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好吗?

洛洛同


当医生好吗?

这个问题问的太笼统了,首先我们先看看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医生。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实在是太难了。首先医学院校的分数一般都不低,想要考取排名靠前的医学院校就更难了。拼尽全力考上理想的医学院校后,迎接而来的是五年如高三一般的学习生涯,医学类的课程非常多,并且没有重点,所有内容都要掌握,很多医学生,前三年都是在图书馆渡过的。

本科毕业后,一般都找不到理想的医院,所以学生们有奋发图强,开始考研,经过漫长三年研究生学习,发现很多大型三甲医院都要求博士了,又开始读博。博士又没那么容易毕业,有的学生读了4、5年才毕业。这样算一算,博士毕业都30左右了。

工作后呢,上不完的门诊,值不完的夜班,医生的工作强度远高于大部分行业,收入却并没有那么乐观。再加上现在伤医杀医事件频出,“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已经被广大民众达成共识,大部分家庭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去学医了。

那么,学医究竟好不好呢?其实还是要分人群讨论的。

如果你家庭条件比较好,社会关系也比较广的话,比如说父母是政界的,很多家庭都愿意孩子学轻松、稳定的专业,毕业后在就业过程中也能多多少少给予帮助,比如事业单位、公务员之类的。

如果家里从商的,家里一般都希望孩子学习管理、金融之类的专业,好在毕业后能接掌家族企业。

还有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能考上985、甚至top 10名校、甚至清北,那么他们总的来说,还是更青睐 IT、金融、工程等前沿学科的,毕业后工作环境好,薪酬也可观。

可以看出,很多家庭及考生是不愿意学医的,那么学医究竟对哪些群体有利呢?

以我个人的见解,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无法对子女就业提供帮助的家庭,学医不失为一个好选择。虽然也有的人说进入三甲医院要走后门什么的,但是归根结底,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一切以能力为主,对比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很多岗位,医院就业相对来说公平许多,只要有文凭、有能力,一般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成绩不是特别优秀,无法考取985、211学校的学生来说,学医也是一种选择。对于这类考生来说,如果随大流,报考IT、金融等专业,毕业很难就业,所以很多考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好工作找不到,送外卖、送快递等工作又不愿意干,到后来只能做文员、前台、话务员等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在环境优雅的写字楼里工作,上班穿的光鲜亮丽,实则月薪三千,并且毫无发展前途。但是,如果选择学医的话,上一所普通的医学院校,毕业后进入社区或县级医院,工作稳定,收入不低,如果个人加把劲儿,研究生毕业的话,一般市级三甲也能考虑,平台更高,发展也更好,工作十几年后,经验丰富,职称也高,成为当地人尊敬的专家也是不错的。

至于很多人所说的读研、读博学费高,没有收入,这也并不矛盾。如果能力有限,本科毕业也是可以进入社区或县级医院的,如果能读研,那么进入市级三甲也是不错的,如果博士毕业的话,那么选择就更广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学医的话,各个阶层都有需要的人才,根据个人经济、学习能力,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如果家里条件实在不允许,也可以本科毕业一边工作,一边提升学历,只要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还有很多人觉得学医累、学医苦,但试问,现如今哪行哪业不辛苦呢?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成绩也不是特别优秀,还不愿意,不愿意吃苦,那么只能混吃等死了,而且下一代也只能延续你的路线了。


重症医生王婵


对家人朋友来说真好,小毛小病打个电话,告诉吃点什么药就行了。大病建议你到什么医院什么科室,甚至联系好床位专家。对自己来说真不好。学得苦,受得气,熬得夜,病自治。好不容易休息聚合,各种巴拉巴拉的咨询。最夸张的是我告诉老妈我患了甲减。结果她老人家网上查,挂专家号看病,回来告诉我:“专家说我没甲减”。我只是想求关心而已。我每天西药加中药,老公儿子视而不见,反正你自己是医生嘛。


清风徐来713



身边好多医生,每天都能感受到他职业上的忙碌和小焦虑,但是也能同时感受到他们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一位精神科医生认识七八年了,当时有一次她接诊遇到了一个未成年小女娃儿,过量服用止咳药水,导致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孩子家长发现异常之后,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但是基本上是不好控制了。因为这个孩子在上学路上或者放学路上经常不回家,不去学校,直接去迪厅歌厅蹦迪。家长给的零花钱,孩子基本都花在药店,买那个止咳药水。


过量服用,这种东西有导致幻觉的作用,被称作软性毒品。

这个医生姐姐说,这个事情值得社会关注,她有义务有责任去让这个事情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后来我们推动了这个事情的进展,引起了当地公安机关的重视,搞了一次小彻查,多多少少对社会有一些推动作用。

