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宣化北站外觀。金可 攝


打卡地點:盆兒窯村、宣化南大街


打卡理由:宣化最甜的葡萄在盆兒窯、京西第一府500年滄桑


美食推薦:大餡餅、蘸大菜、饞哭你的宣化葡萄宴

列車行進到宣化北站,即將抵達終點了,不算崇禮支線。這是京張高鐵倒數第二站。提起宣化,那可有說道了,跟大作家冰心和聯合國都扯著邊兒呢。

張騫帶回來的葡萄,在這裡種了1300年

出站不遠,宣化城北郊有座村莊叫盆兒窯,北靠大山,南臨宣化的母親河柳川河畔——好風水啊。村裡有一樣水果世界知名,啥呢?——葡萄!

有話說:大漢的繁華,絲路的花,西域的藤條,宣化的家。說的就是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把西域的藤條(萄萄)引入到內地。而宣化的牛奶葡萄,距今少說也有13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宣化最甜的葡萄在盆兒窯。位於北緯41度的宣化,是一條高品質葡萄的生長線。這裡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生產的牛奶葡萄粒大皮薄,肉厚汁足,素有“刀切不流汁”之美譽,在古時是極好的皇宮貢品,曾榮獲“巴拿馬萬國物產博覽會”榮譽獎。2007年,宣化牛奶葡萄先後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盆兒窯村漏斗葡萄架。陳曉東 攝


千百年來,盆兒窯人一直種植著世界獨有的“漏斗架葡萄”。與別處不同,這裡的葡農們為葡萄藤搭起一個個“圓架”,宛如平地上立起一個大大的漏斗。尤其是到了秋天,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懸掛於藤蔓下,青翠欲滴,幾多悅目。

葡萄伸手可摘,恬香在口,既是農田庭院裡的一道美景,又體現了古人“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理想。宣化人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蓮花架”,兼取了蓮花盛開時嫋嫋婷婷的外在美,以及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內在美。宣化“漏斗架葡萄”種植園,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生產方式,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球重要文化遺產”,成為聞名中外的世界級品牌。

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洗禮,今日的盆兒窯村,有葡萄架下悠然的寧靜,也有時代變革的有序律動;有鄉村古舊樸素的格調,也有城鎮化的憧憬展望。

南大街:濃縮“京西第一府”的歷史記憶

宣化,這座從歲月深處走來的古城,它的故事又何止一個盆兒窯村?她的故事裡,又豈止“宣化牛奶葡萄”一個符號?

不妨把素有“宣化記憶第一街”的南大街,作為你遊覽宣化古城的起點吧!

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宣化古城內建於明成化18年的清遠樓。陳曉東 攝


沿著街道緩步而行,你可以漸次領略到宣化的地標性建築拱極樓、鎮朔樓、清遠樓的風貌,從而明白宣化之所以被稱為“京西第一府”的緣由,它們都是佇立了五百多年的古建築,造型瑰麗,氣勢宏偉,曾經擔負著“牢固城池、抵禦外侵”的歷史使命,如今卻只讓人聯想到“時光在晨鐘暮鼓、清風明月中緩緩流淌”的悠然。沿著南大街縱深南北延伸開來的清遠路,也是匯聚宣化建築類文物最多、最能彰顯宣化地域文化特色的一條街。

走著走著,你會發現:原來時恩寺就在鼓樓旁邊;原來“古上谷郡”牌坊的舊址,就在清遠路與鼓樓前街的交叉路口;原來“蓮花葡萄小鎮”就在清遠路之北城牆根下!沿著北城牆根一路向西,就到了美麗的萬柳公園,看到了潺潺的柳川河水;再向南而行,就到了柳川河與洋河牽手之處的柳川河大橋;向西北而行,你會發現有一個叫“下八里”的村子,就是出土了遼墓壁畫的地方;走著走著,你會對宣化古城六里十三步的傳說漸生好奇;飛瀑奇石的桑乾河大峽谷、摩雲高聳的黃羊山,更是你期待前往的自然美景。

美食之選:“敢饞哭你的宣化葡萄宴”

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宣化朝陽樓。資料圖


走累了、餓了,搜一搜附近的美食,也不會讓人失望。牌樓西路口的中華老字號朝陽樓飯莊,涮羊肉、大餡餅、刀削麵、豆腐腦,都是讓人吃了還想吃的招牌飯;至於黃糕、莜麵、蘸大菜,這些粗獷中有細膩,具足了北方飲食特色,體現了壩上壩下風格的飯菜,都能在宣化大街小巷的大小飯店中找到。

張家口各縣區的人常說:“想吃好的來宣化”,豐富的飲食文化,帶給南來北往的遊客不同的味覺享受!更有宣化賓館不斷研製的“葡萄宴”菜系,色香味俱全,被網友稱作“敢饞哭你的宣化葡萄宴”,又一次把宣化葡萄納入了宣化美食的頭道品牌。

冰心:“重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時光回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燕京大學教授冰心女士及其愛人吳文藻先生,應平綏鐵路局長沈昌之約,組織了八人的“平綏沿線旅行團”,其中包括同為北平燕京大學教授雷潔瓊、文國鼐兩位女士,鄭振鐸、顧頡剛、陳其田、趙澄四位先生,前往平綏沿線之西北地區進行社會考察。此行的目的即是“將平綏沿線的風景、古蹟、風俗、宗教以及經濟、物產等情況,作幾篇簡單的報告。”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七月七日晨,八位名家自北平清華園站出發,過昌平、南口、青龍橋,經八達嶺、康莊,過沙城、新保安、下花園各站,“一路與洋河並行,水勢浩蕩,隔河有雞鳴、玉帶山,山間隱約露著寺觀。這一帶遠水遙岑,極引人入勝,如看山水橫幅。晚餐中,望車窗外,盡是整齊的稻田,田畦間種著密密的楊柳,柔條搖曳,竟是江南風味。”“在青紫的遠山,緋紅的晚霞之中。”

宣化北站:冰心過宣化,買葡萄一筐

盆兒窯牛奶葡萄。陳曉東 攝


冰心女士遊盆兒窯村恆山寺,記“山前有葡萄園極多,葡萄是宣化的名產之一。”後參觀宣化第二師範時,看到“校園中有葡萄數株,果實累累,古者已有六十餘年。葡萄的結法,如倒置的雨傘,傘柄向上,這樣一樹一葉,系受陽光,是園藝家所當效法的。”

1934年8月26日,八人結束旅程,返回北平。冰心女士記:“重過宣化,買葡萄一筐,過沙城時又買青梅酒一瓶,過南口又買白桃一簍”“……看著家人捧著塞外名產歡喜傳觀之狀,心中只彷彿的如做了一場好夢”。

當時,清晨從清華園站出發,晚7時許才至宣化。時代進步,火車提速,從北京到張家口,慢車也不過4個多小時。而如今,坐高鐵,從北京至宣化,僅需47分鐘!當年,冰心女士在感嘆詹天佑先生修建鐵路之功時,發出了“使今日行旅之人,得以臥遊於鑿空天險之地”的感慨。

若冰心健在,對今日之京張高鐵宣化北站,會有怎樣的描寫?若舊地重遊,又會有怎樣的感慨?

攝影/陳曉東 金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