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白鹿原》劇照

《白鹿原》通過講述白鹿原上白、鹿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糾葛,描述了從清朝末年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變化。以白、鹿兩大家族的家族內部生活以及兩族的相互關係為緯,來推進小說的發展,小說也書寫了白鹿村從興旺到衰敗的歷史路程。在代表中國長篇小說創作最高水平和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的歷屆獲獎作品中,陳忠實的《白鹿原》這部農村題材的小說很值得我們關注,因為它從近代歷史角度反思對立,敢為“地主”說“是”——成功塑造了一個忠厚仁義、可敬可佩的鄉村地主白嘉軒,一改地主罪大惡極的人物特徵。

一、從白嘉軒看近代以來地主階級形象變化

1840年中國進入近代史,隨著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的湧入,中國傳統的封建政治小農經濟收到了嚴峻的衝擊,封建地主階級的地位也開始發生變化。翻閱上個世紀的文藝作品,我們會發現不同時期作家筆下的

地主形象會有不同的臉譜。這些生活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鄉村地主,在百年間由於對立運動、時代變遷而呈現出不同的性格風貌和形象特徵。

1、20世紀初情感色彩突出人物的地主形象

20世紀初期的地主形象,以李劼人的長篇小說《死水微瀾》中的土財主顧天成為代表。小說沒寫顧天成的劣跡,更多的是表現他的痛苦和不幸。作品淡化階級鬥爭和對立色彩,關注動盪時期人物的命運變化及內心痛苦,使作品透露出一種悲涼、憂鬱的情緒氛圍,契合20世紀初期人們的心理感受。

2、20世紀中期對立色彩濃厚的地主形象

20世紀中葉,是一個強調鬥爭哲學、突出階級對立的年代,地主成了惡霸的代名詞。最為典型的是梁斌的,小說開篇就定下了地主馮蘭池是個惡霸的基調。此時期的作品不僅將階級鬥爭擴大化,而且用階級關係掩蓋了所有的社會關係,“在小說裡,地主和農民的矛盾成了唯一的矛盾,

地主之間、貧農之間似乎不存在矛盾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紅旗譜》

3、20世紀末具有文學藝術色彩的地主形象

20世紀末期,激進的革命思想已經退潮,體現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社會文化進入多元化狀態,作家開始注重地主作為普通人的一面,努力挖掘地主身上的人性內涵。正如《白鹿原》中白嘉軒作為族長也是父親,是權力的主體,他遵從的明德好義、仁厚寬容、以德報怨……維護著農村文明秩序,作家著力描寫宗族家庭、倫理道德,維繫民眾向善的力量,約束人性的善惡,卻又逃不開想要指腹為婚,干擾他人的封建思想。陳忠實對傳統地主權力的複雜態度,就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藝創作中,地主經歷了幾次形象上的變臉,可憐的如顧天成、可恨的如黃世仁、可悲的如李文武,可敬的如白嘉軒等。每一次變臉的後面都揭示出對立風雲的變幻、社會變遷的軌跡。在文藝創作中對地主角色的褒貶揚抑

,體現著不同時代的評判標準,暗合了一個世紀中華民族的對立風雲與歷史滄桑,為我們呈現著時代的發展。

二、《白鹿原》中正面“地主”白嘉軒形象的創新

《白鹿原》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創造了村民地主白嘉軒這一獨特形象。白嘉軒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正面描寫地主的形象:他把名節看的極為重要,甚至超過生死,他的形象是一個突破,是一個創新,無論是從文學創作方面還是人物性格方面,他獨特而鮮明的任務形象,引發了讀者對傳統地主的深思,讓人們得以重新認知這一階級。

1、文學觀念突破下的創新角色

在近代中國文學創作史前十幾年的長篇小說中總是依據所定的主題把人物分為營壘分明的兩部分:正與反、忠與奸善與惡、先進與落後等等。把人物明確分為正反好壞兩部分這在中國文學是有歷史根源的尤其是在中國戲曲中兩方人物分得清清楚楚。而作為

現實主義文學來說這已退到了古人的水平線以下。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曾徹底打破了這種違背現實的人工分別,曹雪芹寫人是以現實存在為依據的,“不敢稍加穿鑿”。既然《紅樓夢》已經自覺地打破了這種人為劃分,為何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不能這樣做呢?陳忠實在文學觀念上的突破和充分的生活積累下,白嘉軒這一豐滿的形象應運而生。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紅樓夢》

