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羅薩計劃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為何事先沒有被蘇聯發現?

MountBattenJrT


這事兒如果說毛熊一點都沒發現是絕對不可能的,當時的情況大抵上雙方都心知肚明必然要開片,唯一不確定的是到底什麼時間開片,到底誰來砸第一板磚。毛熊從1939年開始暴兵,到開戰時兵力從248萬暴到570多萬,而且從1941年5月開始從八個軍區整編了8個集團軍向西線開進,總不能說他們是去打醬油的吧?

熊爺的第一個悲劇在於他們就像那個等靴子落地的人,被一堆情報給弄花了眼,有說三德子四月就要開片的、有說六月的、有說七月的,狼來了N回之後熊爺就想緊張都緊張不起來。而且熊爺自信一旦和三德子開片必然是史詩大片,不可能短期結束戰鬥,他們用盡腦細胞找出了一個檢測德軍否則有開戰意圖的方法。那就是監控歐洲羊毛和棉花期貨的價格波動,只要沒有大幅度上漲就證明三德子沒買棉衣,在熊爺地盤開片不穿棉襖是公認的作死行為,拿破崙兄弟已經準確驗證過了,三德子不可能這麼二逼。可是奧地利小鬍子偏偏認為和熊爺開片也就是個片頭公益廣告,棉衣什麼的根本不需要,所以熊爺錯誤的得出了三德子短期不會進攻的定論。

熊爺的第二個悲劇在於他們被三德子抽高盧雞的過程嚇到懷疑人生,突然覺得塹壕戰和要塞戰根本就是渣渣,在裝甲集群面前完全是等死的貨。所以他們改變了原來的防守思路,打仗歷來奔放的熊爺對閃擊戰術沒啥好點子破解,但他們能抓住關鍵。不就是玩裝甲嘛!爺數量上碾壓就是了,所以他們暴了1萬多輛坦克,又出於爺們對巨炮的浪漫暴了10萬多門火炮。只要你三德子敢來,咱們就閃電戰對閃電戰,坦克對坦克肛正面,就問熊爺我爺們不爺們?只是開戰以後無論佈列斯特要塞還是斯大林格勒都證明,還是老老實實打防守反擊適合熊爺,正面剛什麼的都是幻覺。

熊爺的第三個悲劇是基於第一個悲劇衍生出來的,格魯吉亞大鬍子覺得既然三德子沒有全面進攻的意圖,那麼我們猥瑣發育完是不是可以出去浪一波?於是他把41%的物質基地放在了邊境線不足200公里的範圍,裡面裝滿了燃料和裝備,甚至熊爺為了運輸順利,把火車都裝進去了。結果6月22號那天全餵了三德子的航空炸彈,很長一段時間裡熊爺就只能看著沒油的坦克和沒炮彈的大炮發呆,被三德子用各種體位反覆抽。一直被抽到莫斯科城下才勉強站穩腳跟,之後回到熊爺擅長的防守反擊,戰場就不再是三德子說了算了。

總結起來熊爺真不是瞎到一點都沒發現巴巴羅薩計劃,只是這幫哥們在陰差陽錯之下被大白天打了悶棍,事後為了挽尊只能說三德子是無恥偷襲,爺這麼白蓮花的熊真的不知道還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要是有防備爺早就抽死三德子了,哪還用那隻白頭鷹贊助云云。作為圍觀群眾我們也只能表示熊爺您高興就好,不過您無恥的樣子真的很有老夫當年的風範。


歷史吐槽機


1941年6月22日凌晨,陣陣嗡嗡的轟炸機低空飛行聲音驚醒了蘇聯邊境城市市民的美夢,驚慌失措的城防軍還沒緩過神來,邊境各大軍工廠,飛機場均已遭到了納粹德國空軍的致命轟炸,在廣闊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的西部邊境。納粹德國國防軍已整編為三個集團軍群,自北向南快速突擊跨過蘇聯邊界。北方集團軍群由馮 勒布將軍指揮,總兵力為29師(包括霍普納的第四裝甲集團軍),中央集團軍群由馮 博克將軍指揮,總兵力51個師(包括霍特的第三裝甲集團軍和“裝甲軍之父”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由倫德施泰特將軍指揮,總兵力63個師(包括克萊斯特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如此強大的兵力配備大量坦克,自行火炮,以及德軍的新式摩托化師。蘇軍毫無防備,潰不成軍。

