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而是父母?

猫科动物587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身心灵课程,都是走出童年阴影,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疗愈内在小孩,摆脱内心深处的怨怼……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童年经验的深远影响,而童年陪伴我们成长的便是父母。

我的一个朋友说,她真的非常相信父母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朋友小时候是跟爷奶一起生活的,性格比较乐观、开朗,也很随性,但是后来再跟爸妈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跟爸妈却不是很亲,总有种难以名状的距离感;而弟弟从小跟着爸妈一起生活,因为妈妈比较严格,弟弟一直压抑内心,不敢表达内心的抗拒,到后来弟弟上了初中就特别叛逆。

其实,影响孩子的除了先天气质,还有后天的养育,而后天养育里除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还包括一部分孩子的社会经历(学校教育+社会影响)。 所以说,对孩子影响的最大的不是学校,而是父母。

而父母的情绪和状态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哪懂那么多啊。其实孩子正因为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不论“好的”还是“坏的”思想、情绪、观念等等,他都会从父母那里全盘接收到,潜移默化、悄无声息。

比如,如果发生了一件事情,妈妈如果很紧张、很焦虑,不停地抱怨,那时间久了,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接收妈妈的这种消极情绪,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是焦虑、担心和抱怨。

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的性格跟父母很像,经常在一起的情侣也会越来越像。


小团子在幼儿园


本人完全赞同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长而非学校。

一、从遗传学和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家庭就像个复印机,父母比作两个原件,每个孩子都是个综合复印件。

1、一般情况下,孩子应该遗传了父母其中一方的长相、性格等比较好的个性特征,并且在幼儿时期时时刻刻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父母),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为人秉性在耳濡目染当中对成为少有的几个模仿对象。“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虽是民间一句古谚语,但它说明三岁前是脑发育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模仿能力,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对近千名儿童做过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7岁(以前没有幼儿园,基本上相当于学龄前)之前这段时间受家长影响最大,基本上奠定了孩子的秉性和智力。即使现在有了幼儿园,家长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7岁之前孩子的智力因素也基本定型。

二、教师虽然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但是主要任务是教书,作为家长的父母在育人方面有着天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是主要责任。

进入学校后的学生是秉性和智力基本定型的个体,作为学校只能作为外力,使用课程、活动、说教、处理等手段对这些一个个基本定型的个体实施影响,在只有欣赏教育和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下,在有《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层层束缚之下,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所实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见。

综上所述,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学生的家长而不是学校。当然我并不是为了学校一味推卸责任,这需要家校合作,才能谱写出教育的新篇章!


沉默石頭要說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最长时间的老师。

就现阶段的教育状况来看,学校教育只负责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基本上不会对孩子进行学习之外的教育。在这种局面下,家庭教育的责任就很重大,而很多家长却总是忽略家庭教育,这是非常不正确也非常危险的做法。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性格、三观、行为习惯、处事风格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决定孩子能否健康幸福生活一生的指标,而并非学习成绩。

我是一个高中老师,不是什么教育家,大的道理我也不懂,就讲下自己的经历吧。

我生活在一个相对保守的农村家庭,父母对我的教育算是比较成功,我是我们那一届为数不多的能考上大学的几个人之一。但是近年来我经过自我剖析发现,有两点因素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人生轨迹,一是自卑,二是过于谨慎。

由于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从小我就有一种自卑心理,直到现在已经快40年了。我也看到过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他们相当自信。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可能不仅仅是家庭条件的问题,跟父母的行事风格也有关系。我的父母是那种比较自尊心较强的人,内心非常敏感。总觉得自己穷,别人会看不起,他人一个很平常的举动,在我父母眼里也可能觉得是瞧不起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我,内心也非常敏感,也有些自卑,脸皮较薄。这一点确实制约了我的发展,在工作上不是很自信,很多时候明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也缺乏信心。人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时候,别人对你就更没有信心了,在工作中可发展提升的空间非常小。毕业那年本来可以应聘到一所重点中学,可是由于自卑心理作怪没敢去面试,而一些学习成绩不如我,讲课一般的同学纷纷进入名校当老师。。。。。。


谨慎不是缺点,可过于谨慎,处处谨小慎微,会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做事情除非做到万无一失才敢去做,这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有些事情明明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了,可我还是不敢去尝试,因为成功率没有到百分之百,而实际上哪有百分之百的事情呢?

