,所以熊爷错误的得出了三德子短期不会进攻的定论。

熊爷的第二个悲剧在于他们被三德子抽高卢鸡的过程吓到怀疑人生,突然觉得堑壕战和要塞战根本就是渣渣,在装甲集群面前完全是等死的货。所以他们改变了原来的防守思路,打仗历来奔放的熊爷对闪击战术没啥好点子破解,但他们能抓住关键。不就是玩装甲嘛!爷数量上碾压就是了,所以他们暴了1万多辆坦克,又出于爷们对巨炮的浪漫暴了10万多门火炮。只要你三德子敢来,咱们就闪电战对闪电战,坦克对坦克肛正面,就问熊爷我爷们不爷们?只是开战以后无论布列斯特要塞还是斯大林格勒都证明,还是老老实实打防守反击适合熊爷,正面刚什么的都是幻觉。

熊爷的第三个悲剧是基于第一个悲剧衍生出来的,格鲁吉亚大胡子觉得既然三德子没有全面进攻的意图,那么我们猥琐发育完是不是可以出去浪一波?于是他把41%的物质基地放在了边境线不足200公里的范围,里面装满了燃料和装备,甚至熊爷为了运输顺利,把火车都装进去了。结果6月22号那天全喂了三德子的航空炸弹,很长一段时间里熊爷就只能看着没油的坦克和没炮弹的大炮发呆,被三德子用各种体位反复抽。一直被抽到莫斯科城下才勉强站稳脚跟,之后回到熊爷擅长的防守反击,战场就不再是三德子说了算了。

总结起来熊爷真不是瞎到一点都没发现巴巴罗萨计划,只是这帮哥们在阴差阳错之下被大白天打了闷棍,事后为了挽尊只能说三德子是无耻偷袭,爷这么白莲花的熊真的不知道还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要是有防备爷早就抽死三德子了,哪还用那只白头鹰赞助云云。作为围观群众我们也只能表示熊爷您高兴就好,不过您无耻的样子真的很有老夫当年的风范。


历史吐槽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阵阵嗡嗡的轰炸机低空飞行声音惊醒了苏联边境城市市民的美梦,惊慌失措的城防军还没缓过神来,边境各大军工厂,飞机场均已遭到了纳粹德国空军的致命轰炸,在广阔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西部边境。纳粹德国国防军已整编为三个集团军群,自北向南快速突击跨过苏联边界。北方集团军群由冯 勒布将军指挥,总兵力为29师(包括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由冯 博克将军指挥,总兵力51个师(包括霍特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和“装甲军之父”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将军指挥,总兵力63个师(包括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如此强大的兵力配备大量坦克,自行火炮,以及德军的新式摩托化师。苏军毫无防备,溃不成军。

然而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苏联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事发前的几个月前,德军已经暂缓了“海狮计划”,决定将下一阶段的进攻重心转移到东方。大规模的运兵至波兰境内,巴尔干地区也已经被德军扫清,在闪击苏联的路上已然没有了任何屏障。这么一系列行动,苏联的政治家们竟然会天真的认为他们也和他们的纳粹“朋友”在两年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可信的。在开战前一个月内,苏联驻柏林的外交官不止一次的向莫斯科传递着“战争即将爆发的信息”。甚至英国人都在战前告知斯大林纳粹即将发起进攻。然而斯大林不为所动,他不相信德国会在41年就对苏联动手,他认为进攻时间应该在德国解决西方矛盾(英国)之后,才会来对付自己。斯大林终究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价,而且是沉重的代价。

因此可以说,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苏联并不是不知道德国会发起进攻,而是在一系列消息接踵而来的时刻,苏联领导者过度乐观,错估了战争严峻性。因此铸成大错。





蒙奇D卡普的大儿子


斯大林在政治上是厉害的。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一直在积极备战。但斯大林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却犯了一个错误。认为希特勒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当然的认为希特勒考虑的会和自己一样。即德国绝对不敢两线作战,英国没有解决之前德国绝对不会进攻强大的苏联。同时德国战略欺骗细节也做的非常好,迷惑性的信息漫天飞。德国快速干掉波兰法国横扫欧洲把斯大林也吓坏了,不敢侦察德国不敢一点挑衅。特工提供的情报五花八门。斯大林心里定势认定德国不会在英国战败前进攻德国一切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都是英美的挑拨离间,确实没想到希特勒一方面就是一个狂人疯子另外希特勒那边情报也是问题一箩筐。苏芬战争苏联军队的大清洗都让希特勒极端轻视苏联,认为苏联不堪一击就像一个破房子踹一脚就踹倒了。没想到苏联那么顽强强大。苏联的保密工作又做的极端好,苏联国内外国人旅行严重受限。德国除了依靠空中侦察基本不能从苏联获得有价值的情报,战争开始后和德军战斗过的苏联师的编号就比战前了解到的全部苏联师都多的多。所以苏德之间相互信息严重不对称相互都产生了严重误判。