然而在巴巴羅薩計劃實施之前,蘇聯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在事發前的幾個月前,德軍已經暫緩了“海獅計劃”,決定將下一階段的進攻重心轉移到東方。大規模的運兵至波蘭境內,巴爾幹地區也已經被德軍掃清,在閃擊蘇聯的路上已然沒有了任何屏障。這麼一系列行動,蘇聯的政治家們竟然會天真的認為他們也和他們的納粹“朋友”在兩年前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可信的。在開戰前一個月內,蘇聯駐柏林的外交官不止一次的向莫斯科傳遞著“戰爭即將爆發的信息”。甚至英國人都在戰前告知斯大林納粹即將發起進攻。然而斯大林不為所動,他不相信德國會在41年就對蘇聯動手,他認為進攻時間應該在德國解決西方矛盾(英國)之後,才會來對付自己。斯大林終究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價,而且是沉重的代價。

因此可以說,在巴巴羅薩計劃之前,蘇聯並不是不知道德國會發起進攻,而是在一系列消息接踵而來的時刻,蘇聯領導者過度樂觀,錯估了戰爭嚴峻性。因此鑄成大錯。





蒙奇D卡普的大兒子


斯大林在政治上是厲害的。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一直在積極備戰。但斯大林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卻犯了一個錯誤。認為希特勒也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當然的認為希特勒考慮的會和自己一樣。即德國絕對不敢兩線作戰,英國沒有解決之前德國絕對不會進攻強大的蘇聯。同時德國戰略欺騙細節也做的非常好,迷惑性的信息漫天飛。德國快速幹掉波蘭法國橫掃歐洲把斯大林也嚇壞了,不敢偵察德國不敢一點挑釁。特工提供的情報五花八門。斯大林心裡定勢認定德國不會在英國戰敗前進攻德國一切關於德國進攻蘇聯的情報都是英美的挑撥離間,確實沒想到希特勒一方面就是一個狂人瘋子另外希特勒那邊情報也是問題一籮筐。蘇芬戰爭蘇聯軍隊的大清洗都讓希特勒極端輕視蘇聯,認為蘇聯不堪一擊就像一個破房子踹一腳就踹倒了。沒想到蘇聯那麼頑強強大。蘇聯的保密工作又做的極端好,蘇聯國內外國人旅行嚴重受限。德國除了依靠空中偵察基本不能從蘇聯獲得有價值的情報,戰爭開始後和德軍戰鬥過的蘇聯師的編號就比戰前瞭解到的全部蘇聯師都多的多。所以蘇德之間相互信息嚴重不對稱相互都產生了嚴重誤判。


導師12345678


蘇聯(蘇俄)作為一個從建國起四敵環飼的國家,領導層視生死存亡為第 一要務,時刻預防著敵對勢力的入侵。巴巴羅薩大規模的調動當然也不可能一絲一毫的瞞過蘇聯人,尤其是法國戰役後,英美等西方媒體肆意渲染蘇德必有一戰,猜測著戰爭爆發的時間。



1941年3月20日,蘇軍情報總局(格魯烏)負責人副總參謀長戈利科夫提交一份情報簡報,認為德軍將在41年春進攻蘇軍,指出“對蘇軍事行為最有可能是在打敗英國之後或英德締結體面合約之後。有關對蘇戰爭在今年不可避免的傳言和文件證據,應該是英國或德國情報部門散佈的假情報。”

4月4日戈利科夫報告德軍正不斷東調,調來6個步兵師和3個坦克師。16日報告,在東普魯士和波蘭德佔區,德軍有78個師。26日報告在蘇聯邊境附近德軍有95-100個師。到5月5日他估計德軍師為103-107個,15日增加到114-119個,31日數字增至120-122個。

而現實相對應的是41年3月12日,東線德軍有34個師,4月23日增至59個,5月22日戰略集中開始前為74個,6月5日達到100個。

問題首先在於蘇聯人對德軍實力估算錯誤!他們估計41年初德軍已有300個師,與自己對陣的120個師,既不算多,也不像是即將入侵的樣子,自己西部各軍區的軍隊足以應對,這也是蘇軍41年6月22日21時15分下達反攻的第3號令的原因—低看了德軍第一波攻擊力,而高估蘇軍反擊力。


