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在唐朝出现合理吗?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长安十二时辰》能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市场,跻身为良心剧的代表,跟它在细节上的准确把控分不开。一日的时间,不止讲了个张小敬和李必拯救长安的故事,还把唐代长安的衣食住行展示一番。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作为最早出场的美食,吸引了不少眼球。

判断一样食物在某个时期的存在是否合理,先要看食物的起源,再要看食物的产地。按照这两个标准评判,唐朝人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合情合理。

水盆羊肉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远早于剧中的年代。

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有人不幸沦为战俘,即将被杀。但因为懂得烹饪,便献上了一碗水煮羊肉汤,因此被免罪活了下来,还一路高升做了高官。之后这道菜便被保留下来。

传到唐朝,水盆羊肉有了更多的发展。唐人讲究饮食,皇室又有鲜卑血统,吃羊肉成为了长安人的一项饮食偏好。直到现在,西安市附近还有不少名中带“羊”的地方,证实了当年的牛羊肉有多么受欢迎。不过唐代的水盆羊肉,跟南北朝的羊肉汤还是有区别。

羊肉在古代属于秋冬季的滋补食物。传说中张仲景曾在冬至日时为百姓发放羊肉馅饺子,帮助百姓预防冻疮。如果不加改造就在夏季大量食用,上火是必然的后果。唐代的厨师们经过改造,有了适合夏季食用的羊肉汤,起名为水盆羊肉,就是我们在剧中看到的那一款。

吃水盆羊肉,要配上两块月牙饼,一块用来夹肉,另一块用来泡汤。无论冬夏都可以吃。配上辣子和蒜,不光能消除饥饿,还能滋补壮力。剧中张小敬出狱后最想的,就是这碗水盆羊肉。

火晶柿子原产地就是西安,张小敬在唐朝完全能吃到。

身为一种水果,却好看的像工艺品一样的火晶柿子,是西安临潼的特产。皮薄,汁多,营养丰富甜度又高。唯一的缺点是不能过多食用。

除了能补充维生素,火晶柿子还有药用价值,对于不少慢性病都有防治作用,用于平喘降血压,消炎止血等。

火晶柿子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能用来做成柿子饼,吃起来软糯甜香,也是不错的点心选择。火晶柿子树的叶子可以做成柿叶茶,在减肥,保护血管和治疗失眠方面效果都很好。

除了这两样食物,水煮羊肉,胡饼,油锤等也是剧中出现的美食。长安物产众多,食物美味,又能看尽天下繁华,难怪剧中的主角们拼了性命也要守护它。


萌萌小笑笑


水盆羊肉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在崇祯年间,当时的吃货们不满足于只能在秋冬吃羊肉,所以创造了水盆羊肉以供夏日食用,又因为售卖羊肉的摊子上炖煮羊汤的锅子叫“水盆锅”故此得名水盆羊肉。当时的水盆羊肉调味非常简单,只有草果,花椒,小茴香,桂皮和盐这几种调料,汤里也没有粉。汤和肉是分开的,羊肉摆在店子的案头,炉子上有水盆锅炖汤,点好羊肉之后,店家会切肉浇汤放在你的面前。

我从一本老的掉渣的菜谱上学的水盆羊肉的复古做法,做好的水盆羊肉,供参考。


梅宁小馆


《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当中,剧中除了剧情紧凑,道具讲究,更对当年的唐长安城是一个全景的展现,包括建筑、服装、习俗,甚至包括饮食。


比如剧里出现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有的人肯定会问,这些小吃和美食在唐朝出现合理吗?


我们来看看这两样美食的来历:


水盆羊肉: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是鲜卑人,其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各民族间互相通婚,使饮食风俗也必然受到影响。关中地处中原腹地,与牧区比较接近,历史上是牛羊交易的理想市场。西安市东羊市、西羊市、牛市巷、骡马市等历史街名,都证明了水盆羊肉的形成和发展。

火晶柿子:西安临潼区的骊山、秦始皇陵一带,自汉唐以来,就一直是皇家的游乐场所,广植各种花木果树,其中柿树很多。火晶柿子就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培育而形成的。

所以,可不要小看现在西安街头的美食小吃,每一样的背后,其实都有着至少上千年的历史,出现在以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里,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剧情了。


下回记得来到西安,都要尝一尝这些曾经在各种热播古装剧中都出现过的,有年头有历史的美食和小吃哦。


浪西安


你最近被它刷屏了吗?

△这波操作来得太突然了

盛世大唐

万千气象

长安城的结构可谓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贯通十二座城门的六条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展现了典型的中式对称美学。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唐] 李白《清平乐·禁庭春昼》

胡姬酒肆灯花泪,葡萄美酒夜光杯;堂前小儿嬉闹,朱雀望楼高眺;瓦如翚斯飞,皇梁盘龙背……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如此让人感慨的画面了,这是我们心里的那个盛唐啊。

这部剧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一街一景,都还原的十分用心,就连特定镜头细微处的灯光变幻都蕴藏深意。细微之处见真章,可见剧组的满满诚意。

但是身为吃货的小懋,

但是怎么越看越饿呢?