所以我觉得,她当医生还是有荣誉感和存在感的,她一定是喜欢这份工作的,因为可以帮助很多人和很多家庭。

还有一位手外科医生,是医院的青年骨干,有一次他给一个女性患者做外科手术的时候,患者五六岁的小女儿在旁边拽着妈妈的衣角,给妈妈把衣服和被子盖上,这个场景触动了医生,他深情的发了朋友圈。


在一个深夜熬夜的外科医生眼里,这是坚持在手术台上的一种动力,他表态一定要把这个手术做好。或许很多同行、外行觉得他在作秀,但是这就是医生职业带给他的荣光时刻。

所以,当医生很累,但也很好。


辽沈名医


如果你满足了下面的几个条件,可以考虑学医。

1,家庭条件还不错,足够满足你35岁前的啃老要求。

2,学习成绩不错,本科能进211,985。而且有信心拿到博士学位。(现在省级医院第一学历要求是211,985,有博士学位的)

3,悟性,操作能力自认为还比较出色,因为决定了以后在临床上能不能有所作为。

4,身体健康,耐的住寂寞,能抗的住前几年没日没夜的夜班生活,一夜夜班后还有体力应付各种家庭作业。

5,情商要高,善于处理应付家庭和单位的矛盾,能合理处理上下级的关系。

6,沟通交流能力强,能应付病人各种刁钻刻薄的问题,口齿伶俐,语言通顺,善于各种表情思维表达。

7,其它不可预知事情。

如果你能基本满足上面的条件,应该是可以选择医学这门专业的。


高峰45318156


国产医疗剧就不要看了,纯粹扯淡,可以看看国外医疗剧,至于学医,别傻了,除非你是个自律狂,一周几个夜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考研考博出来还要规培专培,30大几才才毕业,神经病?


玛索伊森


强烈建议不要当医生。

实话实说,以前考医学院,必须是好成绩,考上了就不停学习,学医这一行是干到老学到老!学医这一行,踏进医院,从底层住院医师干起,没有十多年的经验,你只能不停写病历、跑腿,不停加班....不停考试,论文、职称...医生没有节假日,因为你的病人发病不分节假日,没有固定作息时间,因为你不知道手术治疗中、术后有什么突发情况,手机不能关机,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病人什么时候会咨询你,找你。况且无德者不能行医,无技者不能施术。加上现在社会环境中医患关系,自己的健康与安全都成问题。医患矛盾原因,大家想想都明白是什么造成的。很多人说灰色收入,我只能告诉大家,那是主任与领导的事,你想多了。所以我坚决反对我和我亲属子女从医。当然如果你想发财也可以从医,就是不停通过手段,也需要努力爬上领导岗位,成为医院的少部分实得利益者,但这是以前当医生的初衷吗?如果想守住自己的善良,只想当一个好医生,想把治病救人当成本份天职,又不想同流合污,只能转行,要么辞职!


仁心问世


作为医生的我可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但聊之前先给你讲个笑话吧!

说一个朋友问我,自己的孩子想学医,问我有啥建议。我说:挺好啊,想学就学吧,但你要确定这孩子不是亲生的,要是就不要学了!

目前中国的医生面临的困境:医疗环境恶劣,医患矛盾激化。国家医疗投入少,医疗投入只占5%左右,而美国在15%以上。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矛盾基本转嫁到医护人员身上,短期内还得不到解决,所以这样的矛盾还会长期存在,现在学习一定会赶上的。

医生的劳动强度远远大于常人和其它行业。医生首先都要值夜班,每周都会有连续工作超乎24小时的时候,每周工作都会超过60小时,每天工作时事情繁琐,如问病史,写病历,下医嘱,办出院,还要和其它科室打交道等。

医生精神压力大。毛主席说: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责任重大,所以在治疗患者过程中格外小心,加上目前的医疗环境紧张,很多医生都是战战兢兢,如履深渊,如履薄冰。

医生学习大。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现在的疾病指南,专家共识,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布,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患者疾病和千差万别,如果不是不断的学习基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夫。

医生科研压力大。医生是一个技术工种,需要不断的晋级,而现在晋级一般只看科研,所以每位医生,特别是大医院的医生科学压力大,每天都要阅读相关文献,写文章,做课题。

如果你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足够的精力,终生学习的志向,不断研究的理想,你可以学医了。

对了,学医你可能会收获成就感,但这个是在努力的基础上的。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一般要熬成带组或者主任后,收入可能会多些。

想好了,还要学,你就奋斗吧,建议你加倍努力,能出国行医,那样就不需要面对国内的窘境,但努力程度要不只是翻一倍!