歷史扒糞機


蘇聯方面過於輕信德國,認為德國會信守雙方兩年前簽訂的所謂‘’互不侵犯條約‘’,故而對德國徹底失去了警惕和戒備。另外,蘇、德合謀瓜分波蘭後,蘇聯出於狹隘的意識形態偏見,對英、法的善意提醒置若罔聞,甚至認為是英、法想挑撥蘇、德關係,以至於遭德國突襲時措手不及一潰千里……。












德國突襲蘇聯前夕,蘇聯西南方面軍與對面的德軍基本處於對峙狀態。當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發現了對面德軍的異常調動時,遂及時上報了蘇聯最高統帥部並提出建議:讓部隊開進至前沿有利地形建立防禦陣地,以進一步加強對德軍的監視,以避免在德軍突襲時蘇軍處於不利的被動局面。但基爾波諾斯才智過人的建議,卻遭到總參謀長朱可夫的反對:理由是這樣會激怒德國,從而將導致德國與蘇聯爆發戰爭。基爾波諾斯只得取消了部隊的戰爭戒備,並召回了正在向前沿陣地開進的部隊。而且蘇聯最高統帥部還認為:德國正在進攻大不列顛英倫三島,所以德國不可能兩線作戰而貿然進攻蘇聯。正是由於蘇聯最高統帥部對局勢的戰略誤判,從而錯過了防禦德國入侵的最佳時機。以至於戰爭爆發時,蘇聯西方方面軍一觸及潰,大批蘇軍官兵成為德軍俘虜,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西方方面軍的覆滅,使得西南方面軍面臨德軍三個方向的軍事壓力,基輔暨烏克蘭也危在旦夕。由於西南方面軍一直對德軍保持著高度的戒備,所以在戰爭爆發時立即實施了抵抗。但由於北翼的西方方面軍被德軍殲滅,以至於明斯克、布良斯克、斯摩稜斯克等地域被德軍佔領,西南方面軍不僅處於孤軍作戰狀態,而且面臨三個方向德軍的合圍。由於最高統帥部一直反對基爾波諾斯和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的突圍建議,從而最終使德軍成功完成了對西南方面軍的合圍。

當最高統帥部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並允許突圍時已經為時已晚。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與參謀長圖皮科夫、軍事委員布爾米斯堅科等在最後突圍時不幸陣亡,西南方面軍六十六萬五千人被德軍俘虜。基輔古老大城的丟失,意味著大糧倉烏克蘭落入德軍之手。


東驤神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主要是斯大林自己的問題。

斯大林有以下幾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第一,德國沒有打垮英國,就不可能入侵蘇聯。

歷史是一面鏡子。

當年拿破崙在沒有佔領英國本土的時候,跑去和俄國決戰,結果在英國、俄國的夾擊下,慘敗。

正常來說,希特勒不會這麼傻,重蹈拿破崙的覆轍。

自然,這種想法有一定道理,甚至可以說非常有道理。

斯大林認為這是基本常識,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



第二,斯大林認為德國並沒有完成入侵蘇聯的準備。

誰都知道,蘇聯領土面積極為遼闊,從遠東到莫斯科就有接近5000公里距離,從莫斯科到蘇德邊境還有1000多公里距離。

如果想要佔領蘇聯,德國必然要進行持久戰。

然而,當時德國並沒有持久戰的資源,也沒有持久戰的能力。

在進行著名的法蘭西戰役時,面對英法聯軍,德軍的裝甲部隊幾乎損失了一半。

而法國並沒有什麼戰略縱深,也就相當於蘇聯的一個省。

德軍打法國已經出了奇兵,尚且有這樣損失,攻打遼闊的蘇聯又會如何?