导师12345678


苏联(苏俄)作为一个从建国起四敌环饲的国家,领导层视生死存亡为第 一要务,时刻预防着敌对势力的入侵。巴巴罗萨大规模的调动当然也不可能一丝一毫的瞒过苏联人,尤其是法国战役后,英美等西方媒体肆意渲染苏德必有一战,猜测着战争爆发的时间。



1941年3月20日,苏军情报总局(格鲁乌)负责人副总参谋长戈利科夫提交一份情报简报,认为德军将在41年春进攻苏军,指出“对苏军事行为最有可能是在打败英国之后或英德缔结体面合约之后。有关对苏战争在今年不可避免的传言和文件证据,应该是英国或德国情报部门散布的假情报。”

4月4日戈利科夫报告德军正不断东调,调来6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16日报告,在东普鲁士和波兰德占区,德军有78个师。26日报告在苏联边境附近德军有95-100个师。到5月5日他估计德军师为103-107个,15日增加到114-119个,31日数字增至120-122个。

而现实相对应的是41年3月12日,东线德军有34个师,4月23日增至59个,5月22日战略集中开始前为74个,6月5日达到100个。

问题首先在于苏联人对德军实力估算错误!他们估计41年初德军已有300个师,与自己对阵的120个师,既不算多,也不像是即将入侵的样子,自己西部各军区的军队足以应对,这也是苏军41年6月22日21时15分下达反攻的第3号令的原因—低看了德军第一波攻击力,而高估苏军反击力。


历史扒粪机


苏联方面过于轻信德国,认为德国会信守双方两年前签订的所谓‘’互不侵犯条约‘’,故而对德国彻底失去了警惕和戒备。另外,苏、德合谋瓜分波兰后,苏联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对英、法的善意提醒置若罔闻,甚至认为是英、法想挑拨苏、德关系,以至于遭德国突袭时措手不及一溃千里……。












德国突袭苏联前夕,苏联西南方面军与对面的德军基本处于对峙状态。当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发现了对面德军的异常调动时,遂及时上报了苏联最高统帅部并提出建议:让部队开进至前沿有利地形建立防御阵地,以进一步加强对德军的监视,以避免在德军突袭时苏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局面。但基尔波诺斯才智过人的建议,却遭到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反对:理由是这样会激怒德国,从而将导致德国与苏联爆发战争。基尔波诺斯只得取消了部队的战争戒备,并召回了正在向前沿阵地开进的部队。而且苏联最高统帅部还认为:德国正在进攻大不列颠英伦三岛,所以德国不可能两线作战而贸然进攻苏联。正是由于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局势的战略误判,从而错过了防御德国入侵的最佳时机。以至于战争爆发时,苏联西方方面军一触及溃,大批苏军官兵成为德军俘虏,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西方方面军的覆灭,使得西南方面军面临德军三个方向的军事压力,基辅暨乌克兰也危在旦夕。由于西南方面军一直对德军保持着高度的戒备,所以在战争爆发时立即实施了抵抗。但由于北翼的西方方面军被德军歼灭,以至于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地域被德军占领,西南方面军不仅处于孤军作战状态,而且面临三个方向德军的合围。由于最高统帅部一直反对基尔波诺斯和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的突围建议,从而最终使德军成功完成了对西南方面军的合围。

当最高统帅部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并允许突围时已经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与参谋长图皮科夫、军事委员布尔米斯坚科等在最后突围时不幸阵亡,西南方面军六十六万五千人被德军俘虏。基辅古老大城的丢失,意味着大粮仓乌克兰落入德军之手。


东骧神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主要是斯大林自己的问题。

斯大林有以下几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第一,德国没有打垮英国,就不可能入侵苏联。

