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智商高,情商高,長大有出息。可是,有時候孩子在父母眼中的“高情商”的表現,其實是因為孩子缺愛,切不可盲目得意。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過年期間,爸爸媽媽和很多同事朋友們來家裡做客。客人一進門,五歲的樂樂就挨個禮貌的打招呼,不僅如此,還端茶倒水,忙前忙後。樂樂有一個一歲的妹妹,為了讓媽媽能夠放心地跟朋友聊天,樂樂就給妹妹餵奶粉,換尿布,哄她玩,主動承擔起照顧妹妹的責任,大家都誇樂樂乖巧懂事,她更開心了,幹起活來也更加賣力了。

在給大家倒水的時候,樂樂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地上,她看見媽媽變了臉色,連忙走過來小聲地跟媽媽道歉,眼淚也強忍著。大家看到這裡都很感嘆,原來孩子表現出來的乖巧懂事,高情商,都是因為孩子缺愛。

顯然,樂樂在生活中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愛,所以產生了一系列“高情商”的表現。在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也比較常見。

一、孩子缺愛,家長卻認為是“情商高”的表現

1、很懂得察言觀色

成成的媽媽對他非常嚴厲,平時在生活中,成成不管幹什麼都看媽媽的臉色,做了錯事,看到媽媽生氣了就趕緊過去道歉。慢慢的,他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根據媽媽的臉色就能判斷出她是高興還是生氣。上了學也是非常懂得看老師的眼色,在老師同學眼裡,他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孩子。但這其實就是一種缺愛的表現,是在長時間的壓力中產生的“高情商”現象。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2、過分的乖巧懂事

李女士的兒子平時比較調皮,讓父母操了不少心。最近,李女士生了二胎,她突然發現,兒子變得乖巧懂事了,甚至有點過了頭。他不僅主動幫媽媽照顧弟弟,還幫家裡做了很多家務。以前調皮的舉動也收斂了很多,幹什麼都小心翼翼。剛開始李女士非常欣慰,覺得兒子長大了,承擔起了做哥哥的責任。

但是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她發現孩子的這些表現雖然看起來是“高情商”,但其實是孩子感覺到缺愛。他害怕爸爸媽媽有了二寶就不愛他了,所以極力表現自己,討好父母,希望爸爸媽媽給他更多的關愛。

3、喜歡討好別人,對別人好

劉老師發現班裡的瑩瑩跟別的同學不太一樣,瑩瑩是一個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在班裡的存在感也不強。但是同學們都喜歡找她玩,因為平時無論別人對她有什麼要求,她都會答應,還會主動地送同學禮物來討好別人。平時瑩瑩父母工作很忙,對瑩瑩關愛很少,瑩瑩才會用討好的方式來取得別人對她的喜歡。在與劉老師溝通後,瑩瑩家長意識到了孩子這種“高情商”表現的原因,對瑩瑩也更關心了。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孩子這些“高情商”的表現,都是因為缺愛,但是很少有家長真正重視。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調整,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隱形的傷害,影響身心發展。

二、缺愛的孩子會出現哪些弊端

1、自卑,缺乏安全感

兒童時期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在孩子長大後會產生自我懷疑,會出現“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才不愛我”的錯覺。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察覺到別人對自己有一點不滿意,就立刻感到沮喪悲傷。總是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覺得被全世界拋棄,沒人真正關心自己,喜歡自己。嚴重的還會產生抑鬱問題,對身心傷害極大。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2、內向,社交恐懼

很多缺愛的孩子,在童年時期,父母都是比較嚴厲的,無形中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比如,不小心弄壞東西,弄髒衣服,也要被父母嚴厲地批評一頓,讓孩子不敢再犯錯,變得膽小懦弱,遏制了孩子調皮的天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內向的性格。長大後,由於害怕自己做錯事,被別人看不起,被別人討厭,就會恐懼社交,不喜歡與別人打交道,成為一個自閉孤僻的人,給人際關係帶來很大影響。

3、成為“老好人”,不懂得拒絕

有一部分孩子因為缺愛,還會極力地討好別人,想讓別人認可自己,得到更多的關注。因此不管是什麼樣的要求,他都會答應別人,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這種人不懂得拒絕,不懂得保護自己的利益,喜歡的東西不知道怎樣爭取,一再的降低自己的底線。更有甚者還會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使自己受到傷害。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孩子缺愛,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家長還在為孩子的“高情商”而沾沾自喜,那就太可悲了。

三、孩子缺愛,家長要及時彌補與改正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

給孩子更多的關愛,並不是說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就可以了,更多的還是要在心理上給予孩子關心和呵護,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對於孩子的進步及時地給予鼓勵,在孩子犯錯時,不要過多地苛責,有時候孩子犯錯都不是有意為之,如果太過嚴厲,會讓孩子畏首畏尾,做事小心翼翼。父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2、尊重孩子的意願

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有面子,會強行地讓孩子把玩具或好吃的讓給別人家的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在父母眼中不如別人家的孩子重要,父母不愛自己,是不尊重孩子意願的做法。孩子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家長不能用強硬的手段搶走,要跟孩子好好溝通,在孩子同意後,才能把東西借給別人玩,要顧及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因為家長的面子,而讓孩子承受不該承受的傷害,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3、經常反思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了孩子,比如:學習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大家都喜歡懂事乖巧的孩子,不喜歡你這麼淘氣的孩子等等。孩子為了能讓父母多給自己一些關愛,儘量讓自己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這會讓孩子的本性得不到釋放,壓抑了自己的天性發展,失去了自我。

可是,父母應該想一想,你的想法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這種做法對他的成長有利嗎?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性格,父母要經常反思自己,教育是否出現了偏差,你給予的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呢!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家長先彆著急得意,這明顯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情商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孩子在小小年紀就表現出不一般的“高情商”應該引起注意,不要讓缺愛發生在孩子身上,父母要多陪伴,多溝通,給予孩子寬鬆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充滿愛的童年。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情商高嗎?你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關愛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