另外,蘇軍當時實力也非常雄厚。

1941年6月當時蘇聯軍隊的總人數高達500萬人,比德國調派參與巴巴羅薩作戰的地面部隊總人數還多。

蘇軍當時坦克高達2萬3000輛,而德軍可以用在東線的只有3000多輛,蘇聯有4:1的優勢。更別說,蘇聯已經開始大量裝備優秀的T34坦克,可以輕鬆壓倒德軍的3型和4型坦克。

至於蘇軍的火炮、戰機,同樣具有相當巨大的數量優勢。

蘇聯還有非常豐富的戰爭資源,比德國強的太多。

這種情況下,德軍攻打蘇聯的可能性比較低,兩軍實力相差不大。



第三,日本的表現。

斯大林最怕的是就是德軍和日軍從兩線進攻蘇聯,那蘇聯就可能有滅頂之災。

然而,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互相承認了偽滿洲國和外蒙古,蘇聯停止對中國援助,日本也不去進攻蘇聯。

日蘇中立條約簽訂後,斯大林認為德軍不可能進攻蘇聯。因為日本是德國親密盟友,要是進攻不可能日本不參加。

況且,當時日本還有100多萬大軍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也無法抽調主力北上。



所以,儘管蘇聯情報部門已經多次發出戰爭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絕改變心意,認為這是英國故意設計要讓蘇聯和德國開戰的假情報。

潛伏德國的共產主義間諜理查德·佐爾格在戰爭爆發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準確的進攻發起日期,但這項情報也沒有獲得重視。


薩沙


蘇聯海報-對於敵人的每一次進攻我們英勇無畏的紅軍將以三倍的打擊來回答


對於巴巴羅薩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蘇聯並不可能不發現和不採取任何措施。實際上1935-1941年蘇聯領導層採取了一系列提高蘇聯武裝力量戰備水平的重大措施,時刻準備戰爭爆發,具體有

1935年到1939年間,紅軍轉為基幹制;

1939年實行了普遍義務兵役制;

戰前1939-1941年,創建並擴大了新一代坦克和飛機的成批生產;

1939-1941年間,對武裝力量完成了從和平時期轉變為戰爭時期(在戰前!)的戰略動員擴編,從98個師增加到303個師;

從1939-1941年,在西部邊境地區成立和集結了掩護部隊,加上戰前補充到掩護部隊的第二戰略梯隊的16個師,其數量達到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罕見的186個師;

做好了西部戰區的後勤備戰工作-機場、防禦區和道路

1941年4-6月,隨著戰爭威脅的增長,採取了提高戰備水平的緊急補救措施,包括:

4-5月間,徵召了79.3萬名後備兵去補充西部軍區的部隊,使之幾乎達到了戰爭時期的定員;

總參謀長4月14日下令,未計入清單,但安裝了野戰部隊武器的所有防禦地區和所有永備發射工事緊急進入戰備狀態;

從5月13日起,把第二戰略梯隊的部隊從腹地秘密調遣到西部軍區,並進入戰備狀態,他們是7個集團軍和66個師(第16、19、20、22、24和28集團軍、步兵第41軍、機械化第21和23軍);

西部軍區的63個後備師進入戰備狀態,通過夜間行軍秘密向前推進,並從6月12日起編入這些軍區的掩護部隊(國防人民委員部6月12日下達的指令);

掩護部隊第二梯隊的52個師以訓練的形式秘密轉移到集結地區,並進入戰備狀態(國防人民委員部6月16日下達的命令);

掩護部隊第一梯隊的各師按照總參謀長6月10日的電報和國防人民委員部6月11日的命令從6月初進入防禦區;

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和敖德薩軍區的所有部隊在1941年6月18日-21日進入戰備狀態;

從1941年4月起成立指揮所,從6月18-21日它們的任務就是緊急組建前線管理局;

1941年6月21日在第聶伯防線組建由布瓊尼指揮的集群;

按照國防人民委員部5月14日的命令,所有軍事院校畢業生提前畢業,並被派往西部邊境軍區;

1940年12月27日,國防人民委員部下達第0367號命令,1941年6月19日再次下令,對飛機等進行疏散和偽裝;

1941年6月14日,斯大林派出副國防人民委員梅利茨科夫到西部特別軍區和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檢查各軍區空軍的戰備狀態;

實際上在德軍開始進攻之前,紅軍237個師中有225個師已經進入戰備狀態,做好了按國防計劃與德國及其盟友開戰的準備。在開戰前,只有2條重要措施沒有執行:全國總動員和把部隊開進防禦區的前沿地帶。顯然斯大林認為1941年春季採取的措施已經完全足夠了,186個師規模的掩護部隊能夠擊退德國及其盟友的任何一種突然襲擊!然而戰爭初期的邊境交戰使得這一想法完全破滅!