历史是一面镜子。

当年拿破仑在没有占领英国本土的时候,跑去和俄国决战,结果在英国、俄国的夹击下,惨败。

正常来说,希特勒不会这么傻,重蹈拿破仑的覆辙。

自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甚至可以说非常有道理。

斯大林认为这是基本常识,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斯大林认为德国并没有完成入侵苏联的准备。

谁都知道,苏联领土面积极为辽阔,从远东到莫斯科就有接近5000公里距离,从莫斯科到苏德边境还有1000多公里距离。

如果想要占领苏联,德国必然要进行持久战。

然而,当时德国并没有持久战的资源,也没有持久战的能力。

在进行著名的法兰西战役时,面对英法联军,德军的装甲部队几乎损失了一半。

而法国并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也就相当于苏联的一个省。

德军打法国已经出了奇兵,尚且有这样损失,攻打辽阔的苏联又会如何?



另外,苏军当时实力也非常雄厚。

1941年6月当时苏联军队的总人数高达500万人,比德国调派参与巴巴罗萨作战的地面部队总人数还多。

苏军当时坦克高达2万3000辆,而德军可以用在东线的只有3000多辆,苏联有4:1的优势。更别说,苏联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优秀的T34坦克,可以轻松压倒德军的3型和4型坦克。

至于苏军的火炮、战机,同样具有相当巨大的数量优势。

苏联还有非常丰富的战争资源,比德国强的太多。

这种情况下,德军攻打苏联的可能性比较低,两军实力相差不大。



第三,日本的表现。

斯大林最怕的是就是德军和日军从两线进攻苏联,那苏联就可能有灭顶之灾。

然而,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互相承认了伪满洲国和外蒙古,苏联停止对中国援助,日本也不去进攻苏联。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后,斯大林认为德军不可能进攻苏联。因为日本是德国亲密盟友,要是进攻不可能日本不参加。

况且,当时日本还有100多万大军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也无法抽调主力北上。



所以,尽管苏联情报部门已经多次发出战争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绝改变心意,认为这是英国故意设计要让苏联和德国开战的假情报。

潜伏德国的共产主义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在战争爆发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但这项情报也没有获得重视。


萨沙


苏联海报-对于敌人的每一次进攻我们英勇无畏的红军将以三倍的打击来回答


对于巴巴罗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苏联并不可能不发现和不采取任何措施。实际上1935-1941年苏联领导层采取了一系列提高苏联武装力量战备水平的重大措施,时刻准备战争爆发,具体有

1935年到1939年间,红军转为基干制;

1939年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

战前1939-1941年,创建并扩大了新一代坦克和飞机的成批生产;

1939-1941年间,对武装力量完成了从和平时期转变为战争时期(在战前!)的战略动员扩编,从98个师增加到303个师;

从1939-1941年,在西部边境地区成立和集结了掩护部队,加上战前补充到掩护部队的第二战略梯队的16个师,其数量达到人类历史上和平时期罕见的186个师;

做好了西部战区的后勤备战工作-机场、防御区和道路

1941年4-6月,随着战争威胁的增长,采取了提高战备水平的紧急补救措施,包括:

4-5月间,征召了79.3万名后备兵去补充西部军区的部队,使之几乎达到了战争时期的定员;

总参谋长4月14日下令,未计入清单,但安装了野战部队武器的所有防御地区和所有永备发射工事紧急进入战备状态;

从5月13日起,把第二战略梯队的部队从腹地秘密调遣到西部军区,并进入战备状态,他们是7个集团军和66个师(第16、19、20、22、24和28集团军、步兵第41军、机械化第21和23军);

西部军区的63个后备师进入战备状态,通过夜间行军秘密向前推进,并从6月12日起编入这些军区的掩护部队(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2日下达的指令);

掩护部队第二梯队的52个师以训练的形式秘密转移到集结地区,并进入战备状态(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6日下达的命令);

掩护部队第一梯队的各师按照总参谋长6月10日的电报和国防人民委员部6月11日的命令从6月初进入防御区;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所有部队在1941年6月18日-21日进入战备状态;

从1941年4月起成立指挥所,从6月18-21日它们的任务就是紧急组建前线管理局;

1941年6月21日在第聂伯防线组建由布琼尼指挥的集群;

按照国防人民委员部5月14日的命令,所有军事院校毕业生提前毕业,并被派往西部边境军区;

1940年12月27日,国防人民委员部下达第0367号命令,1941年6月19日再次下令,对飞机等进行疏散和伪装;

1941年6月14日,斯大林派出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利茨科夫到西部特别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检查各军区空军的战备状态;

实际上在德军开始进攻之前,红军237个师中有225个师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做好了按国防计划与德国及其盟友开战的准备。在开战前,只有2条重要措施没有执行:全国总动员和把部队开进防御区的前沿地带。显然斯大林认为1941年春季采取的措施已经完全足够了,186个师规模的掩护部队能够击退德国及其盟友的任何一种突然袭击!然而战争初期的边境交战使得这一想法完全破灭!