快乐的小大夫


作为一个过来人,可以告诉你,电视剧里的医生都是戏剧化了的,和现实差得太远了,你知道5天和4天一个夜班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凌晨3点在医院大楼里来回奔跑抢救病号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一个醉汉指着你骂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稍微引起患者不满就是一个嘴巴子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医闹是怎么回事吗?你见过将尸体停到办公室,还烧纸同时听着家属谩骂还要给其他患者正常下医嘱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抢救的时候,被人用刀和枪顶着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医生的猝死有多少吗?如果这些你都不在乎,我觉得你学其他专业,能比当医生更出色。


悠远飘渺


好还是不好,冷暖自知;如果热爱,学医很好,如果为了找份工作,还是请绕行的好……

考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当年之所以选择学医我个人觉得无非是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认为医生收入多,人脉广,工作稳定,无论任何时候医生都不可能愁饭吃。第二,家长的要求。我就是这种情况,当年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想,报考的时候家人父母定了学医,觉得家里有个搞医的会很方便,也就顺从了……第三,热爱医学,有崇高的理想,愿意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第四,按照医生写病历的打发儿,必须要加一句……其他情况儿。

当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临床工作以后一般会面对以下的情况……

一,没完没了的夜班。很多人说我们的职业也值夜班,值个夜班,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发牢骚说夜班的事儿。我可以对这些人说,您来值个医生的夜班试一试?很多医院医生的值班制度是24小时的,也就是说从早上7:30~8:00上班,干到第2天早上7:30~8:00,这就完事儿了吗?可不是这样,经过了这24个小时的折磨,如果是外科医生,第2天没有手术,可能会早一些走,如果有手术可能还要连续作战。如果是内科医生,还要处理自己经管的病人,通常要熬到次日的中午结束才能休息,也就是说值这一个班要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如果夜间病人病情平稳,还能小小的眯一会儿,如果有一个重患,可能这一宿就报废了。


第二,较大的工作压力。一般在三甲医院每个医生每天经管的病人可能要达到10~20个左右,如此大的工作量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病患,有的患者相对较轻,治疗起来相对比较简单,而有的患者又比较急重,治疗起来是相当复杂的。每个患者面对的是一个医生,而一个医生要面对的是所有经管的病患,当患者的量比较大的时候,为了避免出错,精力要求非常集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到了下班的点儿仍然不下班,还在书写病历和查房的原因。

另外还有目前的医疗环境,稍有不慎就会面对各种投诉与医疗纠纷。面对一些患者还要忍受谩骂以及暴力相加……

第三,晋级的难度。虽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称系统,但是相信医生的晋级难度应该是比较的。医生的职称评定不仅要求年限要到达标准,而且还需要发表国家级论文,要有科研成果,有一些大型的医院还要求非常高的SCI论文,要有援疆、援藏经历。另外有一些医院即使通过了职称评定也因为编制的问题,不会聘用。


第四,一生都要坚持学习,不停进步。医学的理念与技术变化是非常快的,很有可能两年前还是比较正确的理论,但是两年后就会被彻底推翻。而且医学技术也在不停的前进,这要求学医的人一生都不能停止对技术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而且医学是一门经验积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成长的曲线是非常长的,必须要有时间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所以想要快速的达到某一项目的在医学上恐怕很难。

那么学医好吗?

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吧,有一句话叫:“所有你遭过的罪,吃过的苦,经过以后都能笑着说出来”。

虽然学医这个行业成长曲线慢、相对来讲比较辛苦、压力很大,需要不停更新自己的知识,但当随着时间的累积,你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能慢慢的开始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也会收获非常大的自豪感,这也是一些其他职业不具备的感受吧。到现在我还记着完成自己的第一例半月板成型手术以后,患者第2天开心的走路的情景。还有独立完成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以后,经过康复,患者从返运动场的喜悦。那份喜悦可能是很多行业换不来的。

虽然在从医的过程中要面对某些人的指责,患者的不理解,家属的吵闹以及各种坎坷的事情,但是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这世界上就没有一个职业不累、不会苦恼,没有纠纷,对吗?



所以从我现在的感受来看,学医很好!如果您觉得能接受苦、累、能坚持学习的脚步,能接受委屈和指责,对将来有很好的期待,相信苦中有甜,建议您加入到医学队伍中来。

如果您不能接受这些,请绕行!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我点个赞吧,谢谢了!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大学里比别人辛苦,我那时候还可以本科毕业就业(二十年前),现在稍微好点的医院都是要求硕士以上的,所以肯定要去考研。就算你本科毕业了去医院工作了,还要规培三年,拿着基本生活保障的钱,干着没日没夜的活,还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放心安稳的归属感。反正工作后的收入绝对养活不了自己,还是要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规培结束定科工作了,低年资的医生拿着最低的钱干着最多的活。熬吧!熬到你高年资了,收入会成几何级增长。尤其是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主任级别,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只是你起码工作十五年以上才能得到比较值得安慰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