拿买房的事儿说一下吧,我的两次买房都是我老婆逼的。按照我的性格,我是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的,我喜欢把钱攒够了再买,而实际上永远也无法攒够。我不喜欢贷款和负债,其实仔细想想也是太谨慎了。如果连老师这么稳定的工作都担心失业还不起贷款的话,还有多少人敢贷款买房。后来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其实我不是不敢为贷款买单,我是不敢对自己的人生买单。根本原因还是不自信和过于谨慎。其实换个角度讲,还是一种弱者心理在作怪。老李分享给朋友们一句话:弱者才会纠结于选择的好坏,对于强者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人生要敢于做决定才行!

我现在也是做父亲的人了。我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太大了。我在努力克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缺陷,力争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阳光自信善良的人!


物理老师老李


为什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从以下几点阐述我的观点:

第一,学龄前儿童,本身就是天天和父母朝夕相处在一起,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能力,主要知识的来源,就是对身边亲近人的模仿,“言传身教”一词是这一阶段儿童接受新知识的最好办法,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

第二,依据本国国情,现在的学校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教育,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孩子除却知识之外的,社交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来源还是家长,所以影响大的还是家长。

第三,除却学校时间,孩子还是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更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肯定占到的比重也很大,家长影响较大也就正常了。

家长的影响很大,学校的教育也很重要,我认为家庭和学校的结合,综合的教导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复合色


古语有“三岁看到老”,虽然并不是绝对科学,但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脾气基本可以决定他成年的未来。而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脾气,可以说就来自于父母的教导。



首先,无论什么动物,包括人类,幼年期都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训练自己的。而父母就是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这个原版很好,那孩子这个复印品自然也坏不到哪里去。

其次,在人类小的时候,充满对力量和权利的崇拜,有些成人长大了之后还表现出这种倾向的。而对于孩子来说,他崇拜的第一个对象,也是最亲近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他会不自觉的学习父母的处事方式,受其影响。



第三,不管还能与父母的关系是好还是坏,这种原生家庭的影响都会延续他的一生。很多心理学家都将一个人童年时代的生活作为研究成人生活的基础,如佛罗伊德等等。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也存在老师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事例,不过却非常稀有。


懒妈妈的育儿之路



谢如冰


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终身老师’。

孩子来到世上,相处最多的就是父母。学龄前,基本上都是在母亲怀里长大,这段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养成最重要的时间,如果孩子不与父母相依相偎,孩子会没有安全感,行为上会有某些异常表现。有的变得烦躁不安,有的会特别内向,有的对某一种东西特别依恋。这是此问题的第一方面。

当孩子进入学校,当他(她)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的时候,他们心里会有落差,会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遇到事情没人倾诉,没人关心,他们的心理会慢慢变得敏感,扭曲。学习上得不到父母支持,容易自暴自弃。孩子越大越容易接触到社会上不良的人与风气,没有父母的引导,孩子也容易走上极端。此是第二方面。

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有时候还是需要父母为他们指点迷津。做父母的经常把人生经历,经验分享给孩子,孩子多少会从中受益,他们自己也会少走些弯路。此是第三方面。

父母是陪伴着孩子长大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是终身的,老师只能陪伴孩子几年,所以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无言东飞燕


学校只是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管理,重点在文化知识方面,并且学校会避开社会上不好的现象选择正面教育,学校对孩子的权威在文化知识,其它方面的影响较小。

而家长则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全方位,并且家长会有意告知孩子一些社会上的拉杂事或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意无意中对孩子产生影响。

有些事情也不绝对,也有别人家的好孩子,我就知道一个父母是赌棍,孩子初中起自己管自己的一切,最后小孩考上985大学的励志事。


晓西关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接触最多,也是时间最长的,孩子的模仿性,和接受能也强,所以在父母的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就是这个道理。父母修养好,品质好,孩子也就会懂礼貌,讲文明,肯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反之,就不行。谢谢,不对,请指教。


老老毕的号


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任老师,比孩子上学接受正规教育的那个老师,要早的多的多。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他她的一生,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把不良习惯传给孩子,那样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