荣华之武器堂



巴山清溪


巴巴罗萨计划怎么可能没有被苏联人发现?几百万人的调动,还有60万匹马,上万辆军车坦克,这些都是不可能瞒过苏联人的眼睛,而且无论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明白双方迟早有一战的,只不过是谁动手吧了。


对于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情报部门的情报收集能力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再说百万人的动作是不可能瞒过苏联人的眼睛的。不过有了情报,会不会分析就是另一回事了。苏俄的情报分析能力一般是认为相对于收集能力来说,就显得贫弱了。当时收集来的情报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什么那个部队部署在什么位置,而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事情。比如,德国人在测量布格河的深度,每天晚上都有坦克发动机的声音在对面的德军阵地上出现,诸如此类。现在我们看到的战史上边都是知道了后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当时的人并不知情。



其实无论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明白,双方肯定要干一仗。别看苏德两国一起收拾波兰的时候是亲密战友,但是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前,英法也在和苏联谈判,要一起阻止德国发动战争,但是英法的出价可没有德国高,所以苏联选择了德国,但是斯大林明白,德国要争夺东方的生存空间,那就是要对付苏联。

但是,当时由于肃反扩大化的影响,苏军的战斗力极其虚弱,这一点在斯大林心知肚明,尤其是通过苏芬战争,苏军的表现就是丢人现眼,要和一个月内横扫法国的德军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这种情况下,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时间就是斯大林要做的。所以,当时苏联一切做法都是害怕激怒德国,在1941年的6月份,当时的塔斯社还专门提出,苏德之间友谊是牢固的。这些舆论上的宣传自然对于普通的苏联士兵和军官会有影响,但是对于一些高级将领,苏德之间会开战已经不是秘密,华西列夫斯基曾经对一个拜访的



军官说,6月20日不打起来就不错了。

当时,苏军由于大规模的扩编,大量军人昨天还是排长,今天突然变成了连长营长,一下子还无法适应新的职务,而且当时的物资储备也还是不足,除了步枪不缺,大部分器材都不够。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也是要极力争取时间做好战争准备。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人们只要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对于斯大林来说,太希望推迟战争的爆发,所以对于大量的德军准备发动对苏联进攻的消息有些视而不见,据说是有84份之多。要说起来,苏联人不是没有发现,而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红色手电筒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



本来希特勒在欧洲的人气已经达到了
顶峰,举目望去除了英国尚未臣服之外,连法国等欧洲其它军事强国都已经被德国收为麾下。于是德国及其盟国开始了封锁英国的计划,处于和德国签署不开战协议的苏联开说,眼看着英国将大势已去,其当然不愿接受德国在欧洲一支独大的局面,于是公然退群,让德国封锁英国的计划不能得逞,这让希特勒气的暴跳如雷。


苏联退群以后,当然知道会和德国必有一战,于是和瑞典、英国结盟,早就做好了迎战德国的准备。而德国更知道苏联地域的广阔,也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只是德国开始并不具备征服苏联的实力,如今能借此机会拿下苏联的话,那么全世界都将成为德国的盘中餐。也就是说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苏联和德国都心知肚明,错在他们都对对方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苏联深知自身深处极度寒冷地域,认为德国想对其用兵必须大量采购棉衣棉服来装备部队,因此密切管控着棉花之类的动态,在其认为德国还不可能出兵的情况下,向边境大量运输战略物质的时候,被德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弹药物质几乎损失殆尽,这就是苏军开始一直吃败仗的真正原因。

而德军产生误判的是,他们做梦都没法想象苏联集结了500万军队,以自己先头部队区区60万人,直到战争最后都不足300万部队去进攻苏联,当苏联得到充足的弹药补充之后,10万门大炮齐射的场面,直接把德军打懵圈啦!不得不举白旗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