2、農耕務實的“好地主”

經濟上來看,白嘉軒是靠勤勞為本,省吃儉用發家致富的小說具體描述了白嘉軒和家人如何通過勞動而發家的整個過程。白嘉軒勤勞善良,終生勞作,書中著力描寫和渲染白嘉軒在發家前後對待勞動一以貫之的態度:發家前固然終日辛勞、耕種不輟,即使富甲一方之後,他也並非不勞而獲、坐享其成,而是仍舊保持著熱愛勞動的農民本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與傳統的紅色經典中地主強搶強霸、為發財而不擇手段的地主形象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3、一個“正義”的鄉村地主

社會道德層面看,他為人光明磊落,正直善良,“學做好人”白嘉軒與村裡另一地主鹿子霖熱心仕途不同,他更喜歡在家族宗內,教化兒女;嚴格來說,我不願承認白嘉軒是一個土地主,他作為一個經歷時代變革,身處亂世卻處亂不驚,理智前進的人,卻改變不了骨子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氣質,我更願稱他是一個有“權利”農民;在他的土地上,勤儉勞作,靠勞動而致富,待長工如家人,與鹿三情同手足,近君子遠小人,處亂世而不驚,縱觀白嘉軒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白嘉軒不愧為一個

名副其實的“大寫”的地主

相較20世紀前中期的文學作品,《白鹿原》運用了更嚴格更充分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使他的文學創作品位有本質性的昇華,不再提取偏重於對立倫理的生活事件,對人物也不輕易呈露創作主體的愛憎褒貶,表現出作家更客觀、更冷靜、更睿智的態度。這一切在對白嘉軒這一人物的塑造中表現得尤為圓熟成功。白嘉軒堅實的精神力量和在白鹿村的德望,像泰山一樣不可動搖,然而同時他也與時代的車輪相逆而動。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白嘉軒

三、白嘉軒背後所體現的現世意義

白嘉軒上述這一切德行、修養、人格,基本上是屬於封建性的,但即使到目前的新時代裡,也還有其價值,也還沒有完全過時。白嘉軒這一形象的創新和深層意蘊正是用文學形象對這一點的揭示。一個人物,他的身上如果典型地融化著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質,哪怕他所隸屬的階級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或已經在歷史舞臺上成為不合時宜的角色,他仍然會有價值

1、“他”的個人魅力

白嘉軒身上具備著諸多傳統美德和修養,有著巨大的人格力量。他洞察生活矛盾的方方面面,精明而理智,雖然不動聲色,卻能看清著事物的始終,逃不過他的眼睛,事物的發展每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整傷族紀家風顯出無比的權威,處理人際關係克己而諒人,用活了儒家的中庸原則。堅定地去營救打壞他腰的黑娃,對長工鹿三尊重而有著真正的友情,這一切並無絲毫的矯情和偽飾,這些都是令人敬仰。他的

勤勞自守,勞動成為生命的第一需要,也是他樹立人格根基的基石。這些個人魅力都是值得額我們去學習的。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2、“他”的積極影響

白嘉軒以其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顛覆以往的地主形象,突破一個階級一個典型的創作陳規。正如當代著名評論家雷達所說:“白嘉軒這一形象遠不是一般的地主可以望其項背的。”陳忠實通過對關中地區的風土人情、倫理道德、文化傳統、國民心理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描寫,精心刻畫了白嘉軒這一獨特形象,突出他的以仁義為本的生活信條。白嘉軒所代表的是一個應當早就退出歷史舞臺的階級,但這個已經被“過時”的階級,他所遵從的道德、思想、哲學主張卻有著巨大的現世價值,與其說這些“瑰寶”是封建階級的,不如說它們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它們也影響著後世人的信條。

《白鹿原》:處變不亂,看白嘉軒致力於現世的理性精神人格

四、結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哲學、倫理、道德、心理意識等,決不是隻屬於某一特定的階級和時代,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超越階級和時代的,要建設這個國家,發展這個民族,如果無視甚至鄙夷這一切,就必須要受到懲罰。因此,全面認識一個人物,他所代表的層次,即使他已然不存在於現實,我們仍要看到有價值和可利用的地方,畢竟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是我們自己的歷史,是我們不可拋棄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白鹿原》

2、《百年中國經濟史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