榮華之武器堂



巴山清溪


巴巴羅薩計劃怎麼可能沒有被蘇聯人發現?幾百萬人的調動,還有60萬匹馬,上萬輛軍車坦克,這些都是不可能瞞過蘇聯人的眼睛,而且無論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明白雙方遲早有一戰的,只不過是誰動手吧了。


對於俄國以及後來的蘇聯,情報部門的情報收集能力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再說百萬人的動作是不可能瞞過蘇聯人的眼睛的。不過有了情報,會不會分析就是另一回事了。蘇俄的情報分析能力一般是認為相對於收集能力來說,就顯得貧弱了。當時收集來的情報可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什麼那個部隊部署在什麼位置,而都是一些支離破碎的事情。比如,德國人在測量布格河的深度,每天晚上都有坦克發動機的聲音在對面的德軍陣地上出現,諸如此類。現在我們看到的戰史上邊都是知道了後來會發生什麼,但是當時的人並不知情。



其實無論是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明白,雙方肯定要幹一仗。別看蘇德兩國一起收拾波蘭的時候是親密戰友,但是在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前,英法也在和蘇聯談判,要一起阻止德國發動戰爭,但是英法的出價可沒有德國高,所以蘇聯選擇了德國,但是斯大林明白,德國要爭奪東方的生存空間,那就是要對付蘇聯。

但是,當時由於肅反擴大化的影響,蘇軍的戰鬥力極其虛弱,這一點在斯大林心知肚明,尤其是通過蘇芬戰爭,蘇軍的表現就是丟人現眼,要和一個月內橫掃法國的德軍相比,實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在這種情況下,極力推遲戰爭的爆發時間就是斯大林要做的。所以,當時蘇聯一切做法都是害怕激怒德國,在1941年的6月份,當時的塔斯社還專門提出,蘇德之間友誼是牢固的。這些輿論上的宣傳自然對於普通的蘇聯士兵和軍官會有影響,但是對於一些高級將領,蘇德之間會開戰已經不是秘密,華西列夫斯基曾經對一個拜訪的



軍官說,6月20日不打起來就不錯了。

當時,蘇軍由於大規模的擴編,大量軍人昨天還是排長,今天突然變成了連長營長,一下子還無法適應新的職務,而且當時的物資儲備也還是不足,除了步槍不缺,大部分器材都不夠。這種混亂的情況下,也是要極力爭取時間做好戰爭準備。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人們只要願意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東西,對於斯大林來說,太希望推遲戰爭的爆發,所以對於大量的德軍準備發動對蘇聯進攻的消息有些視而不見,據說是有84份之多。要說起來,蘇聯人不是沒有發現,而是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


紅色手電筒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



本來希特勒在歐洲的人氣已經達到了
頂峰,舉目望去除了英國尚未臣服之外,連法國等歐洲其它軍事強國都已經被德國收為麾下。於是德國及其盟國開始了封鎖英國的計劃,處於和德國簽署不開戰協議的蘇聯開說,眼看著英國將大勢已去,其當然不願接受德國在歐洲一支獨大的局面,於是公然退群,讓德國封鎖英國的計劃不能得逞,這讓希特勒氣的暴跳如雷。


蘇聯退群以後,當然知道會和德國必有一戰,於是和瑞典、英國結盟,早就做好了迎戰德國的準備。而德國更知道蘇聯地域的廣闊,也早就對其垂涎三尺,只是德國開始並不具備征服蘇聯的實力,如今能借此機會拿下蘇聯的話,那麼全世界都將成為德國的盤中餐。也就是說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蘇聯和德國都心知肚明,錯在他們都對對方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蘇聯深知自身深處極度寒冷地域,認為德國想對其用兵必須大量採購棉衣棉服來裝備部隊,因此密切管控著棉花之類的動態,在其認為德國還不可能出兵的情況下,向邊境大量運輸戰略物質的時候,被德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彈藥物質幾乎損失殆盡,這就是蘇軍開始一直吃敗仗的真正原因。

而德軍產生誤判的是,他們做夢都沒法想象蘇聯集結了500萬軍隊,以自己先頭部隊區區60萬人,直到戰爭最後都不足300萬部隊去進攻蘇聯,當蘇聯得到充足的彈藥補充之後,10萬門大炮齊射的場面,直接把德軍打懵圈啦!不得不舉白旗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