剧中出现的水盆羊肉、

火晶柿子、烤胡饼,

这妥妥的是一部大型的西安美食宣传片啊。

今天,

小懋就带你探秘《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唐”美食。

看张小敬吃东西就饿

1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是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陕西地区汉族著名的传统小吃,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县的水盆羊肉最为有名,其中尤以澄城水盆羊肉最为地道,最为悠久。懂行的人都知道,水盆羊肉一定要大清早去吃,才能赶上头汤,其品汤清、味鲜浓、肉酥烂。

一口饼夹肉、一口鲜汤,第二个饼掰上四五块泡汤里吃,但别一下子全掰了,现掰现吃,舒服。

2

火晶柿子,“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饭后再来俩火晶柿子当饭后甜点,火晶柿子没有核,吃的时候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薄皮儿便完整地去掉了。

鲜红的肉汁,嘴对着用劲一嘬,那冰凉光滑的柿肉穿过喉咙很顺溜地到了胃里,别提多舒坦。

3

炖羊肉

冒着热气的羊肉,馋

人是铁,饭是钢,阎王不使饿肚子鬼,所以再忙再累,该吃饭还是得吃饭,你看,虽然生死时效,只有十二个时辰,但到饭点,我们的张大哥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一盘子连骨带肉的炖羊排,直接上手撕着吃。你要是熬夜看这部剧,一定得在旁边备上吃的,不然舔屏也无济于事。

4

汤面片

西北面食可谓花样繁多,可以天天不重样。汤面片,又称小揪面。先用羊排和多种蔬菜做一个臊子汤,再将面条揪成面片丢入汤中同煮。羊排酥软,汤底香浓,面片则是嚼劲十足,荤素兼备,一碗管饱。

5

烤肉

突厥狼卫围着火炉烤肉的场景,也是让人垂涎三尺。突厥是唐代活跃在蒙古高原及中亚地区的部落集团,《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

想想,此刻要是能来上一份,被小茴香包裹着的羊肉串,配上米饭和黄瓜西红柿沙拉来解腻,那得多舒服啊。

羊排酥软,汤底香浓,面片则是嚼劲十足,荤素兼备,一碗管饱。

6

德懋恭水晶饼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这一点从美食方面也可以展现出来。虽然剧中没有出现水晶饼的身影,但是德懋恭的水晶饼也是一个历史名点小吃哟。小懋提醒大家,水晶饼与好剧更配哟~

不再只属于帝王家,

虽然不能一夜梦回长安,

剧中的推荐的美食我们还是能吃到的啊。

人生如戏,

尝遍西安美食,


泡面Sir


剧里干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张小敬,兼职肯定是大唐第一美食博主,看他的吃播就一个字,馋!

几集撸下来,案子还没查出头绪,他就已经吃上了呼噜呼噜的水盆羊肉,一根吸管就能嘬上来的火晶柿子,隔着屏幕都想伸手接着的酥掉渣的烤胡饼,还有堪比槟榔的魔性薄荷叶......

羊肉,唐朝肉类C位。最著名的烧尾宴中,58道菜中,和羊肉有关的达到8道。《太平广记》里,105次提到肉类,其中羊肉类47次,占比45%,排名第一。

唐代养羊业,主要靠官方养殖——专业养羊机构太仆寺。皇室成员中有大量羊肉爱好者,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喜欢在宫里学突厥人,亲手将煮熟的羊肉用佩刀割下来吃;武媚娘喜欢吃冷修羊,在给男宠张昌宗的信里,她甚至把羊称为“珍郎”(珍郎杀身以奉国);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经常陪同唐玄宗食羊腿肉;同昌公主下嫁之后,她的阿爷也时常馈赠她在宫里常吃的食物——取一头羊身上四两肉做成的灵消炙,类似灯影羊肉。

 

唐人吃羊,主要是烤,但也有水煮。有一首《赠酒店胡姬》的唐诗,描写的也许就是唐代水煮羊肉——“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火晶柿子很软,很甜,软到什么程度,《白鹿原》中,陈忠实把它列入世界上最软的四样东西:姑娘腰,棉花包。火晶的柿子,猪尿泡。长安特产里,只有想起火晶柿子的时候,只能徒留口水,除了奔赴现场,别无他法——我曾经斗胆带过两个,只到了机场,已经闻到蜂蜜般甜香,只好坐在登机口吃掉。

 

张小敬用麦秆吸管吃的火晶柿子,必然已经熟透,我都能想象出那薄皮儿蕴藏着的软如蛋黄鲜红鲜红的肉汁,吞到肚里,只有鲜甜滋味,难怪乡间小贩摆卖火晶柿子的摊位上,常见蜜蜂嗡嗡盘绕不去。

在唐代,柿子已大面积在长安附近种植,刘禹锡有诗《咏红柿子》:“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写的大约就是临潼的火晶柿子。

综上所述,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出现在剧里,当然合理了。








悦读厦门


合理,羊肉在唐朝还是主要肉食,猪在那时吃的人少


Xe梦幻


五代十国在唐朝之后


永不沉没的定远


当然,这些陕西美食、特产历史悠久,弛名中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